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文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導學案1.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發展的關系2.理解革命文化的產生、內容與意義3.理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產生、內容與意義4.明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必然性政治認同:通過了解近現代歷史,認同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才能建設文化強國。科學精神:通過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公共參與:理解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理解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一、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1.中華文化復興之路的求索(1)為了 ,再鑄中華文化的輝煌,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尋找救國良方,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2)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種各樣的文化思潮進入中國,各種主張紛紛登場亮相,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 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都不能解決中國文化走向何處的問題,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2、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1)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①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為中華文化發展指明了 方向。②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2)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 為指導思想,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3.革命文化的重要性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 、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4.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 _、百家爭鳴,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展面向現代化、 .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1.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必要性(1)如何看待文化有沒有生命力看一種文化有沒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進文化發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生存發展的 土壤,人民有沒有對它的需求。(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決定因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由 根本利益決定的,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決定的,是由繼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決定的。2.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重要性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才能建設社會主義 ,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的 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全面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①內涵: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②重要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③來源: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④作用: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是中華文化獲得空前發展、重新走向輝煌的必然選擇。⑤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⑥特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⑦立場:堅守中華文化立場。⑧基本要求: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⑨根本目的:不斷滿足人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質。1.近代的各種“主義”、主張未能改變舊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所以,它們毫無意義可言。(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3.中國共產黨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4.當前我國的文化整體實力已和我國的國際地位完全相符合。( )1.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強調在“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①要以產業發展為當代中華文化之“魂”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③是我國在“十四五”時期的中心任務④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0年前,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抗擊侵朝美軍,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中華兒女不畏犧牲,砥礪奮進,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振奮人心的樂章。新時代,新征程,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對于今天堅定信念、勠力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抗美援朝精神( )①與中華民族擁有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②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征程中的必然產物③是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發展④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重要的方向保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文化是引領一個民族前行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①源自于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②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③熔鑄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④承載著黨和人民對民族解放的追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成果豐富。在五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國人民創造出了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諸多文學體裁,寫出了《詩經》《論語》《戰國策》《左傳》《孟子》等眾多經典名篇。既獨樹一幟、各領風騷,又和諧共生、交相輝映,記錄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從中得到的啟示是( )①文化的多樣性來自于社會生產生活的豐富性②歷史積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進程度的尺度③豐富多彩的優秀文化是人民群眾創造力的集中體現④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規定了文明發展的進程和趨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1年2月21日,黨中央和國務院出臺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指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央一號文件( )①將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②能為農村改革發展匯聚起更強大的力量③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巨大物質力量④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________( )A.中華優秀傳統文化B.革命文化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D.社會主義先進文化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今天,我不遠千里從北京到這里來看望鄉親們,也是來受教育。”2020年9月16日,正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重溫紅色歷史中的溫暖故事。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總書記曾專門講過“半條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6日,3名紅軍女戰士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臨走時執意把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一半留下,并且說:“等革命勝利了,我們給你送一條新被子來。”1991年,徐解秀去世前還在告訴兒孫:“一定要跟共產黨走,因為共產黨是只有一條被子也要分給你一半的好人。“半條被子”的故事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本色,這是我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根本法寶。今天,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我們應該接過“半條被子”,走好新時代長征路。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黨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據此,有人認為,“半條被子”的故事很難存續。請結合材料,從革命文化的角度,對此觀點進行評析。基礎梳理一、1.民族復興 社會性質 2.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3.國家獨立 4.百花齊放 面向世界二、1.實踐 人民群眾 2.文化強國 文化底蘊誤區1.近代的各種“主義”、主張未能改變舊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所以,它們毫無意義可言。( )提示 ×。各種“主義”都為尋找救國良方,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雖然未能改變舊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但是不能說毫無意義可言。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提示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3.中國共產黨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 )提示 ×。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4.當前我國的文化整體實力已和我國的國際地位完全相符合。( )提示 ×。當前,我國的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與我國的國際地位還不相稱。檢測1.C【詳解】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華文化之“魂”,①說法錯誤。②:在“十四五”時期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是因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②符合題意。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④符合題意。③:我國在“十四五”時期的中心任務是經濟建設,而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2.B【詳解】①③:材料信息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中華兒女不畏犧牲,砥礪奮進,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振奮人心的樂章。新時代,新征程,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對于今天堅定信念、勠力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體現了抗美援朝精神與中華民族擁有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發展,①③符合題意。②:抗美援朝精神是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不能說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征程中的必然產物,②不符合題意。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重要的方向保證,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3.A【詳解】①②:文化是引領一個民族前行的旗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①②正確。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熔鑄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③正確。④:民族解放早已完成,④說法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4.B【詳解】①③:基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國人民創造了既獨樹一幟、各領風騷,又和諧共生、交相輝映的文化成果,這啟示我們文化的多樣性來自于社會生產生活的豐富性,豐富多彩的優秀文化體現了人民群眾創造力,①③正確。②:能夠適應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文化,就是先進文化,該選項過于夸大了歷史積淀的作用,其不能作為衡量文化先進程度的尺度,②排除。④: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會影響文明發展的進程和趨勢,“規定”的表述錯誤,④排除。故本題選B。5.C【詳解】②④: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表明中央一號文件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農村改革發展匯聚起更強大的力量,②④符合題意。①③:材料表明中央一號文件將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精神動力而非智力支持,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而非物質力量,①③錯誤。故本題選C。6.C【詳解】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A不符合題意。B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熔鑄于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故BD不符合題意。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故C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①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可用“革命文化產生于革命實踐”替代),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任答一點1分)(大前提)②“半條被子”的故事承載的革命情懷(或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體現(或革命情懷是紅色文化的體現,但傳統文化、優秀文化、先進文化不給分)必將對國家和民族產生深遠影響。(小前提)③經濟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使人民的美好生活得到了日益充分的實現;同時,也確實沖擊著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但只要我們接過“半條被子”,立足當下,堅守和弘揚好革命情懷,必將使我們更加堅定理想信念,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腳踏實地,攻堅克難,演繹好新時期的中國故事,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強調實踐)【分析】本題屬于評析類的主觀題,要求從革命文化的角度,對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黨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據此,有人認為,“半條被子”的故事很難存續的觀點進行評析。考查考生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以及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詳解】首先指出革命文化的作用,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其次,指出“半條被子”的故事可以存續的原因,“半條被子”的故事承載的革命情懷,只要我們接過“半條被子”,立足當下,堅守和弘揚好革命情懷,必將使我們更加堅定理想信念,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腳踏實地,攻堅克難,演繹好新時期的中國故事,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點睛】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復興的歷史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中國共產黨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