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統編版高中政治必修2經濟與社會第三課第二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課件+學案)(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統編版高中政治必修2經濟與社會第三課第二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課件+學案)(2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36張PPT)
第二框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自主預習 必備知識
合作探究 核心素養
當堂達標 關鍵能力
2021年1月24日,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將以“兩區”制度創新為先導,以搶占數字經濟制高點為突破,以高精尖經濟結構為關鍵支撐,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保持制造業競爭優勢,提升服務業質量和輻射力,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拿出北京行動。到2025年,基本建成創新引領型、服務主導型、協同發展型、全面開放型互融共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什么是現代化經濟體系 為什么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天,我們就一起帶著這些問題來探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吧!
情境誘思
網絡導學
自主預習 必備知識
一、國家強 經濟體系必須強
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原因
(1)必要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 、優化 、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2)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 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
2.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和構成
(1)內涵: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 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經濟發展方式
經濟結構
國際競爭
社會經濟活動
(2)構成
①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②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 。
③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 。
④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⑤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⑥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 。
⑦充分發揮 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總體要求
(1)要處理好7個體系的關系:這7個體系是統一整體,要 、一體推進。
(2)要借鑒發達國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 、具有中國特色。
市場體系
收入分配體系
全面開放體系
市場
一體建設
中國國情
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必要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
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
2.措施及要求
(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①目標:實現 、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 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
②要求: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 、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
高質量
實體經濟
科技創新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勤勞創業
(2)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①目標:實現區域良性互動、 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 ,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②要求:全面實施 和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3)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①目標:推動開放朝著 、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
②要求: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繼續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交流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 的開放格局,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城鄉融合
比較優勢
鄉村振興戰略
優化結構
東西雙向互濟
(4)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
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 改革為主線,以 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穩中求進
供給側結構性
改革創新
國內國際雙循環
易錯糾偏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迫切要求。(  )
提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2.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國經濟由持續健康發展階段轉向高速發展階段。(  )
提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3.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是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  )
提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
4.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
提示:×。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5.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為主線。(  )
提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合作探究 核心素養
議題一: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目前中國不僅是全球規模第二大的經濟體,也是轉型發展中的大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材料一 投資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軍,隨著傳統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張,產能過剩矛盾非常突出,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比重偏低。
材料二 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還存在許多關鍵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薄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企業比重偏大、高新技術密集型企業偏少、許多產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外資利用結構不合理及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居于重要位置。目前工業行業報酬結構失衡,使資本和其他各種要素更多地進入金融、房地產等領域,抑制了制造業的健康發展。為了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工業企業要通過降成本、提品質、優化市場環境等綜合手段,把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提上去,要讓做實業有前途。
1.閱讀材料,概括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科學精神)
提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等問題。
目前中國不僅是全球規模第二大的經濟體,也是轉型發展中的大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材料一 投資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軍,隨著傳統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張,產能過剩矛盾非常突出,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比重偏低。
材料二 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還存在許多關鍵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薄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企業比重偏大、高新技術密集型企業偏少、許多產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外資利用結構不合理及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居于重要位置。目前工業行業報酬結構失衡,使資本和其他各種要素更多地進入金融、房地產等領域,抑制了制造業的健康發展。為了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工業企業要通過降成本、提品質、優化市場環境等綜合手段,把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提上去,要讓做實業有前途。
2.結合材料,分析我們應如何做大做強制造業,發展好實體經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深化實體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以優質、有效的供給滿足消費需求。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擴大以消費為主的內需。
(3)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新業態、新動能。
(4)完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實行減稅降費政策,加強財稅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5)優化市場環境,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
核心解讀
1.正確理解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1)內涵: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生產環節中的重要內容,現代化產業體系應該是由處于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高附加值、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產業組成,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代表著未來產業升級和消費結構轉變的方向。
(2)原因: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這是適應當代世界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潮流,并針對我國發展的現實矛盾作出的決策部署。實體經濟是發展的主體和基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命脈,人力資源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四者的協調、同步、融合、互動發展,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顯著特征,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壯大國家經濟實力的根本舉措。
(3)措施: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優化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2.全面認識實體經濟
(1)地位: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生產決定消費,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滿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業、獲得財富的重要途徑。
(2)作用:發展實體經濟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發展實體經濟有利于培育對外競爭新優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3)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名師點撥]
1.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
(1)實體經濟是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等的經濟活動。既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
(2)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廣義地講,虛擬經濟除了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資產價格系統。狹義地講,虛擬經濟是指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重點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根本 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措施 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3.引進來和走出去
引進來指吸引外資吸引外國的一些公司在中國設廠等;走出去指中國自己的品牌或產品走向世界,比如在外國設廠或者設立研發基地或者收購外企等。
[典型例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此,下列措施正確的是(  )
①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去掉無效和低端供給?、诒3种圃鞓I比重基本穩定,奠定實體經濟發展基石?、弁ㄟ^降成本、提品質等手段,確保實體經濟獲得利潤?、艽龠M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打造未來發展的新優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維建模]
審設問 事件: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角度:措施
審材料 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找技巧 排除錯誤說法,選擇符合題意的正確說法
定答案 D 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減少而非去掉無效和低端供給,①錯誤;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需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奠定實體經濟發展基石,促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打造未來發展的新優勢,②④正確;通過降成本、提品質等手段可以提升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但無法確保實體經濟獲得利潤,③錯誤
育素養 培育學生辯證認識發展實體經濟的科學精神
議題二:如何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
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意味著“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關系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系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黨務必站在踐行初心使命、堅守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性、緊迫性,舉全黨全國之力,統籌安排、強力推進,讓包括脫貧群眾在內的廣大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為什么“三農”工作重心要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 (科學精神)
提示:(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2)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體現,有利于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核心解讀
1.全面理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1)目標任務。
①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②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③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2)必要性。
①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②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③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體現,有利于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3)總要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2.全面認識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1)原因。
①必要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現階段,解決不平衡發展問題的核心是實現城鄉平衡、區域協調發展。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要求。
②重要性:縮小城鄉區域間發展差距,才能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經濟社會各要素的良性互動,促進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的空間均衡,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2)措施。
①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②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支持特殊類型地區加快發展,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
[典型例題] 2020年7月10日,全國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電視電話會議指出,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  )
①能夠形成城鄉同步發展的新格局?、谑锹氏葘崿F農村地區優化發展的需要 ③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客觀要求?、苁菍嵤┼l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維建模]
審設問 事件:全國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電視電話會議指出,切實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角度:認識
審材料 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
找技巧 排除錯誤選項,選擇與題意相符的選項
定答案 D 形成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不是城鄉同步發展的新格局,①錯誤;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是為了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短板補得更實,不是為了率先實現農村地區優化發展,②錯誤;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有利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③④正確
育素養 培育學生加強對國家“三農”政策的政治認同和正確認識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的科學精神
當堂達標 關鍵能力
1.(辨識與判斷)為解決當前實體經濟的痛點、難點,昆明市出臺5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支持企業渡過難關,市財政預算安排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資金48.17億元。昆明市的做法是基于實體經濟(  )
A.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
B.對國民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C.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D.是推動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
解析:A 昆明市的做法是基于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A符合題意;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B錯誤;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C錯誤;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D錯誤。
2.(辨識與判斷)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習近平總書記曾主持召開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主題也從“推動”“深入推動”發展到“全面推動”。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
①有助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谑顷P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勰軌驅崿F區域內同步富?!、苣軓母旧辖鉀Q發展不平衡問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說明了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我國的區域協調發展具有推動作用,①正確;習近平總書記曾主持召開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主題也從“推動”“深入推動”發展到“全面推動”,說明了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具有重要意義,②正確;③中的“同步富?!闭f法錯誤;④夸大了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作用。
3.(辨識與判斷)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指出,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面向未來,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  )
①實現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消費拉動向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谝浞掷脟H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更可持續的發展?、垡獔猿謱ν忾_放的基本國策,把促進內外聯動作為自己發展的出發點?、苡欣谕苿庸┙o需求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①錯誤;我國發展的出發點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排除③;我國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更可持續的發展,有利于推動供給需求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②④正確。
4.(分析與綜合)閱讀材料,完成下列題目。
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的《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指出,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未來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建立更具彈性的審慎包容監管制度,積極發展智能經濟、健康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注冊制改革。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分析深圳應如何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解析:本題屬于措施類試題。結合材料可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
(2)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3)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揮好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4)加強金融創新發展與監管,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夯實現代經濟體系的基礎。第二框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情境誘思
  2021年1月24日,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將以“兩區”制度創新為先導,以搶占數字經濟制高點為突破,以高精尖經濟結構為關鍵支撐,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保持制造業競爭優勢,提升服務業質量和輻射力,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拿出北京行動。到2025年,基本建成創新引領型、服務主導型、協同發展型、全面開放型互融共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什么是現代化經濟體系 為什么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天,我們就一起帶著這些問題來探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吧!
網絡導學
[footnoteRef:0]一、國家強 經濟體系必須強 [0: 易錯糾偏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迫切要求。(  )
提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2.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國經濟由持續健康發展階段轉向高速發展階段。(  )
提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3.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是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  )
提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
4.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
提示:×。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5.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為主線。(  )
提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原因
(1)必要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2)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
2.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和構成
(1)內涵: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2)構成
①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②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③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
④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⑤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⑥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
⑦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總體要求
(1)要處理好7個體系的關系:這7個體系是統一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
(2)要借鑒發達國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
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必要性: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
2.措施及要求
(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①目標: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
②要求: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
(2)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①目標: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②要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3)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①目標: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
②要求: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繼續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交流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4)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議題一:如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目前中國不僅是全球規模第二大的經濟體,也是轉型發展中的大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材料一 投資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軍,隨著傳統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張,產能過剩矛盾非常突出,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比重偏低。
材料二 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還存在許多關鍵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薄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企業比重偏大、高新技術密集型企業偏少、許多產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外資利用結構不合理及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居于重要位置。目前工業行業報酬結構失衡,使資本和其他各種要素更多地進入金融、房地產等領域,抑制了制造業的健康發展。為了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工業企業要通過降成本、提品質、優化市場環境等綜合手段,把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提上去,要讓做實業有前途。
1.閱讀材料,概括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科學精神)
提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等問題。
2.結合材料,分析我們應如何做大做強制造業,發展好實體經濟。(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提示:(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深化實體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以優質、有效的供給滿足消費需求。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擴大以消費為主的內需。
(3)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新業態、新動能。
(4)完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實行減稅降費政策,加強財稅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5)優化市場環境,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
1.正確理解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1)內涵: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生產環節中的重要內容,現代化產業體系應該是由處于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高附加值、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產業組成,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代表著未來產業升級和消費結構轉變的方向。
(2)原因: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這是適應當代世界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潮流,并針對我國發展的現實矛盾作出的決策部署。實體經濟是發展的主體和基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命脈,人力資源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四者的協調、同步、融合、互動發展,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顯著特征,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壯大國家經濟實力的根本舉措。
(3)措施: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優化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2.全面認識實體經濟
(1)地位: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生產決定消費,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滿足日常生活需要、提供就業、獲得財富的重要途徑。
(2)作用:發展實體經濟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發展實體經濟有利于培育對外競爭新優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3)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名師點撥]
1.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
(1)實體經濟是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等的經濟活動。既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
(2)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廣義地講,虛擬經濟除了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資產價格系統。狹義地講,虛擬經濟是指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重點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
根本 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
措施 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3.引進來和走出去
引進來指吸引外資吸引外國的一些公司在中國設廠等;走出去指中國自己的品牌或產品走向世界,比如在外國設廠或者設立研發基地或者收購外企等。
[典型例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此,下列措施正確的是(  )
①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去掉無效和低端供給?、诒3种圃鞓I比重基本穩定,奠定實體經
濟發展基石?、弁ㄟ^降成本、提品質等手段,確保實體經濟獲得利潤 ④促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打造未來發展的新優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維建模]
審設問 事件: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角度:措施
審材料 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找技巧 排除錯誤說法,選擇符合題意的正確說法
定答案 D 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減少而非去掉無效和低端供給,①錯誤;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需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奠定實體經濟發展基石,促進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打造未來發展的新優勢,②④正確;通過降成本、提品質等手段可以提升實體經濟的盈利能力和吸引力,但無法確保實體經濟獲得利潤,③錯誤
育素養 培育學生辯證認識發展實體經濟的科學精神
議題二:如何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
  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意味著“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關系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系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黨務必站在踐行初心使命、堅守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性、緊迫性,舉全黨全國之力,統籌安排、強力推進,讓包括脫貧群眾在內的廣大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著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為什么“三農”工作重心要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 (科學精神)
提示:(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2)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體現,有利于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1.全面理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1)目標任務。
①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②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③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2)必要性。
①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②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③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體現,有利于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3)總要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2.全面認識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1)原因。
①必要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現階段,解決不平衡發展問題的核心是實現城鄉平衡、區域協調發展。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要求。
②重要性:縮小城鄉區域間發展差距,才能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經濟社會各要素的良性互動,促進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的空間均衡,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2)措施。
①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②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支持特殊類型地區加快發展,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
[典型例題] 2020年7月10日,全國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電視電話會議指出,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  )
①能夠形成城鄉同步發展的新格局?、谑锹氏葘崿F農村地區優化發展的需要?、凼墙ㄔO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客觀要求?、苁菍嵤┼l村振興戰略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維建模]
審設問 事件:全國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電視電話會議指出,切實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角度:認識
審材料 要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
找技巧 排除錯誤選項,選擇與題意相符的選項
定答案 D 形成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不是城鄉同步發展的新格局,①錯誤;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是為了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短板補得更實,不是為了率先實現農村地區優化發展,②錯誤;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有利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③④正確
育素養 培育學生加強對國家“三農”政策的政治認同和正確認識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建設力度的科學精神
1.(辨識與判斷)為解決當前實體經濟的痛點、難點,昆明市出臺5個方面20條具體措施,支持企業渡過難關,市財政預算安排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資金48.17億元。昆明市的做法是基于實體經濟(  )
A.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
B.對國民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C.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D.是推動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
解析:A 昆明市的做法是基于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A符合題意;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B錯誤;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C錯誤;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D錯誤。
2.(辨識與判斷)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習近平總書記曾主持召開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主題也從“推動”“深入推動”發展到“全面推動”。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
①有助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谑顷P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勰軌驅崿F區域內同步富?!、苣軓母旧辖鉀Q發展不平衡問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說明了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我國的區域協調發展具有推動作用,①正確;習近平總書記曾主持召開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主題也從“推動”“深入推動”發展到“全面推動”,說明了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具有重要意義,②正確;③中的“同步富?!闭f法錯誤;④夸大了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作用。
3.(辨識與判斷)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指出,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面向未來,我們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  )
①實現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消費拉動向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谝浞掷脟H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更可持續的發展?、垡獔猿謱ν忾_放的基本國策,把促進內外聯動作為自己發展的出發點?、苡欣谕苿庸┙o需求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①錯誤;我國發展的出發點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排除③;我國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更可持續的發展,有利于推動供給需求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②④正確。
4.(分析與綜合)閱讀材料,完成下列題目。
  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的《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指出,支持深圳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未來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建立更具彈性的審慎包容監管制度,積極發展智能經濟、健康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注冊制改革。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分析深圳應如何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解析:本題屬于措施類試題。結合材料可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
(2)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3)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發揮好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4)加強金融創新發展與監管,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夯實現代經濟體系的基礎。
(時間:30分鐘)
基礎鞏固練
知識點一 國家強 經濟體系必須強
1.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國家來說(  )
①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谑菨M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凼琼槕F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要求?、苁且粐洕牧⑸碇?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①③符合題意;②是從人民生活角度來說的,排除;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④錯誤。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順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F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下列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組成部分表述正確的有(  )
①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谝ㄔO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收入分配體系 ③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芤ㄔO以鄉帶城、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都屬于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容,①③正確;應該是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②錯誤;要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④錯誤。
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事關能否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變革機遇、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事關能否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對于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建設(  )
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促進要素自由流動?、趧撔乱I、同步發展的產業體系,發展制造業以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坌蕛炏?、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以實現發展成果共享?、苷蔑@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①④符合題意;產業體系的發展難以做到“同步”,但可以協同發展,②錯誤;我們要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③錯誤。
知識點二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4.有人這樣形容現代化經濟體系:實體經濟是身軀,科技創新是筋骨,現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資源是大腦。這表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  )
①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實體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 ②大力發展現代金融以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壅侠戆才湃瞬艒徫?支撐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④推動科技、資本和人力資源更多向實體經濟
聚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實體經濟是身軀,科技創新是筋骨,現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資源是大腦。這表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實體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科技、資本和人力資源更多向實體經濟聚集,①④說法正確;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以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②錯誤;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不負責安排人才崗位,③錯誤。
5.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黨中央積極應對國內國際環境變化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著眼于長遠戰略布局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深度謀劃。下列有利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是(  )
①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能力和質量?、谝源龠M鄉村振興為主線,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弁七M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努力形成新的增長極 ④大力發展虛擬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能力和質量,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努力形成新的增長極,有利于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①③符合題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②錯誤;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④錯誤。
6.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下列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是(  )
①推進產品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利用大數據對產品進行定位?、谠黾赢a品科技含量,提高商品的價值量?、郯l展經濟,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苷{整產品結構,化解過剩產能,消化產品庫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 推進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利用大數據對產品進行定位,有利于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①正確;增加產品科技含量,提高商品的價值量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成本不符,排除②;發展經濟,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屬于從需求側拉動經濟增長的措施,不屬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排除③;調整產品結構,化解過剩產能,消化產品庫存,有利于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④正確。
7.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述鄉村振興戰略時明確指出,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下列做法體現產業融合發展的是(  )
①引進機器設備對土豆進行深加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 ②采用新技術生產的生姜在春節期間上市,價格是平時的5倍?、鄞罅Πl展觀光生態農業,農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2 000元?、苤ν七M葡萄種植規模化,打造葡萄種植繁育先進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產業融合發展是指不同產業之間融合發展,引進機器設備對土豆進行深加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體現了農業與加工業的融合發展,①正確;采用新技術生產的生姜在春節期間上市,價格是平時的5倍,表明了科技可以促進農業本身的發展,未體現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排除②;大力發展觀光生態農業,農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
2 000元,體現了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③正確;著力推進葡萄種植規模化,打造葡萄種植繁育先進村,說明的是農業規模化經營發展,不體現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排除④。
8.2021年,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三農”工作轉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新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  )
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谕苿有纬尚滦凸まr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鄞蠓岣咿r產品銷售價格,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馨迅纳妻r村人居環境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C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推動形成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①②符合題意;大幅提高農產品銷售價格不符合實際,③錯誤;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④錯誤。
9.灣區經濟是指以灣區自然地理條件為基礎,以發達的港口物流運輸為依托,整合周邊城市優勢異質資源而逐步發展形成的濱海型區域經濟形態。由此可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有助于(  )
①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真正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群?、趦灮洕臻g組織關系,促進經濟深度融合與發展 ③符合我國目前的協調、開放新發展理念④發揮大灣區自然地理優勢,共同打造生態發展特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從材料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有助于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優化經濟空間組織關系,真正打造世界級的城市群,促進經濟深度融合與發展,①②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整合周邊資源,與協調、開放新發展理念無關,③不符合題意;灣區經濟主要是整合周邊城市優勢異質資源而逐步發展形成的濱海型區域經濟形態,不是為了共同打造生態發展特色,④與題意不符。
10.2020年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在上海舉行。第三屆進博會充分展示了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和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的決心,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材料表明(  )
①我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谖覈e極對外開放市場,促進經濟發展?、郯l展對外貿易已成為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芪覈洕l展成就巨大,主導國際經濟合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A 第三屆進博會充分展示了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和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的決心,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材料表明我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我國積極對外開放市場,促進經濟發展,①②符合題意;經濟建設一直是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③錯誤;我國“主導國際經濟合作”的說法錯誤,④排除。
素養提升練
11.2020年12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對此,有專家表示:“雖然目前實體經濟在不斷恢復,但小微企業的經營壓力不小,這兩項政策的延續有助于加強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眹鴦赵旱臎Q定表明(  )
①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谖覈寻l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劭萍紕撔略趯嶓w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國務院的這兩項政策屬于貨幣政策,延續這兩項政策,持續支持小微企業,表明我國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①②正確;題干旨在說明國家貨幣政策調整對小微企業的影響,未說明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不斷提高,也未說明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排除③④。
12.我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目前已在中國境外建立了近百個經貿合作區,既能帶動中國的設備、技術走出去,又能促進當地工業化,增加當地就業。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建立(  )
①表明我國正在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②有利于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完善?、塾欣趧撔吕猛赓Y方式,推動引資、引技相結合 ④體現了我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境外經貿合作區的建立,表明我國正在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有利于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完善,①②正確;海外經貿合作區的建立是我國走出去的體現,與創新利用外資方式無關,也沒有體現我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排除③④。
13.閱讀材料,完成下面的題目。
  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從六個方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建立健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體系;二是抓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工業強基等專項工程的實施;三是堅持不懈去產能,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四是推動落實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業成本負擔,穩定國內有效需求;六是落實汽車、船舶等行業的開放政策,促進裝備制造和國際產能合作。
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與社會知識,分析我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意義。
解析:本題屬于意義類試題。解答本題,應考慮我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哪些方面能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針對材料“建立健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可從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的角度作答。針對材料“抓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工業強基等專項工程的實施”,可從提高中國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戰略支撐的角度作答。針對材料“堅持不懈去產能,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可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角度作答。針對材料“推動落實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業成本負擔,穩定國內有效需求”,可從切實降低制造業的負擔,推動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角度作答。針對材料“落實汽車、船舶等行業的開放政策,促進裝備制造業和國際產能合作”,可從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加強制造業與國外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完善對外開放體系的角度作答。
答案:(1)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
(2)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3)提高中國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戰略支撐。
(4)切實降低制造業的負擔,推動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5)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加強制造業與國外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完善對外開放體系。
14.閱讀材料,完成下面的題目。
漳州是全國首批全域建設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漳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以工業化理念、產業化思維謀劃經營農業的決策部署。
借鑒工業園區的經營管理理念,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經營。目前,漳州統籌規劃建設各類農業園區,已形成水產品加工、果蔬和休閑食品制造等產業集群。
運用現代科技提升標準化品質,將科技融入生產過程。如在漳浦田園綜合體,菜農們用手機一鍵遙控溫度、濕度,使用監控平臺時刻記錄農作物生長狀況,利用大數據掌控果實的大小和質量。
品牌建設助力特色化產品。根據各縣的區域特色產業和文化優勢進行精準定位,著力提升漳州現代農業影響力,成功實現一批又一批知名農產品品牌從漳州成長并香飄海內外。
探索出“三產融合”“村企聯動”“‘生態+高效’外向型現代農業”等多種鄉村振興的“漳州模式”,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培育出一批特色突出、配套完整、宜居宜游的休閑農業示范基地,帶動農戶就業,真正實現了農業增效增收,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結合材料,運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知識,分析漳州市委、市政府是如何推動農業提質增效的。
解析:本題屬于措施類試題。具體分析漳州市委、市政府的做法,結合教材知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措施,可從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園建設,形成產業集群。
(2)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大數據等現代科技同農業發展的深度融合。
(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培育品牌,推進農業現
代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波县| 合川市| 淮南市| 叙永县| 安平县| 黑山县| 大港区| 泾源县| 兴宁市| 永清县| 论坛| 大竹县| 高邑县| 凤山县| 浑源县| 虞城县| 西青区| 溧水县| 寻乌县| 柘城县| 博爱县| 绍兴市| 荥阳市| 桐柏县| 南安市| 临汾市| 同江市| 新乐市| 祁东县| 逊克县| 云南省| 永春县| 连南| 芜湖市| 云龙县| 安新县| 白山市| 连江县| 沂南县| 鄂尔多斯市|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