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講 物態變化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單位:攝氏度(℃)。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沸水的溫度定為100℃。2.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工具。常用溫度計:實驗室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原理: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制成的。3.溫度計使用注意事項:①明確量程和分度值;②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測液體,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側壁;③示數穩定后再讀數,不能取出來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面相平。4.體溫計①量程:35℃—42℃,分度值:0.1℃;②使用前用力向下甩,可以離開人體讀數。溫度計與體溫計的讀數(2022 北京)如圖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 。如圖所示,體溫計的示數為 。如圖所示的溫度計, 是體溫計,它們都是利用液體的 性質制成的。乙溫度計示數是 。監測中東呼吸綜合征等呼吸系統傳染病時要測量體溫。若用如圖所示這支未甩過的體溫計去測量另一個人的體溫,測量結果可能是( )A.37.0℃ B.37.5℃ C.38.0℃ D.38.5℃溫度的估計以下是小明估計的常見溫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場的室溫約為50℃B.冰箱保鮮室中礦泉水的溫度約為﹣5℃C.洗澡時淋浴水溫約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體溫約為37℃1.物態變化:固態、液態、氣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在一定條件下,物質可以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這種轉變過程叫做物態變化。2.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例如冰熔化成水,熔化要吸熱;②固體可以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熔化過程中有固定的溫度(熔點),例如:冰、海波、食鹽、各種金屬。非晶體:熔化過程中沒有固定的溫度,例如:石蠟、松香、玻璃、瀝青。③晶體熔化條件: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晶體熔化過程特點:不斷吸熱,溫度不變。(2)凝固①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例如水凝固成冰,凝固要放熱;②晶體有固定凝固溫度(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固定凝固溫度,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③晶體凝固條件: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晶體凝固過程特點:不斷放熱,溫度不變。熔化與凝固的現象與特點(2022 北京)如圖所示的物態變化實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立春時節冰化成的水 B.白露時節草葉上的露珠C.霜降時節枝頭上的霜 D.冬至時節房檐上的冰掛隆冬,滴水成冰的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升華如圖所示的自然現象中,屬于凝固現象的是 A.氣結成露 B.冰雪融化C.滴水成冰 D.氣結成霜(2022 東城區二模)如圖所示的物態變化實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立春時節冰化成的水 B.白露時節草葉上的露珠C.大雪時節落在地上的雪 D.冬至時節房檐上的冰掛熔化與凝固的溫度-時間圖像如圖甲所示為某物質的熔化圖象,根據圖象可知( )A.該物質是非晶體B.第15min該物質處于液態C.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所示),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逐漸增加D.圖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內能會逐漸增加圖是某物質的熔化圖象,由圖象可知,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熔化過程中,物質的內能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探究固體熔化時的溫度變化規律小麗探究某物質的熔化規律時,繪制出了加熱該物質時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根據圖像可知:(1)該物質的熔點是 。(2)從計時開始加熱時,該物質的狀態是 態。(3)圖中從到對應該物質內能的變化情況是 。對某種物質持續加熱使它熔化,該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1所示。根據圖線可知:(1)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它的熔點是 。(2)某時刻該物質的溫度如圖2中溫度計所示,此時的溫度為 。(3)該物質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約持續了 。(4)該物質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是 。某同學在研究某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時,持續加熱該物質,記錄并描繪出了該物質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1)該晶體的熔點是 ;(2)該晶體加熱到第時處于 。(選填:“固態”、“液態”或“氣態”如圖所示,圖甲是小楊在標準大氣壓下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燒杯內裝有水,試管內裝有碎冰,溫度計玻璃泡插入碎冰中。①如圖乙所示,此時溫度計的示數為 ;②由圖丙中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圖像可知,水比冰升溫慢,請說出這種現象的原因: ;③試管中的冰塊完全熔化后,若持續加熱,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選填“會”或“不會” 沸騰。1.汽化①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例如水汽化成水蒸氣,汽化要吸熱。②蒸發和沸騰是汽化的兩種方式。1°沸騰①達到沸點時,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②沸騰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沸騰過程特點:不斷吸熱,溫度不變。(紙鍋燒水)2°蒸發①任何溫度下,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的溫度,溫度越高,蒸發越快;(2)液體的表面積,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3)液體上方空氣流速,空氣流速越快,蒸發越快。2.液化①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例如水蒸氣液化成水,液化要放熱。②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溫度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物體)和壓縮體積。汽化與液化及其吸放熱特點(2022 朝陽區二模)用濕布擦黑板,過一會兒黑板上的水就變干了。有關這個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這是液化現象,液化過程需要放出熱量B.這是汽化現象,汽化過程需要放出熱量C.這是蒸發現象,蒸發過程需要吸收熱量D.這是升華現象,升華過程需要吸收熱量關于物態變化,下列現象屬于汽化的是 A.燒開水時壺嘴冒出的“白氣”B.夏天,室外的濕衣服變干C.用鋁水澆注鋁錠D.冬天,室外結冰的衣服直接變干古詩《江月》中有詩句“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詩中所說的“露”,其形成過程的物態變化屬于 A.凝華 B.凝固 C.熔化 D.液化四季更迭中,春花秋月,夏露冬雪從來都不缺浪漫和美麗。如圖所示的現象中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A.早春冰雪消融 B.夏日晨間露珠C.深秋紅葉上的白霜 D.隆冬皚皚白雪蒸發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變快的是 A.把剛栽種的禾苗覆蓋上塑料膜B.把水果放進冰箱冷藏室內C.酒精燈使用完要蓋上蓋子D.用掃帚把路面上的積水掃開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加快的是 A.把新鮮蔬菜放入保鮮袋中B.將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圍攤開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蓋嚴D.給播種后的農田覆蓋地膜(2022 海淀區一模)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減慢的是 A.將濕衣服展開后晾在向陽、通風處B.用笤帚把地上的水向周圍掃開C.用保鮮袋裝蔬菜放入冰箱D.用電吹風機吹頭發探究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特點(2022 北京)小京為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隨吸收熱量變化的特點,進行了如下實驗: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給一定質量的水加熱,當水溫為時,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水的溫度,從計時開始,經水沸騰。水沸騰后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并記錄水的溫度。根據實驗數據得到了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1)在此實驗中,水吸收的熱量是通過 來反映的。(2)由圖像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水在沸騰前, ;水在沸騰過程中, 。某同學在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時,用酒精持續給水加熱,記錄并描繪出了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1)沸騰時,水中產生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會逐漸 。(選填“變大”或“變小”(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后繼續吸熱,水的溫度 。(3)實驗測得水的沸點是 ,由此可推測水面上方氣壓比1標準大氣壓 。小林用圖甲所示裝置研究“水沸騰時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特點”,并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圖像。(1)實驗過程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 ;(2)實驗開始后,觀察到第水開始沸騰,分析圖乙的圖像,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1.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升華吸熱。例如樟腦丸變小,白熾燈燈絲變細,。2.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例如霧凇,窗花,凝華放熱。3.常見的自然現象①霧: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②雪花: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③露水: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④霜: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4.物態變化綜合升華與凝華的現象與特點下列現象中,屬于升華現象的是( )A.燒開水時,壺嘴冒“白氣”B.灑在地面上的水過一會兒變干了C.秋天的早晨,樹葉上出現了小水珠D.放在衣柜里的樟腦球,過一段時間變小了利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進行人工降雨的主要過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變成氣體,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冰晶,冰晶下落時變成雨。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干冰直接變成氣體是升華過程B.干冰直接變成氣體是放熱過程C.水蒸氣直接變成冰晶是凝華過程D.冰晶下落時變成雨是吸熱過程“瑞雪兆豐年”,其中雪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因為雪在融化時要 熱量,導致環境溫度降低。如圖是加熱固體碘的實驗。在加熱過程中,我們會看見杯內產生紫色的氣體,這是因為固體碘吸熱發生了 (填物態變化)。停止加熱待冷卻后,在干凈的玻璃片上出現了黑色顆粒,這是因為氣態碘又發生了 (填物態變化)的原因,生活中 (選填“露”、“冰”或“霜”)的形成與這一物態變化相同。水的三態變化(2022 北京模擬)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在甲、乙、丙三種物態之間轉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為固態,由甲到乙是凝華過程B.乙為液態,由乙到丙是汽化過程C.丙為氣態,由丙到甲是液化過程D.丙為液態,由乙到丙是熔化過程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現象的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蒸發變成水蒸氣,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這就形成了雨。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云的形成屬于液化現象,需要放出熱量B.雨在下落過程中有熔化現象發生,并吸收熱量C.使氣體液化只能采用降低溫度的辦法D.通過水循環示意圖可知,自然界中的水總量不變,不必節約(2022秋 海淀區校級期中 多選)水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水的三態變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下列關于水的三態變化分析正確的是 A.陽光曬暖了海洋,海水吸熱蒸發成為水蒸氣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結成大水滴下降成為雨C.冬天,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變成雪花飄滿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樣,匯入江河,又注入大海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講 物態變化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單位:攝氏度(℃)。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沸水的溫度定為100℃。2.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工具。常用溫度計:實驗室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原理: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制成的。3.溫度計使用注意事項:①明確量程和分度值;②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測液體,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側壁;③示數穩定后再讀數,不能取出來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面相平。4.體溫計①量程:35℃—42℃,分度值:0.1℃;②使用前用力向下甩,可以離開人體讀數。溫度計與體溫計的讀數(2022 北京)如圖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為 。【解答】解:由圖知,溫度計一個大格是,其中又分了10份,故其分度值是,“40”在“30”上方,說明溫度高于,所以讀數是。故答案為:34。如圖所示,體溫計的示數為 。【解答】解:根據圖中所示,溫度計分度值,讀得體溫為。故答案為:36.3。如圖所示的溫度計, 是體溫計,它們都是利用液體的 性質制成的。乙溫度計示數是 。【解答】解:由兩只溫度計的構造可以看出,甲是體溫計(有很細的縮口),乙是實驗室用溫度計;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由圖乙可知,溫度計上一個大格為,一個大格分為10個小格,則一個小格為,即分度值是,示數為。故答案為:甲;熱脹冷縮;。監測中東呼吸綜合征等呼吸系統傳染病時要測量體溫。若用如圖所示這支未甩過的體溫計去測量另一個人的體溫,測量結果可能是( )A.37.0℃ B.37.5℃ C.38.0℃ D.38.5℃解:①由圖知:該溫度計的分度值是0.1℃,溫度計的示數是38.5℃;②根據體溫計的特點,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銀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沒有甩的體溫計的讀數是38.5℃,沒有甩直接用來測量人的體溫,若體溫高于38.5℃,體溫計中的水銀會上升,測量是比較準確的;若體溫低于38.5℃,體溫計中的水銀不會下降,依然顯示的是38.5℃。綜上所述,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答案:D。溫度的估計以下是小明估計的常見溫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場的室溫約為50℃B.冰箱保鮮室中礦泉水的溫度約為﹣5℃C.洗澡時淋浴水溫約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體溫約為37℃解:A、人體感覺舒適的溫度在23℃左右,考場內的氣溫感覺舒適,在23℃左右。不符合實際;B、水的凝固點在0℃左右,冰箱內保鮮室中礦泉水的溫度應該高于0℃,在4℃左右。不符合實際;C、人的體溫在37℃左右,洗澡水的溫度應該略高于體溫,不可能達到70℃.不符合實際;D、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在37℃左右,變化幅度很小。符合實際。答案:D。1.物態變化:固態、液態、氣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在一定條件下,物質可以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這種轉變過程叫做物態變化。2.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例如冰熔化成水,熔化要吸熱;②固體可以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熔化過程中有固定的溫度(熔點),例如:冰、海波、食鹽、各種金屬。非晶體:熔化過程中沒有固定的溫度,例如:石蠟、松香、玻璃、瀝青。③晶體熔化條件:達到熔點,繼續吸熱。 晶體熔化過程特點:不斷吸熱,溫度不變。(2)凝固①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例如水凝固成冰,凝固要放熱;②晶體有固定凝固溫度(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固定凝固溫度,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③晶體凝固條件: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晶體凝固過程特點:不斷放熱,溫度不變。熔化與凝固的現象與特點(2022 北京)如圖所示的物態變化實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立春時節冰化成的水 B.白露時節草葉上的露珠C.霜降時節枝頭上的霜 D.冬至時節房檐上的冰掛【解答】解:、冰化成水,由固態變為液態,屬于熔化現象,故正確;、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錯誤;、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固態小冰晶,故錯誤;、冬至時節房檐上的冰掛,水結成冰,是凝固現象,故錯誤。故選:。隆冬,滴水成冰的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升華【解答】解:滴水成冰,液態水變為固態冰,屬于凝固現象,故錯誤,正確。故選:。如圖所示的自然現象中,屬于凝固現象的是 A.氣結成露 B.冰雪融化C.滴水成冰 D.氣結成霜【解答】解:、露珠的形成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液態小水滴的,是液化現象,故不符合題意;、冰雪融化是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是熔化現象,故不符合題意;、滴水成冰是由液態水變成固態冰的,是凝固現象,故符合題意;、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固態小晶體,是凝華現象,故不符合題意。故選:。(2022 東城區二模)如圖所示的物態變化實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立春時節冰化成的水 B.白露時節草葉上的露珠C.大雪時節落在地上的雪 D.冬至時節房檐上的冰掛【解答】解:、冰化成水,由固態變為液態,屬于熔化現象,故正確;、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錯誤;、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固態小冰晶,故錯誤;、冬至時節房檐上的冰掛,水結成冰,是凝固現象,故錯誤。故選:。熔化與凝固的溫度-時間圖像如圖甲所示為某物質的熔化圖象,根據圖象可知( )A.該物質是非晶體B.第15min該物質處于液態C.若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如圖乙所示),則試管內冰的質量會逐漸增加D.圖乙中,冰水混合物的內能會逐漸增加解:(1)由圖象可知,整個過程中溫度有上升的趨勢,所以是熔化圖象;又因為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該物質是晶體,故A錯誤;(2)由圖甲可知,該物質從第10min開始熔化,到第20min時全部熔化;則第15min時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故B錯誤。(3)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由圖象知,該物質熔化時的溫度約為﹣1.8℃;將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該物質中時,冰水混合物會向該物質放熱,內能減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會符合凝固結冰的條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會變多,即冰的質量將變大,故C正確,D錯誤。答案:C。圖是某物質的熔化圖象,由圖象可知,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熔化過程中,物質的內能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解:由圖知,該物質在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所以該物質為非晶體,它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答案:非晶體;增大。探究固體熔化時的溫度變化規律小麗探究某物質的熔化規律時,繪制出了加熱該物質時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根據圖像可知:(1)該物質的熔點是 。(2)從計時開始加熱時,該物質的狀態是 態。(3)圖中從到對應該物質內能的變化情況是 。【解答】解:(1)由圖可知,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該物質的熔點是;(2)由圖可知,第時,該物質還沒有開始熔化,所以該物質的狀態是固態;(3)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內能增大,因此從到對應物質的內能在增大;故答案為:(1)80;(2)固;(3)變大。對某種物質持續加熱使它熔化,該物質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1所示。根據圖線可知:(1)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它的熔點是 。(2)某時刻該物質的溫度如圖2中溫度計所示,此時的溫度為 。(3)該物質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約持續了 。(4)該物質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是 。【解答】解:(1)由圖1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所以該物質為晶體.并且熔點為;(2)如圖2所示,溫度計分度值為,此時的溫度是;(3)由圖1可知,物質從第開始熔化,到第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過程持續的時間為;(4)由圖1可知,該物質熔化過程中保持不變,因此該物質熔化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是: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故答案為:(1)晶體;80;(2)74;(3)15;(4)吸熱溫度保持不變。某同學在研究某晶體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時,持續加熱該物質,記錄并描繪出了該物質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1)該晶體的熔點是 ;(2)該晶體加熱到第時處于 。(選填:“固態”、“液態”或“氣態”【解答】解:由圖象可知該物質在溫度保持在不變,所以該物質是晶體,熔點為,第時,該物質已經熔化完畢,處于液態。故答案為:80;液態。如圖所示,圖甲是小楊在標準大氣壓下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燒杯內裝有水,試管內裝有碎冰,溫度計玻璃泡插入碎冰中。①如圖乙所示,此時溫度計的示數為 ;②由圖丙中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圖像可知,水比冰升溫慢,請說出這種現象的原因: ;③試管中的冰塊完全熔化后,若持續加熱,燒杯中的水沸騰時,試管中的水 (選填“會”或“不會” 沸騰。【解答】解:①由乙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液面在下面第二個格處,所以溫度計示數為;②從圖像上來看,段是冰,段是水,段和段升高相同的溫度,段加熱時間長,吸熱熱量多,說明水的比熱容比冰大;③沸騰的條件是:達到沸點,不斷吸熱。試管中的水可以達到沸點,但因內外溫度相同,不存在溫度差,不能發生熱傳遞,故試管中的水不能繼續吸熱,不會沸騰。故答案為:①;②水的比熱容比冰的大;③不會。1.汽化①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例如水汽化成水蒸氣,汽化要吸熱。②蒸發和沸騰是汽化的兩種方式。1°沸騰①達到沸點時,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②沸騰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沸騰過程特點:不斷吸熱,溫度不變。(紙鍋燒水)2°蒸發①任何溫度下,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的溫度,溫度越高,蒸發越快;(2)液體的表面積,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3)液體上方空氣流速,空氣流速越快,蒸發越快。2.液化①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例如水蒸氣液化成水,液化要放熱。②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溫度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物體)和壓縮體積。汽化與液化及其吸放熱特點(2022 朝陽區二模)用濕布擦黑板,過一會兒黑板上的水就變干了。有關這個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這是液化現象,液化過程需要放出熱量B.這是汽化現象,汽化過程需要放出熱量C.這是蒸發現象,蒸發過程需要吸收熱量D.這是升華現象,升華過程需要吸收熱量【解答】解:用濕布擦黑板,過一會兒黑板上的水就變干了,這是水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屬于汽化(蒸發)現象,這一過程需要吸收熱量,故只有選項說法正確。故選:。關于物態變化,下列現象屬于汽化的是 A.燒開水時壺嘴冒出的“白氣”B.夏天,室外的濕衣服變干C.用鋁水澆注鋁錠D.冬天,室外結冰的衣服直接變干【解答】解:、燒水時,從壺嘴冒出“白氣”是水蒸氣的液化現象,故不合題意;、夏天,室外的濕衣服變干,是水變成水蒸氣,是汽化現象,故符合題意;、用鋁水澆鑄鋁錠,液態變成固態,是凝固過程,故不合題意;、室外結冰的衣服直接變干,是冰直接變成水蒸氣,屬于升華現象,故不合題意。故選:。古詩《江月》中有詩句“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詩中所說的“露”,其形成過程的物態變化屬于 A.凝華 B.凝固 C.熔化 D.液化【解答】解: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液態的小水滴。故不符合題意,符合題意。故選:。四季更迭中,春花秋月,夏露冬雪從來都不缺浪漫和美麗。如圖所示的現象中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A.早春冰雪消融 B.夏日晨間露珠C.深秋紅葉上的白霜 D.隆冬皚皚白雪【解答】解:、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現象,故錯誤;、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液態的小水滴,附著在植被表面,故正確;、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態的冰晶,故錯誤;、白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態的冰晶,故錯誤。故選:。蒸發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變快的是 A.把剛栽種的禾苗覆蓋上塑料膜B.把水果放進冰箱冷藏室內C.酒精燈使用完要蓋上蓋子D.用掃帚把路面上的積水掃開【解答】解:、把剛栽種的禾苗覆蓋上塑料膜,減慢了空氣流動速度,故蒸發減慢。故不符合題意;、把水果放進冰箱冷藏室內,既減慢了空氣流動速度,也降低了溫度,故蒸發減慢,故不符合題意;、酒精燈使用完要蓋上蓋子,減慢了空氣流動速度,故蒸發減慢,故不符合題意;、用掃帚把路面上的積水掃開,增大液體的表面,加快蒸發,故符合題意。故選:。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加快的是 A.把新鮮蔬菜放入保鮮袋中B.將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圍攤開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蓋嚴D.給播種后的農田覆蓋地膜【解答】解:、把新鮮蔬菜放入保鮮袋中,減小了空氣流動,使蒸發減慢,故錯誤;、將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圍攤開,增大液體面積,使蒸發加快,故正確;、把盛有酒精的瓶口蓋嚴,減小了空氣流動,使蒸發減慢,故錯誤;、給播種后的農田覆蓋地膜,減小了空氣流動,使蒸發減慢,故錯誤。故選:。(2022 海淀區一模)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減慢的是 A.將濕衣服展開后晾在向陽、通風處B.用笤帚把地上的水向周圍掃開C.用保鮮袋裝蔬菜放入冰箱D.用電吹風機吹頭發【解答】解:、濕衣服放在通風向陽處可以升高液體的溫度和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故加快蒸發,不符合題意;、把地上的水散開可以增大液體的表面積,故加快蒸發,不符合題意;、用塑料袋包裝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可以降低液體的溫度和減慢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故可以減慢蒸發,符合題意;、使用電風扇吹風可以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故加快蒸發,不符合題意;故選:。探究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特點(2022 北京)小京為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隨吸收熱量變化的特點,進行了如下實驗: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給一定質量的水加熱,當水溫為時,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水的溫度,從計時開始,經水沸騰。水沸騰后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并記錄水的溫度。根據實驗數據得到了水的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1)在此實驗中,水吸收的熱量是通過 來反映的。(2)由圖像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水在沸騰前, ;水在沸騰過程中, 。【解答】解:(1)在此實驗中,水吸收的熱量是通過加熱時間來反映的,加熱時間越長,說明吸熱越多;(2)由圖乙知,水在沸騰前,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水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故答案為:(1)加熱時間;(2)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某同學在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時,用酒精持續給水加熱,記錄并描繪出了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所示。(1)沸騰時,水中產生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會逐漸 。(選填“變大”或“變小”(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后繼續吸熱,水的溫度 。(3)實驗測得水的沸點是 ,由此可推測水面上方氣壓比1標準大氣壓 。【解答】解:(1)沸騰時,氣泡在上升過程中,周圍的水逐漸轉化為水蒸氣,這些水蒸氣進入氣泡中,使氣泡越來越大;(2)由圖像可知,水沸騰后,繼續吸熱,水的溫度不變;(3)由表格中數據可知,第后水吸熱,溫度保持在不再升高,說明水已經沸騰,沸點為;水的沸點低于,該地區氣壓低于1標準大氣壓。故答案為:(1)變大;(2)不變;(3)98;小。小林用圖甲所示裝置研究“水沸騰時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特點”,并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圖像。(1)實驗過程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甲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 ;(2)實驗開始后,觀察到第水開始沸騰,分析圖乙的圖像,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解答】(1)溫度計讀數:首先確定零上還是零下,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的數值,從小數字讀向大數字。示數為;(2)圖乙的圖像,第水開始沸騰,后溫度不變,所以結論為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答案為:(1)93;(2)水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1.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升華吸熱。例如樟腦丸變小,白熾燈燈絲變細,。2.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例如霧凇,窗花,凝華放熱。3.常見的自然現象①霧: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②雪花: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③露水: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④霜: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4.物態變化綜合升華與凝華的現象與特點下列現象中,屬于升華現象的是( )A.燒開水時,壺嘴冒“白氣”B.灑在地面上的水過一會兒變干了C.秋天的早晨,樹葉上出現了小水珠D.放在衣柜里的樟腦球,過一段時間變小了解:A、燒開水時,壺嘴處噴出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液化成為小水滴,就是我們看得到“白氣”。不符合題意;B、灑在地面上的水吸收熱量,由液態變成水蒸氣,屬于汽化中的蒸發現象。不符合題意;C、秋天的早晨,樹葉上的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題意;D、放在衣柜里的樟腦球是固態的,過一段時間變小了,是由固態直接升華成為氣態進入空氣中了。符合題意。答案:D。利用干冰(固態二氧化碳)進行人工降雨的主要過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變成氣體,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冰晶,冰晶下落時變成雨。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干冰直接變成氣體是升華過程B.干冰直接變成氣體是放熱過程C.水蒸氣直接變成冰晶是凝華過程D.冰晶下落時變成雨是吸熱過程解:A、B、干冰是一種非常容易升華的物質;當它升華時,會從周圍空氣吸收大量的熱。選項A正確,選項B錯誤;C、干冰升華過程中吸收熱量,導致空氣溫度急劇下降,使周圍水蒸氣放熱凝華形成固態的小冰晶。此選項正確;D、冰晶在下落過程中吸收熱量,由固態熔化成水,同時吸收熱量。此選項正確。答案:B。“瑞雪兆豐年”,其中雪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因為雪在融化時要 熱量,導致環境溫度降低。解:(1)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態的冰晶,此過程中放熱;(2)化雪是熔化過程,熔化是吸熱過程,從周圍的空氣吸熱,導致空氣溫度降低,人們感到寒冷。答案:凝華;吸收。如圖是加熱固體碘的實驗。在加熱過程中,我們會看見杯內產生紫色的氣體,這是因為固體碘吸熱發生了 (填物態變化)。停止加熱待冷卻后,在干凈的玻璃片上出現了黑色顆粒,這是因為氣態碘又發生了 (填物態變化)的原因,生活中 (選填“露”、“冰”或“霜”)的形成與這一物態變化相同。解:(1)在燒杯里放少量的固態碘顆粒,然后把燒杯放在酒精燈上微微加熱,固態碘直接變成了碘蒸氣,發生了升華現象;(2)過一會兒,碘蒸氣直接變成了固態的碘,附著在玻璃片上,發生了凝華現象;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花草上形成的;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屋頂及地面形成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與這一物態變化相同。答案:升華;凝華;霜。水的三態變化(2022 北京模擬)固態、液態和氣態是物質常見的三種狀態,某物質通過放熱、吸熱在甲、乙、丙三種物態之間轉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為固態,由甲到乙是凝華過程B.乙為液態,由乙到丙是汽化過程C.丙為氣態,由丙到甲是液化過程D.丙為液態,由乙到丙是熔化過程【解答】解:由圖象可知,丙放熱變為甲,甲放熱為乙,故甲是液態、乙是固態、丙是氣態,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華,丙到甲是液化。故錯誤,正確。故選:。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現象的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蒸發變成水蒸氣,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這就形成了雨。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云的形成屬于液化現象,需要放出熱量B.雨在下落過程中有熔化現象發生,并吸收熱量C.使氣體液化只能采用降低溫度的辦法D.通過水循環示意圖可知,自然界中的水總量不變,不必節約【解答】解:、云的形成既有液化現象,也有凝華現象,都需要放出熱量,故錯誤;、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屬于熔化現象,這一過程吸收熱量,故正確;、使氣體液化可以采用降低溫度的辦法,也可以采用壓縮體積的方法,或者兩種方法同時使用,故錯誤;、自然界中水的總量雖然不變,但真正能為人類所利用的淡水卻不多,因此我們必須要節約水資源,故錯誤。故選:。(2022秋 海淀區校級期中 多選)水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水的三態變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下列關于水的三態變化分析正確的是 A.陽光曬暖了海洋,海水吸熱蒸發成為水蒸氣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結成大水滴下降成為雨C.冬天,水蒸氣在寒冷的高空急劇降溫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變成雪花飄滿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樣,匯入江河,又注入大海【解答】解:蒸發在任何溫度溫度下都可以進行,但是溫度越高,液體的蒸發就越快,所以陽光曬暖了海洋后,海水的蒸發速度會更快,所以正確;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后會放熱液化為小水滴,當小水滴聚集形成足夠重的大水滴時,將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向地面,這就是雨,所以正確;水蒸氣變為雪花的過程是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這屬于凝華,所以錯誤;雪花變為水是由固態變為液態,屬于熔化,所以正確。故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講 物態變化-原卷版.docx 第3講 物態變化-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