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轉變為有機物,固定的碳以有機物的形式供給動、植物利用,同時又通過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燃料燃燒等方式釋放二氧化碳返回大氣,周而復始地進行著循環。2、大自然中氧氣的含量會隨著生物的呼吸和物質的燃燒等而減少,但又隨著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復始地進行著循環。3、產生氧氣的主要途徑:植物光合作用。4、消耗氧氣的主要途徑:①動、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燃料燃燒;③微生物分解動、植物遺體;④其他氧化反應(如:生銹、食物腐敗)。碳的耗用量稱為“碳足跡”,如圖,一般情況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跡就越大。碳足跡的計算包括一切用于電力、建設、運輸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們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減小“碳足跡”的是( )A. 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 將生活垃圾進行焚燒處理 D. 以私家車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 A【解析】 A、使用一次性筷子,就會浪費原料,用木材制筷子,就需要多砍伐樹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減弱,吸收二氧化碳量就少了,所以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就節省了原料,減少了樹木的砍伐,減小“碳足跡”,故A正確;B、煤石油燃料中含有大量碳元素,燃燒后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以會,增大“碳足跡”,故B錯;C、生活垃圾進行焚燒處理后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應該回收再利用,所以這樣做也會增大“碳足跡”,故C錯;D、以私家車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就會增加汽車排放的尾氣,汽車燃燒的是汽油,能產生二氧化碳,這樣做也會增大“碳足跡”(2022秋 桃城區校級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氧氣是生活中常見的氣體。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集滿氧氣的集氣瓶,短暫儲存時應正放在桌面上B.水中魚類能生存,是因為水中易溶解較多氧氣C.氧氣可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D.植物只產生氧氣,不消耗氧氣【答案】A【解答】解:A、氧氣密度比空氣大,集滿氧氣的集氣瓶,短暫儲存時應正放在桌面上,該選項正確;B、氧氣不易溶于水,該選項不正確;C、光合作用過程中,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葡萄糖和氧氣,該選項不正確;D、植物光合作用過程中產生氧氣,呼吸作用過程中消耗氧氣,該選項不正確。故選:A。21cnjy.com1、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關系;說明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之間的轉化關系 a.金屬→金屬氧化物 →堿,如:Ca→CaO→Ca(OH)2。b.非金屬→ 非金屬氧化物→酸,如:C→CO2→H2CO3。c.物質間的相互轉化①.氧氣、氫氣、水、氧化物、酸②.碳與碳的化合物③.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氯化鈉④.含鈣化合物⑤.金屬(鎂、鋁、鋅、鐵、銅)及其化合物⑥.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⑦、物質轉化規律“八圈圖”注意:(1)極少數非金屬氧化物不與堿起反應,如CO等。(2)根據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圖可查找各類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3)根據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圖可查找各類物質的可能制法。如圖為某些物質間的轉化關系(部分反應條件省略)。A、B、E、F、G均為氣體,B能使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E、F組成元素相同,且F有毒,G是一種最輕的氣體;乙、丁均為黑色的固體氧化物,反應④是工業煉鐵的原理;反應②是光合作用。(1)化學式:G ,丙 。(2)反應①、④的化學方程式:① ;④ 。(3)甲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4)Fe與藍色溶液的反應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解答】解:(1)A、B、E、F、G均為氣體,B能使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所以B是二氧化硫,E、F組成元素相同,且F有毒,所以F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G是一種最輕的氣體,所以G是氫氣,乙、丁均為黑色的固體氧化物,反應④是工業煉鐵的原理,一氧化碳和丁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鐵,所以丁是四氧化三鐵,C和甲烷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所以C是水,反應②是光合作用,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葡萄糖和氧氣,所以A是氧氣,丙是葡萄糖,二氧化硫、氧氣、水反應生成硫酸,所以D是硫酸,乙和硫酸反應生成藍色溶液,所以乙是氧化銅,甲和氧氣灼燒反應生成氧化銅和二氧化硫,所以甲是硫化銅等,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G是H2,丙是C6H12O6;(2)反應①是水、二氧化硫和氧氣反應生成硫酸,反應④是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鐵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①2H2O+2SO2+O2=2H2SO4;④4CO+Fe3O43Fe+4CO2;(3)甲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u、S;(4)Fe與藍色溶液的反應是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屬于置換反應。故答案為:(1)H2,C6H12O6;(2)①2H2O+2SO2+O2=2H2SO4;④4CO+Fe3O43Fe+4CO2;(3)Cu、S;(4)置換。21*cnjy*com(2022 臨沂)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構建知識網絡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酸、堿、鹽及金屬的知識網絡如圖(圖中“一”兩端的物質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應),利用圖中信息回答問題:(1)某運送硫酸的罐車發生側翻,造成硫酸泄漏,為防止造成腐蝕和污染,用熟石灰進行處理。這是利用反應①的原理,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某同學利用反應⑤探究金屬活動性強弱:將鋅粒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無色濾液。濾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 (填化學式),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來源:21cnj*y.co*m】【答案】(1)Ca(OH)2+H2SO4═CaSO4+2H2O;(2)Cu;Zn+CuSO4═ZnSO4+Cu。【解答】解:(1)某運送硫酸的罐車發生側翻,造成硫酸泄漏,為防止造成腐蝕和污染,用熟石灰進行處理,硫酸和熟石灰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H2SO4═CaSO4+2H2O。(2)將鋅粒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鋅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無色濾液,由于無法確定反應進行的程度,濾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Cu,可能含有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CuSO4═ZnSO4+Cu。故答案為:(1)Ca(OH)2+H2SO4═CaSO4+2H2O;(2)Cu;Zn+CuSO4═ZnSO4+Cu。1、X、Y、Z、W四種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產物已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X、Y、Z中至少有一種相同的元素,該元素可以是金屬元素,也可以是非金屬元素B. W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單質C. 該轉化關系中不可能出現置換反應D. 若X、Y、Z中均含一種常見金屬元素,則W可能是強酸也可能是強堿【答案】 C【解析】根據轉化關系知:當x為堿,W為酸性氧化物時符合條件;當W為鐵,X為氯氣時符合條件;當X為碳,W為氧氣或水時符合條件;當X為偏鋁酸鈉或氯化鋁,W為酸或強堿時也符合條件。采用假設方法然后驗證各個反應。A、當X為氫氧化鈉,W為二氧化碳時,Y是碳酸鈉,Z是碳酸氫鈉,符合條件,此時X、Y、Z中都有鈉元素;當W為鐵,X為氯氣時,y是氯化鐵,Z是氯化亞鐵,符合條件,此時X、Y、Z中都有氯元素。則X、Y、Z中至少有一種相同的元素,該元素可以是金屬元素也可以是非金屬元素,故A正確。B、當W是鐵或二氧化碳時都能實現上面轉化,故B正確。C、當X是碳,W是水蒸氣時,Y是CO,Z是二氧化碳。Z(二氧化碳)和X(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X(碳)和W(水蒸氣)的反應是置換反應,故C錯誤。D、若X、Y、Z中均含有一種常見金屬元素,該金屬為鋁,X和少量W或過量W反應不同,則X為偏鋁酸鈉或氯化鋁,則W可能是強酸也可能是強堿,故D正確。故答案為:C2、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用所學知識回答(1)農民施用的化肥硝酸銨NH4NO3又稱“硝銨”,是一種常用 肥.(填化肥的種類)(2)調料食醋中含3%~5%的醋酸,生活中常用食醋清洗水垢【Mg(OH)2和CaCO3】.醋酸在水中能電離出CH3COO-和H+;2CH3COOH+CaCO3 ═(CH3COO)2Ca+H2O+CO2↑.請寫出醋酸與Mg(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學校的旗桿頂端安裝了一個定滑輪,它起到了 作用.【解答】解:(1)NH4NO3又稱“硝銨”,中含有氮元素,屬于氮肥;(2)醋酸與Mg(OH)2反應生成醋酸鎂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3)旗桿頂端小輪的軸固定不動,所以是定滑輪,目的是用來改變用力方向;故答案為:改變用力方向.故答案為:(1)氮;(2)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3)改變用力方向.1、(2022 金壇區校級模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環和碳循環,其中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是( )A.水的吸收 B.動植物的呼吸 C.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燒【答案】C【解答】解:A、水能吸收部分二氧化碳,但不能放出氧氣,故選項錯誤;B、動植物的呼吸,是將氧氣在體內發生緩慢氧化釋放出二氧化碳,是將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故選項錯誤;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過程,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故選項正確;D、燃料的燃燒,是燃料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是將氧氣轉化為二氧化碳,故選項錯誤。故選:C。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在寒溫帶地區,每到冬季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會落葉,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并不感到缺氧,原因是( )www-2-1-cnjy-comA.天氣寒冷,人們都在室內活動 B.其他地區的植物釋放的氧氣可以流動到這里C.由于寒冷,人們的呼吸作用下降 D.植物的呼吸作用會釋放氧氣【答案】B【解析】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因為地球上的氧氣并不是主要由樹木來產生的,還由海洋中的藻類生產的。且空氣是流動的,可以從溫暖的地區流動到寒冷地區,所以,即使到了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幾乎停止的時候,人們也不會感到因缺氧而呼吸困難。【版權所有:21教育】3、某品牌餅干的營養成分表如表所示:主要營養成分能量:1980KJ/100g蛋白質:10.0g/100g油脂:21.2g/100g鈉:800mg/100g碳水化合物:60g/100g(1)營養成分表中缺少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是(水除外) 。(2)餅干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蔗糖,它們的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們的性質不同,原因是 。(3)優質的面粉來自于良好的小麥。為了提高生長期小麥的抗倒伏能力,需要施加 (填“氮肥”“磷肥”或“鉀肥”)。【答案】(1)維生素;(2)分子結構不同;(3)鉀肥。【解答】解:(1)糖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因此營養成分表中缺少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是(水除外)維生素;故答案為:維生素;(2)淀粉和蔗糖的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們的性質不同,原因是分子結構不同;故答案為:分子結構不同;(3)優質的面粉來自于良好的小麥。為了提高生長期小麥的抗倒伏能力,需要施加鉀肥;故答案為:鉀肥。4、(2022 溧陽市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自然界中存在“碳循環”和“氧循環”,循環過程中CO2起著橋梁作用,如圖是這種作用的具體體現之一。(1)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其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有機物A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A+6O26CO2+6H2O,則A的化學式是 。(3)下列關于“碳循環”和“氧循環”的說法錯誤的是 (選填序號)。a.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會引起溫室效應b.碳循環和氧循環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c.碳循環和氧循環的過程中沒有能量的轉變d.無機物和有機物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答案】(1)H2O+CO2=H2CO3;(2)C6H12O6;(3)bc。【解答】解:(1)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O+CO2=H2CO3;故答案為:H2O+CO2=H2CO3;(2)根據A+6O26CO2+6H2O可以得出,反應前物質由A和12O組成,反應后產物由6C、18O與12H構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可知,A由6C、6O、12H構成,故A為C6H12O6;故答案為:C6H12O6;(3)a、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會導致溫室效應,故a正確;b、碳、氧循環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環,故b錯誤;c、碳循環和氧循環主要來自動物的呼吸運動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會伴隨有能量的變化,故c錯誤;d、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可以轉化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體內經過緩慢氧化可以轉化為二氧化碳,則無機物和有機物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故d正確;故答案為:bc。2-1-c-n-j-y5、為響應國務院分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某科研小組開展了不同pH的酸雨對三種植物葉綠素含量影響的研究,其研究結果如圖所示。(1)隨著酸雨pH的降低,葉綠素含量受影響程度最大的植物是_________。(2)長期酸雨不僅破壞植被,還會使生物種類減少,造成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能力降低。【答案】(1)臘梅;(2)自動調節【知識點】分析坐標圖和題意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酸雨的不同pH值,植物的種類,因變量是葉綠素含量,由圖示數據可知:隨著酸雨pH值的降低,葉綠素含量減小,受影響的程度增大;比較三種植物葉綠素葉綠素含量可知,受影響更明顯的是臘梅,最小的是木樨;酸雨PH=4.0對木樨的葉綠素含量沒有影響,酸雨PH高于3.0對各種植物的葉綠素含量影響較小,據此答題。【解析】(1)分析圖示數據可知:①隨著酸雨pH值的降低,葉綠素含量減小,受影響的程度增大;②比較三種植物葉綠素葉綠素含量可知,受影響更明顯的是臘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對木樨的葉綠素含量沒有影響,酸雨PH高于3.0對各種植物的葉綠素含量影響較小。(2)長期酸雨影響會導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變得簡單,自動調節能力降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降低。1、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的是( )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C.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人類的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行動【答案】A【解析】A、光合作用能不斷地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以維持大氣中的碳﹣﹣氧平衡;B、呼吸作用,是不斷地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會使大氣中二氧化碳越來越多,氧氣越來越少,不能維持二者的平衡;C、蒸騰作用,能增加大氣的濕度,與碳——氧平衡無關;D、人類的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能夠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與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的過程中,不能起關鍵性作用。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2、很多人都喜歡種植多內植物,多肉植物的莖或葉肥厚,具有較強的貯水能力,在生活習性上也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氣孔白天關閉,夜間開放,以下關于多肉植物說法錯誤的是( )A.它的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構成B.氣孔白天半閉,可以減弱蒸騰作用C.保水能力強,有利于在干旱環境中生長D.夜間氣孔開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A、植物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等結構組成,A錯誤。B、氣孔被稱為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白天半閉,可以減弱蒸騰作用,B正確。C、保水能力強,有利于在干旱環境中生長,C正確。D、夜間氣孔開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D正確。【來源:21·世紀·教育·網】3、(2022秋 金平區校級月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低碳環保就是減少CO2的排放,以下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將生活垃圾露天焚燒處理D.以私家車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答案】A【解答】解:A、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可以減少森林的砍伐,樹木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故A符合低碳理念。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能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B不符合低碳理念。C、將生活垃圾進行焚燒處理,能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C不符合低碳理念。D、以私家車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增加了燃油、燃氣交通工具的使用,增加了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不符合低碳理念。故選:A。21教育網4、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銅粉,無氣泡冒出;用導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氣并加熱,銅粉逐漸減少,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測得溶液質量與實驗時間的關系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b段說明Cu不能置換出硫酸中的氫B. 從b點到c點,溶液的pH逐漸增大C. 從c點到d點,溶液中的溶質只可能有一種D. bc段溶液中有硫酸銅生成【答案】C【解析】根據銅、氧化銅、硫酸的性質及相互間的反應分析。有關圖像題要注意圖像的變化規律及起點、轉折點等。A.ab段溶液質量沒變化,證明銅沒有與酸發生反應,說明Cu不能置換出硫酸中的氫,不符合題意;B.從b點到c點,溶液質量增加,說明銅與氧氣反應生成的氧化銅與酸發生了反應,則酸減少,酸性變弱,溶液的pH逐漸增大,不符合題意;C.從c點到d點,為硫酸銅與酸反應結束的圖像,溶液中的溶質一定有硫酸銅,可能有硫酸,符合題意;D.bc段為生成藍色溶液的圖像,則溶液中有硫酸銅生成,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測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x%。可用下列兩種方法:取a克樣品分別與過量稀鹽酸充分反應(NaHCO3+HCl→NaCl+CO2↑+H2O),分析正確的是( )①逸出氣體若用堿石灰吸收,增重b克,則x偏小(堿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②逸出氣體若用堿石灰吸收,增重b克,則x偏大③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燒至恒重,得c克固體,灼燒時有固體飛濺出去,則x偏小④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燒至恒重,得c克固體,灼燒時有固體飛濺出去,則x偏大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答案】 C【解析】 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CO2↑+H2O,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CO2↑+H2O。假設碳酸鈉的質量,根據反應方程式,列出方程組,得出關于碳酸鈉質量的表達式,再進行分析。 21*cnjy*com①②假設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為m,NaHCO3等質量為(a-m),堿石灰增重的質量是二氧化碳的質量分別為M1、M2,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NaHCO3+HCl=NaCl+CO2↑+H2O 84 44 (a-m) M1 M1=44(a-m)/84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m M2 M2=44m/106因為M1+M2=b,所以44(a-m)/84+44m/106=b解得m=(44a/84-b)÷(44/84-44/106)又因為堿石灰吸收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混有水蒸氣,使得b偏大,則求得m偏小,故x也偏小,①分析正確。③④假設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為n,NaHCO3等質量為(a-n),生成氯化鈉的質量分別為N1、N2,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NaHCO3+HCl=NaCl+CO2↑+H2O84 58.5(a-n) N1N1=58.5(a-n)/84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117 n N2 N2=117n/106因為N1+N2=c,所以58.5(a-n)/84+117n/106=c解得n=(c-58.5a/84)÷(117/106-58.5/84)又因為灼燒時有固體飛濺出去,使得c偏小,則求得n偏小,故x也偏小, ③分析正確。故答案為:C6、已知氯氣的氧化性很強,與金屬發生反應一般生成高價態的金屬氯化物。現有銅、鋁、鎂、鐵、鋅五種金屬中的兩種組成的混合物,取該混合物4g與足量的氯氣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7.1 g;等質量的該金屬混合物投入足量的鹽酸中,產生氫氣0.2 g。金屬混合物的組成情況可能有_ ________種,分別為_______________。【答案】2;鋁和鋅、鎂和鋅【解析】單質、氧化物、酸、堿、鹽等各類物質之間存在相互聯系,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金屬可以轉化成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可以轉化成堿;非金屬可以轉化成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可以轉化成酸。由題意中關于氯氣的特點可建立如下的反應關系式Cu-CuCl2;Al-AlCl3;Mg-MgCl2;Fe-FeCl3;Zn-ZnCl2。固體質量增加7.1 g,即Cl的質量為7.1。若僅有一種金屬,且增加7.1g,則根據關系式對相應的金屬質量求解可知分別是:Cu 6.4g Al 1.8g Mg 2.4g Fe 3.73g Zn 6.5g;因兩種金屬混合后的質量為4g,故可能的組合為Cu-Al、Cu-Mg、Cu-Fe、Zn-Al、Zn-Mg、Zn-Fe六種。同理,若僅有一種金屬,產生氫氣0.2 g,則依據金屬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可計算出對應的金屬質量分別是Al 1.8g Mg 2.4g Fe 5.6g Zn 6.5g;因兩種金屬混合后的質量為4g,故可能的組合為Cu-Al、Cu-Mg、Zn-Al、Zn-Mg、Al-Fe、Mg-Fe六種。符合兩種情況的共4種Cu-Al、Cu-Mg、Zn-Al、Zn-Mg但五種金屬中要排除銅和鐵,原因是銅不與鹽酸反應而會與氯氣反應,鐵與鹽酸反應生成FeCl2而與氯氣反應生成FeCl3 , 均不能同時滿足固體質量增加7.1g并產生氫氣0.2g。故答案為:2;鋁和鋅、鎂和鋅7、.在“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功與過”的辯論會上,有如下觀點:①二氧化碳增多造成溫室效應,使氣候異常,給人類帶來了災害;②二氧化碳增多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夠的原料,是近年來農作物豐收的原因之一。(1)寫出日常生活中產生二氧化碳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從自然界碳循環的角度,你認為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_______ (填字母)。A.大量燃燒石油和煤B.大面積砍伐森林C.大力發展核能D.淡水不斷減少(3)在辨論會上有人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多些好,也有人認為少些好。請談談你的看法:________。 21·cn·jy·com【答案】 (1)C+O2 點燃CO2(2)A,B(3)大氣中含有適量的二氧化碳最好【解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具有與溫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對地球起著保溫的作用,從而產生“溫室效應”。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恒定,適于動植物生存。但近百年來,人類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積因亂砍濫伐而急劇減少等原因,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較快,致使“溫室效應”加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并引起一系列惡果。(1)日常生活中產生二氧化碳的一個化學方程式:C+O2 點燃CO2;(2)從自然界碳循環的角度,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大量燃燒石油和煤產生二氧化碳,以及大面積砍伐森林破壞了綠色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3)大氣中含有適量的二氧化碳最好。故答案為:(1)C+O2 點燃CO2;(2)A;B;(3)大氣中含有適量的二氧化碳最好8、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探究工業煉鐵的化學原理,試按要求填空:(1)硬質玻璃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寫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1·c·n·j·y(2)實驗中先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裝置中導管末端加一點燃的酒精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紅色固體變為黑色;3CO+Fe2O3 高溫 2Fe+3CO2(2)趕盡玻璃管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爆炸(3)除去多余的CO,防止污染空氣 【出處:21教育名師】【解析】(1)根據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現象及結論分析; (2)根據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步驟分析;(3)根據一氧化碳的性質分析。 www.21-cn-jy.com(1)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所以反應現象為紅色固體變成黑色,方程式為 3CO+Fe2O3 高溫 2Fe+3CO2 ;(2)因玻璃管內有空氣,加熱一氧化碳和空氣的混合氣體可能會爆炸,所以要先通一氧化碳排除空氣(3)裝置末端放點燃的酒精燈是為了除去多余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氣。9、(2022 大慶模擬)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清華學子梁琰通過拍攝短片描述化學反應之美!如圖是稀鹽酸參與的化學反應,“→”表示轉化關系,請回答:(1)①中溶液的顏色是 。(2)②中溶液的溶質一定含有 。(3)寫出稀鹽酸與Fe2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若物質X的類別與Fe、Fe2O3、AgNO3均不同,則X的化學式是 。(5)稀鹽酸與AgNO3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物之一是硝酸,白色沉淀是 。【解答】解:(1)①中稀鹽酸顯酸性,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因此溶液的顏色是紅色。故填:紅色。(2)②中溶液的溶質一定含有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亞鐵。故填:氯化亞鐵。(3)稀鹽酸與Fe2O3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4)若物質X的類別與Fe、Fe2O3、AgNO3均不同,則X的化學式是Cu(OH)2,是因為氫氧化銅是堿,類別與Fe、Fe2O3、AgNO3均不同。故填:Cu(OH)2。(5)稀鹽酸與AgNO3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物之一是硝酸,白色沉淀是反應生成的氯化銀。故填:氯化銀。21·世紀*教育網10、(2022 安岳縣模擬)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已知NaOH容易與空氣中的CO2作用而變質。小明同學在實驗室發現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體后,對這瓶NaOH固體變質情況進行了如下流程實驗:(氯化鈣溶液顯中性)回答下列問題:(1)操作④的名稱 。(2)根據上述實驗,可以確定該固體變質 (選填“已”或“未”)。(3)若測得E的pH=7,則A的成分 (均填化學式),若測得E的pH>7,則A的成分 。(均填化學式)(4)若要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則應加入適量的 。(填加入物質的化學式)【答案】(1)過濾;(2)已;(3)Na2CO3;Na2CO3和NaOH;(4)Ca(OH)2或Ba(OH)2。【解答】解:(1)④是將難溶性的固體和液體分離,所以操作④的名稱是過濾;(2)②中滴加稀鹽酸產生氣體,是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判斷有碳酸鈉的存在,所以氫氧化鈉固體已經發生變質;(3)若測得E的pH=7,溶液顯中性,所以A的成分是Na2CO3,若測得E的pH>7,溶液顯堿性,所以A的成分是Na2CO3和NaOH;(4)若要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碳酸根離子會與鋇離子或鈣離子反應生成碳酸鈣或碳酸鋇沉淀,所以應加入適量的Ca(OH)2或Ba(OH)2。故答案為:(1)過濾;(2)已;(3)Na2CO3;Na2CO3和NaOH;(4)Ca(OH)2或Ba(OH)2。專題34 元素的循環和物質的轉化課題1思維導圖 自主學習區課題2考點管理 明確考點分布歸類探究1、自然界中的碳循環、氧循環 悟透各類題型例題選講1變式演練1歸類探究2、物質間的相互轉化 悟透各類題型例題選講2變式演練2課題3.走進重高 命題規律分析課題4.課堂練習 提升解題能力課題5.限時集訓 點拔拓展延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轉變為________,固定的碳以有機物的形式供給動、植物利用,同時又通過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燃料燃燒等方式釋放二氧化碳返回大氣,周而復始地進行著循環。2、大自然中氧氣的含量會隨著生物的______和物質的______等而減少,但又隨著植物的____________而增加,周而復始地進行著循環。3、產生氧氣的主要途徑:____________。4、消耗氧氣的主要途徑:①動、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燃料燃燒;③微生物分解動、植物遺體;④其他氧化反應(如:生銹、食物腐敗)。碳的耗用量稱為“碳足跡”,如圖,一般情況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跡就越大。碳足跡的計算包括一切用于電力、建設、運輸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們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減小“碳足跡”的是( )A. 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 將生活垃圾進行焚燒處理 D. 以私家車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2022秋 桃城區校級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氧氣是生活中常見的氣體。下列關于氧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集滿氧氣的集氣瓶,短暫儲存時應正放在桌面上B.水中魚類能生存,是因為水中易溶解較多氧氣C.氧氣可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D.植物只產生氧氣,不消耗氧氣1、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關系;說明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之間的轉化關系 a.金屬→____________→堿,如:Ca→CaO→Ca(OH)2。b.非金屬→____________→酸,如:C→CO2→H2CO3。c.物質間的相互轉化①.氧氣、氫氣、水、氧化物、酸②.碳與碳的化合物③.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氯化鈉④.含鈣化合物⑤.金屬(鎂、鋁、鋅、鐵、銅)及其化合物⑥.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⑦、物質轉化規律“八圈圖”注意:(1)極少數非金屬氧化物不與堿起反應,如CO等。(2)根據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圖可查找各類物質的主要化學性質。(3)根據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圖可查找各類物質的可能制法。如圖為某些物質間的轉化關系(部分反應條件省略)。A、B、E、F、G均為氣體,B能使稀高錳酸鉀溶液褪色,E、F組成元素相同,且F有毒,G是一種最輕的氣體;乙、丁均為黑色的固體氧化物,反應④是工業煉鐵的原理;反應②是光合作用。(1)化學式:G ,丙 。(2)反應①、④的化學方程式:① ;④ 。(3)甲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4)Fe與藍色溶液的反應屬于 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com(2022 臨沂)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構建知識網絡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酸、堿、鹽及金屬的知識網絡如圖(圖中“一”兩端的物質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應),利用圖中信息回答問題:(1)某運送硫酸的罐車發生側翻,造成硫酸泄漏,為防止造成腐蝕和污染,用熟石灰進行處理。這是利用反應①的原理,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某同學利用反應⑤探究金屬活動性強弱:將鋅粒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無色濾液。濾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 (填化學式),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來源:21cnj*y.co*m】1、X、Y、Z、W四種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部分產物已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X、Y、Z中至少有一種相同的元素,該元素可以是金屬元素,也可以是非金屬元素B. W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單質C. 該轉化關系中不可能出現置換反應D. 若X、Y、Z中均含一種常見金屬元素,則W可能是強酸也可能是強堿2、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用所學知識回答(1)農民施用的化肥硝酸銨NH4NO3又稱“硝銨”,是一種常用 肥.(填化肥的種類)(2)調料食醋中含3%~5%的醋酸,生活中常用食醋清洗水垢【Mg(OH)2和CaCO3】.醋酸在水中能電離出CH3COO-和H+;2CH3COOH+CaCO3 ═(CH3COO)2Ca+H2O+CO2↑.請寫出醋酸與Mg(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學校的旗桿頂端安裝了一個定滑輪,它起到了 作用.1、(2022 金壇區校級模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環和碳循環,其中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的是( )A.水的吸收 B.動植物的呼吸 C.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燒版權所有2、在寒溫帶地區,每到冬季幾乎所有的植物都會落葉,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并不感到缺氧,原因是( )www-2-1-cnjy-comA.天氣寒冷,人們都在室內活動 B.其他地區的植物釋放的氧氣可以流動到這里C.由于寒冷,人們的呼吸作用下降 D.植物的呼吸作用會釋放氧氣3、某品牌餅干的營養成分表如表所示:主要營養成分能量:1980KJ/100g蛋白質:10.0g/100g油脂:21.2g/100g鈉:800mg/100g碳水化合物:60g/100g(1)營養成分表中缺少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是(水除外) 。(2)餅干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和蔗糖,它們的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們的性質不同,原因是 。(3)優質的面粉來自于良好的小麥。為了提高生長期小麥的抗倒伏能力,需要施加 (填“氮肥”“磷肥”或“鉀肥”)。4、(2022 溧陽市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自然界中存在“碳循環”和“氧循環”,循環過程中CO2起著橋梁作用,如圖是這種作用的具體體現之一。(1)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其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有機物A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A+6O26CO2+6H2O,則A的化學式是 。(3)下列關于“碳循環”和“氧循環”的說法錯誤的是 (選填序號)。a.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會引起溫室效應b.碳循環和氧循環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c.碳循環和氧循環的過程中沒有能量的轉變d.無機物和有機物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轉化c-n-j-y5、為響應國務院分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某科研小組開展了不同pH的酸雨對三種植物葉綠素含量影響的研究,其研究結果如圖所示。(1)隨著酸雨pH的降低,葉綠素含量受影響程度最大的植物是_________。(2)長期酸雨不僅破壞植被,還會使生物種類減少,造成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能力降低。1、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的是( )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C.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人類的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行動2、很多人都喜歡種植多內植物,多肉植物的莖或葉肥厚,具有較強的貯水能力,在生活習性上也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氣孔白天關閉,夜間開放,以下關于多肉植物說法錯誤的是( )A.它的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構成B.氣孔白天半閉,可以減弱蒸騰作用C.保水能力強,有利于在干旱環境中生長D.夜間氣孔開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3、(2022秋 金平區校級月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低碳環保就是減少CO2的排放,以下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減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將生活垃圾露天焚燒處理D.以私家車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4、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銅粉,無氣泡冒出;用導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氣并加熱,銅粉逐漸減少,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測得溶液質量與實驗時間的關系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ab段說明Cu不能置換出硫酸中的氫B. 從b點到c點,溶液的pH逐漸增大C. 從c點到d點,溶液中的溶質只可能有一種D. bc段溶液中有硫酸銅生成5、測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x%。可用下列兩種方法:取a克樣品分別與過量稀鹽酸充分反應(NaHCO3+HCl→NaCl+CO2↑+H2O),分析正確的是( )①逸出氣體若用堿石灰吸收,增重b克,則x偏小(堿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②逸出氣體若用堿石灰吸收,增重b克,則x偏大③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燒至恒重,得c克固體,灼燒時有固體飛濺出去,則x偏小④所得溶液蒸干并灼燒至恒重,得c克固體,灼燒時有固體飛濺出去,則x偏大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6、已知氯氣的氧化性很強,與金屬發生反應一般生成高價態的金屬氯化物。現有銅、鋁、鎂、鐵、鋅五種金屬中的兩種組成的混合物,取該混合物4g與足量的氯氣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7.1 g;等質量的該金屬混合物投入足量的鹽酸中,產生氫氣0.2 g。金屬混合物的組成情況可能有_ ________種,分別為_______________。7、.在“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功與過”的辯論會上,有如下觀點:①二氧化碳增多造成溫室效應,使氣候異常,給人類帶來了災害;②二氧化碳增多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夠的原料,是近年來農作物豐收的原因之一。(1)寫出日常生活中產生二氧化碳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從自然界碳循環的角度,你認為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_______ (填字母)。A.大量燃燒石油和煤B.大面積砍伐森林C.大力發展核能D.淡水不斷減少(3)在辨論會上有人認為大氣中二氧化碳多些好,也有人認為少些好。請談談你的看法:________。 21·cn·jy·com8、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探究工業煉鐵的化學原理,試按要求填空:(1)硬質玻璃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寫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1·c·n·j·y(2)實驗中先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裝置中導管末端加一點燃的酒精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22 大慶模擬)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清華學子梁琰通過拍攝短片描述化學反應之美!如圖是稀鹽酸參與的化學反應,“→”表示轉化關系,請回答:(1)①中溶液的顏色是 。(2)②中溶液的溶質一定含有 。(3)寫出稀鹽酸與Fe2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若物質X的類別與Fe、Fe2O3、AgNO3均不同,則X的化學式是 。(5)稀鹽酸與AgNO3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物之一是硝酸,白色沉淀是 。·世紀*教育網10、(2022 安岳縣模擬)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已知NaOH容易與空氣中的CO2作用而變質。小明同學在實驗室發現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體后,對這瓶NaOH固體變質情況進行了如下流程實驗:(氯化鈣溶液顯中性)回答下列問題:(1)操作④的名稱 。(2)根據上述實驗,可以確定該固體變質 (選填“已”或“未”)。(3)若測得E的pH=7,則A的成分 (均填化學式),若測得E的pH>7,則A的成分 。(均填化學式)(4)若要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則應加入適量的 。(填加入物質的化學式)專題34 元素的循環和物質的轉化課題1思維導圖 自主學習區課題2考點管理 明確考點分布歸類探究1、自然界中的碳循環、氧循環 悟透各類題型例題選講1變式演練1歸類探究2、物質間的相互轉化 悟透各類題型例題選講2變式演練2課題3.走進重高 命題規律分析課題4.課堂練習 提升解題能力課題5.限時集訓 點拔拓展延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科學培優講義(word版 含答案)專題34 元素的循環和物質的轉化(原卷版).doc 初中科學培優講義(word版 含答案)專題34 元素的循環和物質的轉化(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