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歷史上冊導學案姓名: 學科: 歷史 第 周 八 年級 班授課時間: 課題:第14課 中國共產黨誕生 課型: 新 課 第 1 課時一、學習目標1.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基本史實。2.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和意義。二、學習重點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激發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三、學習難點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四、 “五步導學”流程(一)課前先學先行(預習檢測)1.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背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先驅及相關著作:李大釗于1919年發表了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介紹了唯物史觀、剩余價值理論和階級斗爭學說。主要表現:①五四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新青年》出版了 “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 。②1920年,李大釗和陳獨秀分別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會。從此,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③繼李大釗、陳獨秀之后,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等一批進步青年逐步成為馬克思主義者。董必武等一些同盟會老會員也開始轉向信仰馬克思主義。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前提:1920年8月, 陳獨秀等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10月,李大釗在北京組建了共產黨早期組織。1920年秋到1921年春,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武漢、廣州、濟南、長沙及旅居日本東京和法國巴黎的中國留學生中相繼成立。標志: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主要內容:大會通過了黨的綱領,規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消滅資本私有制,沒收生產資料歸社會公有;“一大”確定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為中央局,陳獨秀任書記;黨成立后的中心任務是開展工人運動。意義: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無產階級政黨;它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碎地的大事件;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3.全國工人運動的高漲:(二)、課堂問題反饋(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三)、課上互動研討(合作探究)看圖說史(4)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國共產黨黨旗有何寓意?中國共產黨黨旗底色為紅色,紅色象征革命,黃色的錘子、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征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四)、課內訓練鞏固(課堂演練)1.以下兩種刊物登載的主流思想是 (D)A.維新派提倡的改革思想 B.民族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C.知識分子的文學革命 D.馬克思主義2.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講道:“這個偉大歷史貢獻,就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28年浴血奮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8年浴血奮戰的起點是 (B)A.五四運動的初步勝利 B.中國共產黨的成立C.李大釗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 D.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始3.習近平總書記曾說:“1921年,五四運動之后,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 共產黨誕生了。”以上內容論述的是 (A)A.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B.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過程C.中國共產黨成立前的組織和階級基礎D.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五)、課后拓展提升(課后檢測)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不戰而勝,學界稱贊為“公理戰勝強權”;11月14日,北京學界舉行游街大會,歡慶勝利;11月28日,北京政府舉行盛大的軍隊閱兵式,并鳴禮炮108響;II月30日,北京各校要求學生參加提燈大會,不參與者以曠課論。(1)閱讀材料一并指出,1918年末,當時國人的心態是怎樣的?當時國人的希望是什么?當時國人的心態是興奮和高興的。當時他們的希望是解除列強在中國的特權、廢除“二十一條”和收回青島主權等。【反思】: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