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哲學時政結合原理模板結合矛盾問題的精髓,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哲學意蘊。矛盾問題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與特殊性(個性)問題。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分析問題既要把握事物的普遍特征,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具有普遍性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各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都必須準確把握其中的普遍規律。但是,各國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民族習性、發展階段各不相同,因此,在把握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的同時需要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以及時代背景,賦予其具有本國特色的新內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充分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從認識論的哲學視角,分析為什么說"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來自實踐,要發揮好它對實踐的指導和引領作用,還須回到實踐中去經受檢驗,以進一步發展完善。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來自實踐的認識或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來自實踐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對新時代的實踐又具有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每一次飛躍都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一個動態的、發展變化的演進過程。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也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就要正確處理好堅持和發展的辯證關系,對馬克思主義既要堅持又要發展,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反對把馬克思主義當作僵死的教條或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這兩種錯誤傾向。為什么說“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做好‘兩個結合’”?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豐富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深入推進“兩個結合”的過程中,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新時代新征程,繼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必將煥發更璀璨的真理光芒。說明“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之間的關系。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并對客觀世界產生能動的作用。意識的能動性集中體現在意識能動地反映和創造世界。主體的實踐和認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創造性;主體不僅能認識事物的現象,還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主體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受意識的指導;意識具有調控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正確理解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第二,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基本途徑。第三,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依賴于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5.結合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如何理解"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統觀念是唯物辯證法普遍聯系觀點的應有之義,從一定意義上說,普遍聯系著的事物本身就是一個系統。系統思維能力就是從事物相互聯系的各個方面及其結構和功能進行系統思考的能力,就是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系統思維能力,就是要堅持系統觀念,用系統思維的方法分析和處理問題。系統是由許多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構成并與周圍環境發生關系的具有穩定結構和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思維以確認事物的普遍有機聯系為前提,進而具體把握事物的系統存在、系統聯系與系統規律,遵循以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開放性和風險性等為基本內容的思維原則,目的是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并實現事物結構與功能的優化。習近平明確指出:“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堅持系統觀念,提高系統思維能力,要立足現實需要,加強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從強調“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到要求“樹立‘一盤棋’思想,把自身發展放到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再到提出“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等,都是系統思維運用的光輝典范。6.運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第一,同一性和斗爭性的概念。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第二,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的。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同一性也沒有斗爭性。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能只看到不利的一面,還要善于化不利為有利。要培養辯證思維能力,既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又要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的發展規律。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克服極端化、片面化。運用“矛盾的不平衡性發展原理”分析。"矛盾的不平衡性發展原理"指的是矛盾要分主次。主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矛盾體系中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在每一對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與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不平衡性發展原理"給我們的啟示是,對待工作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主次都要考慮,要有全局觀,但是應該更加突出主要矛盾。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會找不到問題的癥結,無法實現重點突破,容易走彎路,這樣是做不好工作的。結合“真理的發展規律”分析。真理永遠處在由相對向絕對的轉化和發展中,是從真理的相對性走向絕對性、接近絕對性的過程。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是由真理的相對性向絕對性轉化過程中的一個環節,這是真理發展的規律。真理的絕對性是指真理是主觀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真理的相對性是指真理是主觀對客觀事物近似正確的認識,有待于發展。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對待真理不能采取教條主義的態度,也不能采取實用主義的態度,而應該堅持實踐的檢驗標準,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更好地將堅持真理與發展真理結合起來。這就是所謂的“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結合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說明為什么要“始終把人民幸福鐫刻在通向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上"。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實踐的主體,在創造歷史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人民群眾是順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社會力量,是具有變革舊的生產關系愿望的社會力量,是主張變革舊的社會制度和舊的思想觀念的社會力量。人民群眾的總體意愿和行動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最終決定歷史發展的結局。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每一個關鍵階段、每一次重大關頭,我們黨都始終緊緊依靠人民戰勝困難、贏得勝利。這些成就的取得,歸根結底就在于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始終把人民幸福鐫刻在通向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開創和推進的偉大事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基本原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和執政理念,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和工作導向。中國式現代化有哪些“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我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我們不斷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11.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我們如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