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新課標背記要點與三年真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新課標背記要點與三年真題】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2022年課標】
通過了解開辦京師大學堂、廢除科舉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發展的主要史事,知道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曲折過程。
【思維導學】
【背記要點】
知識點1 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1.新式教育: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興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一批新式學校。甲午戰爭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
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創辦京師大學堂。1902年清政府廢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舉考試,存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至此壽終正寢.清政府還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
2.創辦報紙:1872年外國人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天津的《大公報》、上海的《新聞報》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報紙。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和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是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
3.出版機構: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
知識點2 文學藝術的成就
文學藝術的成就—— 魯迅、茅盾、齊白石、徐悲鴻、聶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文學成就 魯迅的《狂人日記》《阿 Q 正傳》、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徐悲鴻的《愚公移山》等。其中魯迅的白話小說④《 狂人日記 》,成為一篇討伐封建主義的檄文,《阿Q正傳》成為批判國民性問題的經典之作
藝術成就 齊白石 擅繪花鳥草蟲,畫法上工筆、寫意兼長,造詣精深
徐悲鴻 熟悉中西畫法,并以西洋寫實主義的技法來改革中國畫法,創作了《田橫五百士》⑤《 愚公移山 》等。
革命文藝 音樂 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等名曲,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
文藝作品 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風驟雨》等小說,大型歌劇《白毛女》
電影 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拍攝的京劇⑥《 定軍山 》,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拍攝的《歌女紅牡丹》
趙丹、周璇等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為人們留下了《十字街頭》《馬路天使》《漁光曲》等經典影片
【知識拓展】
1、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學堂是京師同文館,是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創建的;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時期創辦的,辛亥革命后改名為北京大學。
2、科舉制度形成于隋朝隋煬帝時期,發展于唐朝,廢除于清朝光緒帝時期,共存在了約1 300年。
3、中國科舉制的發展歷程
(1)隋朝創立。隋文帝時開始用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隋煬帝時,正式設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創立。
(2)唐朝時完善。唐太宗時擴建學校規模,擴大了招生的數量;武則天時設立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
(3)明朝開始實行八股取士。
(4)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先后興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一批新式學校。
(5)甲午戰爭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
(6)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決定創辦京師大學堂。
(7)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了存在約1 300年的科舉制。
【三年真題】
(一)、2022年中考真題
1.(2022·山東濱州·中考真題)聶耳在1932年2月7日的日記中寫道:“怎樣去做革命的音樂?”“……一天花幾個鐘頭苦練基本練習,幾年、幾十年后成為一個小提琴家又怎樣?你演奏一曲貝多芬的奏鳴曲能夠興奮起、可以鼓動起勞苦大眾的情緒嗎?不對,此路不通!早些醒悟吧!” 材料反映出聶耳( )
A.追求藝術的完美 B.強烈的民族責任感
C.努力成為小提琴家 D.致力創作大眾音樂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你演奏一曲貝多芬的奏鳴曲能夠興奮起、可以鼓動起勞苦大眾的情緒嗎?不對,此路不通!早些醒悟吧!”可知,聶耳有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他要通過音樂喚起勞苦大眾的情緒,B項正確;追求藝術的完美,題干未體現,排除A項;努力成為小提琴家與“幾十年后成為一個小提琴家又怎樣?”不符,排除C項;致力創作大眾音樂,題干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
2.(2022·山東濰坊·中考真題)20世紀,中國涌現出許多以下圖為代表的優秀作品。它們強大的生命力在于( )
A.符合大眾審美 B.順應時代潮流 C.創作技法高超 D.表現形式多樣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狂人日記》、《愚公移山》、《黃河大合唱》”并結合所學可知,魯迅的《狂人日記》是新文化運動期間的著作,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創作之時,正值中國人民抗日的危急時刻,畫家意在以形象生動的藝術語言表達抗日民眾的決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眾去爭取最后的勝利;《黃河大合唱》是抗日戰爭期間,以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熱情地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保衛祖國的必勝信念,這些作品都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B項正確;ACD項從材料中無法得出,排除。故選B項。
3.(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題)150年前,一份上海出版的中文報紙在其創刊號中寫到:“凡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與夫一切可驚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聽聞者,靡不畢載,務求其真實無妄,使觀者明白易曉。”秉承這樣的宗旨,該報被譽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百科全書”。它是( )
A.《時務報》 B.《解放日報》 C.《申報》 D.《大公報》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150年前”“上海”“該報被譽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百科全書’”結合所學可知是《申報》。根據所學可知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報紙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 等,內容量大,通俗易懂,被譽為研究中國近代史的“百科全書”,C項正確;《時務報》是宣傳維新變法的報紙,不符題意,排除A項;《解放日報》在延安創辦,排除B項;《大公報》在天津創辦的,排除D項。故選C項。
4.(2022·山東臨沂·中考真題)下圖是一位初中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搜集的資料。根據這些資料,可以判斷出該探究學習的主題是( )
A.中國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 B.近代中國新式報紙的發展
C.中國近代文化事業的發展 D.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
【答案】B
【詳解】這位學生搜集的資料都與中國近代的報紙有關,說明主題應該是近代中國新式報紙的發展,B項正確;僅根據報紙一項內容并不能體現新式教育的發展和近代文化事業的發展,排除AC項;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不能體現影響較大,排除D項。故選B項。
5.(2022·廣東·中考真題)張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創開報館,廣譯洋報,參以博議.始于滬上,流衍于各省,內政、外市、學術皆有焉。”其所述現象表明( )
A.新式學堂開始創辦 B.新型媒體得到發展
C.國民革命蓬勃開展 D.無產階級力量壯大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創開報館,廣譯洋報,參以博議.始于滬上,流衍于各省,內政、外市、學術皆有焉”可得出1895年后,各種報刊出現,例如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居于輿論界的領導地位,新型媒體得到發展,B項正確;洋務運動中新式學堂開始創辦,排除A項;1924年 國民革命蓬勃開展,排除C項;1919年五四運動后,無產階級力量壯大,排除D項。故選B項。
6.(2022·新疆·中考真題)他認定了寫實主義的藝術目標,一往無前為之吶喊、傳播和奮斗;他創作了《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一大批藝術精品,表現出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他是
A.徐悲鴻 B.齊白石 C.冼星海 D.聶耳
【答案】A
【詳解】徐悲鴻在1930年完成油畫《田橫五百士》,1940年完成了國畫《愚公移山》,贊譽中國民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奪取抗日最后勝利的頑強意志,A項正確;齊白石代表作《蝦》,排除B項;冼星海代表作《黃河大合唱》,排除C項;聶耳為《義勇軍進行曲》作曲,排除D項。故選A項。
7.(2022·江蘇南通·中考真題)抓住歷史事件相關聯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識,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以下關聯正確的是
①張謇興辦實業——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
②《申報》——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
③剪發辮、易服飾——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重慶談判——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
⑤解放軍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張謇興辦實業,帶動了很多中國人走上“實業救國”道路;《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解放軍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B項正確。剪發辮、易服飾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
8.(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題)嚴格意義上的留學運動,是伴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而出現的歷史現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8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內的中國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費留美學生從上海啟程出洋。在1872—1875年間,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學。近代官派留學由此開端。
——《中國留學生的歷史軌跡》
材料二 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中國留學生主要情況統計表
高潮時期 主要方向 規模及代表人物
清末光緒年間 留日 甲午戰爭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期間近3萬人赴日留學。杰出代表有黃興、宋教仁、秋瑾、魯迅、陳獨秀等。
民國初五四前后 留美 1909年至1937年,由清華選派了留美學生總計1971人(“庚款留學”),并帶動了大量“自助學者”赴美。杰出代表有竺可楨、侯德榜、錢學森、錢偉長、梁思成、周培源、梅貽琦等
留法 1915年至1920年赴法求學人數已達1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
留蘇 20世紀20年代,留學蘇俄潮興起,成為一種與大眾留學不同的革命留學。杰出代表有劉少奇、劉伯承、蔣經國等。
——據李喜所《中國留學生的發展歷程及其與現代化進程的關系》整理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后,50年代產生了“留蘇熱”,從1950年開始到1966年,中國先后向蘇聯和東歐公費派遣了萬余名留學生,產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藝術家和政治領導人。……1978年以來,伴隨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的留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264.47萬人,涉及歐美等10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超過90%是自費留學生,已成為世界第一留學大國。
——摘編自郭霞《留學的世紀回眸》
(1)根據材料一,請以世紀、年代的表達方式,簡述近代中國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學的時間。這批幼童留學與近代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甲午戰爭后赴日留學形成高潮的背景。請任選一個高潮時期,概括留學生對近現代歷史作出的貢獻。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78年前后新中國留學情況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
(4)留學教育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通過留學教育的發展歷程,你還可以展開哪些歷史學習主題的研究?
【答案】(1)19世紀七十年代;洋務運動。
(2)受到甲午戰爭中國慘敗的客觀形勢影響;國內的改革維新思潮空前高漲;改革維新人物紛紛提出要向日本學習;各省相繼制訂了向日本派遣留學生的計劃。
貢獻:清末光緒年間的陳獨秀,.發起的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民國初五四前后,的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3)改革開放前主要是“留蘇熱”,改革開放后留學國家涉及歐美等103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第一留學大國;原因: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黨的正確領導;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
(4)如服飾的變化發展;交通工具的使用變化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第一小問,時間:根據材料1872年可知是19世紀七十年代;第二小問,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2)第一小問,背景:由于受到甲午戰爭日本取勝中國慘敗的客觀形勢影響,加之國內的改革維新思潮空前高漲,當時朝野中的改革維新人物紛紛提出要向日本學習。江蘇、浙江、湖南、湖北等江南諸省,相繼制訂了各省向日本派遣留學生的計劃,并迅速著手抓緊實施,其中以湖南、湖北兩省居多,僅第一次就派遣赴日留學生200多名;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不同時期的不同人物,可從中選取熟悉的歷史人物進行闡述,如陳獨秀發起的新文化運動,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一國兩制,周恩來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等;
(3)第一小問,變化:根據材料“50年代產生了‘留蘇熱’”和“涉及歐美等10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超過90%是自費留學生,已成為世界第一留學大國。”,可知改革開放前主要是“留蘇熱”,改革開放后留學國家涉及歐美等103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第一留學大國;第二小問,原因:可以從政策,如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國家地位,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黨的正確領導等方面分析。
(4)開放性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可從人民生活的變化著手,如服飾的變化發展;交通工具的使用變化等等。
(二)、2021年中考真題
1.(2021·青海西寧·中考真題)1905年《時報》刊文評價中國教育史上一件劃時代的事件,“革千年沉痼之積弊……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興中國者,其在斯乎。”“革千年沉痼之積弊”是指
A.廢除科舉制度 B.廢除八股和武舉
C.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D.成立京師大學堂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科舉制,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A項正確;廢除八股在1902年,廢除武舉在1901年,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在1901年,1898年成立京師大學堂,排除BCD三項。選A項。
2.(2021·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起來……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進!”這首《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是
A.聶耳 B.齊白石 C.徐悲鴻 D.貝多芬
【答案】A
【詳解】《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抗日救亡時期,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A項正確;齊白石、徐悲鴻都是近代著名畫家,不符合題意,排除BC項;貝多芬是德國著名音樂家,排除D項。故選A項。
3.(2021·湖北十堰·中考真題)存在我國約1300年的科舉制度從創立到廢除的起止朝代
A.隋朝--明朝 B.唐朝一明朝 C.隋朝--清朝 D.唐朝--清朝
【答案】C
【詳解】依據所學可知,隋煬帝創立科舉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至此,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正式廢除。 C正確;ABD錯誤。綜上故選C。
4.(2021·北京·中考真題)以下書籍出版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此類書籍在當時大量出版意在
時間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書名 《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魂》 《民族英雄評傳》系列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詩話》 《中國民族女英雄傳記》
A.宣傳民主科學,開展新文化運動
B.反對專制獨裁,抨擊北洋軍閥統治
C.弘揚愛國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爭取和平民主,推動國共兩黨談判
【答案】C
【詳解】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國開始抗日斗爭,20世紀三四十年代大量出版宣傳、介紹民族英雄的書籍,意在弘揚愛國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故選C;1915年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A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1928年東北易幟,標志北洋軍閥統治已經結束,排除B;D項是1945年的重慶談判,排除。
5.(2021·海南·中考真題)它創自于1872年的上海,是近代中國保存時間最長擁有廣泛社會影響的中文報紙,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它是
A.《申報》 B.《大公報》 C.《新聞報》 D.《解放日報》
【答案】A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它創自于1872年的上海,是近代中國保存時間最長擁有廣泛社會影響的中文報紙,被人稱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百科全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指的是1872年創辦于上海的《申報》,刊載新聞、評論等內容,還有廣告,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為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在中國新聞史和社會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近代史的百科全書”,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所以A符合題意;《大公報》創立于1902年6月17日 ,時間不符,所以B 不符合題意;《新聞報》創刊于清光緒十九年正月初一(1893年2月17日),時間不符,所以C不符合題意;《解放日報》最早創刊于1941年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政治理論早期刊物,時間不符,所以D不符合題意。
6.(2021·江蘇南京·中考真題)20世紀初,清政府統一全國學制,“仍以忠君和尊孔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內容”。當時中國教育
A.開始出現新式學校 B.呈現出新舊并存特點
C.掀起尊孔復古思潮 D.舉起民主、科學旗幟
【答案】B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考試,與此同時,清政府還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但在教學內容上“仍以忠君和尊孔為……大幅度增加西方教育中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內容”,因此20世紀初,中國教育呈現出新舊并存特點,故B正確;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先后興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一批新式學校,故A錯誤;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掀起尊孔復古思潮,故C錯誤;新文化運動舉起民主、科學旗幟,故D錯誤。綜上答案B。
7.(2021·安徽·中考真題)清末,127所高等專門學校中有理、工、農、醫類學校23所,學生2195人,占全部專科學生總數的9.2%。1915年,94所專科學校中有工、農、醫類學校29所,學生4763人,占全部學生總數的19.8%。這反映出
A.專科學校分布科學合理 B.新文化運動成果豐碩
C.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 D.全國學制得到了統一
【答案】C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到1915年,近代新式教育的學科分類覆蓋已經越來越全面,科學技術專業的人才明顯增多。因此,題干反映出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故C項正確;題干材料只提到了專科學校的數量,沒有涉及學校分布和學制問題,排除AD項;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與題干“科技人才增多”不符,排除B項。故選C項。
8.(2021·江蘇無錫·中考真題)歌曲是時代的反映。《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畢業歌》等歌曲譜寫了下列哪一時期的最強音( )
A.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答案】C
【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激發民族抗戰的意志,歌曲家創作了許多抗日救亡歌曲。如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或《抗敵歌》、《松花江上》等; C正確;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抗爭對象是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列強,AB錯誤;解放戰爭屬于國共內戰,與題不符,D錯誤。綜上故選C。
9.(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題)1897年近代中國人創辦了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編輯出版多種中小學教科書、字典、大批文化學術著作,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這個出版機構是
A.商務印書館 B.中華書局 C.新華書店 D.生活書店
【答案】A
【詳解】依據題干“近代中國人創辦了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結合所學知識,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中國近代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故A符合題意。中華書局創辦于1912年,故B不符合題意。新華書店于1937年成立于延安,故C不符合題意。生活書店創建于1925年,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三)、2020年中考真題
1.(2020·貴州貴陽·中考真題)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即“是什么”的問題。歷史解釋必須對歷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較準確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問題。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30日《申報》在上海創刊
B.中國近代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和輪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我國
D.《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即“是什么”的問題。歷史解釋必須對歷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較準確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問題。選項D是對歷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較準確的功能性定位,選項D屬于歷史解釋。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是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屬于歷史史實,故排除ABC項。故選D。
2.(2020·浙江溫州·中考真題)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 B.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
C.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 D.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
【答案】C
【詳解】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史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材料中《義勇軍進行曲》問世遭到禁止以及1937年以后在各種場合流行。是因為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故C符合題意;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排除A;九一八事變是1931年爆發,排除B;三大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排除D。故選C。
3.(2020·內蒙古鄂爾多斯·中考真題)1902年清政府有學堂35787所,1906年猛增到59117所。近代學堂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觀念深入人心 B.廢除了科舉制
C.民族危機日益加重 D.傳統思想盛行
【答案】B
【詳解】根據“1902年清政府有學堂35787所,1906年猛增到59117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學堂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廢除了科舉制,1905年清廷宣布廢除科舉制度,科舉制的廢除,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B符合題意;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使民主觀念深入人心,A排除;民族危機日益加重不是近代學堂發展的主要原因,C排除;傳統思想盛行與題干內容不符,D排除。故選擇B。
4.(2020·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魯迅無情批判吃人封建禮教的白話小說是
A.《狂人日記》 B.《子夜》 C.《雷雨》 D.《駱駝祥子》
【答案】A
【詳解】依據所學可知,《狂人日記》作者魯迅,1918年發表在《新青年》上,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它把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禮教的革命內容同新文學的形式結合起來,無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禮教,成為一篇討伐封建主義的檄文,所以A項符合題意;B項是矛盾的作品,排除;C項是曹禺的作品,排除;D項是老舍的作品,排除。故選A。
5.(2020·云南昆明·中考真題)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清政府在百日維新期間決定創辦的新式學堂是( )
A.福州船政學堂 B.北洋西學堂
C.南洋公學 D.京師大學堂
【答案】D
【詳解】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1912年改稱北京大學,D正確;洋務運動時期創辦了福州船政學堂,A排除;北洋西學堂于1895年在天津創辦,B排除;南洋公學于1896年在上海創辦,C排除。故選D。
6.(2020·遼寧沈陽·中考真題)19世紀40年代后,外國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創辦了許多供在華外國人閱讀的外文報刊,在其影響下國內出現了一系列報紙和出版機構。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國
A.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B.經濟的變化
C.外交事業的發展 D.科技的進步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和材料可知,材料列舉了報紙和印刷事業的發展情況,故A符合題意;材料是在說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
7.(2020·湖北黃岡·中考真題)20世紀30~40年代初期,著名畫作《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國傳播;優秀歌曲《畢業歌》《黃河大合唱》等在全國傳唱:“國人愛國,請用國貨”“挽回利權,振我中華”等成為商業廣告炙手可熱的用語。這些
A.反映商業和文藝空前發展和繁榮 B.表明實業救國開始成為主流
C.說明廣告策劃和營銷有新的創意 D.凸顯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畢業歌》、《黃河大合唱》響應了時代的號召,具有時代性特色。“國人愛國,請用國貨”“挽回利權,振我中華”體現了當時社會主要矛盾,故D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商業與文藝空前發展和繁榮,沒有體現廣告策劃與營銷有新的創意,故排除AC項;實業救國思想的是在19世紀末出現的,故排除B項。故選D。
8.(2020·山東聊城·中考真題)廣播劇最早產生于英國。九一八事變后,中國誕生了《木蘭從軍》、《文天祥》、《史可法》等一大批贊美英雄人物的廣播劇作品。這主要反映了
A.崇洋媚外思潮泛起 B.歷史研究水平提高
C.北洋軍閥統治黑暗 D.民眾關注國家
【答案】D
【詳解】依據題干可知,最早產生于英國的廣播劇在20世紀30年代初的中國廣泛流行,中國此時誕生了一大批宣傳歷史上的不同時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的廣播劇作品,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日本的侵華,中國文學藝術界對國家命運的關注的結果,這主要反映了民眾關注國家,所以D項符合題意;A項題干只是說明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出現了一大批廣播劇,并沒有體現出崇洋媚外思潮泛起,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內容都是廣播劇,沒有說明歷史研究水平提高,排除;C項九一八事變后,北洋軍閥統治已經結束,排除。故選D。
9.(2020·廣東·中考真題)教科書是課程的承載,不同時期的教科書體現出不同的時代特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光緒二十四年京師同文館所譯書目
《化學指南》《化學闡原》《全體通考》《坤象究原》《星學發軔》《星軺指掌》《中西合歷》《分化津梁》《法國律例》《公法便覽》《公法會通》《新加坡刑律》《中國古世公法論略》《富國策》《萬國公報》《各國史略》《英文舉隅》
——摘自《同文館題名錄》
材料二 亞細亞洲,占全球全陸三分之一,其面積之廣大,為五大洲……然多分屬歐洲諸國,主權喪盡,其號稱獨立自主者,只我中國及日本、暹羅、波斯諸國而已。
——摘白《最新地理教科書》(1905年)
材料三 1931~1945年教科書部分章目
教科書 部分章目
《復興歷史教科書》 國恥和民族復興運動
《新修正標準初中本國史》 日軍的暴行
《初級小學補充教材》 戰時兒童應有的態度與責任、抗日的民族團結、漢奸的下場
《戰時補充教材》 戰時常識、國防算術、國民防空必讀
——摘編自《民國歷史教科書研究》等
(1)根據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師同文館所譯書目的特點。這反映了怎樣的時代需求?
(2)根據材料二,與傳統的“天朝”觀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書》對世界的認識發生了什么變化?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說明。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這類教科書的時代意義。
(4)綜合以上三則材料,談談你對教科書的認識。
【答案】(1)特點:以西方科學技術、法律制度以及歷史文化為主;時代需求:學習西方,變法圖強。
(2)變化:不再認為中國是天下之中;說明:中國和日本、羅、波斯諸國一樣是亞細亞洲的一部分。
(3)有利于中華民族的覺醒;有利于鞏固抗日民族統﹣戰線;有利于民眾認清日本侵略者的殘暴本質;對于鼓舞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發揮了重要作用。
(4)教科書是傳播科學文化的重要媒介;教科書對于促進民眾思想啟蒙有重要作用;教科書往往體現了當時的時代特色。
【詳解】(1)根據材料一“光緒二十四年京師同文館所譯書目”內容“《化學指南》《化學闡原》《全體通考》”“《法國律例》《公法便覽》”“《各國史略》”可知1898年京師同文館所譯書目的特點是以西方科學技術、法律制度以及歷史文化為主;這反映了當時代需求:學習西方,變法圖強。
(2)根據材料二“然多分屬歐洲諸國,主權喪盡,其號稱獨立自主者,只我中國及日本、暹羅、波斯諸國而已。”可知,與傳統的“天朝”觀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書》對世界的認識發生的變化是不再認為中國是天下之中;認為中國和日本、羅、波斯諸國一樣是亞細亞洲的一部分。
(3)根據材料三“國恥和民族復興運動”可歸納出有利于中華民族的覺醒;有利于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根據“日軍的暴行”可歸納出有利于民眾認清日本侵略者的殘暴本質;根據“戰時兒童應有的態度與責任、抗日的民族團結、漢奸的下場”可歸納出對于鼓舞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發揮了重要作用。
(4)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教科書是傳播科學文化的重要媒介;教科書對于促進民眾思想啟蒙有重要作用;教科書往往體現了當時的時代特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岗巴县| 五指山市| 宁河县| 山东省| 横峰县| 海宁市| 沙田区| 和硕县| 定襄县| 五莲县| 安多县| 黔西| 沙田区| 西充县| 澄城县| 宁晋县| 麻阳| 黎城县| 扬中市| 和顺县| 资中县| 衡南县| 星子县| 格尔木市| 馆陶县| 遂宁市| 台东市| 巴林右旗| 铜鼓县| 遵义市| 仁布县| 麻栗坡县| 墨玉县| 杭锦旗| 罗源县| 秦皇岛市| 改则县| 成都市| 徐闻县| 轮台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