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 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導學案一、學習目標中華民國創建時間、地點、影響;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過程及采取的措施;《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時間、性質、歷史地位、影響二、重難點1、重點:中華民國創建過程、影響2、難點: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三、學生自主學習指導與檢測及課堂展示【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指導 檢測及課堂展示目標導學 1.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打分(桌子上只有本學科課本、學案文具)。2.目標導入(即情景引入,微視頻、舊知識回顧、故事引入等)。3.設計有學習目標(學生讀或者教師解讀) 自學自研 一查:檢查導學案完成情況, 1.教師查。 2.組長交叉查打分 交流展示 1.交流:(5-10分鐘)對學、合學(共同討論研究預習時留下的難題,并訂正好標準答案)。 2.展示:(展示每組5分鐘之內、板書預展3-5分鐘)抽簽展示導學案上的相關知識點。 3.二查:教師參與學生的合學,檢查各組學習的具體情況,有無學生不參與、不認真的現象。 4.此環節教師確定A展B板或者A板B展,其中一個共同體上去板書時,另一共同體在下面進行預展。 5.查學情。學生的導學案是否用雙色筆。 6.學生的導學案里,上過的內容是否訂正好答案。 7.教師是否及時進入點評。 鞏固提升 (三查) 教師檢測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通過練習試題 學教反思 課堂小結,學生的相關練習冊里是否按時按量完成,是否也用雙色筆。 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 模塊一 1、中華民國的創建 (1)時間: (2)地點: (3)臨時總統: (4)副總統: 模塊二 1、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2、民國與公元的換算: 模塊三 1、中華民國的性質: 2、中華民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模塊四 1、宣統帝退位 (1)時間: (2)意義: 2、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勝利果實竊取者: 3、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原因: 模塊五 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 (1)時間: (2)內容: 模塊六 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歷史意義: 參考答案 模塊一 1、(1)1912年1月1日(2)南京(3)孫中山(4)黎元洪 模塊二 1、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 2、民國x年=公元xxxx年—1911年,公元xxxx年=民國x年+1911年 模塊三 1、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2、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模塊四 1、(1)1912年2月12日(2)標志清朝260年統治結束 2、袁世凱 3、(1)革命黨人軟弱妥協(2)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對革命黨人施加壓力(3)袁世凱采取欺騙手段 模塊五 1、(1)1912年3月11日(2)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屬于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 模塊六 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2、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課堂小結】 武昌起義成功后,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于中外反動勢力共同的陰謀和壓力,再加上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板書設計】 【隨堂練習】 一、選擇題 1.某劇團在排練有關辛亥革命的劇目時,有如下幾個場景,你認為其中與史實不符的是( ) A.一個革命黨人在街頭張貼“實現民主共和”的標語 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報紙刊登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的消息 C.孫中山在燈下閱讀《民報》 D.幾艘外國軍艦在長江上航行,向革命黨人示威 2.小明同學制作了以下表格,請判斷他研究的學習主題是( ) 時間史實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統帝下詔退位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并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A.武昌起義過程 B.孫中山革命活動 C.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 D.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3.時至今日,無論是在祖國大陸還是臺灣,都有大量以“中山”命名的公共設施和紀念場館。孫中山先生之所以為后世所敬仰,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 A.建立了光復會 B.創辦了《民報》 C.領導了保路運動 D.建立了中華民國 4.下列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表述,錯誤的是( ) A.規定主權屬于全體國民 B.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 C.是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 D.是辛亥革命的唯一成果 5.甲、乙兩位同學對20世紀初的中國歷史進行學習研究后,發表了以下看法。甲:20世紀初的中國,已經出現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很可惜,民主與近代中國擦肩而過。下列史實能支持甲、乙同學觀點的是( ) A.甲:百日維新乙:戊戌政變 B.甲:辛亥革命乙: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C.甲:洋務運動乙: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D.甲:北伐戰爭乙: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6.史學界對于辛亥革命的成敗有兩種看法,一種是“失敗論”,一種是“成功論”。持“成功論”學者的依據是( ) ①廢除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③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主思想的傳播 ④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7.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 B.袁世凱掌握了強大的北洋新軍 C.舊官僚、立憲派的支持 D.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 8.為了更好地學習辛亥革命,小明通過以下不同的途徑去了解這一段歷史,請你結合這些途徑,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 【講話中的歷史】 “九十年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爆發了一場對中國歷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歷史偉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為追求民族獨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貢獻了畢生精力。” ——摘自《江澤民在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這應該是江澤民在哪一年發表的講話?講話中的“革命”指什么革命?“先生”指的是誰? 【影視中的歷史】 (2)某劇組拍攝的電影《孫中山》展現了孫中山波瀾壯闊的一生,請你列舉電影劇本中表現孫中山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作出的努力(至少三項)。 (3)電影中有這樣的一個情景,面對國家危亡,孫中山毅然棄醫從政,請談談你對此的感想。 【辯論中的歷史】 有關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了。小明與小剛展開了爭論。 小明的觀點:辛亥革命成功了。 小剛的觀點:辛亥革命失敗了。 (4)請你說出他們各自的理由。 答案 1.B 解析: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時,孫中山就任的是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是正式大總統,故選擇B項。 2.C 解析:表格反映的是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過程,即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故選擇C項。 3.D 解析: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實現了20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故選擇D項。 4.D 解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但不是唯一成果,故選擇D項。 5.B 解析:由題干中的“20世紀初”“民主政治”“擦肩而過”可知,題干論述的是辛亥革命及其失敗。因為辛亥革命后中國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所以說20世紀初的中國,已經出現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但由于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所以說民主與近代中國擦肩而過,故選擇B項。 6.D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權利;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這是成功的表現,故選擇D項。 7.D 解析: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的根本原因在于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故選擇D項。 8.(1)1911+90=2001年。辛亥革命。孫中山。 (2)成立興中會;成立中國同盟會;建立中華民國。 (3)孫中山少年時期即有遠大的志向,后來能夠為國分憂,當民族處于危亡關頭,毅然棄醫從政,開展救治中國的革命活動,他的報國之心和雄心壯志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努力學習,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為祖國的富強和振興貢獻力量。(合理即可) (4)小明成功的理由:從直接結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所以說辛亥革命成功了。小剛失敗的理由:從最終結果看,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因此說辛亥革命失敗了。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