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 我國的社會保障【課標要點】1.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預習案】第一目 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 知識點1.社會保障的內涵和主要功能(1)社會保障的內涵①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包含保障項目和相關法律制度等②面對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社會保障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來分散社會風險(2)社會保障的功能①穩定功能:社會保障通過預先防范和及時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是精巧的“社會減震器”②調節功能:社會保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能夠調節不同社會群體之間、代與代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③互助功能:社會保障通過風險分攤與責任共擔機制,分散社會風險;通過社會成員包含資金、物質、勞務在內的自助與他助的互助機制,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課堂小練1-1.社會保障在許多國家均被稱為“社會減震器”,這是指社會保障的( )功能A.穩定 B.調節 C.促進發展 D.互助1-2.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13.6億人,參保率穩定95%以上,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醫療保障網。這表明我國( )①堅持共享發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權利 ②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③通過初次分配拓寬社會保障領域和覆蓋面 ④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識點2.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構成(1)政府主導: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2)非政府主導、非強制的其他社會保障形式①企業年金:由企業主導,是對養老保險的補充,對企業員工具有激勵作用;②社區服務:社區內的成員承擔的互助保障3.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1)社會保險——“保”①責任主體: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同承擔②保障對象:公民③主要內容: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④目標: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⑤地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2)社會救助——“低”①責任主體:政府②保障對象:因自然災害或其他經濟社會原因而無法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③主要內容:政府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符合條件的對象給予無償幫助④目標:保障最低生活水平⑤地位: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3)社會福利——“優”①責任主體:政府和社會②保障對象: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③主要內容:提供社會化服務、實物供給或者福利津貼④目標:滿足社會成員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⑤地位:最高層次的社會保障(4)社會優撫——“軍”①責任主體:國家和社會②保障對象:現役軍人、復員退伍軍人以及軍烈屬等③主要內容:物質照顧、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撫慰④地位:褒揚性、補償性、優待性、綜合性的特殊社會保障 課堂小練1-3.人們在遇到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問題時,會獲得不同的社會保障。人們獲得的下列不同保障與社會保障形式對應正確的是( )①某貧困家庭獲得的最低生活保障——社會福利②企業職工退休后獲得的養老金——社會保險③某農場受災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社會保險④受災群眾獲得的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救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目前,某市共有10處已建成或在建的“社區食堂”,主要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用餐優惠服務。“社區食堂”突出公益屬性,兼顧微利。“社區食堂”是( )①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②對優撫對象實行的特殊保障③社會福利與民生工程④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二目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知識點1.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1)要建立起覆蓋全民、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2)要更多地維護好弱勢群體的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如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社會優撫等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1)通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的社會保障需求(2)經濟發展是社會保障的基礎,只有建立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的社會保障體系,才能使社會保障持續發展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清晰(1)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涉及政府、企業、個人和其他單位的經濟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擔責任(2)享受社會保障是社會成員的一項法定權利,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必須明確各方的權利與責任,嚴格依法監督4.加快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1)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要求:①堅持應保盡保原則;②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2)奮斗目標: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課堂小練2-5.近年來,我國不斷健全以基本公共服務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多措并舉投入、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加大財政用于民生的投入;降低社保費率、提高社會保障水平,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此舉有利于( )①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②政府履行經濟職能,發揮財政作用,調控經濟發展③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④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觀察一個社會的發展程度,不僅要看摩天大樓,還要看社會底層、困難群體的生存狀況。搞好民生,要特別注重“兜底線、織密網”,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織密網”要消除居民收入差距,確保人人都能通過增加收入②“織密網”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加快建設全民覆蓋率③“兜底線”要消除城鄉發展差距,實現經濟的共同發展④“兜底線”要加強特困群體的社會救助,提高救助標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鞏固案】 【易錯點】1.我國社會保障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其中社會救助保障體系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社會保障水平越高,越能提高居民消費水平,越能促進社會進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基本養老保險是保障社會成員生活安全和生存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堂小結】我國的社會保障 多種多樣的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的內涵和主要功能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構成社會保障的主要內容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權責清晰加快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