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學號課題: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使用時間:2022年10月25日 導案編號: 一、 預習要求 1、閱讀課文第89-90頁第一段,劃出并掌握東晉的建立時間、建立者和都城;劃出并掌握東晉滅亡的時間;了解東晉建立后的北伐情況和社會經濟狀況。 2、閱讀課文第90頁第二段到91頁的第一段,劃出并掌握南朝更替的史實,了解南朝的政治情況。 3、閱讀課文第91頁第二段到92頁,劃出并掌握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原因;結合91頁的圖示,掌握江南地區經濟發展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表現;理解江南地區開發的影響。(重點及難點) 4、思考:《宋書》里描寫的南朝時的江南與《史記》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二、 預習檢測 完成練習冊第18課P84填空題。三、 合作探究 【情景再現】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唐]白居易 戰火紛飛百余載,朝陽初起憶江南。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嗎 白居易詞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時候開發的 【歷史解釋·風云變幻,政權更迭】 材料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示意圖 (1)請填出圖中A、B、C、D所代表的政權名稱。E處是哪次戰役 該戰役對東晉產生了什么影響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南朝的發展特點是什么 【史料史證·江南開發,經濟發展】 材料二 (江南)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記》譯文 材料三 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宋書》 (3)《宋書》里描寫的南朝時的江南與《史記》中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請你說出出現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晉代長江三角洲地區常見的模型器 (4)你能從材料四中得出哪些信息 【家國情懷·以史為鑒,啟迪未來】 (5)江南地區開發給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哪些啟示 【感悟提升】 通過了解東晉南朝時期的相關史實,知道這一時期政治、經濟上的突出特征是政權更替頻繁,江南地區經濟得到開發。通過江南地區開發史實的學習,認識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勞動人民對于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和平安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四、 我的疑問五、 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的括號里。 ( )1.哪一少數民族滅掉了中原王朝——西晉,從而使北方出現十六國分裂局面 A.鮮卑 B.匈奴 C.羯 D.羌 ( )2.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圖示空白處應該填寫的是 A.東漢 B.曹魏 C.東晉 D.北魏 ( )3.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公元383年,這流亡政府的弱勢軍隊出人意料地打敗了前秦領袖苻堅所統率的絕對優勢的北方聯軍。”這個“流亡政府”的建立者是 A.司馬炎 B.劉裕 C.司馬睿 D.司馬懿 ( )4.東晉建立時,開國皇帝晉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導為丞相、王敦專掌軍事,時稱“王與馬,共天下”。這里的“馬”指的是 A.司馬炎 B.司馬懿 C.司馬睿 D.司馬遷 ( )5.(2019·駐馬店質檢)東晉建立后,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以下描述與之相符的是 A.荊揚晏安,戶口殷實 B.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C.嚴刑苛法,橫征暴斂 D.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 )6.某同學在閱讀《晉朝那些事兒》時,了解到了西晉的滅亡和東晉的建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東晉進行北伐收復中原 B.內遷的鮮卑人滅掉西晉 C.淝水之戰東晉統一全國 D.420年武將奪權東晉亡 ( )7.在南朝的四個王朝中“疆域最大,經濟比較繁榮,社會比較安定”的是 A.宋 B.齊 C.梁 D.陳 ( )8.《宋書·州郡志》所載,自(西晉)永嘉初至(南朝)劉宋末,南渡(遷)人口約90萬,占北方總人數的1/8還要多。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北方人口銳減 B.政權分立 C.經濟重心南移 D.江南得到開發 ( )9.列表格是同學們學習歷史常用的方法之一。閱讀下列表格,其內容所反映的是東晉南朝時哪一方面的史實 農業麥稻兼作,興修水利手工業絲織業技術進步青瓷燒制技術高超城市建康城人口眾多A.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 B.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 C.北人南遷的原因 D.淝水之戰的背景 ( )10.(2018·青島學業考)“自東漢末年以來,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苦于長期戰亂的中原人大量遷移到他們視為畏途的南方……而這里的局勢又相對安定,往往能在較長時期內‘無風塵之警’,水利興修和農田墾辟在持續進行,位處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尤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區“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遷 ②社會比較安定 ③統治者的重視 ④自然條件優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1.東晉后期,我國江南地區農業生產技術迅速發展的表現不包括 A.推廣和改進犁耕 B.推廣選種、育種 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 D.普遍種植雙季稻 ( )12.南朝時,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區最繁華的城市采購絲綢和瓷器,他們最應該去的城市是 A.廣州 B.建康 C.揚州 D.洛陽 ( )13.戰國秦漢時期,北方一直是全國經濟重心,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經濟獨占鰲頭的局面不復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使長期以來南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縮小了。這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 A.江南經濟發展水平迅速超過了北方 B.江南經濟開發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江南的開發 D.全國經濟重心已轉移至南方六、 知識鏈接 1.司馬睿(276年-323年),即晉元帝(318年-323年在位),字景文,東晉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的曾孫,瑯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瑯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 司馬睿于咸寧二年(276年)生于洛陽,太熙元年(290年)襲封瑯邪王,曾經參與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的戰役;但是由于作戰失利,司馬睿便離開洛陽,回到封國。晉懷帝即位后,司馬睿被封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后來在王導的建議之下前往建康,并且極力結交江東大族。永嘉七年(313年)晉愍帝封司馬睿為丞相、大都督中外軍事。晉愍帝被俘后,司馬睿在晉朝貴族與江東大族的支持下于建興五年(317年)稱晉王,建元建武,太興元年(318年)即帝位,為晉元帝。永昌元年(323年)去世,時年四十七歲,葬于建平陵(江蘇江寧),謚號元皇帝,廟號中宗。 2.王導(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龍、阿龍。瑯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王導出身于魏晉名門“瑯邪王氏”,早年便與瑯玡王司馬睿(晉元帝)友善,后建議其移鎮建鄴,又為他聯絡南方士族,安撫南渡北方士族。東晉建立后,先拜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武岡侯,又進位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事,領中書監。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3. 王敦(266年-324年),字處仲,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東晉權臣,瑯琊王氏代表人物。 王敦與堂弟王導一同輔佐晉元帝司馬睿建立東晉,擔任大將軍、江州牧,封漢安侯。他掌控長江中上游的軍隊,統轄州郡,自收貢賦,對東晉政權造成極大威脅。晉元帝司馬睿重用劉隗、刁協與之抗衡,并以北討后趙為名將劉隗、戴淵外放,以防御王敦。 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誅殺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誅除異己,被拜為丞相、江州牧,進爵武昌郡公。他還屯武昌,后又移鎮姑孰,自領揚州牧。太寧二年(324年),王敦再次起兵攻建康,不久病逝于軍中。時年五十九歲,王敦死后叛亂被晉明帝平定。 4.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后率親黨避亂于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 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斗,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 祖逖與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時,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一次,祖逖半夜聽到雞叫,認為這是上天在激勵他上進,便叫醒劉琨道:“此非惡聲也。”然后與劉琨到屋外舞劍練武。后人用“聞雞起舞”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5.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出身蘭陵蕭氏,為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在統治初期,蕭衍留心政務,對宋、齊以來的種種弊端有所糾正。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換異己、任用親信,兼以討伐的方針。但對門閥世族,蕭衍一改前例,盡可能地恢復他們尊崇的地位;又寬待宗室,授諸王以實權。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位晚期,隨著年事增高,開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蕭衍被囚死于建康臺城,年八十六。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于修陵。 蕭衍博通文史,為“竟陵八友”之一,又曾欽令編《通史》六百卷,并親自撰寫贊序。他才思敏捷,文筆華麗,所作的千賦百詩,其中不乏名作。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8課導案 第2 頁 共 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