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2022年課標】通過了解張謇興辦實業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艱辛歷程;通過了解民國以來社會生活的變化,知道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曲折過程。【思維導學】【背記要點】知識點1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產生與發展: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在華開礦辦廠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2.進一步發展: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掀起了發展實業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面粉業。3.曲折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隨著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建立和擴張,民族工業除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還遭到官僚資本主義的摧殘。內優外患的危機,嚴重阻礙著民族工業的正常發展。發展特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比較落后,它們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地區分布也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慶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4.企業家代表:狀元實業家張謇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還有榮氏兄弟、盧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業家。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與清政府時期的洋務企業的比較項目 民國時期的民族工業 清政府時期的洋務企業不同點 根本目的 發展民族經濟,實業救國 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性質 近代資本主義企業 官督商辦、官辦,帶有封建色彩的資本主義企業管理方式 近代先進的資本主義管理 封建衙門式相同點 目的 都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家實力 阻礙 都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榨 作用 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知識點2社會生活的變化1.交通通信;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人中國,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2.社會習俗的變化:時期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剪辮 男子剃發留辮 強令男子剪掉辮子放足 女子纏足 勸禁女子纏足禮節 跪拜禮 鞠躬、握手禮稱謂 老爺、大人 “先生”,體現自由平等3.飲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煙、洋布在沿海城市成為時尚。4.婚喪:文明結婚、集體婚禮、公葬、追悼會等新式婚喪禮節紛紛出現。5.娛樂:公園、咖啡館在大都市風行一時。服飾:旗袍、中山裝等具有民族風情的服裝受人青睞。X||m6.特點: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知識拓展】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感想(1)主要原因: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擁護;黨中央的正確領導、英明決策,靈活的戰略戰術;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國民黨統治腐朽。(2)感想:任何一個政黨或政權,必須順應歷史潮流,順應民心,否則就會衰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易錯易混】1.三大戰役的勝利,最終結束了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統治。( )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南京解放 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2.三大戰役與渡江戰役的區別: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的是三大戰役;最終結束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是渡江戰役。3.解放戰爭勝利的標志是新中國的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垮臺的標志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名師點撥】1.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產生于明朝中后期。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產生于洋務運動時期,洋務運動時期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2.三個一:一個人物——張謇;一個口號——“實業救國”;一個企業——大生紗廠。3、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緩慢發展的根本原因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時代特點決定它從一開始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所以,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是民族工業緩慢發展的根本原因。【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1.(2022·廣東廣州·中考真題)清末民初,狀元實業家張謇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造福一方,影響全國。這反映了張謇( )A.變法圖強的理念 B.“實業救國”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觀念 D.“扶清滅洋”的主張【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狀元實業家張謇以實業輔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實業,造福一方,影響全國”結合所學可知,題干材料反映了張謇“實業救國”的思想,B項正確;變法圖強是戊戌變法的思想,排除A項;民主共和的觀念是辛亥革命的影響,排除C項;“扶清滅洋”是義和團運動的主張,排除D項。故選B項。2.(2022·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下表中民族工業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變化統計表年份 擁有廠家 擁有資本 工人人數1913 689家 33億元 27萬多1920 1795家 50億元 55萬多A.19世紀六七十年代,洋務運動的興起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B.一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五四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數的統治地位D.對外開放加強了中國和世界的聯系【答案】B【詳解】題干表格反映的是1913—1920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狀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因而這一時期民族工業發展迅速,B項正確;19世紀六七十年代,洋務運動的興起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這與題干材料提供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五四運動爆發于1919年,于題干表格中的時間也不符,排除C項;1978年,我國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排除D項;故選B項。3.(2022·廣西梧州·中考真題)下圖是1912—1921年外國資本主義在華企業比重的變化。推動這一變化的國內因素是A.政府鼓勵及實業救國思想的推動 B.官督商辦企業得到發展C.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對華侵略 D.官僚資本的建立和擴張.【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1912—1921年外國資本主義在華企業比重的變化下降想,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比重上升,再結合所學,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掀起了實業發展的熱潮,A項正確;官督商辦企業發展是洋務運動時期的企業,排除B項;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對華侵略是外部原因,排除C項;官僚資本的建立和擴張是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排除D項。故選A項。4.(2022·廣東·中考真題)如圖。比較了兩個年份力織機(以電力或其他動力驅動的織布機)和手織機紗線消費量。據此可知,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國紡織行業( )A.力織布機紗線消費量下降 B.力織機紗線消費量占比上升C.手織機紗線消費量下降 D.手織機紗線消費量占比上升【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圖表可得出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國紡織行業力織機紗線消費量占比上升,B項正確;力織布機紗線消費量下降、手織機紗線消費量下降、手織機紗線消費量占比上升與材料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5.(2022·云南·中考真題)歷史敘述包括史實與評價。下列是關于“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知識卡片的內容,屬于歷史評價的是( )A.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B.1912年民國政府頒布“剪辮令”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變化特征D.20世紀20年代后,中國男裝有西服和中山裝等【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評價是對歷史事件的性質、作用、地位等的看法或者意見,“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變化特征是歷史評價,C項正確;ABD項都是單純描述歷史事件,屬于歷史敘述,排除。故選C項。6.(2022·湖南邵陽·中考真題)近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發生深刻變化,出現了自由平等的新風尚。下列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能體現出自由平等新風尚的是A.見長輩要跪拜 B.女子纏足C.稱呼“老爺”“大人” D.行鞠躬、握手禮【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近代史實可知,伴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也開始發生深刻變化。辛亥革命后,國民政府頒布了剪辮子、易服、勸禁纏足等革除社會陋俗的法令;廢除了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體現出自由平等的新風尚。D項正確;而ABC屬于舊風俗,排除ABC項。故選D項。7.(2022·安徽·中考真題)“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陽陰合歷,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這幅對聯所反映的社會風貌是A.男尊女卑 B.新舊并呈 C.封閉保守 D.自由博愛【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封建社會,只有男尊女卑、陰歷,不講女權、公歷,而現在,開始提倡男女平等,采用公歷,體現了新舊并呈,B項正確;男尊女卑、封閉保守是舊的一面,排除AC二項;材料體現的是提倡女權、實行公歷,不是說自由博愛,排除D項。故選B項。8.(2022·江蘇南通·中考真題)張謇創辦的江蘇南通博物苑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館藏大生紗廠、輪船公司、面粉廠等大量的歷史文物。由此我們能從中認識到A.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 B.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C.近代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 D.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張謇創辦的江蘇南通博物苑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館藏大生紗廠、輪船公司、面粉廠等大量的歷史文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在華開礦辦廠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狀元實業家張謇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盧作孚被譽為“中國船王”;榮氏兄弟創辦了第一個面粉廠。由此我們能從中認識到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D項正確;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近代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都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9.(2022·山東青島·中考真題)20世紀20年代初期一次民意測驗表明,愛吃中餐者占77%,愛吃西餐、中式西餐、兼食中餐者占23%。中西餐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民國飲食業的新格局。材料反映了民國時期( )A.民主共和的進程 B.新式教育的出現 C.文學藝術的發展 D.社會生活的變化【答案】D【詳解】材料內容設涉及的是20世紀20年代民國初期人們飲食的變化,反映的是民國時期社會生活的變化,D項正確;材料內容與民主共和制進程無關,排除A項;材料內容與教育無關,排除B項;材料內容與文學藝術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0.(2022·四川綿陽·中考真題)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人們的風俗習慣也發生著變化。觀察下圖,你認為導致變化的歷史事件是( )A.戊戌變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 D.新中國建立【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從左圖的封建稱謂和跪拜禮到右圖平等稱謂“李先生”“張先生”和握手禮可以得出,是由于辛亥革命自由、平等思潮的推動,B項正確;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均與題干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二)、2021年中考真題1.(2021·江蘇省海安中等專業學校中考真題)北洋政府統治黑暗,但該時期中國也出現了一些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新氣象。這些新氣象包括( )①武昌起義爆發 ②新文化運動的興起③科舉制度的廢除 ④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建立北洋政府統治,直至1928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宣告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結束,這一時期陳獨秀于1915年發起新文化運動,1912~1919年間民族工業也出現了“短暫的春天”,②④正確;武昌起義爆發于1911年,科舉制度廢除是在1905年,兩者都發生在晚清政府時期,①③錯誤。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2.(2021·山東日照·中考真題)以下文字取自老舍先生的話劇《茶館》,文中對話反映的主旨是( )(時間:1898年初秋。地點:北京裕泰大茶館。)秦仲義:把本錢攏到一塊兒,開工廠!王利發:開工廠?秦仲義:嗯,頂大頂大的工廠!那才救得了窮人,那才能抵制外貨,那才能救國……只有那么辦,國家才能富強!A.民生主義 B.思想解放 C.實業救國 D.外爭主權【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中的信息“頂大頂大的工廠!那才救得了窮人,那才能抵制外貨,那才能救中國”可知是實業救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末狀元張謇“深感要挽回國家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并身體力行回鄉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C項正確;民生主義,與辛亥革命相關,排除A項;思想解放,與新文化運動相關,排除B項;外爭主權,與五四運動相關,排除D項。故選C項。3.(2021·江蘇泰州·中考真題)“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柱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然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他”“興國之夢”分別是( )A.張謇 實業救國 B.康有為 變法圖強C.孫中山 民主共和 D.陳獨秀 民主科學【答案】A【詳解】根據“狀元”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戰爭后,狀元實業家張謇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毅然回到家鄉創辦實業,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A項正確;康有為、梁啟超領導了戊戌變法,變法圖強,與“狀元”無關,排除B項;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傳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與“狀元”無關,排除C項;新文化運動提出科學民族, 與“狀元”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4.(2021·青海西寧·中考真題)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歷經曲折,下圖中與c階段發展狀況直接相關的是A.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工業發展 B.甲午戰爭后外國人紛紛在華投資辦廠C.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D.北伐戰爭基本上消滅了三大軍閥勢力【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和示意圖可知,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歷經曲折,但在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春天,C項正確;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工業發展,是a段,排除A項;甲午戰爭后外國人紛紛在華投資辦廠,是b段,排除B項;材料說的是民族工業,不是說北伐戰爭,排除D項。選C項。5.(2021·江蘇鹽城·中考真題)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頑強掙扎。其獲得發展良機、出現“短暫的春天”是在(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12—1919年由于西方列強忙于一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被稱為“短暫的春天”,對應圖中②段,故選B;①段對應的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初步發展時期,A錯誤;1919—1927年一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受到挫折,③段錯誤,排除C;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到1937年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后,民族資本主義受到沉重打擊,陷入困境,因此④段總體呈現下降趨勢,D錯誤。6.(2021·湖南婁底·中考真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全國華資紗廠的紗錠,由48.4萬余枚增至128.4萬余枚,增長157.9% ; 織布機由2016臺增至5825臺,增長188.9%。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鼓勵民族工業的發展 B.民族工業打敗了列強在華的企業C.民族工業得到大量外國資本 D.西方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大發展,故D符合題意;1895年后清政府鼓勵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工業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列強在華企業的經濟侵略,民族工業不會得到大量外國資本,故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7.(2021·江蘇宿遷·中考真題)下表反映了大生紗廠發展最迅速的“黃金時段的情況。大生紗廠在這一時期得到如此空前的發展,最主要的原因是1912年以后大生兩廠經營概況表A.社會上掀起發展實業的熱潮B.張謇踐行“實業救國”的理想C.一戰期間西方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經濟侵略D.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答案】C【詳解】材料反映了1912年-1920年大生紗廠利潤大幅增長,經營良好,結合所學可知,此時正值西方國家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工業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故選C;實業救國思潮、張謇的個人因素以及中國民國的鼓勵措施也是此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排除ABD。8.(2021·山東濰坊·中考真題)南京臨時政府規定:官員不分級別,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為禮服。女子禮服,上裝是對襟衫,下裝是裙子。這一規定的實質是南京臨時政府A.重視服飾身份象征 B.強制推行服裝統一C.大力推進社會平等 D.全面學習西方文化【答案】C【詳解】根據題干“南京臨時政府規定:官員不分級別,……”可知,材料體現了南京臨時政府以法律的宗室規定官員服飾的無差別性,實質彰顯了民主平等思想,大力推進社會平等,C正確;題干“官員不分級別,都以……”可知,“重視服飾身份象征”不符合題意,排除A;“強制推行服裝統一”是表面現象,排除B;題干“……女子禮服,上裝是對襟衫,下裝是裙子”可知,“全面學習西方文化”與題意不符,排除D。故選C。9.(2021·湖南湘潭·中考真題)以下對民國初年社會生活的描述,符合史實的是( )A.辛亥革命后,仍然有人蓄辮B.新式婚禮取代傳統婚禮成為主流C.公眾場所已無傳統長袍馬褂的身影D.即使在偏遠鄉村,過年也不再向長輩頭行禮【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即使是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有人蓄辮,反映出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因,A正確;主流的說法錯誤,排除B;CD項太絕對,排除。故選A。10.(2022·江蘇揚州·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時期 張謇與大生紗廠1886年 張謇產生了“中國振興實業,其責任須在士大夫”的思想。1895-1899年 張謇對清政府允許日本在內地設廠深表憂慮,因此主張:勸工惠商、振興實業。大生紗廠于1895年開始籌建,到1899年正式投產,并逐漸站穩了腳跟。其間多遇資金和原料問題,經多方籌措、運轉,苦心經營得以解決。20世紀20年代初 大生集團成為以棉紡織業為核心的綜合性大企業;張謇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個實業大王”1922年 大生一廠和二廠都出現嚴重虧損。1925年 大生集團由于資不抵債,被迫清資償債。此后,各企業的經營實權已落入江浙財團代理人之手。——摘編自汪圣云《張謇與大生紗廠的興衰》(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895年張謇籌辦大生紗廠的歷史背景及創辦初期面臨的困難。(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初大生集團等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迅速發展的客觀原因。(3)據材料,簡要談談你對張謇的認識。【答案】(1)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允許外國在華投資辦廠;民族危機加劇;清政府允許民間設廠。資金和原料問題(2)清政府在甲午戰后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和封建帝制,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事,無暇顧及中國,暫時放松了對華的經濟侵略等。(3)近代著名實業家,提出實業救國思想,推動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抵制了西方的經濟侵略,具有進步性;但是在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其救國道路必然失敗。【詳解】(1)依據材料“張謇對清政府允許日本在內地設廠深表憂慮,因此主張:勸工惠商、振興實業”可知,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允許外國在華投資辦廠,再結合所學知識,民族危機加劇,清政府允許民間設廠,這些是張謇創辦大生紗廠的歷史背景。依據材料“其間多遇資金和原料問題,經多方籌措、運轉,苦心經營得以解決”得出創辦初期面臨的困難是資金和原料問題。(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19世紀末清政府在經歷甲午戰敗后,為了支付賠款、擴大稅源,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20世紀初期辛亥革命爆發,推翻清王朝統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華民國,民國政府還頒布法令獎勵實業,從而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又忙于戰事,暫時無暇顧及中國,放寬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這些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20年代初大生集團等民族資本主義企業迅速發展的客觀原因。(3)綜上所述,辯證評價張謇這位歷史人物。張謇是近代著名實業家,提出實業救國思想,推動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抵制了西方的經濟侵略,具有進步性;但是在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其救國道路必然失敗。(三)、2020年中考真題1.(2020·江蘇徐州·中考真題)1912-1919年,中國新建的民族廠礦企業達470多家,投資近1億元,加上原有企業的擴建,新增資本達1.3億元以上,相當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資總額。以上數據說明A.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開始緩慢起步 B.近代中國開始邁向工業化強國C.近代列強擴大對中國的資本輸出 D.近代民族工業迎來“短暫春天”【答案】D【詳解】題干反映了1912~1919年間中國的近代民族工業從新建廠礦企業數量和新增資本額來看,都有明顯的發展,結合所學知識,民國初年尤其1914-1918年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華的經濟侵略,近代民族工業迎來“短暫春天”,進入一個黃金時代,D項正確;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開始緩慢起步,排除A項;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的發展只是迎來了“短暫的春天”,并不能說中國已經邁向工業化強國,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是民族資本主義的顯著發展,沒有體現列強擴大對中國的資本輸出,排除C項。故選D項。2.(2020·全國·中考真題)下圖所示人物是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和實業家。1895年,他在“設廠自救”的浪潮中開始籌辦大生紗廠,后來還創辦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他是A.張謇 B.張之洞 C.榮宗敬 D.榮德生【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張謇興辦大生紗廠。據題干“開始籌辦大生紗廠、創辦的南通博物館是中國歷史最早的博物館”可知,該人物是張謇,張謇是1894年科舉考試的狀元,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回家鄉創辦大生紗廠。A正確,張之洞是洋務派代表人物,洋務運動時期興辦企業,榮宗敬和榮德生在上海創辦的福新面粉廠,排除BCD。故選A。3.(2020·浙江溫州·中考真題)下表信息能夠反映是晚清稅收統計表(單位:萬兩)年份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1849 3281 9691885 3071 3923A.甲午戰爭后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 B.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增加了晚清收入C.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資本雄厚 D.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答案】B【詳解】從材料可知,鴉片戰爭后,工商業雜稅收入顯著增加。結合所學,19世紀60、70年代以來,民族資本工業興起和發展,成為晚清政府的財源,故B符合題意;1895年的《馬關條約》簽訂后,清政府許可外商在華設廠,排除A;洋務運動興辦的軍事工業并不向清政府繳納稅收,排除C;1895年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標志民族資產階級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排除D。故選B。4.(2020·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真題)下圖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增長最快階段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與西方列強簽訂《辛丑條約》 B.帝國主義國家忙于“一戰”C.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限制 D.“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答案】B【詳解】民國初年,由于帝國主義國家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無暇東顧,給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一個“短暫春天”的發展機會。圖中發展最快的階段是1912-1919年,屬于民國初年。故B符合題意;《辛丑條約》簽訂于1901年,排除A;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限制是晚清時期,排除C;“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不是該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選B。5.(2020·內蒙古包頭·中考真題)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為此,他們進行的實踐活動A.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B.有利于救亡圖存和社會進步C.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康有為發起戊戌變法運動,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張謇主張實業救國,三個人從不同的角度試圖挽救民族危亡和社會的進步,B正確;張謇的“實業救國”與“加速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不符,排除A;康有為、孫中山、張謇三人的實踐活動都與“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不符,排除C;孫中山的實踐活動“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排除D。故選B。6.(2020·湖南益陽·中考真題)導致圖中1916年—1919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狀況的主要原因是A.“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 B.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C.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辦廠的限制 D.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民族資本主義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導致圖中1916年—1919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故D符合題意;實業救國和民主共和是清末兩大潮流之一,故A不符合題意;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部分地抑制了外國的經濟入侵,故B不符合題意;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辦廠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7.(2020·四川眉山·中考真題)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頒行法令,要求廢除滿式的官服頂戴,以新禮服代替舊式官服,不分級別高低,凡任職的官員,一概統一著裝,民間爭相效仿。這說明當時A.人人享有充分自由 B.政治影響社會生活C.實現社會民主平等 D.借鑒西方文官制度【答案】B【詳解】材料反映中華民國成立后,中華民國政府頒行法令,服飾不再表現等級劃分,體現資產階級革命派倡導的平等原則,可見政治影響社會生活,故B符合題意;由于階級和時代局限性,中華民國不可能人人享有充分自由,也實現不了社會真正民主平等,排除AC;材料沒有體現中華民國初期借鑒西方文官制度,排除D。故選B。8.(2020·山東濱州·中考真題)某導演籌拍電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華民國的新氣象。以下場景能夠入選的是A.徐先生到東交民巷看望父母 B.一男子因為剪掉辮子遭到抓捕C.人們相見大多行握手鞠躬禮 D.進京趕考的學子在讀《新青年》【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民國政府采取措施推進社會習俗的近代化,其中之一是實行握手鞠躬禮,體現了平等自由的精神,故C符合題意;1901年,《辛丑條約》規定,東交民巷為使館區,中國人不準入內,故A不符合題意;1912年,民國政府頒布剪辮令,故B不符合題意;《新青年》是1915年后的新刊物,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9.(2020·貴州遵義·中考真題)如圖是中國某一時期政府倡導的社會生活習俗新風尚,最早可能出現于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C.中華民國時期 D.改革開放新時期【答案】C【詳解】依據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伴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也開始發生深刻變化。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令和勸禁纏足等革除社會陋俗的法令,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體現出自由平等的新風尚,所以C項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BD三項均與圖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選C。10.(2020·四川宜賓·中考真題)20世紀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歐美服裝特點,由傳統的寬松肥大、線條平直向窄腰短袖、時髦適體變化。這表明上海( )A.觀念開放,崇洋逐新 B.政治改良,革除陋習C.洋布流行,土布淘汰 D.全盤西化,倡導民主【答案】A【詳解】依據題干“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歐美服裝特點,由傳統的寬松肥大、線條平直向窄腰短袖”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服飾受歐美服飾影響發生了重大變化。結合課本所學,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西方新式交融工具、思想、生活方式等逐漸傳入中國。人們的服飾、休閑娛樂方式日益開放,出現了崇洋逐新的趨向,服飾吸收歐美服飾的優點,發生了重大變革。A正確;題干的內容只涉及到“旗袍”樣式的改變,沒有涉及“政治改良,革除陋習”“洋布流行,土布淘汰”,BC排除;通過材料“吸收歐美服飾特點”說明是在中國旗袍基礎上,融合歐美服飾的特點,而不是全部西化。而且也沒有涉及“民主”,D排除;故選A。11.(2020·四川宜賓·中考真題)歷史解釋、歷史敘述是歷史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清政府制定洋務運動的方案,是被內憂外患逼出來的、并無遠大目標和完整計劃。從1865年至1884年間,以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企業為骨干的19個近代軍用工業創設,但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門的惡習。同時,以輪船招商局為代表的30余個民用工礦交通企業建立,然而員工經費支出高,官員貪墨成風,外國控制著焦炭等原料和技術等問題層出,隨著開銷增大,西方企業不斷在華創辦,洋務企業漸漸走入困境。——摘編自姜鐸《慈禧與洋務運動》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析洋務企業“走入困境”的原因。材料二:(2)根據圖示并結合所學,敘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歷程。【答案】(1)洋務運動的方案并無遠大目標和完整計劃、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門的惡習、員工經費支出高,官員貪墨成風、外國控制著焦炭等原料和技術、西方企業不斷在華創辦。(2)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工業快速的發展;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短暫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詳解】(1)根據材料一的內容可知洋務企業“走入困境”的原因是洋務運動的方案并無遠大目標和完整計劃、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門的惡習、員工經費支出高,官員貪墨成風、外國控制著焦炭等原料和技術、西方企業不斷在華創辦。(2)根據圖示及所學可知,中國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產生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良機,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其中紡織業和面粉業發展最快。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12.(2020·浙江·中考真題)浙商自近代以來,異軍突起,迅速取代了歷史上曾叱咤風云的晉商、徽商,成為了中國第一大商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浙江省瀕臨東海,面積為10.18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河谷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6,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1)浙江地形以為主,人均耕地少,經商成為重要的謀生手段,瀕臨東海,十分便利,為經商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材料二(2)請結合以上材料,運用相關歷史知識,概述浙商抓住了怎樣的歷史機遇。材料三 湖州商人王一亭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期間,他出錢出力援助革命軍,“九一八”事變后,寧波商人項松茂參與發起了東北三省抗敵大捐款,還將企業職工編入上海人民抗日義勇軍,積極各戰。(3)根據材料三,從中國近代革命任務的角度,概括浙商承擔了哪些歷史責任?【答案】(1)山地丘陵。海上交通(海運)。(2)《南京條約》簽訂后,浙商利用上海開放通商的機遇,從事實辦積累了資本;五四運動爆發后,浙商借助群眾的愛國熱情占領日本企業的市場;受洋務運動影響,浙商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業;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浙商積極引進新興產業;改革開放后。浙商創辦股份合作制企業,積極走出國門。(3)反封建,反帝(或反侵略)【詳解】(1)根據“浙江省瀕臨東海,面積為10.18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河谷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可知,浙江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人均耕地少,經商成為重要的謀生手段,瀕臨東海,海上交通(海運)十分便利,為經商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據材料三段材料及所學歷史知識可知,浙商抓住了歷史機遇。《南京條約》簽訂后,浙商利用上海開放通商的機遇,從事買辦積累了資本;五四運動爆發后,浙商借助群眾的愛國熱情占領日本企業的市場;受洋務運動影響,浙商積極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工業;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浙商積極引進新興產業;改革開放后,浙商創辦股份合作制企業,積極走出國門。(2)據材料三“湖州商人王一亭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期間,他出錢出力援助革命軍。”“‘九一八’事變后,寧波商人項松茂參與發起了東北三省抗敵大捐款,還將企業職工編入上海人民抗日義勇軍,積極備戰。”可知,從中國近代革命任務的角度來看,浙商承擔了反封建,反帝(或反侵略)的歷史責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