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 戊戌變法導學案 (含部分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 戊戌變法導學案 (含部分答案)

資源簡介

八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
姓名: 學科: 歷史 第 周 八 年級 授課時間:
課題:第6課 戊戌變法 課型: 新 課   第 1 課時
【學習目標】:
1、知道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了解維新派的主要活動;
2、理解“百日維新”的變法內容;知道京師大學堂;
3、理解戊戌變法的意義。
【學習重點】: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學習難點】:
戊戌變法的性質。
【“五步導學”流程】:
(一)課前先學先行(預習檢測):
1.維新派
背景:甲午戰爭后,有識之士認識到僅憑技術的變革無法救亡,要求制度變革的呼聲日漸高漲。
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
主要活動:(1)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成功地擴大了社會影響,對推動維新運動起了很大作用;(2)北京發起成立強學會 ;(3)梁啟超等在上海創辦時務報》。
影響:以救亡國存為目的的維新運動在全國迅速興起,啟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政治覺悟,形成一種新的時代氣象。
2.百日維新
背景: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 以后,瓜分大禍迫在眉睫;光緒帝表示不愿做亡國之君,下令籌劃變法。
開始: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下詔“明定國是”,宣布變法。
實施受阻:實際掌控權力的慈禧太后反對變法,多方阻撓。
結果: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下令搜捕維新派,“戊戌六君子” 被殺。
影響:維新運動所開啟的制度改革以及思想啟蒙并未中斷。
3.京師大學堂
基本內容:辦學方針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西并用,觀其會道’’;課程分成普通學科和專門學科兩大類;京師大學堂不僅是全國新式教育的最高學府,還是最高的教育行政機關。
影響:對晚清新式學堂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課堂問題反饋(自主學習)
戊戌變法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
自主探究:
(三)、課上互動研討(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
(四)、課內訓練鞏固(課堂演練)
1.根據下圖判斷,晚清時期持有以下主張的是 ( B )
經濟上——發展民族工商業,同外國商戰
文化上——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
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
A.洋務派B.維新派C。革命派D.頑固派
2.下列對戊戌變法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D )
A.是維新派發動的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
B.光緒帝頒布《定國是昭》是變法的開始
C從開始到結束僅維持了103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維新”
.D.使中國逐步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3.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芬在給清政府的,《請推廣學校折》中,第一次正式提議設立“京師大學’’。1898年初,隨著變法維新運動的日益發展,康有為在《應詔統籌全局折》中再次提出:“自京師立大學,各省立高等中學,各府縣立中小學及專門學”。這里介紹的是 ( A )
A.京師大學堂的誕生過程
B.京師大學堂在戊戌變法中的作用
C.京師大學堂的辦學方針
D.京師大學堂的歷史地位
4.陳旭麓先生在其著作《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文中提到,“知識分子是民族大腦,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們的使命”。對于康有為、梁啟超等知識分子而言,他們的“使命”曾是 ( A )
A.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圖強
B.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抵御西方侵略
C.推翻滿清統治,建立中華民國
D.努力發展教育,培養實用人才
5.著名史學家戴逸在談到戊戌變法時指出:“人們久處在封建閉塞的發霉氣氛中,忽然從那里吹過來一股新鮮的氣息,麻木不仁的頭腦開始清醒過來了,僵硬的四肢逐漸動彈起來了。”這強調了戊戌變法 ( C )
A.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目的是實現富國強兵
C.結果是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D.結果是確立了民主政治
【反思】: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曲县| 黔江区| 贞丰县| 舒兰市| 维西| 泾源县| 松阳县| 丰城市| 青田县| 涟源市| 琼海市| 天镇县| 永川市| 长兴县| 阿拉尔市| 芮城县| 玉龙| 泰来县| 临武县| 岳西县| 韩城市| 苗栗市| 上栗县| 华坪县| 巴南区| 江口县| 安吉县| 曲阳县| 元江| 合水县| 西安市| 思南县| 惠来县| 乌拉特前旗| 安阳县| 海原县| 阿拉善右旗| 梁山县| 威海市| 闽清县|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