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二)(第18-21課)【時空坐標】【考點梳理】考點一 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課標要求:了解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朝在臺灣的建制;知道冊封達賴和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知道西北邊疆的鞏固。認識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臺灣:(1)背景: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2)經過:1661年,鄭成功率將士進入臺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回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3)清朝對臺灣的統治:①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②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臺灣的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易錯點辨析易混點:臺灣被荷蘭所占,發生在明朝末年,而鄭成功收復臺灣是1662年,已經是清朝初年。2.西藏:(1)確立冊封制度:①順治帝接見西藏宗教首領達賴五世,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②康熙帝賜予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③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2)設置駐藏大臣:1727年,清朝(雍正)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1751年,設立噶廈,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共同管理政教事務。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明確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務。駐藏大臣還掌管地方軍事、外交等事務。建立金瓶掣簽制。(3)影響:有效地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易錯點辨析1.易錯字:駐藏大臣的“藏”,班禪的禪是“礻”字旁而不是“衤”字旁。2.易混點:西藏最早納入我國版圖是元朝設立宣政院,清朝冊封達賴、班禪,設立駐藏大臣,是加強對西藏的管轄。3.鞏固西北邊疆:(1)康熙帝平定蒙古族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2)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亂。(清代稱維吾爾等族居住的天山以南地區為回部)(3)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4)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由于沙皇俄國的壓迫,1771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領導下返回新疆,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4.歸納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祖國統一的主要措施和方法:(1)抗擊外來侵略:雅克薩之戰。(2)鎮壓分裂勢力: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亂。(3)設置機構管理:如設伊犁將軍、駐藏大臣,設臺灣府。(4)確立冊封制度:清朝確立了對歷代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5.臺灣、西藏、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結合史實說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三國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臺灣和內地的聯系。②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和澎湖,臺灣正式納入我國版圖。③1662年鄭成功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④1684年清朝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2)結合史實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唐朝: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漢藏友好往來。②元朝:設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為我國一部分。③清朝:冊封達賴、班禪,設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3)請用史實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①西漢: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這是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②唐朝:唐設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③清朝: 康熙帝平定了蒙古貴族噶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考點二 清朝前期經濟發展課標要求:通過清朝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的史實,了解清朝前期的興盛。1.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1)原因: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推行墾荒政策。(2)表現:耕地面積擴大;興修水利;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糧食產量提高;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3)影響: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繁榮,推動手工業和城鎮商品經濟的發展。2.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1)手工業:傳統手工業有很大發展;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雇傭關系的資本主義萌芽)。(2)商業:形成了由農村集市、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的商業網;形成了晉商和徽商等大商幫。3.人口的增長:(1)原因:清朝前期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2)表現:乾隆末年,人口達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3。(3)影響:勞動力增加促進經濟發展,人地矛盾突出導致環境破壞、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考點三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課標要求:通過軍機處的設置與文化專制措施,認識君主專制在清代的極端強化。1.清朝建立:1636年皇太極改后金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統一全國。2.設立軍機處(君權到頂峰):(1)原因:議政王大臣會議凌駕于皇權之上。(2)目的:加強君主專制。(3)過程。①康熙時設立南書房,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繞開議政王大臣會議。②雍正設軍機處,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上傳下達。③乾隆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4)影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秦朝以來,專制皇權不斷加強)3.大興文字獄:(1)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2)朝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3)影響: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嚴重阻礙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4.實行文化專制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讀經,整理文獻和編纂書籍,另一方面禁書毀書。5.橫向對比:清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封建制度衰落。英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制度。易錯點辨析易錯字:雍正的“雍”。考點四 清代中期以來的腐敗和閉關鎖國政策課標要求:通過清代中期以來的腐敗現象和閉關鎖國政策,了解中國開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1.清代中期以來的腐敗表現:(1)官場腐敗:乾隆以后,貪風更盛,官僚體制日益腐敗。(2)軍隊腐敗:八旗兵軍風軍紀敗壞,將領貪污兵餉;軍備廢弛。(3)經濟衰退:嘉慶以后,出現財政危機,政治腐敗導致經濟衰退,國力虛弱。(4)貧富分化:土地兼并導致農民破產,淪為佃戶、雇工、流民,社會危機重重。2.閉關鎖國:(1)目的:維護清朝統治。(2)原因:①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②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3)含義:嚴格限制對外貿易。(4)表現:①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不許擅自出海貿易;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②清朝在臺灣設立行政建制后,放開寧波、漳州等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③1757年,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5)影響:①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②消極:清廷故步自封,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6)啟示: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堅持改革開放。(7)縱向對比: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發展:自西漢至明朝前期,歷代都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友好交往為主;明朝后期出現了對外交往與沖突交織并存的局面;明清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逐漸脫離世界發展潮流。總結:漢朝以陸路交通貿易為主;隋唐海陸并重;宋朝以海路為主;明朝前期海上對外交往興盛;清朝逐漸封閉保守。(8)橫向對比:明朝實行“海禁”政策,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同時期西方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各國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易錯點辨析易混點: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而不是完全禁止。考點五 清朝文化課標要求:以《紅樓夢》和京劇為例,了解清代文學藝術的成就和特色。1.《紅樓夢》——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1)作者:清朝曹雪芹、高鶚。(2)地位: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3)內容:書中描寫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揭示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易錯點辨析易錯字:《本草綱目》中的“綱”;《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芹”。2.京劇:(1)乾隆時,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1790 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為乾隆帝祝壽獻藝。(2)徽調吸收其他地方戲的優點,在道光年間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皮黃戲博采其他劇種優點,又帶有北京地方特色,被稱為“京戲”或“京劇”。 京劇全面集中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精華,是中國的“國粹”之一,被譽為“國劇”。【能力提升】一、名詞解釋商幫:商幫是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志性建筑的商業集團。清朝代表性的商幫為晉商、徽商。大型商幫的興起是清朝商業繁榮的結果,正是商業繁榮,使得一些商人積累了巨額的財富,形成了資本雄厚的大商幫;這些資本雄厚的商幫,足跡遍及全國各地,經營著全國各地間的商業貿易,促進了清朝商業的發展。二、聯系比較1.比較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對外關系朝代 事件 意義西漢 張騫出使西域 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日趨密切唐朝 玄奘西行 促進中國佛教的發展,促進了中印兩國的經濟文化交流鑒真東渡 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明朝 鄭和下西洋 鄭和的遠航,時間長規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增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清朝 閉關鎖國 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 消極:清廷故步自封,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2.比較中央對西藏地區的管轄朝代 機構 意義元朝 宣政院 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的地方行政區域清朝 順治冊封“達賴喇嘛” 康熙冊封“班禪額爾德尼” 駐藏大臣代表中央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加強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轄1727年設駐藏大臣三、思維延伸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特征: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我國國民是由多民族構成,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也是多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國家主權是國家要素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歷史上中國的疆域是由各民族共同開拓和發展的;歷史上由漢族建立的政權中,有許多少數民族參與任職,而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也大量吸收漢族知識分子和上層人士進入其政權機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是一個歷史過程,中國是由一個單一民族、局部統一的國家而逐漸形成為一個多民族、全國統一的國家的。四、單元啟示1.明清時期科舉制逐漸走向僵化,君主專制達到高峰,封建社會走向衰落。2.開放促進發展,封閉導致落后。【圖解歷史】1.對臺灣的管轄:明朝末年,荷蘭殖民者侵占我國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圖1),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意義: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促進了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2.對西藏的管轄:順治帝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封號,康熙帝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封號(圖2);1727年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務。3.對新疆的管轄:康熙帝平定了蒙古貴族噶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回部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圖3),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地區。4.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發展。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圖4),大力推行墾荒政策,耕地面積擴大,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農業生產恢復和發展。傳統手工業中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手工業工場。商業形成了由農村集市、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的商業網,形成了晉商、徽商等大型商幫。隨著經濟發展、國力增強、社會安定,人口快速增長,也帶來環境和社會問題,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5.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1)政治上:雍正設立軍機處(圖5),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2)思想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興文字獄,禁錮了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3)文化上:實行專制政策。6.清朝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只留廣州一地為對外通商口岸,只準“廣州十三行”(圖6)統一經營對外貿易。(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②清政府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③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2)影響:①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②消極: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3)啟示: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堅持改革開放。7.明清小說創作取得空前的成就,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是曹雪芹的《紅樓夢》。道光年間逐漸形成為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京劇誕生。1.(2022·黔東南) 歸納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階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A. 秦漢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B. 隋唐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社會變化C. 宋元時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D. 明清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漢時期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與鞏固時期;隋唐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繁榮、開放時期;宋元時期是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時期;明清時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時期。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2.(2020·遵義)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其原因表述錯誤的是( )A.國家完全不具備遠洋航行的經驗和技術B.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C.統治者懼怕沿海反清勢力與國外勢力勾結,危及清朝統治D.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對外交流23.A3.(2020·遵義)以下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曾經出現過的盛世景象,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貞觀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康乾盛世 ④開元盛世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24.B4.(2019·畢節)清朝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代表清政府協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的是( )A.伊犁將軍 B.軍機處 C.駐藏大臣 D.宣政院C5.(2022·遼寧沈陽·中考真題)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多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知織。下面是來位同學繪制的有關我國古代某一主題下的知識結構圖,其中“?”處應是( )A.早期國家的產生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結構圖“平定西北叛亂”“設置駐藏大臣”“雅克薩之戰”“設置臺灣府”可知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的措施,這些措施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D項正確;早期國家的產生是指夏商周時期,排除A項;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排除B項;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是指隋唐時期,排除C項。故選D項。6.(2022·四川雅安·中考真題)某史書記載:“順治十八年(1661)二月初三日,……親率戰船400余艘、將士25000余名……初十日,荷蘭人四顧無援,遂降。……致信荷蘭長官,指出如將其交還中國,可允許荷蘭人攜帶財物離開。”該史書記載的歷史事件是( )A.鄭成功收復臺灣 B.中俄雅克薩之戰C.土爾扈特部回歸 D.平定噶爾丹叛亂【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信息“1661年……初十日,荷蘭人四顧無援,遂降。……致信荷蘭長官,指出如將其交還中國,可允許荷蘭人攜帶財物離開”,可知與鄭成功收復臺灣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1年鄭成功從金門橫渡臺灣海峽,抵達臺灣西海岸。鄭成功指揮艦隊切斷臺灣城和赤嵌樓荷軍的聯系。最后赤嵌樓荷軍只好投降。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回到祖國懷抱。A項正確;中俄雅克薩之戰,是指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排除B項;177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阿玉奇汗之曾孫)為擺脫沙俄壓迫,維護民族獨立,率領部眾發動了武裝起義,并沖破沙俄重重截擊,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為鞏固中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排除C項;康熙三次率軍親征,平定了蒙古貴族噶爾丹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排除D項。故選A項。7.(2022·湖南邵陽·中考真題)下圖呈現了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對某一地區加強聯系與管轄的歷史脈絡。 該地區是A.臺灣 B.云南 C.西藏 D.新疆【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統轄;1751年,清朝在西藏設噶廈,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務,C項正確;材料中的信息沒有體現臺灣、云南、新疆,排除ABD項。故選C項。8.(2022·遼寧營口·中考真題)某中學開展“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活動。下表是歷史老師為學生準備的專題復習資料,該專題是( )資料 名稱圖片 《金奔巴瓶》《順治會晤五世達賴圖》視頻 微課《鄭成功收復臺灣》史實 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 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A.繁榮與開放的時代B.列強侵路與人民反抗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和所學可知,圖片《金奔巴瓶》和《順治會晤五世達賴圖》是清朝對西藏加強管理的見證,微課《鄭成功收復臺灣》表現了明清時期中華兒女反侵略,鞏固國家統一的歷史,史實“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體現了清朝對臺灣和西藏邊疆地區的管理,以上都體現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D項正確;“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符合隋唐時期時代特征,排除A項;“列強侵路與人民反抗”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符合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排除C項。故選D項。9.(2022·河南·中考真題)下圖是一幅描繪乾隆時期市井風情的繪畫作品。下列歷史敘述與圖中情景一致的是A.坊市界限分明 B.對外貿易擴大C.城市商業興盛 D.人口數量增加【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乾隆時期”,“盛世”,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盛世滋生圖》描繪了當時蘇州“商賈輻輳,百貨駢闐”的市井風情,C項正確;唐朝坊市界限分明,排除A項;順治時期就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排除B項;圖片上人數比較多,但是不能體現人數的增加,排除D項。故選C項。10.(2022·內蒙古包頭·中考真題)宋朝“蘇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時“湖廣熟,天下足”,這一民間諺語的變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A.鐵犁和牛耕的出現 B.文化藝術的繁榮C.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D.農業的發展變化【答案】D【解析】【詳解】宋朝“蘇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時“湖廣熟,天下足”體現出我國經濟重心不斷朝南推進。因此,材料中諺語有助于研究清朝農業發展的變化,D項正確;鐵犁和牛耕的出現以及土地私有制的確立都是春秋戰國時期,排除A和C項;材料中說明的是農業發展,不是文學藝術的繁榮,排除B項。故選D項。11.(2022·江蘇蘇州·中考真題)1571-1821年間,從美洲運往菲律賓馬尼拉的白銀共計4億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過購買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國。這種被稱為“絲一銀"貿易的“全球化”貿易A.有利于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 B.導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據澳門C.為海上絲路的開通奠定基礎 D.表明當時中國已經步入近代【答案】A【解析】【詳解】明清時期是1368年-1912年,根據材料中“商品”“貿易”等詞語,說明這一貿易有利于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國在廣東澳門的居住權,排除B項;漢武帝時期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排除C項;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排除D項。故選A項。12.(2022·湖北湖北·中考真題)“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等類似的詩句,被當朝統治者認為是“大逆不道”的。這表明當時的統治者在思想領域實行( )A.“焚書坑儒”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八股取士” D.“文字獄”【答案】D【解析】【詳解】“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等類似的詩句,被當朝統治者認為是“大逆不道”,這表明當時的清朝統治者在思想領域大興文字獄,故意挑剔文字的過錯,羅織罪名,制造冤獄,從而壓制漢人的反抗意識,D項正確;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在思想領域實行的措施,焚燒書籍,坑殺儒生,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立為正統思想,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明朝時期科舉考試實行八股取士,考試文體采用八股文,考試命題范圍局限于四書五經,不允許考生有獨到見解,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3.(2022·四川眉山·中考真題)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對歷中學習有獨特價值,下圖是某同學繪制的思維導圖,空白處應填的關鍵詞是( )A.君主專制 B.經濟發展 C.思想控制 D.邊疆管理【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加強君主專制,宋朝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明朝廢除丞相制度,撤銷中書省,權分六部;清朝設立軍機處,A項正確;題目考查的是政治舉措,與經濟發展無關,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宋、明、清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排除D項。故選A項。14.(2022·山西晉中·中考真題)京劇臉譜各具特色,悲劇人物西楚霸王項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撤,雖不失莊重,卻也預示著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命運;關羽“面如重棗”,自然畫紅臉;包拯“鐵面無私”,則黑臉非他莫屬。由此可知,京劇臉譜( )A.真實再現歷史場景 B.滲透人們的價值取向C.客觀評價歷史人物 D.刻畫善變的人物性格【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可知,京劇臉譜各具特色,如黑臉凸顯包拯的鐵面無私,紅臉凸顯關羽的忠義,由此可知京劇臉譜滲透人們的價值取向,固化了人們對歷史人物的認知,B項正確;京劇臉譜體現了創作者對歷史人物的主觀認知,并不是真實再現歷史場景或客觀評價歷史人物,排除AC項;京劇臉譜并不是刻畫善變的人物性格,而是采用不同色彩來表現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排除D項。故選B項。15.(2021·山東東營·中考真題)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形式多種多樣。下列文學作品按照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①杜甫《垂老別》②關漢卿《竇娥冤》③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④吳承恩《西游記》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詳解】據所學可知,①杜甫《垂老別》是唐朝時期;②關漢卿《竇娥冤》是元朝時期;③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朝時期;④吳承恩《西游記》是明代。①③②④排序正確,故D正確;A、B、C排除。故選D。16.(2021·青海·中考真題)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回顧中國古代歷史,每當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之時,往往會引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下農民起義爆發的先后順序,排序正確的是( )①黃巾起義 ②大澤鄉起義 ③黃巢起義 ④李自成起義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巾起義發生在東漢末年,大澤鄉起義發生在秦朝末年,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末年,李自成起義發生在明朝末年,按照農民起義爆發的先后順序,排序正確的是②①③④,故C符合題意;ABD排序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7.(2021·廣西柳州·中考真題)下圖為《清朝疆域圖(1820年)。為了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管理,清政府在圖中①處設立了A.伊犁將軍府 B.安西都護府 C.澎湖巡檢司 D.西域都護府【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清朝疆域圖(1820年)》”結合所學可知①為我國的新疆地區的伊犁,清朝在伊犁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巴勒克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伊犁將軍府是伊犁將軍辦公的地方,故選A;B是唐朝設立,排除;C是元朝設立管轄澎湖和臺灣,不符題意,排除;D是漢代管轄新疆的機構,排除。18.(2021·山東臨沂·中考真題)碑文所反映的史實 乾隆皇帝《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A.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B.發生于清朝統治者入主北京之前C.因不堪忍受清政府的壓迫而發生D.有效地加強了清朝對西藏的管轄【答案】A【解析】【詳解】材料碑文反映的是乾隆時期土爾扈特部重回祖國懷抱的事跡,它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譜寫了光彩篇章,故選A;1771年土爾扈特部回歸,發生于清朝入主北京之后,故排除B;土爾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俄的壓迫而回歸祖國,故排除C;土爾扈特部回遷到了新疆地區,而不是西藏地區,故排除D。19.(2021·湖北恩施·中考真題)分清“史實”與“觀點”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屬于“觀點”的是A.臺灣府的設置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B.戚繼光到東南沿海抗倭C.清朝在西北設置伊犁將軍D.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史實”一般是對歷史的表述文字,“觀點”是要發出一輪或者評價的。臺灣府的設置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屬于“觀點”,故選A;BCD都屬于“史實”,排除。20.(2021·江蘇省海安中等專業學校中考真題)康熙年間,蘇南地區每畝地價銀四五兩,米每升錢七文。到乾隆中后期,地價增至七八兩至十余兩,米價上漲四至五倍。康乾時期地價、米價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長 B.閉關政策推行C.官僚機構臃腫 D.君主專制強化【答案】A【解析】【詳解】題干反映了康乾時期地價、米價明顯上漲,結合所學知識,這一時期人口快速增長,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導致地價、米價的變化,A項正確。閉關政策推行造成中國對外貿易日益萎縮,但是與題干中的變化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官僚機構臃腫易導致行政效率降低,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君主專制強化反映了政治上皇帝獨攬大權,但是也與題干中地價、米價的變化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21.(2022·吉林·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材料二:它設立于雍正年間,為清代所獨創,它直接聽命于皇帝,隨時承旨,隨時草詔辦理。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封建專制統治已經發展到頂峰。(1)材料一體現的“政治建制”是由誰首創的?寫出材料一中“?”處的官職名稱。這一官職在哪一朝代被廢除?(2)根據材料一可知,秦朝開創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元朝時,統治者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3)根據材料二可知,哪一機構的設立“標志著中國封建專制統治已經發展到頂峰”?(4)結合以上內容及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趨勢。【答案】(1)秦始皇;丞相;明朝。(2)郡縣制;行省制。(3)軍機處。(4)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不斷強化。【解析】(1)根據材料上的秦朝政治建制,再結合所學可知,這是由秦始皇創建的;秦始皇在中央設置三公,分別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朝時,朱元璋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廢除了長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書省。(2)根據材料一中的郡守,縣令,再結合所學可知,秦朝在地方實行郡縣制;結合所學可知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3)根據材料“它直接聽命于皇帝,隨時承旨,隨時草詔辦理。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封建專制統治已經發展到頂峰。”再結合所學可知,雍正設立的軍機處便于皇帝獨斷專權,標志著中國封建專制統治已經發展到頂峰。(4)根據上述材料,從有丞相到無丞相再到軍機處的設立,表明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不斷強化。22.(2021·江蘇蘇州·中考真題)人口遷移,為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響深遠。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大概從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間,全球氣候發生變化,與以往相比各處都變得更為寒冷,在中國北方地區寒冷氣候出現得更早。由于氣候改變的關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動;核心地區的漢人,也許因為人口增加,也許因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動。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變了中國本來的人口結構,同樣,中國北方原來的人口在骨牌效應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斷南侵,改變了南方的人口結構。——摘編自許倬云《許倬云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材料二 (明中葉以后)形成了相當發達的全國商業市場。這時不僅南京等傳統的發達地區的城市鋪行櫛比。民物繁華。邊塞城市如大同也“繁華富庶。不下江南”"。新興的市鎮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蘇,松、杭、嘉、湖地區。清代除軍器,鑄錢等手工業生產屬官營和個別地區設主官營絲作坊、制資作坊外,各種手工業均為民營。——摘編自趙毅、趙軼峰(中國古代史》(1)據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國人口南遷的兩種基本情況及其原因。(2)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明清時期經濟發展對當時文學藝術的影響,【答案】(1)情況:北方少數民族遷到中原地區;中原漢族遷到南方地區。原因:北方地區寒冷。北方漢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2)特點:全國商業市場相當發達;大量江南市鎮興起;民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影響:小說和戲劇(昆曲與京刷)創作蓬勃發展。”【解析】【詳解】(1)情況:根據“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動;核心地區的漢人,也許因為人口增加,也許因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動”得出北方少數民族遷到中原地區;中原漢族遷到南方地區。原因:根據“由于氣候改變的關系,……核心地區的漢人,也許因為人口增加,也許因為南方土地肥沃”得出北方地區寒冷。北方漢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2)特點:根據“形成了相當發達的全國商業市場”、“新興的市鎮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蘇,松、杭、嘉、湖地區”得出全國商業市場相當發達;大量江南市鎮興起;根據“清代除軍器,鑄錢等手工業生產屬官營和個別地區設主官營絲作坊、制資作坊外,各種手工業均為民營”得出民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影響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主要是小說和戲劇創作蓬勃發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