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復習問學案
小組之間互相提問,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本單元重點問題,只填寫需要填寫的內容。時間15分。八年級一班學生只需要10分鐘默寫內容,然后直接做基礎過關和能力提升試題。
第4課:洋務運動
1、洋務運動的背景、時間和口號各是什么?
2、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代表人物主要有哪幾個?他們屬于什么階級的什么派別?
3.洋務派的目的是什么?(需要默寫)
4.洋務派的主要活動有哪些?其主要學習西方的哪一方面?(需要默寫)
創辦軍事工業(前期) (曾國藩) 近代第一個兵工廠
(李鴻章) 近代最大的軍事工業
(左宗棠) 遠東第一大船廠
開辦民用工業(后期) (李鴻章) 近代第一個輪船公司
(張之洞) 中國近代第一個鋼鐵企
(張之洞)
建立新式海陸軍 組建新式洋槍隊,淘汰傳統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練兵。籌建新式海軍:南洋、北洋、福建、廣東四支海軍,1885年成立海軍衙門
創辦新式學堂設立翻譯官;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開啟教育近代化)
作用:培養了一批外交、軍事、科技人才。
5、洋務運動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需要默寫)
6、洋務運動破產的標志是什么?失敗的原因是什么?這說明什么(啟示與教訓)?
7、19世紀70年,清政府任命誰督辦新疆事務,成功收復了新疆?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在哪些地方建立了行省來鞏固中國的領土?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1.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爆發的背景?主要戰役?戰爭中著名的民族英雄有哪些?結果?
(1)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企圖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
②導火索:1894朝鮮東學黨起義。
(2)經過:
主要戰役 戰況 人物
甲午中日戰爭開始
平壤失守,戰火至華 左寶貴
喪失黃海制海權 (致遠艦)鄧世昌
旅順大屠殺 徐邦道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丁汝昌
2.《馬關條約》簽訂時間、中方代表?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其中體現列強對華經濟侵略上發生重大改變的是哪一條款?《馬關條約》的影響?
(1)1895年 李鴻章
(2)內容(需要默寫)
內容 危害
割三地 使中國喪失更多領土
賠兩億 加重財政負擔
開四口 侵略勢力深入中國腹地
設工廠 列強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為主轉為資本輸出為主
3、《馬關條約》影響:(需要默寫)
4.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借口是什么?瓜分中國的方式有哪些?美國為了取得與其他列強均等的在華貿易機會,于19世紀末提出了什么政策?這一政策的本質是?
第6課 戊戌變法
1、維新變法的背景?拉開維新運動序幕的時間和標志?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公車上書失敗后,維新人士宣傳維新思想的途徑有哪些?主要宣傳什么觀點?產生了什么影響?
3、梁啟超的維新主張?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
4、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的是哪一思想家? 嚴復。
5、維新變法運動的時間?主要內容有哪些?
6、戊戌變法失敗的標志和原因是什么?
7、戊戌變法的性質?有何意義?啟示?(需要默寫)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
1、哪一反帝愛國運動被認為是19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出現的各種矛盾的一次總爆發?這場運動的性質是什么?口號是什么?反映出怎樣的問題?結果?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開始于什么時候 為什么要發動侵華戰爭?八國聯軍指的是哪八國?天津保衛戰中犧牲的將領是哪一位?戰爭的結果?
3、《辛丑條約》條約的內容有哪些?影響?(需要默寫)
1.有人說,洋務運動“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舊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舊物”和“新其心”分別指的是
A.舊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舊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舊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D.舊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2.在洋務企業中,總辦和商董往往引朋呼友,甚至一人“引用親朋至二三十之多”。如輪船招商局廣東分局 的唐廷庚是唐廷樞的胞弟。濫用私人導致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此則材料可以說明( )
A.外國資本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壓迫 B.封建落后傳統阻礙洋務企業發展
C.封建君主專制造成中國社會落后 D.維護清朝統治是洋務企業的目的
3.下圖是近代兩次列強侵華戰爭后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圖,其變化反映了
A.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總數不斷減少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列強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到中國腹地D.清政府從“天朝上國”淪為“洋人的朝廷”
4.以下示意圖從某個角度反映了中國近代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其中①處內容應為( )
A.增開天津為商埠 B.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
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D.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5.近代史上某條約規定:“上諭以永禁或設或入與諸國仇敵之會,違者皆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刻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這標志著(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外國勢力控制了中國官員的選拔
C.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被粉碎D.清王朝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6.材料一  洋務派辦的軍事工業,全是官辦性質,不但不能自主經營,而且在管理方式上還存在官僚衙門的惡習。以福州船政局為例。局內人員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經費的80%。它們的生產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遠遠低于國外的同類企業。在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中,這類問題也同樣存在。
——摘編自統編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設問:根據材料概括洋務派辦的軍事工業的弊端。
材料二 為了在王權承認的“合法性”范圍內偷運西學之果,康有為在變法的整個過程中不得不始終小心翼翼地從“奉天承運”“圣人之作”的傳統象征系統內拾取古已有之的變化之道……盡管康有為之變法理論似乎處處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無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但言行舉止中卻不時透露出叛逆色彩。
——許紀霖、陳達凱主編《中國現代化史》
設問:依據材料,概括康有為變法思想的基本特點。結合所學,指出康有為的思想主張。
材料三  盡管師夷長技的主張遭到強烈反對,但統治者……為生存計還是不得不實踐這一主張。 的引進仿制逐漸推廣深入到 西方機器大工業所需的科學技術學理的層次和階段……終于結晶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一高度概括的理論模式。
——摘編自雷頤《取靜集》
設問:根據材料,指出洋務派學習西方科技的歷程。概括“師夷長技”得以實踐的主要原因。(側重唯物史觀)
材料四  當中國盛時,日本不敢與抗……是役(甲午戰爭)后,日人資(借助)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義歸遼,責報殊奢,而中國復乖于應付,于是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鈐制(限制、約束)。中國乃不國矣。
——摘編自楊松《中國近代史資料選編》
設問: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甲午中日戰爭對日本的影響。“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局面的出現與《馬關條約》的簽訂有何聯系?(側重唯物史觀)
問學活動
基礎過關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復習問學案
小組之間互相提問,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本單元重點問題,只填寫需要填寫的內容。時間15分。八年級一班學生只需要10分鐘默寫內容,然后直接做基礎過關和能力提升試題。
第4課:洋務運動
1、洋務運動的背景、時間和口號各是什么?
2、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代表人物主要有哪幾個?他們屬于什么階級的什么派別?
3.洋務派的目的是什么?(需要默寫)
4.洋務派的主要活動有哪些?其主要學習西方的哪一方面?(需要默寫)
創辦軍事工業(前期) (曾國藩) 近代第一個兵工廠
(李鴻章) 近代最大的軍事工業
(左宗棠) 遠東第一大船廠
開辦民用工業(后期) (李鴻章) 近代第一個輪船公司
(張之洞) 中國近代第一個鋼鐵企
(張之洞)
建立新式海陸軍 組建新式洋槍隊,淘汰傳統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練兵。籌建新式海軍:南洋、北洋、福建、廣東四支海軍,1885年成立海軍衙門
創辦新式學堂設立翻譯官;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開啟教育近代化)
作用:培養了一批外交、軍事、科技人才。
4、洋務運動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各是什么?(需要默寫)
5、洋務運動破產的標志是什么?失敗的原因是什么?這說明什么(啟示與教訓)?
6、19世紀70年,清政府任命誰督辦新疆事務,成功收復了新疆?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在哪些地方建立了行省來鞏固中國的領土?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1.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爆發的背景?主要戰役?戰爭中著名的民族英雄有哪些?結果?
(1)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企圖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
②導火索:1894朝鮮東學黨起義。
(2)經過:
主要戰役 戰況 人物
甲午中日戰爭開始
平壤失守,戰火至華 左寶貴
喪失黃海制海權 (致遠艦)鄧世昌
旅順大屠殺 徐邦道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丁汝昌
2.《馬關條約》簽訂時間、中方代表?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其中體現列強對華經濟侵略上發生重大改變的是哪一條款?《馬關條約》的影響?
(1)1895年 李鴻章
(2)內容(需要默寫)
內容 危害
割三地 使中國喪失更多領土
賠兩億 加重財政負擔
開四口 侵略勢力深入中國腹地
設工廠 列強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為主轉為資本輸出為主
3、《馬關條約》影響:(需要默寫)
4.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借口是什么?瓜分中國的方式有哪些?美國為了取得與其他列強均等的在華貿易機會,于19世紀末提出了什么政策?這一政策的本質是?
第6課 戊戌變法
1、維新變法的背景?拉開維新運動序幕的時間和標志?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公車上書失敗后,維新人士宣傳維新思想的途徑有哪些?主要宣傳什么觀點?產生了什么影響?
3、梁啟超的維新主張?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變亦變,不變亦變”。
4、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的是哪一思想家? 嚴復。
5、維新變法運動的時間?主要內容有哪些?
6、戊戌變法失敗的標志和原因是什么?
7、戊戌變法的性質?有何意義?啟示?(需要默寫)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
1、哪一反帝愛國運動被認為是19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出現的各種矛盾的一次總爆發?這場運動的性質是什么?口號是什么?反映出怎樣的問題?結果?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開始于什么時候 為什么要發動侵華戰爭?八國聯軍指的是哪八國?天津保衛戰中犧牲的將領是哪一位?戰爭的結果?
3、《辛丑條約》條約的內容有哪些?影響?(需要默寫)
1.有人說,洋務運動“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舊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舊物”和“新其心”分別指的是
A.舊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舊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舊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D.舊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答案】C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60年代興起的洋務 運動以“自強”“求富”為目標,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和民用企業,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洋務運動是想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維護清朝封建統治,所以材料中的舊物是指舊制度,新貌是指新式武器,新心則是新的制度,所以“握舊物”和“新其心”分別是指舊的制度和新的制度,C項正確; ABC三項對“握舊物和“新其心”中的“舊”與“新”的對象表述均不準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
2.在洋務企業中,總辦和商董往往引朋呼友,甚至一人“引用親朋至二三十之多”。如輪船招商局廣東分局 的唐廷庚是唐廷樞的胞弟。濫用私人導致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此則材料可以說明( )
A.外國資本對中國民族工業的壓迫 B.封建落后傳統阻礙洋務企業發展
C.封建君主專制造成中國社會落后 D.維護清朝統治是洋務企業的目的
【答案】B
【詳解】
材料“如輪船招商局廣東分局 的唐廷庚是唐廷樞的胞弟。濫用私人導致機構臃腫,人浮于事”體現的是封建衙門式的企業管理方式不利于洋務企業的發展,B正確;材料未涉及外國資本打壓民族工業的發展,A排除;CD說法與材料無關,未涉及相關信息,排除。故選B。
3.下圖是近代兩次列強侵華戰爭后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圖,其變化反映了
A.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總數不斷減少
B.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列強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到中國腹地
D.清政府從“天朝上國”淪為“洋人的朝廷”
【答案】C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左圖是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開放的通商口岸都在東南沿海;右圖是甲午中日戰爭后,1895年4月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根據近代兩次侵華戰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圖,其變化反映了列強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C項正確;根據所學可知鴉片戰爭開放5個通商口岸,以后逐步開放一系列通商口岸,并沒有關停,因此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總數在逐步增加,排除A項;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排除B項;《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清政府從“天朝上國”淪為“洋人的朝廷”,排除D項。
4.以下示意圖從某個角度反映了中國近代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其中①處內容應為( )
A.增開天津為商埠 B.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
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D.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答案】D
【詳解】
根據題干材料中“1842年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1858年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可知,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不斷加深,而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也是經濟侵略的手段之一。故D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增開天津為商埠是1860年的《北京條約》中的內容,與題干材料中時間描述不符。故A錯誤;根據題干材料中“1842年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1858年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可知,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不斷加深,而1895年簽訂的《馬關條約》中賠償日本兵費的條款與經濟侵略無直接關系。故B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是1901年的《辛丑條約》中規定的,與題干材料中時間描述不符。故C錯誤。
7.近代史上某條約規定:“上諭以永禁或設或入與諸國仇敵之會,違者皆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刻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這標志著(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外國勢力控制了中國官員的選拔
C.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被粉碎
D.清王朝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答案】D
【詳解】
根據題干“上諭以永禁或設或入與諸國仇敵之會,違者皆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刻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可知,這反映了《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的內容。《辛丑條約》的簽訂,西方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D項正確;鴉片戰爭后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題干描述的條約不符,排除A項;外國勢力控制了中國官員的選拔、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被粉碎與題干描述的條約不符,排除BC項。故選D項。
6.材料一  洋務派辦的軍事工業,全是官辦性質,不但不能自主經營,而且在管理方式上還存在官僚衙門的惡習。以福州船政局為例。局內人員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經費的80%。它們的生產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遠遠低于國外的同類企業。在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中,這類問題也同樣存在。
——摘編自統編教材《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設問:根據材料概括洋務派辦的軍事工業的弊端。
材料二 為了在王權承認的“合法性”范圍內偷運西學之果,康有為在變法的整個過程中不得不始終小心翼翼地從“奉天承運”“圣人之作”的傳統象征系統內拾取古已有之的變化之道……盡管康有為之變法理論似乎處處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無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但言行舉止中卻不時透露出叛逆色彩。
——許紀霖、陳達凱主編《中國現代化史》
設問:依據材料,概括康有為變法思想的基本特點。結合所學,指出康有為的思想主張。
材料三  盡管師夷長技的主張遭到強烈反對,但統治者……為生存計還是不得不實踐這一主張。 的引進仿制逐漸推廣深入到 西方機器大工業所需的科學技術學理的層次和階段……終于結晶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一高度概括的理論模式。
——摘編自雷頤《取靜集》
設問:根據材料,指出洋務派學習西方科技的歷程。概括“師夷長技”得以實踐的主要原因。(側重唯物史觀)
材料四  當中國盛時,日本不敢與抗……是役(甲午戰爭)后,日人資(借助)中國賠款以興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義歸遼,責報殊奢,而中國復乖于應付,于是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以互為鈐制(限制、約束)。中國乃不國矣。
——摘編自楊松《中國近代史資料選編》
設問: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甲午中日戰爭對日本的影響。“俄據旅順、大連灣,英據威海衛,德據膠州,法據廣州灣”局面的出現與《馬關條約》的簽訂有何聯系?(側重唯物史觀)
答案:弊端:缺乏自主經營權;貪污嚴重;生產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差。
答案:基本特點:借助封建傳統文化宣傳維新變法思想。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答案:歷程:從引進仿制軍事技術到全面學習科技知識。主要原因:清政府面臨嚴重的統治危機;“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
答案:影響:甲午中日戰爭后簽訂的《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了大量的賠款,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其日漸強大。聯系:《馬關條約》的簽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問學活動
基礎過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兴县| 改则县| 阿拉善左旗| 鄂托克旗| 友谊县| 渝中区| 贺州市| 井冈山市| 关岭| 昆明市| 民勤县| 哈密市| 晋城| 阜新| 肥乡县| 木兰县| 安远县| 伊吾县| 莱西市| 郧西县| 会昌县| 监利县| 大姚县| 台中市| 白银市| 莲花县| 都江堰市| 酒泉市| 岚皋县| 理塘县| 海盐县| 巍山| 浑源县| 蓝山县| 千阳县| 东港市| 永和县| 宝清县| 会东县| 南岸区|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