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第十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考歷史總復習講練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第十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考歷史總復習講練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模塊 中國近代史
【時空坐標】
1.一種社會形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兩對社會矛盾:外國資本主義→←中華民族(最主要矛盾);封建主義→←人民大眾
3.兩項革命任務:反侵略(反帝)(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反封建(追求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4.兩個革命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年)
5.四條基本線索:屈辱史:中國近代史是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史;抗爭史:中國近代史是中國人民為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探索史:中國近代史是先進的中國人探索各種救國道路的歷史;發展史:中國近代史是近代工業、科技和民族資本主義在中國產生和緩慢發展的歷史。
第十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會(第1-3課)
【時空坐標】
【考點梳理】
考點一 鴉片戰爭(1840—1842)
1.虎門銷煙:
(1)國際背景:工業革命后,英國成為頭號工業強國。在中英正當貿易中英國處于明顯的入超地位,為改變不利局面,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
國內背景:清政府統治日益腐敗,危機四伏;鴉片泛濫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導致政治腐敗,軍民體質和戰斗力下降,財政拮據等)。
(2)概況:1839年6月3日到25日,受道光帝委派的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銷煙。
(3)意義: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2.鴉片戰爭:
(1)原因:
①直接原因:虎門銷煙(導火索)。
②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
(2)起止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3)抗爭:關天培在虎門殉國;陳化成在上海吳淞口戰死;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等。
(4)結果:1842年8月,清政府戰敗,雙方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3.中英《南京條約》:
(1)時間:1842年8月。
(2)主要內容及危害:
條款 主要內容 危害
割地 割香港島給英國 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
賠款 賠款2 100萬銀元 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
五口通商 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有利于西方列強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使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協定關稅 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
(3)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對鴉片戰爭的評價:
(1)失敗的根本原因: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戰勝新興的資本主義。
(2)影響:
①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②刺激了一部分官員和有識之士,他們開始了解國際形勢,學習西方,尋求強國御敵之道。如:林則徐組織人編譯《四洲志》,魏源編成《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等。
③改變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華民族開始了對外反對列強侵略,對內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斗爭。
(3)啟示:閉關鎖國導致落后挨打,我國要堅持和深化對外開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堅持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要努力發展經濟,增強國防實力和綜合國力。
易錯點辨析:
1.易錯字:虎門銷煙,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易混點:《南京條約》割占的領土是“香港島”而不是“香港地區”,香港島只是香港地區的一部分。清政府的賠款是“2 100萬銀元”,而不是“2 100萬白銀”。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通過《北京條約》又割占了香港的“九龍司地方一區”。
3.易錯點:《南京條約》中的五個通商口岸,不僅要識記名字,還應明確其地理位置。(自南向北依次是: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考點二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
1.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實質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2.入侵國家:主兇:英、法,幫兇:美、俄。
3.借口:“亞羅號事件”(英)、“馬神甫事件”(法)。
4.起止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5.列強主要罪行:
(1)英法: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北京,洗劫并火燒圓明園。
(2)俄國:侵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具體情況:
①1858年《璦琿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千米(一次性割占領土最多的不平等條約)。
②1860年《北京條約》,割占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千米。
③通過1860年《北京條約》和1864年《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中國巴勒喀什池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千米。
④通過1881年中俄《改訂條約》及以后5個勘界議定書,割占中國西北部7多萬平方千米。
⑤危害: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3)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北京條約》等。
6.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易錯點辨析:
1.易錯字:英法聯軍;圓明園。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攫取權益最多的是沙俄。
2.易混點:1842年《南京條約》并未開放南京,而是在1858年《天津條約》“十口通商”中增開的;天津則是在1860年《北京條約》增開的。
3.易錯點:(1)兩次鴉片戰爭中,西方列強都是從海上來,先入侵廣東,再沿海岸線北上擴大入侵范圍。
(2)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被迫設立涉外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
考點三 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1.洪秀全:1843年創立拜上帝會, 隨后在廣西傳教,積極發展反清力量。1851年領導發動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稱“天王”,1864年病逝于天京(南京)。
2.太平天國:
(1)背景:鴉片戰爭后,棉紡織品大量涌入中國,家庭手工業逐漸破產,廣大人民群眾失去生計;清政府剝削加重,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2)過程:
①興起階段——金田起義與永安建制:
a.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洪秀全不久后稱“天王”。
b.攻克永安后,主要骨干被封王,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組織。
②走向全盛——定都天京:
a.1853年3月,太平軍攻占南京,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同時頒布建國綱領《天朝田畝制度》。
內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特點 突出反映農民獲得土地、平均分配產品的愿望
評價 《天朝田畝制度》雖因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實踐中難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的作用
b.開展北伐和西征,1856年上半年,軍事上進入全盛。
③由盛轉衰——天京事變:1856年秋,楊秀清、韋昌輝在內斗中死去,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④艱苦支撐——新政與東征:
a.干王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
主要內容 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
評價 雖因客觀環境和條件沒有實施,但《資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太平天國的一些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與富強道路的迫切愿望
b.洪秀全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1860—1862年,李秀成在進軍江浙、上海期間,多次大敗華爾率領的“洋槍隊”。
⑤走向失敗——天京陷落:1862年,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圍困天京。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失敗。
(3)評價: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堅持斗爭了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4)失敗原因:
①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也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
②客觀原因:曾國藩編練的湘軍、李鴻章編練的淮軍,與清政府勾結的外國侵略勢力,都是太平天國面臨的兇悍敵人。
易錯點辨析
1.易錯字:洪仁玕的“玕”;翼王的“翼”;曾國藩的“藩”;《資政新篇》的“政”;《天朝田畝制度》的“畝”。
2.《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由傳統意識向近代觀念轉變的軌跡。
【能力提升】
一、名詞解釋:
 民族英雄:維護國家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及民族尊嚴,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和作出杰出貢獻的仁人志士。
二、聯系比較:
1.鴉片戰爭前的中外形勢
項目 中國 英國
總體狀況 處于封建社會末期,危機四伏 迅速崛起
具體表現 經濟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 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迫切需要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廉價原材料
政治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達到頂峰 確立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外交 閉關自守 對外擴張,加緊殖民侵略
軍事 軍備廢弛,軍紀敗壞 軍備優良、戰斗力強
2.兩次鴉片戰爭比較
項目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時間 1840-1842年 1856-1860年
目的 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商品、掠奪原料
侵略者 英國 英、法兩國為主兇,美、俄兩國為幫兇
簽訂條約 《南京條約》《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 《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北京條約》
侵略范圍 東南沿海地區 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
危害 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聯系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認識啟示 (1)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學生應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2)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經濟,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延伸思考
1、 西方列強的入侵給中國帶來的雙重影響:
(1)破壞性: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是導致近代中國貧窮、落后的根源。
(2)建設性: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條件,有利于推動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2、啟示
(1)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戰勝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
(2)閉關鎖國導致落后挨打,我們應該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升綜合國力。
【圖解歷史】
1.圖1是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激增表。19世紀上半期,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1840年,英國以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侵華戰爭。
2.圖2是中英《南京條約》簽訂時的場景(繪畫)。中英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于1842年8月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該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 100萬銀元;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圖3是中英《天津條約》簽訂時的場景(繪畫)。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沙俄、美國兩國充當“幫兇”,共同攫取在華權益。
4.圖4是沙俄侵占中國北方領土示意圖。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洗劫并火燒了皇家園林圓明園;同時,沙俄趁機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達150多萬平方千米。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實質上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5.圖5是金田起義浮雕。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領導發動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稱“天王”。起義軍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組織。1853年3月,太平軍攻占南京,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同時頒布建國綱領《天朝田畝制度》。隨后,起義軍開展北伐和西征,1856年上半年,軍事上進入全盛。1856年發生的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
6.圖6是《資政新篇》書影。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洪秀全提拔的干王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洪秀全還提拔年輕將領陳玉成、李秀成等。1864年,在曾國藩指揮的湘軍的進攻下,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堅持斗爭了14年,席卷大半個中國,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真題回顧】
1.(2021·貴州安順·5)每年的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某校計劃開展禁毒宣講活動。以下能列入宣講內容的是( )
A.林則徐虎門銷煙 B.左宗棠收復新疆
C.鄧世昌黃海御敵 D.聶士成保衛天津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839年,林則徐在廣東虎門當眾銷毀收繳的鴉片,鴉片是毒品,“國際禁毒日”的設置是為了讓大家警惕毒品的危害,故選A;左宗棠收復新疆,與禁毒無關,排除B;甲午戰爭中鄧世昌黃海御敵,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聶士成保衛天津,與禁毒問題無關,排除CD。
(2021·貴州銅仁)13.被譽為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則徐 B.洪仁玕 C.李鴻章 D.曾國藩
【答案】A
【解析】
【詳解】林則徐被譽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原因是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首先了解外國國情,積極組織人員翻譯外國書報和編輯《四洲志》,在鴉片戰爭中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極大推動了戰爭之后的思想解放。故A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洪仁玕寫成《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但由于歷史條件限制,未能付諸實踐。排除B;李鴻章和曾國藩都是洋務派的代表人,排除CD。故選A。
3. (2022·黔東南)“我們就這樣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想象不到這座宮股有多么華美壯麗,更不能設想法軍、英軍把這個地方蹂躪成什么樣子。”使“這座宮殿”慘遭摧毀的戰爭是( )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答案】B
【解析】
【詳解】根據題干“你想象不到這座宮殿有多么華美壯麗,更不能設想法軍、英軍把這個地方蹂躪成什么樣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聯軍在1860年占領北京,并火燒圓明園,將園中的財物洗劫一空,B正確;鴉片戰爭是英國發動的,排除A;甲午中日戰爭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侵略者是八個國家,排除D。故選B。
4.(2020·銅仁)《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它的簽訂標志著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列不屬于該條約內容的是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③增開天津為商埠 ④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解析】
【分析】
【詳解】
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1842年《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排除①;②出自1895年《馬關條約》,③出自1860年《北京條約》,④出自1901年《辛丑條約》,故②③④符合題意,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
5.(2020·遵義)林則徐在《諭各國夷人呈繳煙土稿》中說:“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下列舉措與“此事”不相符合的是( )
A.勒令吸食者限期戒煙 B.設立煙局,向鴉片商頒發營業許可證
C.捉拿煙販,收繳煙土、煙槍 D.命令外國鴉片商交出鴉片,并保證“永不夾帶”
B
6.(2018·黔東南)1860年,火燒圓明園的軍隊是(  )
A.英軍 B.英法聯軍 C.八國聯軍 D.日軍
【知識考點】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結合所學即可作答。
【解答過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伙同法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
故選:B。
【總結歸納】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7、(2021·江蘇揚州)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圓明園為皇帝夏季離宮,首先被聯軍掠奪,次被下令焚毀。”這里的“聯軍”是( )A
A.英法聯軍 B.英法美聯軍 C.英法美俄聯軍 D.八國聯軍
8、(2021·甘肅天水)“我們就這樣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想象不到這座宮股有多么華美壯麗,更不能設想法軍、英軍把這個地方蹂躪成什么樣子。”使“這座宮殿”慘遭摧毀的戰爭是( )B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5、(2021·江蘇鹽城)1861年法國巴特雷上尉寫信給雨果,要雨果歌頌他們。他認為,“這次遠征行動是干得體面而漂亮,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共享之榮耀。”材料中所謂的“榮耀”,表現為( )B
A.割占香港島 B.火燒圓明園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銀4.5億兩
9、(2021·四川成都)1851年,中國爆發了以“廢棄偶像,崇拜上帝;誅滅妖朝,創建新朝”為目標的農民運動。這次運動( )C
A.徹底推翻了清朝反動統治 B.提出了“扶清滅洋”口號
C.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D.成為了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0、(2021·湖南衡陽)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人是( )B
A. 李自成 B. 洪秀全 C. 譚嗣同 D. 孫中山
11、(2021·湖南懷化)1856年秋,楊秀清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意圖篡位。結果楊秀清被殺,韋昌輝被處死,石達開率部出走,太平軍損失慘重,人心士氣受到嚴重影響。由此可見,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C
A.石達開的意氣用事 B.楊秀清的過錯 C.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D.“扶清滅洋’
12、(2021·河南)學者章開沅認為:“起義對封建制度來了一次大掃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同時抗擊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拉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義”是( )B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B.太平天國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南昌起義
13、(2021·山東臨沂)圖5所示起義的發動者自稱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來鏟除妖魔,拯救百姓。他發動這次武裝起義的背景不包括( )D
A.鴉片戰爭失敗加深了清政府統治危機 B.農民階級的反抗斗爭不斷在各地發生
C.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會”并積極傳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國政權組織
14、(2021·江蘇無錫)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初二某同學準備制作一期題為《近代中國民族英雄》的墻報,并設置了相關欄目。林則徐可歸入的欄目是( )C
A.甲午英烈 B.農民領袖 C.禁毒先驅 D.變法志士
15、(2021·四川遂寧)19世紀中期,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憑借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大門,中國由此步入近代社會。這場戰爭后,中華民族面臨的新課題是( )D
A.加強軍隊建設,鞏固清朝統治 B.大力發展教育,更新傳統文化
C.維護國家統一,保護傳統經濟 D.捍衛民族獨立,發展近代文明
16.(2022·甘肅金昌·中考真題)1843年,中國茶葉的出口關稅降低了約48%,南京棉布的出口關稅降低了約75%;英國棉花、白洋布的進口關稅則降低了約77%。導致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A.五口通商 B.閉關鎖國 C.協定關稅 D.戰后賠款
【答案】C
【解析】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中有: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因此,《南京條約》簽訂后,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大大降低,C項正確;五口通商指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排除A項;閉關鎖國、戰后賠款與題干無關,排除BD項。故選C項。
17.(2022·山東聊城·中考真題)有學者認為:“就世界大勢論,鴉片戰爭是不能避免的。”這里所說的“大勢”,主要是指( )
A.西歐手工工場興起 B.世界貿易總額驟減
C.工業文明迅速發展 D.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答案】C
【解析】
【詳解】
根據材料關鍵詞及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后,英國為了獲得市場和原料,發動對外戰爭,因此鴉片戰爭具有不可避免性,C項正確;手工工場興起僅僅是工業革命的前奏,排除A項;世界貿易總額驟減,不符合事實,排除B項;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排除D項。故選C項。
18.(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題)某書序言中寫道:“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該書是
A.《海國圖志》 B.《天演論》 C.《革命軍》 D.《狂人日記》
【答案】A
【解析】
【詳解】
根據題干“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結合所學知識,魏源所著的《海國圖志》的核心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A項正確;《天演論》是嚴復翻譯的作品,把西方的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排除B項;《革命軍》是鄒容的作品,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排除C項;《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作品,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民來推翻“黑漆漆”吃人社會,排除D項。故選A項。
19.(2022·四川眉山·中考真題)1854年,英、美、法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提出:“準英人隨意往內地各處并海濱各城邑”,自由貿易,“往來無礙”,“ 俱不得在內地津關,重行征稅”“ 內地完全開放”等。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國人來華旅游 B.進口更多的中國茶葉
C.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D.向中國出口更多糧食
【答案】C
【解析】
【詳解】
根據“1854年,英、美、法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要求旨在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C項正確;方便外國人來華旅游不是提出修約要求的目的,排除A項;進口更多的中國茶葉不是修約的目的,排除B項;向中國出口更多糧食不是修約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
20.(2022·山東東營·中考真題)1856年10月,英國發動對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下面關于這次戰爭表述正確的是
A.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華權益
B.目的:獲得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特權
C.借口:林則徐在廣東查禁鴉片、虎門銷煙
D.影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答案】A
【解析】
【詳解】
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英、法兩國在俄、美兩國的支持下,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于1856年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A項正確;列強獲得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特權是通過甲午中日戰爭,排除B項;林則徐虎門銷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借口,排除C項;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辛丑條約》的后果,排除D項。故選A項。
21.(2020年遼寧營口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百年前我眼睜睜地看你離去,一百年后我期待著你回到我這里,滄海變桑田,抹不去我對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喚你,我的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讓我們一起回顧香港的風雨歷程。
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人教版《中國歷史》(部編)八年級上冊
(1)材料一中的《南京條約》的簽訂是哪次戰爭的結果?條約中英國割占的是中國哪一處領土?
【答案】(1)鴉片戰爭;香港島。
【解析】(1)據所學可知,1842年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被迫割香港島給英國;鴉片戰爭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2.(2020年四川內江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清史稿·地理志》廣州府:新安縣有“九龍司”,統轄九龍半島。清咸豐十年英國強占九龍半島南端“岬角至尖沙咀”一帶。閱讀如圖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清咸豐十年是公元哪一年?圖片中①和②哪一個屬“九龍司”管轄?“九龍司”一帶被英國割占是什么條約的結果?
【答案】(2)1860年;②;《北京條約》。
【解析】
考查點:第二次鴉片戰爭。
解題思路:第一問可根據所學知識,“咸豐”是咸豐帝的年號,其在位時間1850至1861年,可知咸豐十年為1860年;第二問和第三兩問可根據地圖和所學知識可知,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規定,割九龍司地方一司給英國。
【史海縱橫】
林則徐本想將鴉片運回京師銷毀,不過御史鄧瀛認為為防鴉片被偷偷換掉,就地銷毀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則徐決定于虎門公開銷煙,接下來林則徐就要找出銷毀鴉片的方法。林則徐曾使用傳統銷毀鴉片"煙土拌桐油焚毀法",但膏余卻會滲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則徐找出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的辦法是在海邊挑挖兩池,池底鋪石,為防鴉片林則徐銷煙池舊址滲漏,四周釘板,再挖一水溝。將鹽水倒入水溝,流入池中。接著把煙土割成四瓣,倒入鹽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攪拌,務求煙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時,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贡觉县| 明星| 甘德县| 耿马| 革吉县| 香港| 西乌| 江阴市| 卓资县| 如东县| 噶尔县| 咸阳市| 紫阳县| 临沧市| 海南省| 轮台县| 五常市| 富川| 罗甸县| 永靖县| 曲松县| 武平县| 彭泽县| 嵊泗县| 南开区| 崇左市| 东台市| 城步| 棋牌| 冕宁县| 天长市| 花垣县| 中西区| 诏安县| 扎兰屯市| 静安区| 抚顺市| 莎车县| 汉源县| 平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