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學號課題:第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 使用時間:2022年12月4日 導案編號:21號一、 預習要求 1、閱讀課文第100頁,了解平型關大捷的概況,劃出平行關大捷的時間、地點、中方參戰部隊和指揮官、影響; 2、閱讀課文第101頁,了解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的情況、游擊戰的形式等,劃出抗戰時期延安的地位、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措施、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關系; 3、閱讀課文102頁,了解百團大戰的情況,劃出百團大戰的時間、地點、目標、影響; 4、閱讀課文中的【相關史事】和課后的【知識拓展】,了解中國軍民英勇抗戰的史實,能夠認識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 預習檢測 用5分鐘時間完成練習冊第101空題。三、 合作探究 【情景再現】歌曲《到敵人后方去》 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不怕雨,不怕風,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來一個村,明天奪回來一座城,叫鬼子顧西不顧東,叫鬼子軍力不集中。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到敵人后方去,把鬼子趕出境!兩路夾攻才能打得贏,兩路夾攻才能打得勝!…… 【史料實證 觀敵后戰場】材料一 我軍運輸部隊在平型關關口附近不明地域遭到西側高地伏擊,全軍覆沒。 ——1937年9月日本《每日新聞》材料二 25日一戰,殲寇如麻,足證官兵用命,深感嘉慰。——蔣介石1937年9月26日給朱德、彭德懷電報 依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正確評價平型關大捷的歷史地位。材料三 材料四 (2)材料三、四反映了百團大戰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歷史解釋 談后方經營】 材料五 材料六 到抗日戰爭后期,主要抗日根據地有晉察冀(第一個抗日根據地,山西五臺山)、晉綏、晉冀豫、山東、陜甘寧、延安等塊。根據地人口由150萬人發展到1億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從開始的4萬人發展到120萬人。這為爭取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良好基礎。 (3)依據材料五、六,結合課本內容,說明共產黨是如何建設敵后抗日根據地的 有何作用 【歷史感悟 贊抗戰精神】 材料七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班長馬寶玉激動地說:“同志們,我們的任務勝利完成了!”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起沖鋒。四、 我的疑問五、 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的括號里。 ( )1.(2019·邵陽質檢)續范亭先生對某次戰斗高度評價道:“八路軍的大捷,其估價……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了我們的士氣。”這場著名的戰役是 A.武漢會戰 B.平型關大捷 C.百團大戰 D.臺兒莊戰役 ( )2.根據國共雙方的協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游擊隊接受改編后立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淞滬會戰期間,帶領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山西東北部全殲板垣師團一部的將領是 A.李宗仁 B.朱德 C.林彪 D.彭德懷 ( )3.(2018·包頭中考)盧溝橋事變后,日軍進犯山西,國民政府組織太原會戰。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開赴抗日前線,取得了會戰中的平型關大捷。這說明了 A.國共兩黨軍隊的合作抗戰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C.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到來 D.日本武力侵華的行動被制止 ( )4.觀察右圖,其所反映出的作戰方式主要出現在 A.共產黨領導的正面戰場 B.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 C.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 D.國民黨領導的敵后戰場 ( )5.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在中國共產黨 領導下,根據各地不同地形特點,采取了靈活多變的 戰法,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右面這幅漫畫反映的是抗 日根據地軍民哪種戰法 A.地道戰 B.地雷戰 C.夜襲戰 D.麻雀戰 ( )6.為鞏固敵后抗日根據地,爭取抗戰勝利,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②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農民 ③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 ④發展生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7.抗日戰爭期間,抗日根據地內停止實行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實行農民減租減息、地主交租交息的政策。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A.壯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軍閥 C.改善農民生活 D.消滅地主階級 ( )8.(2018·德州學業考)某同學想通過看電影了解抗日戰爭的歷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來觀看,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 ( )9.(2019·泰安質檢)1940年12月30日,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廣播電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第一次正式播音。當天可能播出的新聞是 A.百團大戰最新戰況 B.日軍在南京的殘暴行徑 C.萬家嶺的捷報 D.第三次長沙會戰的進展 ( )10.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對一場戰役作這樣的報道:“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一百團人打擊了敵人在華北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戰斗是熾烈而無情的。”對上述戰役理解正確的是 A.發生于20世紀30年代 B.是抗日戰爭以來的首次大捷 C.對支持正面戰場起了積極作用 D.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知識鏈接 1. 戰略相持,是指敵對雙方力量對比暫時平衡,戰爭呈現相持不下的狀態,是雙方力量消長、優劣形勢轉換的階段。這個階段的長短,主要取決于力量對比和形勢轉換的速度。在戰略相持中,雙方都欲削弱對方,積聚力量,準備新的戰略進攻或轉入戰略反攻。戰略相持與戰爭規模的擴大和戰爭持續時間的增長密切相關,但相持時間有長有短。中國抗日戰爭經歷了長達7年的相持階段,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持久的人民戰爭,抗日武裝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在廣大人民支持下,戰勝嚴重困難,最后奪取了抗戰的勝利。 2. 游擊戰是非正規作戰。以襲擊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速決性,并能廣泛動員群眾投入戰爭。游擊戰的精髓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疲我打,敵逃我追。遵循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斗結束迅速撤退五項基本原則的作戰方式。游擊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512年的吳楚之戰中,就有游擊性質的作戰行動。 3. 麻雀戰是抗日游擊戰的一種作戰形式。麻雀在覓食飛翔時,從來不成群結隊,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幾只,忽東忽西,忽聚忽散,目標小,飛速快,行動靈活。仿照麻雀覓食方法而創造的游擊戰戰法叫“麻雀戰”。 4.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從保定清苑的冉莊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漸形成了房連房、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 使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地道戰曾在北京也有發現,說明這個戰術,對保護廣大的戰區群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 1939年以來,日軍在華北地區大力推行“治安肅正計劃”,實施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威脅著敵人的后方。1939年以來,日軍在華北地區大力推行“治安肅正計劃”,實施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尤其在橫貫太行山、連接太原至石家莊的正太鐵路,日軍在沿線的大小城鎮、車站、橋梁、隧道附近密布據點,阻斷了八路軍總部和129師活動的太行抗日根據地之間的聯系。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1940年8月,正太鐵路破擊戰全面展開。12月,百團大戰基本結束。 6. 掃蕩是一種軍事行動。指采取封鎖,圍剿,隔離等掃蕩手段來消滅另一方的殘余兵力。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對自己占領的區域就采取這種軍事行動。日軍掃蕩最為酷烈的地區包括晉綏、晉冀魯豫、晉察冀三個邊區和山東區,也是中國軍民敵后戰場中最大的戰略支點。 7. 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由林彪指揮的八路軍115師在山西大同平型關對日軍的一場伏擊戰,以八路軍獲勝告終,是八路軍出師以來取得的首次勝利。 此次大捷有力配合了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御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回華北的計劃。 8.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的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戰役,因參戰兵力達105個團[1][2],故稱“百團大戰”。它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戰役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摧毀正太路交通;第二階段(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繼續破壞日軍交通線,摧毀日軍主要據點;第三階段(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蕩”。戰役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9. 《論持久戰》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演講稿,是關于中國抗日戰爭方針的軍事政治著作,1938年7月首次出版。 毛澤東在總結抗日戰爭初期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中國國民黨內部分人的“中國必亡論”和“中國速勝論”,以及中國共產黨內部分人輕視游擊戰的傾向,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實行持久戰以獲得對日作戰勝利的戰略。 《論持久戰》論證了抗戰的發展規律,闡明了爭取抗戰勝利的道路,批判了對抗戰的各種錯誤認識。該著作從思想上武裝了全黨全軍和人民群眾,堅定了中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是指導全國抗戰的理論綱領。八年級歷史上冊第20課導案 第4 頁 共 4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