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常見的技術圖樣(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正投影與三視圖臨高縣第二中學 肖珍一、教學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正投影與三視圖”(蘇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視圖的方法、原理,三視圖的繪制(識讀)方法和規律等。三視圖作為一種技術圖樣是設計交流與表達的一種常用的技術語言形式。學生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能繪制簡單三視圖”的知識和技能,學會一種設計交流的技術語言,本節內容也是后續知識“形體的尺寸標注”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 二、教學對象分析 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高中學生能夠較熟練地繪制(識讀)平面圖和正等軸測圖,也有光線投射成影的感知和體驗。教學可以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辯求證的認識過程展開,建構正投影與三視圖的知識體系。 三、教學目標及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掌握三視圖一般繪圖規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初步學會規范作圖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技術交流中三視圖的作用; ?。?)養成細致、嚴謹的態度。 4、教學重點: ?。?)掌握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5、教學難點: ?。?) 能規范繪制和識讀簡單的三視圖。 四、教學準備 利用膠布制作透明的模型,利用紙板制作投影面體系模型和形體結構模型,準備若干泡沫供學生動手實踐使用。 五、教學策略及媒體運用 在本節的教學中,將采用“主導—主體”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傮w教學流程為:“情境導入——知識建構——合作探究——總結提升——能力拓展”。 1、通過辨圖識物,激發學生對“技術語言的種類”進行回顧和復習以及對本節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2、利用光源和透明的立體模型等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體形狀、大小變化,并建構三視圖概念。 3、學生根據正投影特性,三視圖成圖原理和方法,利用透明的立體模型合作探究三視圖的繪制。 4、讓學生展示繪制的三視圖,師生共同總結三視圖的一般規律和規則,并對引入時用的的物體練習畫出三視圖。5、通過識讀三視圖,讓學生動手實踐用泡沫制作物體的模型,體驗三視圖在技術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學生應用能力。 六、教學過程: 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情 境 導 入2分 提出問題: 出示一張正等軸測圖的圖片,讓學生看是什么形狀?再給出模型讓同學們看其背面。為何正等軸測圖也會“欺騙”呢?口語、草圖、正等軸測圖都有缺陷,那有沒有更好的交流方式呢?1、認真觀看教師給出圖片和模型,并積極思考,對技術語言的種類及選擇恰當的交流方式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認識;對本節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1、通過圖片讓學生發現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質疑,使學生對上節內容“技術語言的種類”進行回顧和復習以及對本節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知 識 建 構8分 提問:會玩手影游戲嗎? 怎樣才能使投影大小與手形大小相仿?2、用實物演示不同角度下物體投影形狀、大小的變化,引出正投影的概念。3、分析為何不用一個視圖和六個視圖。 4、三視圖:主視圖(由前向后投影,反映主要形狀特征),左視圖(由上向下投影),俯視圖(由上向下投影)。5、三投影面體系:通常采用三個相互垂直相交的投影面(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側投影面W)建立一個三投影面體系。為了在同一張圖紙上繪制三視圖,正投影面不動,水平投影面向下旋轉90°,側投影面向右旋轉90°。采用模型演示。1、思考并回答問題。 2、認真觀察老師演示過程,理解并記憶正投影、三視圖投影方法和原理。 1、從學生感受到的日常生活的自然現象的經驗出發,并利用實例演示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建構(正)投影的方法、原理、概念,三視圖成圖原理和方法。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輕松自然而印象深刻。 合 作 探 究10分 1、分組探究。每組同學相互合作,利用正投影方法完成下列物體三視圖的繪制,并讓幾位同學上臺繪制。 2、根據每組學生繪制的三視圖結果,先由學生討論,再運用正投影特性進行分析和糾正錯誤。 3、對學生的交流與表達效果、態度及對三視圖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進行適當的評價。 4、與學生共同總結出三視圖畫法和應注意的問題(如實線與虛線等)。 1、按照課前的分組做好準備。2、把視線想象成平行光,觀察投影面中的圖形。 3、在紙上繪制三視圖。 4、展示繪制的三視圖結果并口頭表述繪圖方法以交流。 5、對小組所畫三視圖重新審定并改正。 1、由學生合作探究三視圖成圖原理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同時將抽象的理論變為具體的方法(感性認識),加深學生的理解,為最終達到理性認知作鋪墊。 2、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的知識得到自主建構。 總 結 提 高5分 三視圖的成圖規律: 1、三等關系A、主、俯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即主、俯視圖長對正。 B、主、左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即主、左視圖高平齊。 C、左、俯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寬度,即左、俯視圖寬相等。2、六向方位關系主視圖反映 左右、上下方位俯視圖反映 左右、前后方位左視圖反映 上下、前后方位 3、展示學生練習繪制的三視圖并對其規范與嚴密性進行評價。 1、通過繪制三視圖,思考并掌握三視圖作圖的規律和規則,實現由感知到理性的提升。 2、掌握規范繪制三視圖一般規則。 3、規范繪制小組模型的三視圖。 1、在學生已掌握三視圖繪制的基礎上總結三視圖作圖的規則和一般性規律,促進學生知識的提升和內化,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態度和規范作圖能力。 能 力 拓 展15分 根據物體的三視圖制作出對應的模型。(以下為部分) 小組合作探究識讀三視圖,并制作出對應的模型。 在掌握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的基礎上,學會識讀三視圖和進行分析的能力。 七、教學反思: 1、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有多種,本課內容非常適合學生動手操作,學生在利用教具投影成圖的探究中,積極參與,相互合作,形式活躍,對抽象的問題有了具體的認知和理解,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大多數學生都掌握了簡單三視圖的繪制和識讀。 2、利用學?,F有條件自制教具也是解決通用技術課程資源的一種有效辦法。 3、學生由正等軸測圖直接繪制成三視圖,識讀三視圖還有一定困難,細致嚴謹的態度還需要加強。課件18張PPT。正投影與三視圖常見的技術圖樣(第1課時)臨高二中 肖珍情景導入:識圖辨物為何立體圖也會“欺騙”呢?有沒有更好的交流方式呢?知識建構:正投影的原理 表演:“手影”游戲設問: 怎樣才能使投影大小與手形大小相仿?正投影的原理正投影法: --投影光線與投影平面垂直時,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體投影(也叫視圖)的方法。為何不用一個視圖?思考:下列幾個物體的前面正投影視圖是怎樣的?前面為何不用一個視圖 一個視圖只能反映物體的一個方位的形狀,不能完整反映物體的結構形狀。投影面 視 圖投射方向為什么不用“六視圖”而用“三視圖”?三視圖能較完整地表達物體的結構形狀三視圖的形成原理由前向后投影,反映主要形狀特征。由左向右投影由上向下投影三視圖的形成原理展示:三投影面體系三視圖的形成原理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三視圖的形成原理展示:三視圖的展開及其位置合作探究:三視圖如何繪制請分別繪制下列三個形體的三視圖,注意它們的區別。實線和虛線分別在什么情況下畫?三視圖主要畫形體的輪廓線;分界線和可見輪廓畫實線;不可見輪廓畫虛線。總結提高:三視圖繪制步驟1、分析形體結構;2、確定主視方向;3、確定繪圖比例,選擇筆和圖紙;4、繪制一條XY線,作為主視圖和左視圖的底線,在主視圖右下角處,畫出一條與XY水平線成45°角的斜參照線;5、畫出主視圖的輪廓,依據主視圖和參照線畫出俯視圖和左視圖;6、檢查各視圖是否繪制準確,再勾勒出粗輪廓線。總結提高:三視圖的成圖規律長對正三等關系主視、俯視 長對正主視、左視 高平齊 左視、俯視 寬相等長長高高寬寬上下左右上下后前后前左右六向方位關系主視圖反映 左右、上下方位俯視圖反映 左右、前后方位左視圖反映 上下、前后方位練習:繪制三視圖主視圖方向不同,三視圖會不同能力拓展根據物體的三視圖制作出對應的模型。謝謝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正投影與三視圖 》教學資料.doc 《正投影與三視圖 》教學資料.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