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學案(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復習問學案
小組之間互相提問,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本單元重點問題,只填寫需要填寫的內容。時間15分。八年級一班學生只需要10分鐘默寫內容,然后直接做基礎過關和能力提升試題。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為什么孫中山被稱為“革命的先行者”
2、興中會(美國檀香山)是哪一年創立的?創立者是誰?其宗旨是什么?
3、同盟會成立的條件?時間、地點?創立者是誰?其政治綱領是什么?(需要默寫)
4、三民主義的內容是什么?它有何歷史作用?有何局限性?
第9課 辛亥革命
1、武昌起義前,中國資產階級革命黨人主要發動了哪些武裝起義?(知道)
萍瀏醴(lǐ)起義(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安慶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
2、黃花崗起義的歷史意義?
3、辛亥革命首義是?這次起義的爆發時間、地點和主力分別是什么?發展?
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革命的積極性)(重點掌握)(需要默寫)
5、辛亥革命的最終結果(局限性)?啟示?(需要默寫)
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
1、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創建中華民國;推翻清王朝,結束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是什么?其誕生時間、地點是?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是誰?紀年方式?
3、清朝結束的時間和標志各是什么? ①1912年2月12日;②宣統帝下詔退位。
4、袁世凱何時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在哪里就任?中國進入什么時期?
5、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是什么?制定的時間、目的?意義分別是什么?(需要默寫)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
袁世凱為了建立獨裁統治,主要策劃和實施了哪些活動?
2、二次革命發生在哪一年?領導人是誰?討伐誰?結果如何?
3、護國戰爭爆發標志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
①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
②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維護共和制度;
③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絕望中死去。
5、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哪些派系?
直系軍閥(以馮國璋、曹錕為首)、皖系軍閥(以段祺瑞為首)、奉系軍閥(張作霖);
6、北洋軍閥對中國產生了哪些不利影響?(需要默寫)
7、“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通過以上材料分析孫中山對袁世凱稱帝的態度?反對袁世凱稱帝,認為其行為破壞民主共和制度, 誓死討伐袁世凱,救國救民。
8、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為維護民主共和進行了哪些抗爭?
1.(2021·遼寧·盤錦市興隆臺區歡喜嶺學校三模)1902年,北京城一茶館里有四位漢人在聊天。張三說:“我看過譚嗣同赴法場。”李四說:“我參加過義和團。”王五說:“我家住過東交民巷。”趙六說:“我讀過《民報》。” 他們中肯定有一個人在說謊。他是
A.張三 B.李四 C.王五 D.趙六
2.(2021·遼寧大東·一模)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他從甲午中日戰爭時期開始的從事武裝反清斗爭,屢敗屢起,百折不撓。下列歷史事件屬于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的有
①百日維新②建立興中會③建立中國同盟會④提出“三民主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21·廣東佛山·一模)武昌起義爆發后,眾多的地方政府不是派兵鎮壓革命黨,而是在短短兩個月內相繼宣布脫離清廷獨立。立憲派代表人士也紛紛聯合起來援助革命黨反抗清政府。這表明
A.辛亥革命群眾基礎廣泛 B.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
C.清朝的滅亡是大勢所趨 D.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4.(2021·安徽·二模)如下圖為張聿光先生于1909年創作的漫畫作品《中飽》,對這幅漫畫解讀準確的是
A.諷喻清朝官員貪污腐敗 B.批判清朝吸食鴉片成風
C.指出重文輕武政策弊端 D.抨擊軍隊長期養尊處優
5.(2021·河南省實驗中學模擬預測)1850年到1899年這段時期中,中國人所翻譯的自然科學、尤其是應用科學方面的著作在數量上超過了社會科學和古典文學方面的著作,比例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兩年中,后者卻以二比一的比例超過了前者。上述變化反映了
A.民族危機的加劇,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制度變革的緊迫 B.“民主”“科學”的思想得到了廣泛的宣傳
C.近代中國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D.迫切需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
6.(2021·江西贛州·模擬預測)下列有關我國近代化探索的表述正確的是
A.洋務運動使中國邁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成功挽救了清政府的統治
B.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它們與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之間沒有任何關系
C.新文化運動后期傳播馬克思主義,因此它是一場無產階級領導的思想解放運動
D.維新派與革命派之間斗爭的實質不過是資產階級內部關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權形式之爭,其實現資本主義近代化的目標是一致的。
7.(2021·內蒙古鄂爾多斯·模擬預測)新冠病毒肆虐之時,全國上下目光聚焦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110年前在這座城市就發生了一次具有歷史性巨變的大事件,關于這個大事件的重要意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終結②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③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④打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步潮流的閘門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2021·河北石家莊·二模)魯迅在小說《阿Q正傳》中寫道,辛亥革命期間,未莊村民對革命黨人的認識是,“都拿著板刀,鋼鞭,炸彈,洋炮,三尖兩刃刀,鉤鐮槍”“個個白盔白甲,穿著崇正皇帝的素”(替明末崇禎皇帝報仇,反清復明),這說明
A.革命軍初創時期武器裝備較差 B.農民對“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支持
C.底層民眾對革命宗旨并不了解 D.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符合農民的利益
9.(2021·山東安丘·二模)1916年孫中山針對民國社會亂象,憤慨不已地說道:“夫去一滿洲之專制,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制,為毒之烈,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孫中山意在說明當時
A.軍閥割據,社會動蕩不安 B.辛亥革命沒有成功,要繼續革命
C.三民主義實踐艱難,任重道遠 D.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勢在必行
材料一 “ ”取代兩千多年的“帝國”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因而也觸動了傳統社會的各條神經,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
——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設問:“民國”取代“帝國”得益于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的具體表現。(側重歷史解釋)
材料二  南京臨時政府將國號定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它存在的三個多月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確立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政策法規,以取代往日的舊制陳規及封建的社會習俗
——摘編自閭小波《中國近代政治發展史》
設問:根據材料說明南京臨時政府的政權性質,并結合所學回答,它是在怎樣的政治形勢下建立起來的?(側重歷史解釋)
材料三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齒于滿洲而思順天以革命者”,清廷腐敗,“無一事不足以喪吾大陸……處于今日,革命固不得不行”。“然則滿洲弗逐……以期至乎獨立不羈之域,此必不可得之數也……亦終為歐、美之奴隸而已矣”。
——摘章太炎在東京《國民報》上發表文章
設問:指出材料三中章太炎的主要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革命固不得不行”的思潮迅速泛濫的直接原因?(側重歷史解釋)
材料四 武昌起義爆發時,傳教士感到非常震驚,但他們很快認識到“這里正在進行一場革命”,“結局以驚人的速度來臨……”“整個世界都驚訝于中國能夠開始并完成一場理性的革命,其流血之少,在任何東方國家中從未有過”。在眾多傳教士眼中,“偉大的中國革命”對中國和世界都有重大意義,“(對中國來講)一次性徹底完成破壞的工作,不管轉變怎樣跌跌撞撞,不管進步是怎樣不確定,確信無疑的是中國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
——朱英等著《民間社會對辛亥革命的記憶與詮釋》
設問:根據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帶給傳教士的印象。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這一觀點的合理性。
問學活動
基礎過關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復習問學案
小組之間互相提問,根據課本快速準確記憶本單元重點問題,只填寫需要填寫的內容。時間15分。八年級一班學生只需要10分鐘默寫內容,然后直接做基礎過關和能力提升試題。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辛亥革命(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為什么孫中山被稱為“革命的先行者”
2、興中會(美國檀香山)是哪一年創立的?創立者是誰?其宗旨是什么?
3、同盟會成立的條件?時間、地點?創立者是誰?其政治綱領是什么?(需要默寫)
4、三民主義的內容是什么?它有何歷史作用?有何局限性?
第9課 辛亥革命
1、武昌起義前,中國資產階級革命黨人主要發動了哪些武裝起義?(知道)
萍瀏醴(lǐ)起義(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安慶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
2、黃花崗起義的歷史意義?
3、辛亥革命首義是?這次起義的爆發時間、地點和主力分別是什么?發展?
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革命的積極性)(重點掌握)(需要默寫)
5、辛亥革命的最終結果(局限性)?啟示?(需要默寫)
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
1、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創建中華民國;推翻清王朝,結束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是什么?其誕生時間、地點是?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是誰?紀年方式?
3、清朝結束的時間和標志各是什么? ①1912年2月12日;②宣統帝下詔退位。
4、袁世凱何時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在哪里就任?中國進入什么時期?
5、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是什么?制定的時間、目的?意義分別是什么?(需要默寫)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
袁世凱為了建立獨裁統治,主要策劃和實施了哪些活動?
2、二次革命發生在哪一年?領導人是誰?討伐誰?結果如何?
3、護國戰爭爆發標志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
①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
②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維護共和制度;
③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絕望中死去。
5、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裂為哪些派系?
直系軍閥(以馮國璋、曹錕為首)、皖系軍閥(以段祺瑞為首)、奉系軍閥(張作霖);
6、北洋軍閥對中國產生了哪些不利影響?(需要默寫)
7、“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通過以上材料分析孫中山對袁世凱稱帝的態度?反對袁世凱稱帝,認為其行為破壞民主共和制度, 誓死討伐袁世凱,救國救民。
8、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為維護民主共和進行了哪些抗爭?
1.(2021·遼寧·盤錦市興隆臺區歡喜嶺學校三模)1902年,北京城一茶館里有四位漢人在聊天。張三說:“我看過譚嗣同赴法場。”李四說:“我參加過義和團。”王五說:“我家住過東交民巷。”趙六說:“我讀過《民報》。” 他們中肯定有一個人在說謊。他是
A.張三 B.李四 C.王五 D.趙六
【答案】D
【詳解】
根據題干材料“1902年”“我家住過東交民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11月創刊于1905年,因此趙六最有可能說謊。D項符合題意;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排除A項;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在北方興起并進入京津地區,排除B項;1901年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不許中國人居住,排除C項。故選D項。
2.(2021·遼寧大東·一模)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他從甲午中日戰爭時期開始的從事武裝反清斗爭,屢敗屢起,百折不撓。下列歷史事件屬于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的有
①百日維新②建立興中會③建立中國同盟會④提出“三民主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詳解】
1894年,孫中山建立興中會,1905年建立中國同盟會,在《民報》發刊詞中提出“三民主義”,故②③④符合題意;百日維新是康有為等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的,排除①,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3.(2021·廣東佛山·一模)武昌起義爆發后,眾多的地方政府不是派兵鎮壓革命黨,而是在短短兩個月內相繼宣布脫離清廷獨立。立憲派代表人士也紛紛聯合起來援助革命黨反抗清政府。這表明
A.辛亥革命群眾基礎廣泛 B.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
C.清朝的滅亡是大勢所趨 D.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答案】C
【詳解】
根據“武昌起義爆發后,眾多的地方政府不是派兵鎮壓革命黨,而是在短短兩個月內相繼宣布脫離清廷獨立。立憲派代表人士也紛紛聯合起來援助革命黨反抗清政府”可知,清朝的滅亡是大勢所趨,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辛亥革命群眾基礎廣泛,排除A項;武昌起義時,中國已經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B項;領導辛亥革命的是資產階級,排除D項。故選C項。
4.(2021·安徽·二模)如下圖為張聿光先生于1909年創作的漫畫作品《中飽》,對這幅漫畫解讀準確的是
A.諷喻清朝官員貪污腐敗 B.批判清朝吸食鴉片成風
C.指出重文輕武政策弊端 D.抨擊軍隊長期養尊處優
【答案】A
【詳解】
根據漫畫所給提示信息可知,圖上題"中飽,某經濟家之政策" ,圖中畫一一個肥耳大肚的清朝官員,張聿光把貪官比喻成經濟家,其政策是中飽,貪污腐敗是歷代貪官的生財之道。1909年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登基之時,皇朝三年即告崩潰辣之世,中飽的貪官充斥, 張聿光乃造此像以譏刺之。此漫畫無情地揭露了清王朝的貪官以權謀私、中飽私囊的丑惡行徑諷刺了清朝官員貪污腐敗。故A符合題意;BCD項漫畫中沒有體現,排除BCD。故選A。
5.(2021·河南省實驗中學模擬預測)1850年到1899年這段時期中,中國人所翻譯的自然科學、尤其是應用科學方面的著作在數量上超過了社會科學和古典文學方面的著作,比例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兩年中,后者卻以二比一的比例超過了前者。上述變化反映了
A.民族危機的加劇,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制度變革的緊迫 B.“民主”“科學”的思想得到了廣泛的宣傳
C.近代中國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D.迫切需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
【答案】A
【詳解】
材料體現的是20世紀初我國學習西方社會科學的著作遠超過對西方自然科學學習的數量,說明的是在民族危機的沖擊下,知識分子認識到了制度變革的緊迫,A正確;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指導思想,時間是1915年,B排除;C說法過于絕對,錯在“普及”,排除;材料體現的這一時期對西方的學習上升到了制度層面,D排除。故選A。
6.(2021·江西贛州·模擬預測)下列有關我國近代化探索的表述正確的是
A.洋務運動使中國邁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成功挽救了清政府的統治
B.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它們與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之間沒有任何關系
C.新文化運動后期傳播馬克思主義,因此它是一場無產階級領導的思想解放運動
D.維新派與革命派之間斗爭的實質不過是資產階級內部關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權形式之爭,其實現資本主義近代化的目標是一致的。
【答案】D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維新派與革命派同屬于資產階級,他們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政權形式的不同,他們的目標一致,D項正確;洋務運動使中國邁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沒有挽救了清政府的統治,排除A項;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它們與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之間是有聯系的,都是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排除B項;新文化運動后期傳播馬克思主義,但它是一場資產階級領導的思想解放運動,排除C項。故選D項。
7.(2021·內蒙古鄂爾多斯·模擬預測)新冠病毒肆虐之時,全國上下目光聚焦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110年前在這座城市就發生了一次具有歷史性巨變的大事件,關于這個大事件的重要意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終結②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③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④打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步潮流的閘門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詳解】
依據題干可知,110年前在武漢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是指1911年爆發的武昌起義,武昌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②③正確;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統治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沒有徹底結束封建制度,①排除;1919年五四運動打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步潮流的閘門,④排除。B正確,ACD排除。故選B。
8.(2021·河北石家莊·二模)魯迅在小說《阿Q正傳》中寫道,辛亥革命期間,未莊村民對革命黨人的認識是,“都拿著板刀,鋼鞭,炸彈,洋炮,三尖兩刃刀,鉤鐮槍”“個個白盔白甲,穿著崇正皇帝的素”(替明末崇禎皇帝報仇,反清復明),這說明
A.革命軍初創時期武器裝備較差 B.農民對“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支持
C.底層民眾對革命宗旨并不了解 D.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符合農民的利益
【答案】C
【詳解】
依據題干可知,辛亥革命期間,農民對于革命黨人的認識是替崇禎皇帝報仇,反清復明,這說明底層民眾對革命宗旨并不了解,辛亥革命是一場力圖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資本主義制度的資產階級革命,并非簡單的改朝換代、反清復明,C正確;題干的重點不是突出革命黨人的武器裝備較差,而是說明底層民眾對于革命的認識比較膚淺,A排除;“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但題干中沒有體現農民對民族主義內涵的正確理解,B排除;題干的重點是說明農民思想觀念的落后,而不是說明推翻清王朝統治符合農民的利益,D排除。故選C。
9.(2021·山東安丘·二模)1916年孫中山針對民國社會亂象,憤慨不已地說道:“夫去一滿洲之專制,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制,為毒之烈,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孫中山意在說明當時
A.軍閥割據,社會動蕩不安 B.辛亥革命沒有成功,要繼續革命
C.三民主義實踐艱難,任重道遠 D.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勢在必行
【答案】A
【詳解】
根據材料“1916年”可知,當時處于北洋軍閥割據混戰時期。據材料“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制,為毒之烈,較前尤甚”可知,孫中山強調的是當時軍閥割據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故選A;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的革命,與材料1916年時間不符,B錯誤;C在材料沒有體現,排除;D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時提出的,排除。
材料一 “ ”取代兩千多年的“帝國”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它打破了歷代王朝的更迭機制,否定了整個皇權體制,因而也觸動了傳統社會的各條神經,是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
——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設問:“民國”取代“帝國”得益于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政治制度和社會思想的一大躍進”的具體表現。(側重歷史解釋)
材料二  南京臨時政府將國號定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它存在的三個多月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確立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政策法規,以取代往日的舊制陳規及封建的社會習俗
——摘編自閭小波《中國近代政治發展史》
設問:根據材料說明南京臨時政府的政權性質,并結合所學回答,它是在怎樣的政治形勢下建立起來的?(側重歷史解釋)
材料三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齒于滿洲而思順天以革命者”,清廷腐敗,“無一事不足以喪吾大陸……處于今日,革命固不得不行”。“然則滿洲弗逐……以期至乎獨立不羈之域,此必不可得之數也……亦終為歐、美之奴隸而已矣”。
——摘章太炎在東京《國民報》上發表文章
設問:指出材料三中章太炎的主要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革命固不得不行”的思潮迅速泛濫的直接原因?(側重歷史解釋)
材料四 武昌起義爆發時,傳教士感到非常震驚,但他們很快認識到“這里正在進行一場革命”,“結局以驚人的速度來臨……”“整個世界都驚訝于中國能夠開始并完成一場理性的革命,其流血之少,在任何東方國家中從未有過”。在眾多傳教士眼中,“偉大的中國革命”對中國和世界都有重大意義,“(對中國來講)一次性徹底完成破壞的工作,不管轉變怎樣跌跌撞撞,不管進步是怎樣不確定,確信無疑的是中國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
——朱英等著《民間社會對辛亥革命的記憶與詮釋》
設問:根據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帶給傳教士的印象。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這一觀點的合理性。
答案:事件:辛亥革命。表現:辛亥革命是一次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結束了中國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答案:政權性質:資產階級革命政權。政治形勢:武昌起義成功后,全國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
答案:清朝的腐朽落后是我們挨打、屈辱的根源,只有推翻清政府,才可能擺脫列強奴役、實現民族獨立。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的失敗和《辛丑條約》的簽訂。
答案:印象:突然發生;進程迅速;和平完成;影響深遠。合理性:辛亥革命順應了世界近代化歷史潮流;辛亥革命后君主專制統治結束,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新的經濟因素進一步成長;傳統的思想文化觀念受到沖擊,近代意識逐步加強。
問學活動
基礎過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呼伦贝尔市| 永泰县| 台湾省| 陕西省| 三门县| 瑞昌市| 册亨县| 澎湖县| 冕宁县| 图木舒克市| 南涧| 大洼县| 台中市| 开平市| 新宁县| 通许县| 忻州市| 固原市| 泸州市| 泰安市| 龙岩市| 静海县| 安远县| 饶平县| 蒙自县| 白水县| 岗巴县| 加查县| 鲁甸县| 晴隆县| 博爱县| 修武县| 武安市| 秦皇岛市| 江门市| 同德县| 潢川县| 山阳县| 灌南县|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