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導學案一、學習目標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間、原因、經過、影響、局限性和失敗原因;如何正確評價太平天國運動?二、重難點1、重點: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時間、原因、影響、失敗原因2、難點:如何正確評價太平天國運動?三、學生自主學習指導與檢測及課堂展示【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指導 檢測及課堂展示目標導學 1.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打分(桌子上只有本學科課本、學案文具)。2.目標導入(即情景引入,微視頻、舊知識回顧、故事引入等)。3.設計有學習目標(學生讀或者教師解讀) 自學自研 一查:檢查導學案完成情況, 1.教師查。 2.組長交叉查打分 交流展示 1.交流:(5-10分鐘)對學、合學(共同討論研究預習時留下的難題,并訂正好標準答案)。 2.展示:(展示每組5分鐘之內、板書預展3-5分鐘)抽簽展示導學案上的相關知識點。 3.二查:教師參與學生的合學,檢查各組學習的具體情況,有無學生不參與、不認真的現象。 4.此環節教師確定A展B板或者A板B展,其中一個共同體上去板書時,另一共同體在下面進行預展。 5.查學情。學生的導學案是否用雙色筆。 6.學生的導學案里,上過的內容是否訂正好答案。 7.教師是否及時進入點評。 鞏固提升 (三查) 教師檢測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通過練習試題 學教反思 課堂小結,學生的相關練習冊里是否按時按量完成,是否也用雙色筆。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 模塊一 1、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 2、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時間: 3、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者: 4、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地點: 模塊二 1、太平天國運動開始的標志: 2、太平天國運動政權的都城: 3、太平天國運動頒布的文件: 4、太平天國運動的永安封王: 模塊三 1、太平天國運動的北伐、西征的時間: 2、太平天國運動的北伐、西征的目的: 3、太平天國運動運動在軍事上進入鼎盛時期的標志: 模塊四 1、使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歷史事件: 2、洪仁玕寫的著作: 3、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標志: 模塊五 1、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 2、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 模塊六 1、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 參考答案 模塊一 1、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國內階級矛盾激化 2、1851年1月11日 3、洪秀全 4、廣西桂平縣金田村 模塊二 1、金田起義 2、天京 3、《天朝田畝制度》 4、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 模塊三 1、1853年 2、推翻清朝統治和鞏固政權 3、西征取得重大勝利 模塊四 1、天京事變 2、《資政新篇》 3、天京的陷落 模塊五 1、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爭 2、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模塊六 1、(1)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2)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剿殺 【課堂小結】 太平天國革命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革命,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阻止了中國殖民化的進程,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頁 【板書設計】 一、原因:鴉片戰爭的失敗激化了社會矛盾 二、發展歷程 1.金田起義——運動爆發 2.永安建制——初建政權 3.定都天京——同清對峙 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實現“天國”夢 4.北伐西征——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 5.天京事變——由盛轉衰 提拔新人,頒布《資政新篇》——改變不利局面 6.天京陷落——運動失敗 三、性質、失敗原因及歷史意義 1.性質: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起義 2.失敗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3.意義: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 【課堂檢測】 一、選擇題 1.清朝時期,我國有一位杰出的農民領袖,他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他就是(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李自成 D.左宗棠 2.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的標志是( ) A.金田起義 B.洪秀全自稱天王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3.有專家指出:太平天國運動的進步性在于“試圖從土地所有制方面解決占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民的土地問題”。下列各項能夠論證這一觀點的是( ) A.金田起義B.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C.定都天京D.頒布《資政新篇》 4.“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轉,依舊做長工?!备柚{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成為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這一事件是( ) A.金田起義 B.天京事變 C.北伐失敗 D.天京陷落 5.下面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洪仁玕寫成的《資政新篇》未能付諸實踐 B.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C.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 D.太平軍后期主要與李鴻章的湘軍、華爾的洋槍隊和曾國藩的淮軍作戰 6.洋槍隊與清政府共同鎮壓太平軍說明( ) A.外國勢力已經開始侵華B.中外反動勢力已經勾結起來 C.清軍已經失去抵抗能力D.太平軍已經攻陷北京城 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初至江寧(南京),楊逆日朝洪逆,近則洪楊諸賊深居不出……如楊逆有事要見,亦必請偽旨擬定時日……屆時楊逆率各偽官畢集,輿馬填塞衙市,偽天朝門洞開,大門外偽引官(注:禮儀官)傳呼各官進,惟楊、韋、石、秦各賊所見,雖寵任如偽天侯,亦不得望見顏色。 ——引自張德堅《賊情匯纂》 材料二 太平天國頒布了一套“貴賤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禮制,從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間,等級非常森嚴,君臣上下有了天淵之別,甚至連稱呼、服飾、儀衛輿馬等都有明確的規定,不準逾越。諸王出行,官兵必須回避道旁,高呼萬歲或千歲,否則就要受到嚴厲懲處。天王及諸王、侯都是世襲的。 ——引自《中國近代史》 (1)材料一中稱太平天國領袖為“逆”“賊”,表明作者站在什么立場上? (2)材料一表明太平天國領導人進入天京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材料二說明了什么? (4)綜合上述材料及問題,你認為太平天國失敗的主觀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1.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洪秀全在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立太平天國,故選A。 2.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軍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分封諸王,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故選C。 3.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在定都天京后,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故答案選B項。 4.B 解析:歌謠反映的是太平天國發生內亂。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856年發生的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故選B。 5.D 解析:聯系教材知識可知,曾國藩率領的是湘軍,李鴻章率領的是淮軍,故選D。 6.B 解析:1860年夏,太平軍將領李秀成率軍進攻上海,清廷震怒,西方列強也深為憂懼。地方官紳雇用美國人華爾組織洋槍隊,中外勾結,武裝對抗太平軍。由此可以看出,中外反動勢力已經勾結在一起。 7.(1)站在地主階級立場上。 (2)革命意志減退,生活日益腐化。洪秀全深居簡出,嚴重脫離群眾。 (3)太平天國政治上出現明顯的封建化趨勢,封建等級森嚴。 (4)受農民階級局限性的制約,太平天國領導者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權思想膨脹,貪圖享樂。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