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辛丑條約》簽訂導學案一、教學目標義和團運動和抗擊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基本史實,掌握和識記《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理解分析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對中國的影響二、重難點:1、重點:義和團運動及中國軍民抗擊八國聯軍侵華史實2、難點:分析和理解“扶清滅洋”口號及《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對中國三、課前預習(學生自主學習)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模塊一1、議和團運動爆發時間:2、義和團的口號:模塊二1、義和團運動的性質:2、義和團運動的影響:模塊三1、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模塊四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時間:2、中國在抗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過程中,發生的著名戰役:模塊五1、《辛丑條約》簽訂時間:2、《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模塊六1、《辛丑條約》的歷史地位:2、《辛丑條約》簽訂的影響:3、清政府已完全成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的標志:4、讓清政府賠錢最多的條約:5、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參考答案模塊一1、19世紀末2、“扶清滅洋”模塊二1、義和團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2、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模塊三1、(1)主觀原因:沒有科學理論指導;沒有統一指揮和嚴密組織;盲目排外(2)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2、(1)根本原因:維護和擴大帝國主義在華利益(2)直接原因: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模塊四1、1900年6月2、廊坊阻擊戰、天津保衛戰模塊五1、①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②清政府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危害最大的一款)③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設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在區內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模塊六1、《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2、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4、《辛丑條約》戰爭名稱 時間 不平等條約 影響鴉片戰爭 1840.6---1842.8 《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0---1860.10 《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 《馬關條約》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馬關條約》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5、四、鞏固提升練習一、選擇題1、下表是張老師在講授某老師內容時的板書,據所學知識分析他講述的主要內容是( )目的 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時間 1900年6月主要對象 俄、英、法、德、美、日、意、奧匈A、八國聯軍侵華 B、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C、第二次鴉片戰爭 D、甲午中日戰爭2、與“反洋教”“失業民眾、下層百姓為主”和“山東、河南、直隸京津等地”要素相關聯的史實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C、廊坊阻擊戰 D、中日甲午戰爭3、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中華民族是帶著恥辱進入20世紀的。”聯系所學知識指出這里的“恥辱”是( )A、鴉片戰爭中國戰敗 B、中日甲午戰爭C、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D、八國聯軍侵華,中國被迫簽訂《辛丑條約》4、《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下列內容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A.賠款白銀4.5億兩B.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不準中國人居住C.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D.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臺5、列強向清政府表示:“此次進兵之目的,在討伐以義和團之名欲顛覆中國政府之有力叛徒。”“此次進兵”指的是( )A、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C、日本對中國發動中日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6、八國聯軍的頭子瓦德西在給德皇的報告中說:“中國所有好斗精神尚未完全喪失,可于此拳民運動中見之……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上述內容能夠用來說明近代中國沒有被錄列強滅亡的( )A.過程 B.原因 C.結果 D.影響材料題7. 下列條約的內容(1)賠款。清政府賠款各國(共11國)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982,238,150兩(九億八千二百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擔保。(2)劃定使館區。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在區內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3)拆炮臺、駐軍隊。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帝國主義列強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重要地區的12個地方駐扎軍隊。(4)脅迫清政府承諾鎮壓反帝斗爭。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的組織,違者處死。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凡發生反帝斗爭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試5年。其中這一條標志著清政府完全淪為了帝國主義的工具。(5)對德、日“謝罪”。清政府分派親王、大臣赴德、日兩國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殺之處建立牌坊。(6)懲治附合過義和團的官員。從中央到地方被監禁、流放、處死的官員共百多人。(7)設立外務部。將總理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成為清政府與列強交涉的專門機構。 閱讀后請分析這些條款多我國的危害有哪些?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馬克思曾說英國的大炮首先破壞了中國皇帝的權威,迫使天朝帝國與地上的世界接觸。與外界完全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在英國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舊制度解體的過程。請回答:(1)材料中“舊制度”指什么制度?(2)“英國的大炮首先破壞了中國皇帝的權威”具體指什么戰爭?它給中國帶來最嚴重的影響是什么?(3)這次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喪失了哪些主權? (4)在此后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哪一條約的哪一條款最能說明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 2、B 3、D 4、C 5、D 6、B二、材料分析題7、危害一、巨額的賠款,使中國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凋敝;危害二、在北京設立的“使館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使清政府完全處于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危害三、按照條約規定,清朝官吏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幫兇;危害四、拆毀炮臺駐扎軍隊,便于對中國軍事控制。8.、(1)封建制度;(2)鴉片戰爭;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3)破壞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增加了中國人民的沉重負擔;破壞中國原有的經濟結構;破壞了中國關稅的自主權;(4)《辛丑條約》;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反對外國侵略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