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拉丁美洲獨立運動1.背景(1)長期處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殘酷的殖民統治之下。(2)受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2.時間:19世紀初。3.領導人:玻利瓦爾和圣馬丁。4.概況(1)玻利瓦爾解放了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等地,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2)圣馬丁領導了阿根廷、智利、秘魯的獨立運動。他和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5.勝因:具有反侵略的正義性;拉美人民協同作戰,南北夾擊;玻利瓦爾、圣馬丁的卓越領導;西班牙和葡萄牙力量衰落。6.意義(1)趕走西、葡殖民者,出現了一系列新興獨立國家,基本形成今天拉丁美洲國家分布格局。(2)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推動了拉丁美洲資本主義的發展。7.特點:時間長;范圍廣;南北地區聯合作戰。印度民族大起義(1857~1859年)1.原因(1)英國的殖民統治激起印度各階層人民的強烈不滿。(2)導火索:“涂油子彈事件”。2.領導人之一: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封建王公成為起義的領導者。3.意義(1)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2)是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4.敗因:起義沒有席卷全國;起義中心有3個,沒有形成統一領導;英國的強大。(1)在拉美地區的殖民統治中,西班牙占有除巴西以外的整個拉美地區,葡萄牙則單獨占領了巴西。(2)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義眾多杰出領袖中的一位,主要在章西地區領導反英斗爭,因此不能說她一人領導了整個印度民族大起義。6.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與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的異同點。(1)背景:拉美獨立運動發生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美殖民統治下,而印度民族大起義發生在英殖民統治下,兩者都處于殖民統治中。(2)領導:印度民族大起義領導人是封建王公,而拉美獨立運動由黑人、土生白人領導。(3)結果:印度民族大起義被英國鎮壓而失敗,而拉美獨立運動取得勝利。俄國改革、美國內戰與日本明治維新俄國的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1)俄國統一:16世紀,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稱“沙皇”。(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紀初①背景(原因):盛行農奴制,封閉落后,工商業發展極其緩慢。②目的:向西方學習,實現富國強兵。③主要內容政治 建立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經濟 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經濟的農奴。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軍事 建立新式常備軍,要求貴族必須到軍隊或行政軍事機構為國家服務,按功勞和才能提拔人才文化 派遣留學生,開辦學校,創辦科學院,創辦報紙,文化提倡人們學習西方禮節和生活方式(3)作用①積極:俄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大大增強,為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開啟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②局限:農奴制進一步強化,成為俄國社會發展的障礙。2.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實際上是對農民的一次大規模掠奪)(1)背景①根本原因:俄國農奴制嚴重阻礙了俄國經濟的發展。②直接原因:克里木戰爭慘敗,激化了社會矛盾。目的:鞏固統治,緩和階級矛盾,避免革命。(3)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4)主要內容①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②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通過贖買方式獲得份土地(對農民的赤裸裸地掠奪)。(5)意義①進步性: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廢除了農奴制,促使社會各個方面出現了新的氣象,推動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②局限性:農奴制的殘余仍然存在,影響俄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農奴為獲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6)為什么說農奴制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了初步發展,但與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還非常落后。(2)農奴制對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阻礙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農奴沒有自由,使資本主義工業缺乏大量自由勞動力;二是在沉重的封建剝削下,農奴無力購買工業品,影響國內市場的擴大。美國內戰1.原因(1)根本原因:南北方兩種不同經濟制度之間的矛盾(焦點是奴隸制度的廢存問題,實質是勞動力的爭奪)。(北方工商業資本主義經濟、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2)導火線:林肯當選為總統。2.領導人:林肯。3.美國內戰的首要目標:維護國家統一。4.爆發: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戰爭。5.戰爭初期:由于南方蓄謀已久和早有軍事準備,北方一再失利。6.轉折點:1862年,聯邦政府審時度勢,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內容: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參加北方軍隊。(2)作用:調動了農民和黑人奴隸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參軍,扭轉了北方軍隊在戰場不利的局面。7.結果:1865年北方勝利。8.林肯在歷史上的貢獻: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9.影響(1)(性質)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2)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10.勝因(1)(根本原因)北方為維護國家統一而戰,具有正義性。(2)采取了積極的措施,激起了農民和黑人的參戰熱情。(3)林肯的正確領導。(4)北方在人口、軍隊人數、工業力量等方面超過南方。評價、1862年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只解放了南方叛亂諸州的黑人奴隸。1865年1月,國會根據林肯的建議,通過了憲法第13條修正案,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廢除奴隸制度。但是,時至今日,種族歧視依然存在。必背點三 日本明治維新1.原因(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專制統治(閉關鎖國)阻礙日本資本主義發展。(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人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機,激化了國內矛盾。2.倒幕運動(前提):中下級武士發起了倒幕運動。1868年,倒幕派結束了幕府的統治,改年號為“明治”。3.明治維新類別 主要內容政治上 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取消武士特權。 (消除封建割據,是改革成功的前提)經濟上 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 (最能反映明治維新的資產階級性質)軍事上 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提倡“武士道”精神社會生活 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日本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4.性質: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改革5.地位:是日本從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重大轉折點。6.影響。(1)積極性: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制度的殘余,軍國主義色彩濃厚,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7.明治維新的啟示(1)改革要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要符合國情。(2)改革是強國之路。(3)對外開放,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經驗。(4)重視教育,培養人才,科教興國。8.日本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的異同不 同 點 項目 明治維新 戊戌變法國內背景 列強入侵激化國內矛盾;統治階級內部分化,幕府極端孤立 清政府對外妥協退讓,對內絞殺人民革命,守舊勢力強大國際環境 西方列強處于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國際環境相對寬松 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開始瓜分國中領導者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級武士 資產階級傾向的知識分子、士大夫目的 富國強兵 救亡圖存結果 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亞洲強國 改革失敗,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相 同 點 外部環境 都遭受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來侵略改革性質 都是資產階級的變法圖強運動改革內容 都有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內容改革方式 都是自上而下進行的19世紀中期,美、日、俄等國面臨的社會問題是什么?各自又是通過什么途徑解決的?國家 面臨的社會問題 解決途徑美國 農奴制的廢除 1861~1865年南北戰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日本 幕府統治危機 推翻幕府后,明治天皇政府進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即明治維新俄國 農奴制危機 亞歷山大二世實行了廢除農奴制的資產階級改革即1861年改革訓練(1)比較是我們學習歷史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與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維新顯著的不同點是( )A.取得了民族獨立B.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C.保留了封建殘余D.實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解析:A 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都改變了社會性質,使兩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有利于社會進步,但兩次改革都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西方列強的入侵,取得了民族獨立,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俄國1861年改革與民族獨立無關。訓練(2)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點是( )A.廢除君主專制B.擺脫民族危機C.“廢藩置縣”D.發展資本主義解析:俄國1861年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點:都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都為本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都是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改革都不徹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D項符合題意。比較美國歷史上的兩次資產階級革命項目 獨立戰爭 南北戰爭起止時間 1775~1783年 1861~1865年開始標志 1775年,來克星頓的槍聲 1861年,南方軍隊挑起戰爭結束標志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865年,攻占里士滿,北方獲勝領導者 華盛頓(美國國父) 林肯(黑奴解放者)根本原因 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南北方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主要任務 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發展資本主義 解放黑人奴隸,維護國家統一遇到的問題 英國對北美大陸的殖民統治 奴隸制的存廢法律文件 《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方式 民族解放戰爭 內戰形式 對殖民者的戰爭,是為爭取民族獨立而戰(對外) 對分裂勢力的戰爭,是為維護國家統一而戰 (對內)性質 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影響 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廢除了黑人奴隸制,進一步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領導者主要任務 華盛頓:領導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贏得民族獨立;主持制定1787年憲法,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是開國元勛 林肯:領導美國南北戰爭,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成為美國歷史上著名的總統之一可貴品質 意志堅強,有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等共同之處 從原因看,都受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影響; 從性質看,都帶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 從影響看,都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啟示 要堅持正義,反抗壓迫;國家統一,可為經濟發 展創造良好環境;杰出人物能推動歷史發展等美國成為當今最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基本前提:民族獨立、國家統一訓練(1)美國獨立戰爭與美國內戰對美國歷史發展產生的相同作用是( )A.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B.都贏得了民族獨立C.都廢除了黑人奴隸制 D.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解析】俄國1861年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點:都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都為本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都是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改革都不徹底,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D項符合題意。訓練(2)美國從獨立到今天200多年的歷史是一部不斷崛起的歷史,不同歷史時期的法律承載了不同的任務。《獨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所承載的任務分別是( )A.獨立與民主 B.獨立與統一C.改革與人權 D.人權與新政【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成為北美人民反英斗爭的旗幟,故《獨立宣言》承載的最主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