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課時1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 【學習目標】1.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與歷史意義;2.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3.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重大意義。【學習重點】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與歷史意義;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重大意義。【學習難點】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主學習】1.過渡時期(1)時間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2)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________________,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________________。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____________”。(3)歷史必然性①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________因素。②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____________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③________________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④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時間 1956年標志 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意義 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材料一】中國與美國、印度鋼和電產量的比較(人均)中國(1952年產量) 美國(1950年產量) 印度(1950年產量)鋼產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發電量 2.76千瓦/時 2949千瓦/時 10.9千瓦/時毛澤東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探究1:據材料分析,從材料一中能得出什么結論?為改變這種現象黨中央作出怎樣的決定?2.【材料二】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合作化運動實現的,它僅用四五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了5億農民從個體小農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轉變。原本人為分割開的土地又都連成了一片,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堅持自愿互利的原則,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發展到社會主義性質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公私合營的政策,逐步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探究2:據材料二分析,國家為什么要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如何改造的?3、【材料三】 1956年國民經濟中公私經濟成分的比較項目 社會主義公有經濟 私有制經濟國民收入 92.9% 7.1%工業總產值 100% -商品零售額 95.8% 4.2%【材料四】1950~1956年我國工業中各種經濟成分的變化情況(以工業總產值為100,不包括手工業)探究3:據材料三、四分析,三大改造的結果如何?有何歷史意義?【課堂練習】1.下面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個內容的邏輯關系,推導正確的是( )A.總任務→基本國情→主要矛盾B.基本國情→總任務→主要矛盾C.主要矛盾→基本國情→總任務D.基本國情→主要矛盾→總任務2.右圖為農民踴躍報名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場景。可以判斷這一場景( )①標志著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 ②發生于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③在土地革命時期比較常見 ④適應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要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下面是“1956年國民經濟中公私經濟成分比較表”,它反映了當時中國( )項目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私有制經濟國民收入 92.9% 7.1%工業總產值 100% —商品零售額 95.8% 4.2%A.土地改革的完成B.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推進D.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課堂小結】答案【自主學習】(1)社會主義改造 (2)社會主義工業化 社會主義改造 一化三改 (3)主導性 私營工商業 個體農業經濟生產資料私有制 社會變革【合作探究】探究1:提示:中國與美國、印度鋼和電產量的比較差距非常大,中國的工業化幾乎是一窮二白。黨中央確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探究2: ②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合作化運動實現的;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堅持自愿互利的原則,走合作化的道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改造、公私合營的政策,逐步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探究3:提示:①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占絕對優勢,社會主義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的經濟基礎,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②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課堂練習】1.解析:基本國情決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決定總任務,應選D。答案:D2.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①錯誤。農業生產合作社屬于集體經濟,農民踴躍報名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發生于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這一現象適應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要求,②④正確。農民踴躍報名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發生于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土地革命時期一般指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③錯誤。答案:C3.解析: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因此,本題選擇B。答案:B課時2在艱辛探索中前進【學習目標】1.中共八大關于社會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論述;2.我國在建國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就;3.怎樣看待在艱辛探索中出現的失誤和挫折。【學習重點】中共八大關于社會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論述【學習難點】毛澤東思想【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主學習】1.探索的主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________________、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2.探索的遵循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以蘇聯____________為鑒戒,結合中國____________,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3.探索的成果——黨的八大的貢獻最重要貢獻 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 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________的要求同落后的________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____________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主要任務 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________變為先進的________4.探索的意義(1)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________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________的偉大飛躍。(3)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____________、理論準備、____________。5.毛澤東思想(1)在革命斗爭中,以 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 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開辟了 的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 ,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2)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 進行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3)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 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 歷史性飛躍。【合作探究】1、【材料一】1956年2月24日, 赫魯曉夫上臺后召開了蘇共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會議期間,赫魯曉夫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秘密報告摧毀了蘇共意識形態的核心與支柱,破壞了蘇聯社會高度統一的以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為主導的價值觀,成為后來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照抄是很危險的,成功的經驗,在這個國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個國家如果不同本國的情況相結合而一模一樣地照搬就會導向失敗。照抄別國的經驗是要吃虧的,照抄是一定會上當的。這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 ——毛澤東探究1:結合材料思考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2.【材料二】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極其復雜和困難的歷史任務,現在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中共八大報告所闡述的一些經濟建設的重要方針,因為有“一五”計劃的經驗與教訓作借鑒,所以比較適合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經濟工作的實際。探究2:依據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線形成的重要背景。探究3:黨的八大對當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作出怎樣的論斷?你對這些論斷是怎樣認識的?【課堂練習】1.標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大事件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國民經濟恢復任務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我國在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所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①經歷了嚴重的曲折②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③積累起了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④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黨的八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最重要的貢獻是( )①對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②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③確定以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一切工作的指針④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課堂小結】答案【自主學習】1.建設社會主義2.經驗教訓 具體實際3.主要矛盾 根本任務 工業國 農業國 經濟文化 農業國 工業國4.(1)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2)社會主義建設 站起來 (3)寶貴經驗 物質基礎5.(1)毛澤東同志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毛澤東思想(2)中國具體實際 “第二次結合”(3)革命和建設 第一次【合作探究】探究一: 提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究二:提示: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實施“一五”計劃,積累了一些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探究三:提示:①黨的八大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因此,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②黨的八大的方針政策對當時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分析是正確的,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課堂練習】C B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