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學號課題: 第13課 東漢的興衰 使用時間:2022年10月28日 導案編號: 一、 預習要求 1、閱讀課文第63頁,了解新朝建立的基本史實,劃出并掌握西漢滅亡的標志、東漢建立的時間和建立者以及都城。 2、閱讀課文第64頁第一段,劃出并掌握漢光武帝的統治措施(重點),理解這些措施的影響。 3、閱讀課文第65頁第一段,劃出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開始的時間,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情況及其影響(重點)。 4、閱讀課文第65頁第二、三段,了解黃巾起義的背景,劃出并掌握黃巾起義的時間、領導人、領導組織和結果,劃出并理解黃巾起義的影響。 5、問題思考1:總結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的直接原因與根本原因。 6、問題思考2:找出漢光武帝的統治措施與西漢的“休養生息”政策的共同點。(把結論寫下來。)二、 預習檢測 完成練習冊P59的填空題。三、 合作探究 【情景再現】 十二生肖是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的記歲方法,最早完整記錄十二生肖且與現在相同的是東漢王充的《論衡》。讓我們一起走進東漢,探索歷史的奧秘。 【歷史解釋·興盛篇】 材料一:南宋詩人陳亮稱贊:“自古中興之盛,無過于光武。” ——《龍川文集》 材料二:漢光武建武二年五月詔曰:“民有嫁妻賣子欲歸父母者,恣聽之。敢拘執,論如律。” (1)材料一中陳亮贊頌的是誰統治時期出現的什么局面?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歷史解釋·衰落篇】 皇帝和帝殤帝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靈帝少帝獻帝即位 年齡1011311281512149壽命(歲)27231303936341454圖一 (2)你能從圖一表格中發現什么問題?圖二反映的是一種什么現象? (3)圖二反映的問題會帶來什么危害? 材料四:黃巾起義爆發后,起義軍“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向(響)應,京師震動”。 ——《后漢書·皇甫嵩傳》 (4)分析黃巾起義得到天下響應的原因。 【家國情懷·反思篇】 (5)通過“光武中興”局面的出現以及東漢走向衰落的表現,你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 【感悟提升】 通過對東漢興衰原因的分析,認識專制體制下王朝的興衰與統治者的治國方略息息相關,進而認識到政策得當、發展經濟等措施是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的重要保障。東漢的興衰給予我們這樣的啟示:民心的向背關系著國家的存亡,殘暴昏庸、奢侈淫樂,必然毀掉國家。四、 我的疑問五、 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的括號里。 ( )1.(2019·長春質檢)下圖是連環畫《王莽篡位》的封面。該連環畫講述的故事發生在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9年 C.公元25年 D.公元184年 ( )2.王莽是一位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的篡位結束了哪一朝代的統治 A.秦朝 B.西漢 C.新朝 D.東漢 ( )3.(2019·平頂山模擬)下列關于“文景之治”與“光武中興”的相同點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下令釋放奴婢 B.減輕農民負擔 C.提倡勤儉治國 D.懲治貪官污吏 ( )4.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說:“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通過不懈努力換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歷史上漢光武帝是如何“扎牢不能腐的籠子”的 A.釋放奴婢 B.實行三十稅一 C.嚴懲貪官污吏 D.興辦太學 ( )5.光武中興的準確含義是指漢光武帝劉秀 A.頒布禁止虐殺奴婢的詔令 B.恢復了漢朝政權和社會的安定發展 C.提倡節儉,取消苛捐雜稅 D.調整統治政策,減輕對人民的剝削 ( )6.(2019·蚌埠質檢)以下文物或模型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東漢階級對立和社會動亂的是 ( )7.(2019·北京大興質檢)下面漫畫形象地反映了東漢后期政治的特點是 A.皇帝聯合外戚打擊宦官 B.外戚利用宦官控制皇帝 C.宦官依靠外戚控制皇帝 D.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權 ( )8.東漢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這種現象實質上是 A.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產物 B.豪強地主勢力惡性膨脹的結果 C.皇帝大多年幼無知 D.官僚集團爭權奪勢的結果 ( )9.(2019·綏化明水質檢)創立太平道的張角,經過10多年在社會底層傳教,信徒已有數十萬人。184年,經過精心策劃,張角等領導的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終于爆發了。……歷時九個月的黃巾起義最后被鎮壓下去,但余部堅持斗爭20多年,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這段材料反映了東漢末年農民起義的 A.原因及影響 B.原因及經過 C.原因及特點 D.特點及影響 ( )10.較之秦末農民戰爭,黃巾起義表現出的不同特征是 A.具有革命的首創精神 B.反對暴政 C.推翻了封建王朝 D.創立宗教組織六、 知識鏈接 1、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漢元帝的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皇帝位。 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漢哀帝在二十六歲時去世,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史稱新莽。 王莽稱帝后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歸為國有,無土地者由國家分配,一夫百畝,目的是解決西漢后期以來土地兼并嚴重的問題。此外禁止買賣奴婢;推廣國營事業;改革幣制等,但是完全無法執行。新朝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終失敗,導致新朝急速滅亡。公元23年,新朝被綠林起義軍推翻。 2、綠林赤眉起義:綠林赤眉起義是西漢之后王莽篡權時發生的農民起義。王莽的殘酷壓榨,加上一連串的天災,逼得農民走投無路,紛紛起義。東方和南方都有大批的農民起來反抗官兵。 公元17年,南方荊州鬧饑荒,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澤地區挖野荸薺充饑。人多野荸薺少,引起了爭奪。新市(今湖北省京山東北)有兩個有名望的人,一個叫王匡,一個叫王鳳,出來給農民調解,受到農民的擁護,大家就公推他們當首領。王匡、王鳳就把這批饑民組織起來起義,一下子就聚集了好幾百人,還有一些逃亡的犯人也來投奔他們。 王匡他們占領了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作為根據地,攻占附近的鄉村。不到幾個月工夫,這支起義軍發展到七八千人。投奔綠林山的窮人越來越多,起義軍增加到五萬多。 綠林軍在荊州一帶打擊官兵的時候,東方的起義軍也壯大起來。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和綠林軍中的王匡是兩個人)和將軍廉丹率領十萬大軍去鎮壓山東的樊崇起義軍。樊崇作好準備,跟官兵大戰。為了避免起義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雜,樊崇叫他的部下都在自己的眉毛上涂上紅顏色,作為識別的記號。這樣,樊崇的起義軍得了一個別名,叫"赤眉軍"。 3、張角:東漢末年,他與兩個兄弟張寶、張梁創立了太平道這一組織,主要受《太平經》的影響。張角以黃天為至上神,認為黃神開天辟地,創造出人類,又信奉黃帝和老子,認為黃帝時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既無剝削壓迫,也無饑寒病災,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是人類最美好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張角提出了“致太平”的理想,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義和宗教理想。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張角的太平道發展到中國的許多地方,教徒人數達到了幾十萬。而張角就以教主的身份來布道,據歷史記載,他布道的方式主要是以給人治病來擴大影響。張角還自稱"大賢良師",把自己看成大眾的先覺者。他把全國信徒按照地區,建立了軍政合一的組織"方",共設三十六方,各方首領稱"渠帥",在民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此后,張角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發動了黃巾大起義。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3課導案 第1 頁 共 4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