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節 金屬的化學性質 期末綜合復習(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節 金屬的化學性質 期末綜合復習(含答案)

資源簡介

金屬性質復習
知識精講
知識點一:金屬與非金屬
(1)金屬與非金屬的區別
①組成不同
→金屬是由金屬元素組成的,如鐵、銅、鈉、鎂、汞等。
→非金屬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如碳、硫、溴(Br2)、氧氣、氫氣等。
②性質不同
→金屬的性質:都有特殊的光澤,大多數顏色是銀白色或灰色(金為黃色,銅為紫紅色),延展性好,硬度大,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密度高,熔點高。
→非金屬的性質:沒有光澤,質脆,有多種顏色,無延展性,硬度不一致,一般不導電、不導熱,密度低,熔點低。
(2)金屬的用途
①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物質的性質,即:
性質用途
用途性質
②不同的金屬有不同的用途。人們常根據金屬的一般屬性和每種金屬的獨特性質,如它們的密度、外觀、價格等來選擇使用金屬。
知識點二:常見的金屬材料
(1)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它們的合金,人們日常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數是合金。
(2)合金
①定義:把一種金屬跟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②性能
→合金一般比其組分金屬顏色更鮮艷。
→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組成它們的金屬。
→合金的熔點一般低于組成它們的金屬。
→合金的抗腐蝕能力一般強于組成它們的金屬。
(3)鋼
①組成:由碳和鐵等元素形成的合金。
②性能:質地堅硬,有彈性和延展性,機械性能好。
③用途:制作汽車車身、刀具、量具等。
知識點三: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金屬 空氣 氧氣 反應方程式
鎂 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2Mg+O22MgO
鐵 在空氣中不燃燒,只緩慢氧化。 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3Fe+2O2Fe3O4
鋁 鋁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阻止鋁進一步氧化。 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4Al+3O22Al2O3
銅 在常溫條件下,銅在干燥的空氣中幾乎不與氧氣反應。 在加熱條件下,銅能夠與氧氣反應,表面變黑。 2Cu+O22CuO
金 即使在高溫條件下,也不與氧氣反應。
(1)金屬鐵、銅在潮濕的空氣中會被氧氣所氧化而生銹[鐵銹主要成分為Fe2O3,銅銹主要成分為Cu(OH)2CO3]。
(2)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因此鋁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能。
(3)金、鉑一般不與空氣中物質反應。
知識點四:金屬的活動順序
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
(1)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
金屬 鹽酸 稀硫酸
現象 化學方程式 現象 化學方程式
鎂 劇烈反應,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呈無色。 Mg+2HCl===MgCl2+H2↑ 劇烈反應,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呈無色。 Mg+H2SO4===MgSO4+H2↑
鋅 反應較快,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呈無色。 Zn+2HCl===ZnCl2+H2↑ 反應較快,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呈無色。 Zn+H2SO4===ZnSO4+H2↑
鐵 有少量氣泡產生,反應慢,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Fe+2HCl===FeCl2+H2↑ 有少量氣泡產生,反應慢,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Fe+H2SO4===FeSO4+H2↑
銅 無現象 不反應 無現象 不反應
①銅不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鎂、鋅、鐵都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但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由此可知,這四種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質順序是Mg>Zn>Fe>Cu。
②并不是所有金屬都能與酸反應放出氫氣。
③單質鐵與稀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時,生成的是亞鐵鹽,且亞鐵鹽溶液都為淺綠色。
④硝酸和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與金屬反應不生成H2,而生成水。
金屬與鹽
①鈉與鹽的溶液反應:鈉不能置換出溶液中的金屬,鈉是直接與水反應。反應后的堿再與溶液中的其他物質反應。如鈉投入到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式:
2Na +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②鋁與鹽的溶液反應:如能置換出CuSO4、AgNO3等溶液中的金屬。
③鐵與某些鹽反應:如Fe + CuSO4 == Cu + FeSO4 ,
Fe +2 FeCl3 == 3FeCl2等。
濕法煉銅
①原理:先用硫酸將銅礦中的銅轉變成可溶性的硫酸銅,再講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
②主要化學方程式:Fe+CuSO4===FeSO4+Cu
置換反應
①定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置換反應是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之一。
②特征: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
③通式:A+BC→B+AC
④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的比較
項目 特點 舉例 簡單表示
化合反應 多變一 C+O2===CO2 A+B+……→C
分解反應 一變多 2H2O2===2H2O+O2↑ A→B+C+……
置換反應 一換一 Zn+H2SO4===ZnSO4+H2↑ A+BC→B+AC
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1)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
①可判斷金屬的化學活動性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②可判斷金屬能否與酸發生置換反應而產生氫氣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里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酸里的氫。
③可判斷金屬能否跟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可溶性鹽溶液里置換出來。根據金屬單質和鹽中金屬離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的位置,即可判斷金屬單質能否跟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
(3)說明
①判斷金屬與某種金屬化合物溶液能否發生置換反應,一要看金屬是否排在化合物中的金屬前面,二要看該化合物是否溶于水,如Fe與AgCl不能發生置換反應,因為AgCl不溶于水。
②用金屬跟金屬化合物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時,一般不用很活潑的K、Ca、Na等,因為這些金屬常溫下和水發生反應,不能置換出金屬化合物溶液里金屬。
知識點六:防止金屬腐蝕的常用方法
金屬材料,特別是鋼鐵,日久之后表面往往會失去光澤,產生銹蝕現象,以致強度降低,不能繼續使用。據統計,每年由于銹蝕而直接損失的鋼鐵材料約占鋼鐵年產量的四分之一。所以,研究金屬的銹蝕原因,找到科學的防止金屬銹蝕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1.金屬銹蝕的條件
金屬的銹蝕既與周圍環境里水、空氣等物質的作用有關,也與金屬內部的結構有關。
2.實驗探究鐵銹蝕的條件
(1)實驗在3支試管中進行: A試管中是水和空氣,B試管中是剛煮沸過的蒸餾水,C試管中是裝有干燥劑(生石灰)的干燥空氣,在3支試管中各放一枚鐵釘,并用塞子塞緊試管口,實驗裝置圖如圖所示。
(2)一段時間后A中鐵釘銹蝕嚴重,B、C中鐵釘基本不銹蝕,說明鐵生銹條件是與水和空氣(氧氣)同時接觸。
(3)因為純鐵和鐵釘的內部結構不同,純鐵并未生銹。
3.防止金屬生銹的方法
根據金屬銹蝕的條件,入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止金屬生銹,如:
(1)保持金屬制品(特別是鋼鐵)表面的潔凈和干燥。
(2)在金屬制品(特別是鋼鐵)表面覆蓋保護膜。例如,在金屬表面覆蓋保護層(涂油、刷漆,覆蓋搪瓷、塑料等)、鍍耐磨和耐銹蝕的金屬(鍍鉻等),在鋼鐵表面高溫制成一層致密氧化膜等。
(3)改變金屬的內部組織結構(制成合金)。如加入鉻、鎳制成不銹鋼等。
舉一反三
考點一:金屬材料及其物理性質
例1.有關金屬與金屬材料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B?。?br/>A.銀的導電性比銅好,但電線一般用銅制,主要與價格和資源等因素有關
B.生鐵和鋼都是鐵合金,但鋼中的含碳量比生鐵中高
C.鋁合金門窗耐腐蝕性好,硬度高
D.焊錫是錫和鉛的合金,其熔點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屬
變式1.用有關金屬性質填空.
(1)油罐車的尾部經常有一條鐵鏈拖到地上,這是利用了鐵的   性;
(2)鐵常用來制作炊具,這是利用了鐵的   性;
(3)用金屬鎢做白熾燈的燈絲,這是利用了鎢的   性;
(4)鋁能制成很薄的鋁箔,這是利用了鋁的   性.
【解答:導電;導熱;熔點高或耐高溫;延展. 
例2.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簽署關稅令“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征收25%的關稅”,這一做法嚴重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嚴重損害我國利益。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合金的是( B?。?br/>A.鋼 B.金剛石 C.焊錫 D.黃銅
變式2.鹽青、鹽徐高鐵開通運營,有效延伸我市發展空間。高鐵車廂使用的鋁合金材料屬于( B )
A.合成材料 B.金屬材料 C.天然材料 D.復合材料
考點二: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例1. 下列實驗現象描述錯誤的是( B?。?br/>A.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B.鐵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C.銅在空氣中加熱,表面變黑
D.金在氧氣中加熱到高溫沒有明顯現象
變式1.鈉是一種銀白色固體,放置在空氣中會迅速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把鈉投入水中,與水劇烈反應,熔化成閃亮的小球在水面上游動,生成了氫氧化鈉和氫氣。下列有關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 )
A.金屬鈉必須隔絕空氣保存
B.鈉與水反應放熱,使鈉熔化,鈉是熔點最低的金屬
C.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
D.把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會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和藍色沉淀
考點三:金屬活動性的判斷
1.比較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可將一種金屬放入另一金屬的鹽溶液中,或者將兩種金屬都放入酸中,然后根據置換反應能否發生或氫氣產生的速率做出相應的判斷。
2.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一般采用“兩金夾一鹽”或“兩鹽夾一金”或“一酸一鹽”的方法。取活動性居中的金屬放入活動性在兩端的鹽溶液中或者取活動性在兩端的金屬放入活動性居中的鹽溶液中,然后根據置換反應能否發生做出相應的判斷。也可以分步利用金屬、酸、鹽溶液能否發生反應來判斷。
3.比較四種或四種以上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以H為依據,將四種金屬分成兩類,一類H前金屬,一類H后金屬。再用比較兩種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方案在H前或H后金屬中進行比較。
例1.化學小組為探究鋁、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方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D )
A.由實驗甲可知金屬活動性:Al>Cu
B.由實驗乙可知金屬活動性:Cu>Ag
C.由實驗甲、乙、丙可知金屬活動性:Al>Cu>Ag
D.實驗甲中的CuSO4改為CuCl2后不能完成本實驗探究
例2.為驗證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四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 通過實驗①、②,能驗證金屬活動性:Fe>Cu
B. 通過實驗①、②、③,能驗證金屬活動性:Fe>Cu>Ag
C. 實驗④中若X為Cu,Y為FeSO4溶液,則能驗證金屬活動性:Fe>Cu
D. 實驗④中若X為Cu,Y為AgNO3溶液,則能驗證金屬活動性:Cu>Ag
變式1.某同學欲用實驗證明鐵、銅、汞化學活動性順序,他利用了鐵片、銅片、硝酸汞溶液和稀鹽酸4種物質,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D?。?br/>A.①Cu+HCl ②Fe+Hg(NO3)2 ③Cu+Hg(NO3)2
B.①Fe+HCl ②Cu+HCl ③Fe+Hg(NO3)2
C.①Fe+HCl ②Fe+Hg(NO3)2 ③Cu+Hg(NO3)2
D.①Fe+HCl ②Cu+HCl ③Cu+Hg(NO3)2
變式2.現有四種金屬,將一種金屬放入另一種金屬的鹽溶液中,結果得到如圖所示的鹽類轉化,試分析 判斷四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關系是( A )
A. 丙>乙>甲>丁 B. 丁>甲>乙>丙 C. 甲>乙>丙>丁 D. 乙>丙>丁>甲
考點四:金屬與酸的反應(質量變化,氫氣產量與速度,圖像)
活潑金屬(Mg、Al、Zn、Fe)與酸(以鹽酸為例)的反應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Fe+2HCl===FeCl2+H2↑
等質量的不同金屬與足量酸(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大小,取決于元素的化合價與該金屬相對原子質量的比值。
①等質量的金屬、足量的酸,金屬元素化合價相同時,金屬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產生氫氣越多;
金屬越活潑,反應速率越快,最先被消耗完,反映在m(H2)-時間圖線上越陡
②酸等量、金屬足量,生成氫氣一樣多。酸因量不足而在反應中完全消耗。
等質量的鋁、鎂、鐵、鋅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請在圖中分別畫出鎂、鋅生產氫氣質量與反應時間之間的關系。
等質量的稀硫酸分別與足量的鋁、鎂、鐵、鋅三種金屬反應,請在圖中分別畫出鎂、鋅生產氫氣質量與反應時間之間的關系。
1.金屬完全反應,酸有剩余
例題1.等質量的鋅和鐵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 )B
A.鋅的多 B.鐵的多 C.一樣多 D.無法確定
變式1.相同質量的鋁、鎂、鐵、鋅四種金屬分別投入到足量的相同質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待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最小的是( )A
A.鋁 B.鎂 C.鋅 D.鐵
2.金屬有剩余,酸全部反應
例題1、足量的鎂、鐵、鋅三種金屬分別與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生成氫氣的質量關系為( )D
A.鎂放氫多 B.鐵放氫多 C.鋅放氫多 D.三種金屬放氫一樣多
變式1.在天平的兩盤上各放一只質量相同的燒杯,分別盛裝質量為98 g、質量分數為10 %的稀硫酸,此時天平平衡。
(1)若向兩燒杯中投入足量的鋅粒和鎂條,如果天平仍平衡,加入鎂、鋅的質量分別為( )C
A.3gMg,3gZn B.1gMg,1gZn C.7gMg,7gZn D.5gMg,5gZn
(2)若向兩燒杯中投入等質量的鋅粒和鎂條,待充分反應后,此時天平平衡,則反應后一定無剩余的是 ,一定有剩余的是 。 硫酸 鎂
3.有關金屬雜質問題
例題1.小明同學用6.5 g不純的鋅粉與足量鹽酸完全反應,收集到H2的質量0.22 g。已知其中只含有另一種金屬雜質。這種金屬雜質不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 )C
A.鐵 B.鋁 C.銅 D.鎂
變式1.某鐵的樣品中可能含有Zn、Mg、Al、Cu等雜質金屬中的兩種,取5.6g樣品跟足量稀硫酸反應,得到0.2g氫氣,則此鐵樣品中不可能含有的雜質金屬組是( )C
A. Cu和Mg B. Zn和Al C. Mg和Al D. Zn和Cu
4.有關天平問題
例題1、在托盤天平兩盤燒杯中,各放入質量濃度都相同的稀鹽酸,調至天平平衡,在左、右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等質量了兩種金屬(保持鹽酸過剩),反應完全后發現左杯升高、右杯下降,則左右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的金屬可能是( ) C
A.鎂和鋁 B.鋅和鎂 C.鋅和銅 D.銅和鐵
變式1.在托盤天平的左右兩盤上,各放一只盛有相同濃度、相同質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在左杯中放入m g鐵粉,在右杯中放入m g鋅粉,充分反應后,兩杯中都有金屬剩余,此時天平指針( )B
A、偏右 B、指在中央 C、偏左 D、無法確定
變式2.在托盤天平兩端的燒杯內,分別盛有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足量稀硫酸,調節天平至平衡?,F向左邊燒杯中加入6.5g表面銹蝕的鐵釘,同時向右邊燒杯中加入6.5g鋅粒。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指針偏轉的情況可能是( )D
①始終向左偏轉 ②不發生偏轉 ③始終向右偏轉 ④最初向左偏轉,然后向右偏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圖像問題
例1.根據金屬與酸反應的知識繪制了如下關系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D
A. ①表示向等質量的鋅粉和鐵粉中分別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相等的稀鹽酸
B. ②表示向等質量的鋁粉和鐵粉中分別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相等的稀鹽酸
C. ③表示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鋁粉和鐵粉
D. ④表示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鋅粉和鐵粉
例2.將物質的量相等的鋁粉和鐵粉分別與同體積、同濃度的稀硫酸反應。反應情況如右圖所示。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D
A.鋁粉、鐵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鋁粉、鐵粉均反應完,硫酸有剩余
C.硫酸、鋁粉均反應完,鐵粉有剩余
D.硫酸、鐵粉均反應完,鋁粉有剩余
例3.現有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種金屬,分別放入三份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顯+2價)。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〤
A.完全反應所需時間:丙>甲>乙
B.生成氫氣的質量:甲>乙>丙
C.相對原子質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質量:甲>乙>丙
變式1.如圖所示的四個圖像,分別對應四種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C
A. ①分別向等質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
B. ②分別向等質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質量、不同濃度的稀硫酸
C. ③分別向等質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
D. ④分別向等質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質量、等濃度且足量的稀硫酸
變式2.將質量相等的鎂粉和鐵粉分別投入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質量與稀硫酸質量關系曲線正確的是( ?。〣
A. B. C. D.
變式3.將等質量的鎂和鐵分別放入等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 反應結束后鎂一定有剩余
B. 反應消耗鹽酸的總質量一定相等
C.O—t1時段,產生氫氣的質量鎂比鐵大
D.O—t2時段,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與鐵相等
考點五:金屬與鹽反應(成分分析,圖像問題)
1. 金屬與混合鹽溶液的反應
【舉例】將一定量的鐵粉加入到硝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
先:Fe+2AgNO3=== Fe(NO3)2+2Ag 后:Fe+Cu(NO3)2=== Fe(NO3)2+Cu
反應后濾液、濾渣的成分分析
序號 加入鐵粉的量 濾液成分 濾渣成分
① 少量 Fe(NO3)2、AgNO3、Cu(NO3)2 Ag
② 恰好與AgNO3完全反應 Fe(NO3)2、Cu(NO3)2 Ag
③ 與Cu(NO3)2反應,沒反應完 Fe(NO3)2、Cu(NO3)2 Ag、Cu
④ 恰好與Cu(NO3)2完全反應 Fe(NO3)2 Ag、Cu   
⑤ 過量 Fe(NO3)2 Ag、Cu、Fe
2. 金屬混合物與鹽溶液的反應
【舉例】將硝酸銀溶液加入到鐵和銅的混合物中
先:Fe+2AgNO3=== Fe(NO3)2+2Ag 后:Cu+2AgNO3=== Cu(NO3)2+2Ag
反應后濾液、濾渣的成分分析
序號 加入硝酸銀溶液的量 濾液成分 濾渣成分
① 少量 Fe(NO3)2 Ag、Cu、Fe
② 恰好與Fe完全反應 Fe(NO3)2   Ag、Cu
③ 與Cu 反應,沒反應完 Fe(NO3)2、Cu(NO3)2 Ag、Cu
④ 恰好與Cu 完全反應 Fe(NO3)2、Cu(NO3)2 Ag   
⑤ 過量 Fe(NO3)2 Cu(NO3)2、AgNO3 Ag
1.成分分析
例1.將一定量的鐵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廢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C
A. 濾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 濾渣中一定不含Fe,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 濾渣中一定含有Ag,濾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 濾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濾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例2.將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銀溶液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所得濾渣放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A. 濾液中最多含有兩種溶質
B. 濾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
C. 濾渣里一定含有Fe和Ag,可能含有Zn
D. 若反應后所得濾液呈無色,則濾渣中一定含有Fe和Ag,一定沒有Zn
例3.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鋅粉,完全反應后過濾。不可能存在的情況是( C )
A.濾紙上有Ag,濾液中有Ag+、Cu2+、Zn2+、Mg2+
B.濾紙上有Ag、Cu,濾液中有Zn2+、Mg2+
C.濾紙上有 Ag、Cu、Zn、Mg,濾液中有Zn2+
D.濾紙上有Ag、Cu、Zn,濾液中有Zn2+、Mg2+
例4.向硝酸銅、硝酸銀和硝酸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金屬鋅,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以下推斷正確的是(  )C
A. 若濾液為藍色,則濾渣中一定有銀和銅
B. 若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無白色沉淀生成,則濾渣中一定有銀和銅
C. 若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生成,則濾液中只含有硝酸鎂和硝酸鋅
D. 若反應前加入的金屬鋅的質量和反應后濾渣的質量相等,則濾渣中一定不含鋅和鎂
變式1.為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學習小組設計并進行實驗I和I1.實驗結束,將兩實驗的廢液全部倒入一潔凈燒杯中, 反應后得到溶液A和固體B.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
據此得出以下結論: ①通過實驗I和II能驗證Al、Ag. Cu的金屬活動性順序;②實驗反應后固體中一定含有Cu;③若A是無色溶液,A中可能含有AgNO3;④若A呈藍色,溶液A中至少有兩種溶質⑤若A呈藍色,固體B中定不含Cu;其中正確結論的個數有( B )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變式2.取一定量的Mg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固體和濾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
A.固體中只有Ag時,濾液一定呈藍色
B.固體中有Cu和Ag時,濾液一定呈無色
C.固體中一定有 Ag,濾液中可能有AgNO3
D.固體中可能有Cu,濾液中一定有Mg(NO3)2
變式3.向 AgNO3、Cu(NO3)2、Mg((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 濾液呈藍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D)
A.濾液中可能有 Fe(NO3)2、Mg(NO3)2 和 Cu(NO3)2
B.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可能有氣泡產生
C.與原溶液相比,濾液的質量可能增大
D.向濾液中滴入稀鹽酸,可能會有白色沉淀出現
變式4.(某學習小組同學做完鐵與稀硫酸反應實驗后,將反應后的混合物M全部倒入盛有一小塊銅鋅合金的燒杯中,發現有大量氣泡產生。待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他們得出的現象或結論如下:①M中一定不含鐵單質;②燒杯中溶液由淺綠色變成藍色;③濾液中一定含有ZnSO4;④濾渣中可能含有三種金屬單質;⑤濾液中可能含有兩種金屬離子。其中正確的個數有(  )A
A.4個 B.3個 C.2個 D.1個
2.金屬與鹽反應的圖像問題
例1.向一定質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反應過程中,測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質量與加入鐵粉的質量關系如右圖所示。有關該反應過程中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a點,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白色沉淀
B.c點,向過濾后得到的固體中滴加稀鹽酸,無氣泡產生
C.d點,溶液中的溶質為Fe(NO3)2和Cu(NO3)2
D.e點,過濾后得到的固體中只含有2種物質
例2.有一包固體粉末X可能含有鋅、鐵、氧化銅中的一種或幾種。 為探究其成分,將mg固體粉末加入到一定質量的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剩余ng固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
A.若固體粉末X含有鐵,則m可能小于n
B.若充分反應后溶液中含有四種陽離子,則剩余固體一定為純凈物
C.若充分反應后溶液中含有三種陽離子,則固體粉末X一定由三種物質組成
D.剩余ng固體可能由鐵和氧化銅組成
變式1.向裝有過量鋅粉的燒杯中加入一定質量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燒杯中固體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 .t1時,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鈉溶液,沒有白色沉淀產生
B .t3和t5時,溶質種類不同,金屬單質種類也不同
C .若向溶液中插入鋁絲,鋁絲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則時間t的取值范圍是:t2D .t2時,溶液中的金屬離子有Zn2+、Cu2+,固體中的金屬單質有Zn、Ag
變式2.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下列相關變化曲線,一定不正確的是( B )
A. B. C. D.
考點六:金屬的銹蝕條件實驗
例1.世界上每年因銹蝕而報廢的金屬設備和材料,高達產量的20%~40%,某實驗小組對鐵的銹蝕進行如下探究。
如圖所示,將包有樣品的濾紙包用大頭針固定在橡膠塞上,迅速塞緊,觀察到量筒內水沿著細導管慢慢流進廣口瓶(容積為146 mL)。當溫度恢復至室溫,且量筒內水面高度不變時讀數(此時瓶內氧氣含量近似為零)。記錄起始和最終量筒的讀數以及所需時間如下表。
序號 樣品 量筒起始讀數/ml 量筒最終讀數/ml 所需時間/min
① 1g鐵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2 約120
② 1g鐵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2 約70
③ ___________ \ \ \
(1)金屬腐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金屬元素化合價____(填“升高”或“降低”)的過程。
(2)實驗①和②說明NaCl可以____(填“加快”或“減慢”)鐵銹蝕的速率。
(3)實驗開始后,廣口瓶內溫度有所上升,說明鐵的銹蝕過程是____(填“放熱”或“吸熱”)
過程。
實驗①和③是探究碳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請在表格空白處填寫實驗③的樣品組成
是 。
該裝置還可用于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根據上述數據計算氧氣的體積含量是____%(精確
到小數點后1位),試分析該實驗結果出現誤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寫任意一條即可)。
【答案】(1)升高(2)加快(3)放熱(4)1g鐵粉、10滴水(5)19.2 濾紙包占有一定體積
變式1.小金為探究鐵制品銹蝕的條件,進行如下實驗:
觀察對象 現象
①干燥的普通鐵絲 沒有明顯變化
②潮濕的普通鐵絲 較多紅褐色銹斑
③潮濕的純鐵絲 沒有明顯變化
步驟 1:利用圖甲所示裝置,將干燥的O2從導管 a 通入U形管(裝置氣密性良好,藥品如圖所示);待U形管內充滿O2后,在導管 b 處連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導管 a 處連接乳膠管并用止水夾夾緊,如圖乙所示。
步驟 2:一段時間后,觀察 U 形管內的鐵絲,其現象如表所示。
(1)步驟一中,檢查U形管內是否已充滿O2的方法是________。
(2)鐵制品的銹蝕條件之一是需要O2 , 在此實驗中能支持此條件的證據是________。
(3)通過對比實驗現象,此實驗還可得出鐵制品銹蝕的條件是________。
【答案】(1)將帶火星的木條放置在 b導管口,若木條復燃,則證明 U形管內已充満02
(2)觀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動(或注射器內O2體積減少)(3)水分和金屬的內部結構
考點七:金屬冶煉
少數化學性質不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能以游離態存在,如金、鉑、銀。
通常在金屬氧化物中加入還原劑,奪取金屬氧化物中的氧,從而使其還原成全屬單質。
可以作還原劑的物質主要有 碳 、一氧化碳 和氫氣 。
銅的冶煉
(1)木炭和氧化銅粉末在高溫下的反應:
原理:C + 2CuO 2Cu + CO2 ↑
實驗現象:黑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氫氣還原氧化銅
【實驗】
原理:H2 + CuO△Cu + H2O
現象:黑色粉末狀固體逐漸變為紅色,試管口有水珠生成。
注意事項:
a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為了避免反應中生成的水倒流而炸裂試管。
b氧化銅要鋪在試管底部,為了增大反應物的受熱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c通氫氣的導管應插到試管底部的氧化銅上方,一是為了避免氧化銅粉末堵塞導管口,二是易把試管里的空氣趕凈,加熱后不致發生危險。
d實驗之前先通氫氣再加熱,為了排除試管內的空氣,防止氫氣與空氣混合加熱時發生爆炸。實驗結束后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直到試管冷卻為止,為了防止生成的銅在溫度較高時再次被氧氣氧化成氧化銅,使實驗失敗。即氣體通入順序:早出晚歸;酒精燈點燃順序:遲到早退。
e在進行計算時,因為要先通氫氣,實驗結束后還要通氫氣,實際所用氫氣的量要遠大于理論用量。
鐵的冶煉
鐵礦石的冶煉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它的主要反應原理是在高溫下,用還原劑(主要是一氧化碳)從鐵礦石里把鐵還原出來
【實驗】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Fe2O3 2Fe + 3CO2
特別提醒:實驗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 實驗時應該先通—會一氧化碳,以排除試管中的空氣,防止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加熱時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氣中,應對著火焰燒掉。
還原反應與還原劑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取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
能從氧化物中奪取氧的能力叫做還原性,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可作還原劑。如碳、一氧化碳和氫氣。
有關純度問題的汁算
(1)根據混合物質量及其純度,計算純凈物質量: 純凈物質量 = 混合物質量 × 純度
(2)根據純凈物的質量,求出其中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
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 = 某組成元素的質量 ÷ 純凈物的質量
(3)求工業產品中的含雜質的物質的質量(即混合物質量)
混合物質量 = 純凈物質量 ÷ 純度
例1.金屬冶煉就是要把金屬從化合態變成游離態,使金屬氧化物還原成金屬單質,如圖為有關實驗室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裝置乙中的溶液為澄清石灰水,請回答與該實驗有關的問題:
(1)實驗時,從甲裝置的玻璃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2)裝置乙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現有含雜質的氧化銅樣品10g(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為測定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得到下列兩組數據:
反應前 氧化銅完全反應后
Ⅰ組 洗氣瓶和石灰水的質量為185g 洗氣瓶和瓶內物質的總質量為187g
Ⅱ組 玻璃管和氧化銅樣品的質量為57.9g 玻璃管和玻璃管內物質的質量為56.1g
關于這兩組數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選填相關的字母)
A.玻璃管中固體減少的質量即為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
B.利用這兩個數據都可以計算出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
C.裝置乙中石灰水增重的質量與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不相等
D.如果實驗稱量很準確,則玻璃管中固體減少的質量應等于裝置乙中石灰水增重的質量
(4)通過計算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  ?。?br/>【答案】①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把黑色氧化銅還原成紅色的銅,故應填:黑色固體變成紅色;
②裝置乙中發生反應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化學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2CO+O22CO2;
③A、玻璃管中氧化銅還原成銅,固體減少的質量是氧元素的質量,故A正確;
B、第一組數據裝置乙中石灰水增重的質量和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不相等,且裝置中本身含有二氧化碳,因此不能計算氧化銅的質量分數,但第二組數據可以通過氧元素的質量計算出氧化銅的質量,進而計算氧化銅的質量分數,故B錯誤;
C、澄清石灰水一般用于檢驗二氧化碳,但不能保證將二氧化碳完全吸收,故C正確;
D、玻璃管中固體減少的質量是氧元素的質量(也就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質量差),如果實驗稱量很準確裝置乙中石灰水增重的質量是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故D錯誤.
故選:BD;
④因為反應前玻璃管和固體樣品的質量是57.9g,反應結束后玻璃管和固體樣品的質量是56.1g,質量減少1.8g,設該反應中參加反應的CuO為x,則
CO+CuOCu+CO2 固體質量變化
80 64 80﹣64=16
x 1.8g
解答x=9g 所以CuO質量分數=×100%=90%;
故答案為:90%.
例2.科學興趣小組成員就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作了綠色化改進后制取單質鐵如圖
(1)關閉K1、開啟K2,可以驗證CO還原Fe2O3的產物.
①在裝置連接完成后,實驗的第一個步驟是   。
②老師指出裝置存在安全隱患,應如何改進?   。
關閉K2開啟K1,將d連接a,①已知c瓶裝濃硫酸,b瓶中應裝  ?。ㄌ钚蛱枺?。
A.澄清石灰水 B.氫氧化鈉溶液 C.石蕊溶液 D.碳酸鈉溶液
②d連接a的目的  ?。?br/>【答案】(1)①關于氣體的實驗,實驗前必須對裝置進行氣密性檢驗,氣密性良好是實驗成功的基礎.
故填:氣密性檢驗.
②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氣體,故需要在d后加一個燃著的酒精燈,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氣.
故填:d后加一個燃著的酒精燈.
(2)①b瓶中應裝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以吸收二氧化碳.故填:B.
②d連接a能防止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防止污染空氣,故填:防止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
變式1.如圖所示為氣體X(純凈物)與氧化銅反應制取銅的實驗裝置,回答問題:
(1)在對A中氧化銅進行加熱前,需要先通一段時間的氣體X,其目的是 。
(2)若實驗中,觀察到A中黑色氧化銅粉末變紅,B中無水硫酸銅無明顯現象, C中澄清石灰水變
渾濁,則通入的氣體X為 。
(3)查閱資料得知:
①氣體X與氧化銅反應處生成銅外還可能生成氧化亞銅(Cu2O);
②銅和氧化亞銅均為不溶于水的紅色固體,
③Cu2O + H2SO4====CuSO 4+ Cu +H2O。
小樂為了探究反應所得紅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步驟一 取20g紅色固體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紅色固體可能是氧化亞銅也可能是銅和氧化亞銅
步驟二 將步驟一反應所得的混合物經過濾、洗滌、干燥并稱量剩余紅色固體質量 剩余紅色固體質量為12g 20g紅色固體中,銅和氧化亞銅的質量比為 。
答案:(1)排盡A中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2)一氧化碳(或CO)。
(3)實驗現象:燒杯中有紅色固體,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實驗結論:7︰18。
變式2.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工業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的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探究.請按要求填空:
(1)寫出CO還原Fe2O3的化學方程式  ?。?br/>(2)實驗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3)右邊導氣管口放置點燃的酒精燈的目的是   ;
(4)實驗開始時要先通入CO,原因是  ?。?br/>【答案】(1)一氧化碳能與氧化鐵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故填:Fe2O3+3CO2Fe+3CO2;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故可以觀察到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故填:石灰水變渾濁;
(3)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采用點燃的方法處理一氧化碳,可以防止污染空氣,故填:進行尾氣處理,防止污染空氣;
(4)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氣體,不純時點燃或加熱會產生爆炸,加熱前通入一氧化碳能將裝置內的空氣排出,防止加熱時產生爆炸,故填:排出裝置內的空氣,防止加熱產生爆炸.
課后鞏固
1.下列有關金屬及合金的說法錯誤的是( B?。?br/>A.金屬在常溫下大多數都是固體
B.鋁合金的硬度比鋁的硬度小
C.鐵制品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
D.鋼鐵是使用最多的金屬材料
2.我國第四套人民幣硬幣中,一元幣為鋼芯鍍鎳合金,伍角幣為鋼芯鍍銅合金,一角幣為鋁合金或不銹鋼,在選擇鑄造硬幣的材料時,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B )
A.金屬的硬度 B.金屬的導熱性
C.金屬的耐腐蝕性 D.金屬價格與硬幣面值的吻合度
3.下列事實和解釋相符的是( A ?。?br/>A.銅絲作導線——銅有良好的導電性 B.鹽酸清除鐵銹——鹽酸能與鐵反應
C.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 D.活性炭凈水——活性炭能與水中的雜質反應
4.有 X、Y、Z 三種金屬,如果把 X 和 Y 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產生氣泡,Z、Y 不 反應;如果把 Y 和 Z 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在 Y表面有銀白色物質析出,而 Z沒有 變化。根據以上實驗事實,判斷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D )
A. X、Z、Y B. Z、Y、X C. Y、X、Z D. X、Y、Z
5.等質量的Na、Mg、Al、Fe、Zn五種金屬,分別與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 B )
A. Al、Na、Mg、Fe、Zn B. Al、Mg、Na、Fe、Zn
C. Na、Mg、Al、Fe、Zn D. Zn、Fe、Al、Mg、Na
6.在天平的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只燒杯,燒杯中都盛有足量的鹽酸,此時天平保持平衡。如果一邊投入少量的鋅粒,另一邊投入相同質量的鐵粉,兩者都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針將(  )A
A. 偏向放鋅粒的燒杯一邊 B. 不發生偏轉
C. 偏向放鐵粉的燒杯一邊 D. 無法判斷
7.向質量均為m的鋅粉和鐵粉中分別滴加100g相同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反應過程中產生氣體的質量與所加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〤
A.反應后均得到無色溶液
B.反應結束后兩種金屬均有剩余
C.折線b表示的是鐵和稀硫酸反應的情況
D.反應結束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相等
8.向等質量的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足量的鎂條、鐵片、鋅粒,有關量的關系圖象如下,其中正確的是(B ?。?br/>A. B. C. D.
9.等質量的A、B、C三種金屬的粉末,與足量的等濃度稀硫酸反應(A、B、C三種金屬元素在生成物中都顯+2價)生成H2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
A.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為B>A>C B.生成氫氣的質量:A>B>C
C.相對原子質量:A>B>C D.消耗硫酸的質量:A>B>C
10.向硝酸銀和硝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固體甲和濾液乙。下列說法中不正確是( )D
A.固體甲中一定含銀,濾液乙中一定含硝酸鋅
B.若濾液乙無色,則濾液乙中只含一種溶質
C.若向濾液乙中再加鋅粉,有紅色固體析出,則固體甲的組成有兩種可能
D.若向濾液乙中滴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則濾液乙中可能有3種溶質
11.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得到濾液和濾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〥
A.濾渣中一定有Ag,濾液中可能有Fe(NO3)2、Cu(NO3)2、AgNO3
B.當濾液為藍色時,濾渣中一定有Ag,一定沒有Fe,可能有Cu
C.向濾渣中加入鹽酸,有氣泡產生,則濾渣中一定有Fe、Cu、Ag
D.向濾液中加入KCl溶液,無明顯現象,則濾液中一定有 Fe(NO3)2、Cu(NO3)2,濾渣中可能有Fe、Cu
12.將未知金屬M和金屬鎂的粉末狀混合物共ag,加入一定質量的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下列有關判斷中,正確的是( )D
A.若濾渣中含有Cu、Fe,則濾液一定為無色溶液
B.濾渣的質量一定大于ag
C.若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沒有氣泡產生,則濾渣中一定只含有Cu
D.若濾液中金屬離子只含有Mg2+,則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有可能為Mg﹥Fe﹥M﹥Cu
13.已知一銅、鋅合金粉末,加入到AgNO3溶液中,如果過濾后得到的固體中物質的種類為a,濾液中溶質的種類為b,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A .若a+b=3,則濾液中可能不含AgNO3
B .若a+b=4,則濾紙上一定有Ag和Cu,濾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Cu(NO3)2。
C.若溶液呈藍色,則a=1
D .若向固體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a+b=4
14.向一定量硝酸銀和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鋅粉,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與加入鋅粉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
A.a點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銀、硝酸亞鐵和硝酸鋅
B.d點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亞鐵和硝酸鋅
C.b點所得固體為銀
D.c點所得固體為銀、鐵
15.向硝酸銅、硝酸銀和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的燒杯中,緩慢連續加入質量為m克的鋅粉,溶液中析出固體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鋅粉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①c點對應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Zn2+和Cu2+
②b點對應溶液呈藍色
③bc段(不含兩端點)對應溶液中析出的金屬是Fe
④ab段(不含兩端點)對應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Zn2+、Ag+、Cu2+和Fe2+
⑤若bc段和cd段對應溶液中析出固體質量相等,參加反應的鋅粉質量分別為m1和m2,則m1<m2
⑥若將d點的混合物過濾,濾渣一定有Zn、Fe、Cu和Ag
其中說法正確的個數有( B )
A.1個 B.2 個 C.3 個 D.4 個
16.某研究小組為探究“影響鐵制品銹蝕快慢的因素”,取同濃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下圖裝置完成表中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
實驗溫度/℃ 25 25 70 70
試劑 稀氨水 稀醋酸 稀氨水 稀醋酸
出現鐵銹 所需時間 1天 未見銹蝕 5分鐘 1天 未見銹蝕 1分鐘
(1)鐵銹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
(2)實驗②和④可探究_________ 因素對鐵制品銹蝕快慢的因素;欲探究試劑酸堿性對鐵制品銹蝕快慢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是________(填實驗序號)。
(3)根據表中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寫出1 點即可)。
(4)影響鐵制品銹蝕快慢受除上述因素外,還有 (寫出1 點即可),請設計實驗方案 。
【答案】(1)Fe2O3(2)溫度 ①②或③④
(3)相同條件下,酸性越強,金屬生銹越快
(4)酸的濃度 相同條件下,取兩份濃度不同的醋酸分別在25℃時,觀察鐵釘生銹時間
17.已知在不同的溫度下,CO與鐵的氧化物反應能生成另一種鐵的氧化物(或鐵單質)和CO2。現利用下圖1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反應過程中管內的固體質量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2。
注:圖1中的儀器甲是一種加熱儀器,圖2中A、B點的固體組成分別是鐵的氧化物中的一種。
(1)查閱資料發現,酒精燈加熱時玻璃管的受熱溫度是400~500℃,酒精噴燈加熱時玻璃管的受熱溫度是800~1200℃。實驗室要利用圖1來制取金屬鐵,儀器甲應選用的加熱儀器是________(填“酒精燈”或“酒精噴燈”);圖l裝置明顯存在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
(2)利用圖2顯示的相關信息,回答如下問題。
①在0~400℃溫度范圍內,管內固體質量不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圖中x=__________g。
答案:(1)酒精噴燈、沒有尾氣處理裝置(2)①未達到反應所需最低溫度 ②1.68
18.金屬冶煉就是要把金屬從化合態變成游離態,使金屬氧化物還原成金屬單質,如圖為有關實驗室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裝置乙中的溶液為澄清石灰水,請回答與該實驗有關的問題:
(1)實驗時,從甲裝置的玻璃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現有含雜質的氧化銅樣品10g(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為測定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得到下列兩組數據:
(2)關于這兩組數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選填字母)
A、玻璃管中固體減少的質量即為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
B、利用這兩個數據都可以計算出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
C、裝置乙中石灰水增重的質量與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不相等
D、如果實驗稱量很準確,則玻璃管中固體減少的質量應等于裝置乙中石灰水增重的質量
(3)通過計算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
答案(1)黑色固體變成紅色(2)BD(3)80%金屬性質復習
知識精講
知識點一:金屬與非金屬
(1)金屬與非金屬的區別
①組成不同
→金屬是由金屬元素組成的,如鐵、銅、鈉、鎂、汞等。
→非金屬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如碳、硫、溴(Br2)、氧氣、氫氣等。
②性質不同
→金屬的性質:都有特殊的光澤,大多數顏色是銀白色或灰色(金為黃色,銅為紫紅色),延展性好,硬度大,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密度高,熔點高。
→非金屬的性質:沒有光澤,質脆,有多種顏色,無延展性,硬度不一致,一般不導電、不導熱,密度低,熔點低。
(2)金屬的用途
①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物質的性質,即:
性質用途
用途性質
②不同的金屬有不同的用途。人們常根據金屬的一般屬性和每種金屬的獨特性質,如它們的密度、外觀、價格等來選擇使用金屬。
知識點二:常見的金屬材料
(1)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它們的合金,人們日常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數是合金。
(2)合金
①定義:把一種金屬跟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屬于混合物。
②性能
→合金一般比其組分金屬顏色更鮮艷。
→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組成它們的金屬。
→合金的熔點一般低于組成它們的金屬。
→合金的抗腐蝕能力一般強于組成它們的金屬。
(3)鋼
①組成:由碳和鐵等元素形成的合金。
②性能:質地堅硬,有彈性和延展性,機械性能好。
③用途:制作汽車車身、刀具、量具等。
知識點三: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金屬 空氣 氧氣 反應方程式
鎂 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比在空氣中燃燒更劇烈。 2Mg+O22MgO
鐵 在空氣中不燃燒,只緩慢氧化。 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3Fe+2O2Fe3O4
鋁 鋁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阻止鋁進一步氧化。 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4Al+3O22Al2O3
銅 在常溫條件下,銅在干燥的空氣中幾乎不與氧氣反應。 在加熱條件下,銅能夠與氧氣反應,表面變黑。 2Cu+O22CuO
金 即使在高溫條件下,也不與氧氣反應。
(1)金屬鐵、銅在潮濕的空氣中會被氧氣所氧化而生銹[鐵銹主要成分為Fe2O3,銅銹主要成分為Cu(OH)2CO3]。
(2)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因此鋁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能。
(3)金、鉑一般不與空氣中物質反應。
知識點四:金屬的活動順序
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
(1)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反應
金屬 鹽酸 稀硫酸
現象 化學方程式 現象 化學方程式
鎂 劇烈反應,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呈無色。 Mg+2HCl===MgCl2+H2↑ 劇烈反應,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呈無色。 Mg+H2SO4===MgSO4+H2↑
鋅 反應較快,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呈無色。 Zn+2HCl===ZnCl2+H2↑ 反應較快,有大量氣泡產生,溶液呈無色。 Zn+H2SO4===ZnSO4+H2↑
鐵 有少量氣泡產生,反應慢,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Fe+2HCl===FeCl2+H2↑ 有少量氣泡產生,反應慢,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 Fe+H2SO4===FeSO4+H2↑
銅 無現象 不反應 無現象 不反應
①銅不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鎂、鋅、鐵都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但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由此可知,這四種金屬在溶液中的活動性質順序是Mg>Zn>Fe>Cu。
②并不是所有金屬都能與酸反應放出氫氣。
③單質鐵與稀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時,生成的是亞鐵鹽,且亞鐵鹽溶液都為淺綠色。
④硝酸和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與金屬反應不生成H2,而生成水。
金屬與鹽
①鈉與鹽的溶液反應:鈉不能置換出溶液中的金屬,鈉是直接與水反應。反應后的堿再與溶液中的其他物質反應。如鈉投入到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式:
2Na + CuSO4 + 2H2O == Cu(OH)2 ↓+ Na2SO4 + H2 ↑。
②鋁與鹽的溶液反應:如能置換出CuSO4、AgNO3等溶液中的金屬。
③鐵與某些鹽反應:如Fe + CuSO4 == Cu + FeSO4 ,
Fe +2 FeCl3 == 3FeCl2等。
濕法煉銅
①原理:先用硫酸將銅礦中的銅轉變成可溶性的硫酸銅,再講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
②主要化學方程式:Fe+CuSO4===FeSO4+Cu
置換反應
①定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置換反應是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之一。
②特征: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
③通式:A+BC→B+AC
④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的比較
項目 特點 舉例 簡單表示
化合反應 多變一 C+O2===CO2 A+B+……→C
分解反應 一變多 2H2O2===2H2O+O2↑ A→B+C+……
置換反應 一換一 Zn+H2SO4===ZnSO4+H2↑ A+BC→B+AC
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1)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
①可判斷金屬的化學活動性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②可判斷金屬能否與酸發生置換反應而產生氫氣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里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酸里的氫。
③可判斷金屬能否跟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可溶性鹽溶液里置換出來。根據金屬單質和鹽中金屬離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的位置,即可判斷金屬單質能否跟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
(3)說明
①判斷金屬與某種金屬化合物溶液能否發生置換反應,一要看金屬是否排在化合物中的金屬前面,二要看該化合物是否溶于水,如Fe與AgCl不能發生置換反應,因為AgCl不溶于水。
②用金屬跟金屬化合物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時,一般不用很活潑的K、Ca、Na等,因為這些金屬常溫下和水發生反應,不能置換出金屬化合物溶液里金屬。
知識點六:防止金屬腐蝕的常用方法
金屬材料,特別是鋼鐵,日久之后表面往往會失去光澤,產生銹蝕現象,以致強度降低,不能繼續使用。據統計,每年由于銹蝕而直接損失的鋼鐵材料約占鋼鐵年產量的四分之一。所以,研究金屬的銹蝕原因,找到科學的防止金屬銹蝕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1.金屬銹蝕的條件
金屬的銹蝕既與周圍環境里水、空氣等物質的作用有關,也與金屬內部的結構有關。
2.實驗探究鐵銹蝕的條件
(1)實驗在3支試管中進行: A試管中是水和空氣,B試管中是剛煮沸過的蒸餾水,C試管中是裝有干燥劑(生石灰)的干燥空氣,在3支試管中各放一枚鐵釘,并用塞子塞緊試管口,實驗裝置圖如圖所示。
(2)一段時間后A中鐵釘銹蝕嚴重,B、C中鐵釘基本不銹蝕,說明鐵生銹條件是與水和空氣(氧氣)同時接觸。
(3)因為純鐵和鐵釘的內部結構不同,純鐵并未生銹。
3.防止金屬生銹的方法
根據金屬銹蝕的條件,入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止金屬生銹,如:
(1)保持金屬制品(特別是鋼鐵)表面的潔凈和干燥。
(2)在金屬制品(特別是鋼鐵)表面覆蓋保護膜。例如,在金屬表面覆蓋保護層(涂油、刷漆,覆蓋搪瓷、塑料等)、鍍耐磨和耐銹蝕的金屬(鍍鉻等),在鋼鐵表面高溫制成一層致密氧化膜等。
(3)改變金屬的內部組織結構(制成合金)。如加入鉻、鎳制成不銹鋼等。
舉一反三
考點一:金屬材料及其物理性質
例1.有關金屬與金屬材料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br/>A.銀的導電性比銅好,但電線一般用銅制,主要與價格和資源等因素有關
B.生鐵和鋼都是鐵合金,但鋼中的含碳量比生鐵中高
C.鋁合金門窗耐腐蝕性好,硬度高
D.焊錫是錫和鉛的合金,其熔點低,可以用于焊接金屬
變式1.用有關金屬性質填空.
(1)油罐車的尾部經常有一條鐵鏈拖到地上,這是利用了鐵的   性;
(2)鐵常用來制作炊具,這是利用了鐵的   性;
(3)用金屬鎢做白熾燈的燈絲,這是利用了鎢的   性;
(4)鋁能制成很薄的鋁箔,這是利用了鋁的   性.
例2.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簽署關稅令“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征收25%的關稅”,這一做法嚴重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嚴重損害我國利益。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合金的是( ?。?br/>A.鋼 B.金剛石 C.焊錫 D.黃銅
變式2.鹽青、鹽徐高鐵開通運營,有效延伸我市發展空間。高鐵車廂使用的鋁合金材料屬于( ?。?br/>A.合成材料 B.金屬材料 C.天然材料 D.復合材料
考點二: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例1. 下列實驗現象描述錯誤的是( ?。?br/>A.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B.鐵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C.銅在空氣中加熱,表面變黑
D.金在氧氣中加熱到高溫沒有明顯現象
變式1.鈉是一種銀白色固體,放置在空氣中會迅速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把鈉投入水中,與水劇烈反應,熔化成閃亮的小球在水面上游動,生成了氫氧化鈉和氫氣。下列有關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金屬鈉必須隔絕空氣保存
B.鈉與水反應放熱,使鈉熔化,鈉是熔點最低的金屬
C.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
D.把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會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和藍色沉淀
考點三:金屬活動性的判斷
1.比較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可將一種金屬放入另一金屬的鹽溶液中,或者將兩種金屬都放入酸中,然后根據置換反應能否發生或氫氣產生的速率做出相應的判斷。
2.比較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一般采用“兩金夾一鹽”或“兩鹽夾一金”或“一酸一鹽”的方法。取活動性居中的金屬放入活動性在兩端的鹽溶液中或者取活動性在兩端的金屬放入活動性居中的鹽溶液中,然后根據置換反應能否發生做出相應的判斷。也可以分步利用金屬、酸、鹽溶液能否發生反應來判斷。
3.比較四種或四種以上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以H為依據,將四種金屬分成兩類,一類H前金屬,一類H后金屬。再用比較兩種金屬活動性強弱的方案在H前或H后金屬中進行比較。
例1.化學小組為探究鋁、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方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由實驗甲可知金屬活動性:Al>Cu
B.由實驗乙可知金屬活動性:Cu>Ag
C.由實驗甲、乙、丙可知金屬活動性:Al>Cu>Ag
D.實驗甲中的CuSO4改為CuCl2后不能完成本實驗探究
例2.為驗證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四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通過實驗①、②,能驗證金屬活動性:Fe>Cu
B. 通過實驗①、②、③,能驗證金屬活動性:Fe>Cu>Ag
C. 實驗④中若X為Cu,Y為FeSO4溶液,則能驗證金屬活動性:Fe>Cu
D. 實驗④中若X為Cu,Y為AgNO3溶液,則能驗證金屬活動性:Cu>Ag
變式1.某同學欲用實驗證明鐵、銅、汞化學活動性順序,他利用了鐵片、銅片、硝酸汞溶液和稀鹽酸4種物質,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br/>A.①Cu+HCl ②Fe+Hg(NO3)2 ③Cu+Hg(NO3)2
B.①Fe+HCl ②Cu+HCl ③Fe+Hg(NO3)2
C.①Fe+HCl ②Fe+Hg(NO3)2 ③Cu+Hg(NO3)2
D.①Fe+HCl ②Cu+HCl ③Cu+Hg(NO3)2
變式2.現有四種金屬,將一種金屬放入另一種金屬的鹽溶液中,結果得到如圖所示的鹽類轉化,試分析 判斷四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關系是( )
A. 丙>乙>甲>丁 B. 丁>甲>乙>丙 C. 甲>乙>丙>丁 D. 乙>丙>丁>甲
考點四:金屬與酸的反應(質量變化,氫氣產量與速度,圖像)
活潑金屬(Mg、Al、Zn、Fe)與酸(以鹽酸為例)的反應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Fe+2HCl===FeCl2+H2↑
等質量的不同金屬與足量酸(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大小,取決于元素的化合價與該金屬相對原子質量的比值。
①等質量的金屬、足量的酸,金屬元素化合價相同時,金屬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產生氫氣越多;
金屬越活潑,反應速率越快,最先被消耗完,反映在m(H2)-時間圖線上越陡
②酸等量、金屬足量,生成氫氣一樣多。酸因量不足而在反應中完全消耗。
等質量的鋁、鎂、鐵、鋅分別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請在圖中分別畫出鎂、鋅生產氫氣質量與反應時間之間的關系。
等質量的稀硫酸分別與足量的鋁、鎂、鐵、鋅三種金屬反應,請在圖中分別畫出鎂、鋅生產氫氣質量與反應時間之間的關系。
1.金屬完全反應,酸有剩余
例題1.等質量的鋅和鐵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 )
A.鋅的多 B.鐵的多 C.一樣多 D.無法確定
變式1.相同質量的鋁、鎂、鐵、鋅四種金屬分別投入到足量的相同質量的稀硫酸溶液中,待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最小的是( )
A.鋁 B.鎂 C.鋅 D.鐵
2.金屬有剩余,酸全部反應
例題1、足量的鎂、鐵、鋅三種金屬分別與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生成氫氣的質量關系為( )
A.鎂放氫多 B.鐵放氫多 C.鋅放氫多 D.三種金屬放氫一樣多
變式1.在天平的兩盤上各放一只質量相同的燒杯,分別盛裝質量為98 g、質量分數為10 %的稀硫酸,此時天平平衡。
(1)若向兩燒杯中投入足量的鋅粒和鎂條,如果天平仍平衡,加入鎂、鋅的質量分別為( )
A.3gMg,3gZn B.1gMg,1gZn C.7gMg,7gZn D.5gMg,5gZn
(2)若向兩燒杯中投入等質量的鋅粒和鎂條,待充分反應后,此時天平平衡,則反應后一定無剩余的是 ,一定有剩余的是 。
3.有關金屬雜質問題
例題1.小明同學用6.5 g不純的鋅粉與足量鹽酸完全反應,收集到H2的質量0.22 g。已知其中只含有另一種金屬雜質。這種金屬雜質不可能是下列物質中的( )
A.鐵 B.鋁 C.銅 D.鎂
變式1.某鐵的樣品中可能含有Zn、Mg、Al、Cu等雜質金屬中的兩種,取5.6g樣品跟足量稀硫酸反應,得到0.2g氫氣,則此鐵樣品中不可能含有的雜質金屬組是( )
A. Cu和Mg B. Zn和Al C. Mg和Al D. Zn和Cu
4.有關天平問題
例題1、在托盤天平兩盤燒杯中,各放入質量濃度都相同的稀鹽酸,調至天平平衡,在左、右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等質量了兩種金屬(保持鹽酸過剩),反應完全后發現左杯升高、右杯下降,則左右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的金屬可能是( )
A.鎂和鋁 B.鋅和鎂 C.鋅和銅 D.銅和鐵
變式1.在托盤天平的左右兩盤上,各放一只盛有相同濃度、相同質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在左杯中放入m g鐵粉,在右杯中放入m g鋅粉,充分反應后,兩杯中都有金屬剩余,此時天平指針( )
A、偏右 B、指在中央 C、偏左 D、無法確定
變式2.在托盤天平兩端的燒杯內,分別盛有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足量稀硫酸,調節天平至平衡。現向左邊燒杯中加入6.5g表面銹蝕的鐵釘,同時向右邊燒杯中加入6.5g鋅粒。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指針偏轉的情況可能是( )
①始終向左偏轉 ②不發生偏轉 ③始終向右偏轉 ④最初向左偏轉,然后向右偏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圖像問題
例1.根據金屬與酸反應的知識繪制了如下關系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 ①表示向等質量的鋅粉和鐵粉中分別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相等的稀鹽酸
B. ②表示向等質量的鋁粉和鐵粉中分別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相等的稀鹽酸
C. ③表示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鋁粉和鐵粉
D. ④表示向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鋅粉和鐵粉
例2.將物質的量相等的鋁粉和鐵粉分別與同體積、同濃度的稀硫酸反應。反應情況如右圖所示。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鋁粉、鐵粉和硫酸均有剩余
B.鋁粉、鐵粉均反應完,硫酸有剩余
C.硫酸、鋁粉均反應完,鐵粉有剩余
D.硫酸、鐵粉均反應完,鋁粉有剩余
例3.現有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種金屬,分別放入三份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顯+2價)。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完全反應所需時間:丙>甲>乙
B.生成氫氣的質量:甲>乙>丙
C.相對原子質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質量:甲>乙>丙
變式1.如圖所示的四個圖像,分別對應四種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 ①分別向等質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
B. ②分別向等質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質量、不同濃度的稀硫酸
C. ③分別向等質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
D. ④分別向等質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質量、等濃度且足量的稀硫酸
變式2.將質量相等的鎂粉和鐵粉分別投入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質量與稀硫酸質量關系曲線正確的是( ?。?br/>A. B. C. D.
變式3.將等質量的鎂和鐵分別放入等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反應結束后鎂一定有剩余
B. 反應消耗鹽酸的總質量一定相等
C.O—t1時段,產生氫氣的質量鎂比鐵大
D.O—t2時段,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與鐵相等
考點五:金屬與鹽反應(成分分析,圖像問題)
1. 金屬與混合鹽溶液的反應
【舉例】將一定量的鐵粉加入到硝酸銅和硝酸銀的混合溶液中
先:Fe+2AgNO3=== Fe(NO3)2+2Ag 后:Fe+Cu(NO3)2=== Fe(NO3)2+Cu
反應后濾液、濾渣的成分分析
序號 加入鐵粉的量 濾液成分 濾渣成分
① 少量 Fe(NO3)2、AgNO3、Cu(NO3)2 Ag
② 恰好與AgNO3完全反應 Fe(NO3)2、Cu(NO3)2 Ag
③ 與Cu(NO3)2反應,沒反應完 Fe(NO3)2、Cu(NO3)2 Ag、Cu
④ 恰好與Cu(NO3)2完全反應 Fe(NO3)2 Ag、Cu   
⑤ 過量 Fe(NO3)2 Ag、Cu、Fe
2. 金屬混合物與鹽溶液的反應
【舉例】將硝酸銀溶液加入到鐵和銅的混合物中
先:Fe+2AgNO3=== Fe(NO3)2+2Ag 后:Cu+2AgNO3=== Cu(NO3)2+2Ag
反應后濾液、濾渣的成分分析
序號 加入硝酸銀溶液的量 濾液成分 濾渣成分
① 少量 Fe(NO3)2 Ag、Cu、Fe
② 恰好與Fe完全反應 Fe(NO3)2   Ag、Cu
③ 與Cu 反應,沒反應完 Fe(NO3)2、Cu(NO3)2 Ag、Cu
④ 恰好與Cu 完全反應 Fe(NO3)2、Cu(NO3)2 Ag   
⑤ 過量 Fe(NO3)2 Cu(NO3)2、AgNO3 Ag
1.成分分析
例1.將一定量的鐵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廢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濾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 濾渣中一定不含Fe,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 濾渣中一定含有Ag,濾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 濾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濾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例2.將鋅粉和鐵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銀溶液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將所得濾渣放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濾液中最多含有兩種溶質
B. 濾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
C. 濾渣里一定含有Fe和Ag,可能含有Zn
D. 若反應后所得濾液呈無色,則濾渣中一定含有Fe和Ag,一定沒有Zn
例3.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鋅粉,完全反應后過濾。不可能存在的情況是(  )
A.濾紙上有Ag,濾液中有Ag+、Cu2+、Zn2+、Mg2+
B.濾紙上有Ag、Cu,濾液中有Zn2+、Mg2+
C.濾紙上有 Ag、Cu、Zn、Mg,濾液中有Zn2+
D.濾紙上有Ag、Cu、Zn,濾液中有Zn2+、Mg2+
例4.向硝酸銅、硝酸銀和硝酸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的金屬鋅,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以下推斷正確的是(  )
A. 若濾液為藍色,則濾渣中一定有銀和銅
B. 若向濾液中加入稀鹽酸無白色沉淀生成,則濾渣中一定有銀和銅
C. 若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生成,則濾液中只含有硝酸鎂和硝酸鋅
D. 若反應前加入的金屬鋅的質量和反應后濾渣的質量相等,則濾渣中一定不含鋅和鎂
變式1.為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學習小組設計并進行實驗I和I1.實驗結束,將兩實驗的廢液全部倒入一潔凈燒杯中, 反應后得到溶液A和固體B.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
據此得出以下結論: ①通過實驗I和II能驗證Al、Ag. Cu的金屬活動性順序;②實驗反應后固體中一定含有Cu;③若A是無色溶液,A中可能含有AgNO3;④若A呈藍色,溶液A中至少有兩種溶質⑤若A呈藍色,固體B中定不含Cu;其中正確結論的個數有( )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變式2.取一定量的Mg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固體和濾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固體中只有Ag時,濾液一定呈藍色
B.固體中有Cu和Ag時,濾液一定呈無色
C.固體中一定有 Ag,濾液中可能有AgNO3
D.固體中可能有Cu,濾液中一定有Mg(NO3)2
變式3.向 AgNO3、Cu(NO3)2、Mg((NO3)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 濾液呈藍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濾液中可能有 Fe(NO3)2、Mg(NO3)2 和 Cu(NO3)2
B.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可能有氣泡產生
C.與原溶液相比,濾液的質量可能增大
D.向濾液中滴入稀鹽酸,可能會有白色沉淀出現
變式4.(某學習小組同學做完鐵與稀硫酸反應實驗后,將反應后的混合物M全部倒入盛有一小塊銅鋅合金的燒杯中,發現有大量氣泡產生。待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他們得出的現象或結論如下:①M中一定不含鐵單質;②燒杯中溶液由淺綠色變成藍色;③濾液中一定含有ZnSO4;④濾渣中可能含有三種金屬單質;⑤濾液中可能含有兩種金屬離子。其中正確的個數有(  )
A.4個 B.3個 C.2個 D.1個
2.金屬與鹽反應的圖像問題
例1.向一定質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反應過程中,測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質量與加入鐵粉的質量關系如右圖所示。有關該反應過程中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無白色沉淀
B.c點,向過濾后得到的固體中滴加稀鹽酸,無氣泡產生
C.d點,溶液中的溶質為Fe(NO3)2和Cu(NO3)2
D.e點,過濾后得到的固體中只含有2種物質
例2.有一包固體粉末X可能含有鋅、鐵、氧化銅中的一種或幾種。 為探究其成分,將mg固體粉末加入到一定質量的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剩余ng固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固體粉末X含有鐵,則m可能小于n
B.若充分反應后溶液中含有四種陽離子,則剩余固體一定為純凈物
C.若充分反應后溶液中含有三種陽離子,則固體粉末X一定由三種物質組成
D.剩余ng固體可能由鐵和氧化銅組成
變式1.向裝有過量鋅粉的燒杯中加入一定質量 AgNO3 和 Cu(NO3)2 的混合溶液,燒杯中固體的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t1時,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鈉溶液,沒有白色沉淀產生
B .t3和t5時,溶質種類不同,金屬單質種類也不同
C .若向溶液中插入鋁絲,鋁絲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則時間t的取值范圍是:t2D .t2時,溶液中的金屬離子有Zn2+、Cu2+,固體中的金屬單質有Zn、Ag
變式2.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下列相關變化曲線,一定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考點六:金屬的銹蝕條件實驗
例1.世界上每年因銹蝕而報廢的金屬設備和材料,高達產量的20%~40%,某實驗小組對鐵的銹蝕進行如下探究。
如圖所示,將包有樣品的濾紙包用大頭針固定在橡膠塞上,迅速塞緊,觀察到量筒內水沿著細導管慢慢流進廣口瓶(容積為146 mL)。當溫度恢復至室溫,且量筒內水面高度不變時讀數(此時瓶內氧氣含量近似為零)。記錄起始和最終量筒的讀數以及所需時間如下表。
序號 樣品 量筒起始讀數/ml 量筒最終讀數/ml 所需時間/min
① 1g鐵粉,0.2g碳和10滴水 100 72 約120
② 1g鐵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2 約70
③ ___________ \ \ \
(1)金屬腐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金屬元素化合價____(填“升高”或“降低”)的過程。
(2)實驗①和②說明NaCl可以____(填“加快”或“減慢”)鐵銹蝕的速率。
(3)實驗開始后,廣口瓶內溫度有所上升,說明鐵的銹蝕過程是____(填“放熱”或“吸熱”)
過程。
實驗①和③是探究碳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請在表格空白處填寫實驗③的樣品組成
是 。
該裝置還可用于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根據上述數據計算氧氣的體積含量是____%(精確
到小數點后1位),試分析該實驗結果出現誤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寫任意一條即可)。
變式1.小金為探究鐵制品銹蝕的條件,進行如下實驗:
觀察對象 現象
①干燥的普通鐵絲 沒有明顯變化
②潮濕的普通鐵絲 較多紅褐色銹斑
③潮濕的純鐵絲 沒有明顯變化
步驟 1:利用圖甲所示裝置,將干燥的O2從導管 a 通入U形管(裝置氣密性良好,藥品如圖所示);待U形管內充滿O2后,在導管 b 處連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導管 a 處連接乳膠管并用止水夾夾緊,如圖乙所示。
步驟 2:一段時間后,觀察 U 形管內的鐵絲,其現象如表所示。
(1)步驟一中,檢查U形管內是否已充滿O2的方法是________。
(2)鐵制品的銹蝕條件之一是需要O2 , 在此實驗中能支持此條件的證據是________。
(3)通過對比實驗現象,此實驗還可得出鐵制品銹蝕的條件是________。
考點七:金屬冶煉
少數化學性質不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能以游離態存在,如金、鉑、銀。
通常在金屬氧化物中加入還原劑,奪取金屬氧化物中的氧,從而使其還原成全屬單質。
可以作還原劑的物質主要有 碳 、一氧化碳 和氫氣 。
銅的冶煉
(1)木炭和氧化銅粉末在高溫下的反應:
原理:C + 2CuO 2Cu + CO2 ↑
實驗現象:黑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氫氣還原氧化銅
【實驗】
原理:H2 + CuO△Cu + H2O
現象:黑色粉末狀固體逐漸變為紅色,試管口有水珠生成。
注意事項:
a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為了避免反應中生成的水倒流而炸裂試管。
b氧化銅要鋪在試管底部,為了增大反應物的受熱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c通氫氣的導管應插到試管底部的氧化銅上方,一是為了避免氧化銅粉末堵塞導管口,二是易把試管里的空氣趕凈,加熱后不致發生危險。
d實驗之前先通氫氣再加熱,為了排除試管內的空氣,防止氫氣與空氣混合加熱時發生爆炸。實驗結束后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直到試管冷卻為止,為了防止生成的銅在溫度較高時再次被氧氣氧化成氧化銅,使實驗失敗。即氣體通入順序:早出晚歸;酒精燈點燃順序:遲到早退。
e在進行計算時,因為要先通氫氣,實驗結束后還要通氫氣,實際所用氫氣的量要遠大于理論用量。
鐵的冶煉
鐵礦石的冶煉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它的主要反應原理是在高溫下,用還原劑(主要是一氧化碳)從鐵礦石里把鐵還原出來
【實驗】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Fe2O3 2Fe + 3CO2
特別提醒:實驗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 實驗時應該先通—會一氧化碳,以排除試管中的空氣,防止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加熱時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氣中,應對著火焰燒掉。
還原反應與還原劑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取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
能從氧化物中奪取氧的能力叫做還原性,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可作還原劑。如碳、一氧化碳和氫氣。
有關純度問題的汁算
(1)根據混合物質量及其純度,計算純凈物質量: 純凈物質量 = 混合物質量 × 純度
(2)根據純凈物的質量,求出其中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
組成元素的質量分數 = 某組成元素的質量 ÷ 純凈物的質量
(3)求工業產品中的含雜質的物質的質量(即混合物質量)
混合物質量 = 純凈物質量 ÷ 純度
例1.金屬冶煉就是要把金屬從化合態變成游離態,使金屬氧化物還原成金屬單質,如圖為有關實驗室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裝置乙中的溶液為澄清石灰水,請回答與該實驗有關的問題:
(1)實驗時,從甲裝置的玻璃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2)裝置乙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現有含雜質的氧化銅樣品10g(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為測定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得到下列兩組數據:
反應前 氧化銅完全反應后
Ⅰ組 洗氣瓶和石灰水的質量為185g 洗氣瓶和瓶內物質的總質量為187g
Ⅱ組 玻璃管和氧化銅樣品的質量為57.9g 玻璃管和玻璃管內物質的質量為56.1g
關于這兩組數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ㄟx填相關的字母)
A.玻璃管中固體減少的質量即為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
B.利用這兩個數據都可以計算出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
C.裝置乙中石灰水增重的質量與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不相等
D.如果實驗稱量很準確,則玻璃管中固體減少的質量應等于裝置乙中石灰水增重的質量
(4)通過計算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  ?。?br/>例2.科學興趣小組成員就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實驗作了綠色化改進后制取單質鐵如圖
(1)關閉K1、開啟K2,可以驗證CO還原Fe2O3的產物.
①在裝置連接完成后,實驗的第一個步驟是   。
②老師指出裝置存在安全隱患,應如何改進?   。
關閉K2開啟K1,將d連接a,①已知c瓶裝濃硫酸,b瓶中應裝  ?。ㄌ钚蛱枺?。
A.澄清石灰水 B.氫氧化鈉溶液 C.石蕊溶液 D.碳酸鈉溶液
②d連接a的目的   .
變式1.如圖所示為氣體X(純凈物)與氧化銅反應制取銅的實驗裝置,回答問題:
(1)在對A中氧化銅進行加熱前,需要先通一段時間的氣體X,其目的是 。
(2)若實驗中,觀察到A中黑色氧化銅粉末變紅,B中無水硫酸銅無明顯現象, C中澄清石灰水變
渾濁,則通入的氣體X為 。
(3)查閱資料得知:
①氣體X與氧化銅反應處生成銅外還可能生成氧化亞銅(Cu2O);
②銅和氧化亞銅均為不溶于水的紅色固體,
③Cu2O + H2SO4====CuSO 4+ Cu +H2O。
小樂為了探究反應所得紅色固體的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步驟一 取20g紅色固體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紅色固體可能是氧化亞銅也可能是銅和氧化亞銅
步驟二 將步驟一反應所得的混合物經過濾、洗滌、干燥并稱量剩余紅色固體質量 剩余紅色固體質量為12g 20g紅色固體中,銅和氧化亞銅的質量比為 。
變式2.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工業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的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探究.請按要求填空:
(1)寫出CO還原Fe2O3的化學方程式   ;
(2)實驗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3)右邊導氣管口放置點燃的酒精燈的目的是   ;
(4)實驗開始時要先通入CO,原因是  ?。?br/>課后鞏固
1.下列有關金屬及合金的說法錯誤的是( ?。?br/>A.金屬在常溫下大多數都是固體
B.鋁合金的硬度比鋁的硬度小
C.鐵制品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
D.鋼鐵是使用最多的金屬材料
2.我國第四套人民幣硬幣中,一元幣為鋼芯鍍鎳合金,伍角幣為鋼芯鍍銅合金,一角幣為鋁合金或不銹鋼,在選擇鑄造硬幣的材料時,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
A.金屬的硬度 B.金屬的導熱性
C.金屬的耐腐蝕性 D.金屬價格與硬幣面值的吻合度
3.下列事實和解釋相符的是(   )
A.銅絲作導線——銅有良好的導電性 B.鹽酸清除鐵銹——鹽酸能與鐵反應
C.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 D.活性炭凈水——活性炭能與水中的雜質反應
4.有 X、Y、Z 三種金屬,如果把 X 和 Y 分別放入稀硫酸中,X 溶解并產生氣泡,Z、Y 不 反應;如果把 Y 和 Z 分別放入硝酸銀溶液中,在 Y表面有銀白色物質析出,而 Z沒有 變化。根據以上實驗事實,判斷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A. X、Z、Y B. Z、Y、X C. Y、X、Z D. X、Y、Z
5.等質量的Na、Mg、Al、Fe、Zn五種金屬,分別與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 )
A. Al、Na、Mg、Fe、Zn B. Al、Mg、Na、Fe、Zn
C. Na、Mg、Al、Fe、Zn D. Zn、Fe、Al、Mg、Na
6.在天平的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只燒杯,燒杯中都盛有足量的鹽酸,此時天平保持平衡。如果一邊投入少量的鋅粒,另一邊投入相同質量的鐵粉,兩者都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針將(  )
A. 偏向放鋅粒的燒杯一邊 B. 不發生偏轉
C. 偏向放鐵粉的燒杯一邊 D. 無法判斷
7.向質量均為m的鋅粉和鐵粉中分別滴加100g相同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反應過程中產生氣體的質量與所加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反應后均得到無色溶液
B.反應結束后兩種金屬均有剩余
C.折線b表示的是鐵和稀硫酸反應的情況
D.反應結束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相等
8.向等質量的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足量的鎂條、鐵片、鋅粒,有關量的關系圖象如下,其中正確的是( ?。?br/>A. B. C. D.
9.等質量的A、B、C三種金屬的粉末,與足量的等濃度稀硫酸反應(A、B、C三種金屬元素在生成物中都顯+2價)生成H2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br/>A.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為B>A>C B.生成氫氣的質量:A>B>C
C.相對原子質量:A>B>C D.消耗硫酸的質量:A>B>C
10.向硝酸銀和硝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固體甲和濾液乙。下列說法中不正確是( )
A.固體甲中一定含銀,濾液乙中一定含硝酸鋅
B.若濾液乙無色,則濾液乙中只含一種溶質
C.若向濾液乙中再加鋅粉,有紅色固體析出,則固體甲的組成有兩種可能
D.若向濾液乙中滴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則濾液乙中可能有3種溶質
11.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得到濾液和濾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濾渣中一定有Ag,濾液中可能有Fe(NO3)2、Cu(NO3)2、AgNO3
B.當濾液為藍色時,濾渣中一定有Ag,一定沒有Fe,可能有Cu
C.向濾渣中加入鹽酸,有氣泡產生,則濾渣中一定有Fe、Cu、Ag
D.向濾液中加入KCl溶液,無明顯現象,則濾液中一定有 Fe(NO3)2、Cu(NO3)2,濾渣中可能有Fe、Cu
12.將未知金屬M和金屬鎂的粉末狀混合物共ag,加入一定質量的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液和濾渣.下列有關判斷中,正確的是( )
A.若濾渣中含有Cu、Fe,則濾液一定為無色溶液 B.濾渣的質量一定大于ag
C.若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沒有氣泡產生,則濾渣中一定只含有Cu
D.若濾液中金屬離子只含有Mg2+,則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有可能為Mg﹥Fe﹥M﹥Cu
13.已知一銅、鋅合金粉末,加入到AgNO3溶液中,如果過濾后得到的固體中物質的種類為a,濾液中溶質的種類為b,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a+b=3,則濾液中可能不含AgNO3
B .若a+b=4,則濾紙上一定有Ag和Cu,濾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和Cu(NO3)2。
C.若溶液呈藍色,則a=1
D .若向固體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a+b=4
14.向一定量硝酸銀和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鋅粉,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與加入鋅粉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a點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銀、硝酸亞鐵和硝酸鋅
B.d點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亞鐵和硝酸鋅
C.b點所得固體為銀
D.c點所得固體為銀、鐵
15.向硝酸銅、硝酸銀和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的燒杯中,緩慢連續加入質量為m克的鋅粉,溶液中析出固體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鋅粉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①c點對應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Zn2+和Cu2+
②b點對應溶液呈藍色
③bc段(不含兩端點)對應溶液中析出的金屬是Fe
④ab段(不含兩端點)對應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為Zn2+、Ag+、Cu2+和Fe2+
⑤若bc段和cd段對應溶液中析出固體質量相等,參加反應的鋅粉質量分別為m1和m2,則m1<m2
⑥若將d點的混合物過濾,濾渣一定有Zn、Fe、Cu和Ag
其中說法正確的個數有( ?。?br/>A.1個 B.2 個 C.3 個 D.4 個
16.某研究小組為探究“影響鐵制品銹蝕快慢的因素”,取同濃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下圖裝置完成表中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序號 ① ② ③ ④
實驗溫度/℃ 25 25 70 70
試劑 稀氨水 稀醋酸 稀氨水 稀醋酸
出現鐵銹 所需時間 1天 未見銹蝕 5分鐘 1天 未見銹蝕 1分鐘
(1)鐵銹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
(2)實驗②和④可探究_________ 因素對鐵制品銹蝕快慢的因素;欲探究試劑酸堿性對鐵制品銹蝕快慢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是________(填實驗序號)。
(3)根據表中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是 (寫出1 點即可)。
(4)影響鐵制品銹蝕快慢受除上述因素外,還有 (寫出1 點即可),請設計實驗方案 。
17.已知在不同的溫度下,CO與鐵的氧化物反應能生成另一種鐵的氧化物(或鐵單質)和CO2?,F利用下圖1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反應過程中管內的固體質量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2。
注:圖1中的儀器甲是一種加熱儀器,圖2中A、B點的固體組成分別是鐵的氧化物中的一種。
(1)查閱資料發現,酒精燈加熱時玻璃管的受熱溫度是400~500℃,酒精噴燈加熱時玻璃管的受熱溫度是800~1200℃。實驗室要利用圖1來制取金屬鐵,儀器甲應選用的加熱儀器是________(填“酒精燈”或“酒精噴燈”);圖l裝置明顯存在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
(2)利用圖2顯示的相關信息,回答如下問題。
①在0~400℃溫度范圍內,管內固體質量不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圖中x=__________g。
18.金屬冶煉就是要把金屬從化合態變成游離態,使金屬氧化物還原成金屬單質,如圖為有關實驗室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裝置乙中的溶液為澄清石灰水,請回答與該實驗有關的問題:
(1)實驗時,從甲裝置的玻璃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現有含雜質的氧化銅樣品10g(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為測定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得到下列兩組數據:
(2)關于這兩組數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選填字母)
A、玻璃管中固體減少的質量即為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
B、利用這兩個數據都可以計算出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
C、裝置乙中石灰水增重的質量與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質量不相等
D、如果實驗稱量很準確,則玻璃管中固體減少的質量應等于裝置乙中石灰水增重的質量
(3)通過計算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盟| 怀仁县| 漳浦县| 余庆县| 静宁县| 西吉县| 吉木萨尔县| 卓资县| 璧山县| 沁阳市| 无为县| 永州市| 和林格尔县| 白水县| 永定县| 洱源县| 西城区| 密山市| 岳阳县| 台南县| 明光市| 嵊州市| 青冈县| 塘沽区| 高台县| 茌平县| 武陟县| 元氏县| 沿河| 云梦县| 维西| 郧西县| 读书| 磐安县| 通江县| 新建县| 黔江区| 康乐县| 介休市| 哈密市|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