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五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第12-14課)【時空坐標】【考點梳理】考點一 新文化運動課程標準:知道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1.原因:(1)政治:北洋軍閥實行專制獨裁統治。(2)經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3)思想:北洋軍閥掀起尊孔復古逆流。2.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3.概況:(1)代表人物:陳獨秀(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和旗手)、胡適(倡導白話文)、李大釗(最早在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魯迅(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蔡元培(北大校長,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思想)等。(2)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3)口號(旗幟):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4.內容:(1)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2)提倡民主與科學。(3)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十月革命以后,李大釗把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5.評價:(1)影響: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2)意義: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3)局限: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易錯點辨析1.易錯字:尊孔復古;李大釗;蔡元培;魯迅。2.易混點: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最早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是李大釗,最早倡導白話文的是胡適(《文學改良芻議》)。考點二 五四運動課程標準:知道五四愛國運動的基本史實,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原因:(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中國,北洋軍閥政府統治黑暗。(2)直接原因(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經過:(1)爆發: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主力是北京大學生。(2)高潮:6月5日之后,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3.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反帝反封建性質)、“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4.性質: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偉大思想啟蒙運動。5.結果——取得勝利(基本目標實現):(1)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的學生。(2)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3)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6.五四愛國運動意義: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7.“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核心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考點三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課程標準:了解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史實;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史實,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1.條件:(1)階級條件: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已登上政治舞臺。(2)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的傳播。①背景: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曙光。②過程:a.經過五四運動的宣傳,越來越多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b.1918年李大釗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等文章,介紹俄國十月革命。李大釗在中華大地上,第一次高高舉起了馬克思主義的旗幟。c.1919年,《新青年》出版“馬克思研究專號”,刊載了李大釗的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d.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五四運動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他們幫助工人組織工會,開辦勞動補習學校和工人識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3)組織條件:各地早期黨組織的建立。2.概況:(1)中共一大:①時間:1921年7月23日。②地點:上海(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③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④主要內容:a.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通過第一個綱領,明確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b.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c.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⑤歷史意義: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⑥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2)中共二大:①時間:1922年7月。②地點:上海。③革命綱領:a.最終奮斗目標是建設共產主義。b.最低綱領:在民主革命階段,黨的主要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將中國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④意義: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易錯點辨析1.易錯字:巴黎和會;內除國賊;曹汝霖;李大釗;開天辟地;軍閥;煥然一新;嘉興;民主革命綱領。2.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并不是“反帝反封建的徹底勝利”。3.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在中共二大上提出的。4.陳獨秀沒有參加中共一大,但是由于他在新文化運動和共產黨早期組織創建中的作用,中共一大選舉他為中央局書記。5.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于五四運動(1919年),不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能力提升】一、名詞解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指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這一時期,被稱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二、聯系比較1.中國與西方近代化進程的差異(1)中國:技術近代化(洋務運動)→制度近代化(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運動)(2)西方:思想文化近代化(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制度近代化(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技術近代化(工業革命)2.中國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次數 事件 代表人物 主張 影響第一次 戊戌變法 康有為 變法圖強,發展資本主義 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第二次 辛亥革命 孫中山 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第三次 新文化運動 陳獨秀 提倡民主、科學 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3.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先進的中國人學習西方的過程)運動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時間 19世紀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開始代表人物 奕?、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 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譚嗣同等 孫中山 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蔡元培等口號(主張) 自強(前)、求富(后) 君主立憲 三民主義 民主和科學特點 技術近代化(學德國) 制度近代化(主張君主立憲制)(學日本) 制度近代化(主張民主共和制)(學美國) 思想文化近代化(學歐美→學俄國)趨勢 由學習技術(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相同點 都是在列強侵華的刺激下進行的;都體現了救國圖強的目的;都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都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注意:本表格也可以用來考查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等人救國圖強的異同點)4.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比較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領導階級(最大不同)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政治目標 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政權為政治目標,主張走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要把中國建設成新民主主義國家,并實現社會主義結果 成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但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最終失敗 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革命前途 資本主義 社會主義革命范疇 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相同點 都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任務都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質都是民主革命5.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聯系:新文化運動前期提倡民主、科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啟發了廣大青年的覺悟,對五四運動起了宣傳動員作用;五四運動后,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思潮的主流,在思想上和組織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準備。三、思維延伸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的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的含義:新的領導核心——無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四、單元啟示1.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在新時代下我們要增強民主和科學的意識。2.從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身上,我們要學習他們追求民主與科學的精神,樹立積極進取、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和為追求真理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斗爭精神。我們要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樹立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的世界觀。3.中國共產黨是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開始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歷28年的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說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能救中國、發展中國、強大中國。【圖解歷史】1.圖1是《青年雜志》封面。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這場運動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標舉民主和科學兩大口號。新文化運動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其中,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同時,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它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十月革命以后,李大釗率先把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盡管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2.圖2是《五四運動》(繪畫)。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愛國運動的導火線。5月4日,在北京爆發,主力是北京大學生。提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最能體現反帝反封建性質)、“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6月5日之后,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3.圖3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海會址。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后轉移到浙江嘉興)舉行,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以及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大會確定黨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通過第一個綱領,明確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真題回顧】1. (2022·黔東南)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君主立憲”、“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學”的思想,這反映出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是A 學制度→學技術→學思想 B. 學思想→學制度→學技術C. 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 D. 學制度→學思想→學技術【答案】C【解析】【詳解】“師夷長技以自強”與洋務運動有關,洋務運動是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君主立憲”與戊戌變法有關,戊戌變法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與辛亥革命有關,辛亥革命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新文化運動是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故題干信息反映出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是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故C符合題意;中國學習西方的歷程是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排除ABD。故選C。2.(2022·貴州黔東南·中考真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發言時說道:“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1919年爆發了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這場運動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19年爆發了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五四運動運動的爆發是因為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學生走上街頭,舉行 集會、抗議活動,五四運動爆發,C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是1851——1864年,排除A項;義和團運動是1900年,排除B項;北伐戰爭是1926年—1928年,排除D項。故選C項。3.(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題)繪制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下列選項與圖中序號對應完全正確的是( )A.①近代的屈辱與抗爭 ②戊戌變法 ③地主階級 ④三民主義B.①近代的屈辱與抗爭 ②辛亥革命 ③資產階級 ④民主與科學C.①近代化的探索 ②辛亥革命 ③資產階級 ④三民主義D.①近代化的探索 ②戊成變法 ③地主階級 ④民主與科學【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經濟近代化”、“政治近代化”、“思想近代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思維導圖梳理的是近代化的探索,所以①處為近代化的探索;根據材料“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變法圖強”、“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等”“資產階級領導的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可以判斷,②處為戊戌變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領導的求強求富的自救運動, ③處為地主階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解放國民思想,④處為民主與科學,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4.(2022·北京·中考真題)1917年,《新青年》發表《舊思想與國體問題》一文,指出國人的頭腦仍然裝滿“帝制時代的舊思想”,如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該文作者應是(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張謇 D.陳獨秀【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1917年,《新青年》發表《舊思想與國體問題》一文,指出國人的頭腦仍然裝滿“帝制時代的舊思想”,如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可知,該文作者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發表的,主張改變人們的思想,所以該文作者是陳獨秀,D項正確;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統治,排除A項;康有為是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主張通過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排除B項;張謇,著名的狀元實業家,主張實業救國,排除C項。故選D項。5.(2022·山東臨沂·中考真題)陳獨秀說:“文學革命之氣運,醞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在他們的共同推動下,這場“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反映社會現實的小說開始出現 B.詩詞逐漸被雜文和小說所代替C.使用白話文寫作逐漸普及開來 D.建立了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答案】C【解析】【詳解】在新文化運動中,胡適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對此,陳獨秀明確提出“文學革命”,對傳播新思想,繁榮文學創作,推廣國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材料“文學革命之氣運, 醞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可知材料中的“文學革命”促進了白話文的逐漸普及,C項正確;反映社會現實的小說早已有之,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期間和之后,傳統詩詞依然存在,排除B項;“文學革命” 與宣傳馬克思主義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6.(2022·湖北湖北·中考真題)“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總體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選項中,全部屬于領導這場理性批判運動代表人物的是( )A.陳獨秀 李大釗 魯迅 胡適B.陳獨秀 李大釗 魯迅 康有為C.陳獨秀 李大釗 鄒容 胡適D.陳獨秀 李大釗 魯迅 陳天華【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總體性的理性批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場“理性批評運動”是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是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A項正確;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排除B項;鄒容和陳天華是資產階級革命的代表人物,排除CD項。故選A項。7.(2022·浙江溫州·中考真題)1919~1922年,國內外出版了89種馬克思主義中文書籍。在確知出版地點的78種書籍中,有59種出版于上海。這反映了A.中國近代社會性質的重大變化 B.洋務派學習西方技術以求自強C.清政府統治的根基被嚴重動搖 D.上海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中心【答案】D【解析】【詳解】五四運動之前,在中國知道馬克思主義的人很少。經過1919年的五四運動,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越來越多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根據“1919~1922年,國內外出版了89種馬克思主義中文書籍。在確知出版地點的78種書籍中,有59種出版于上海”可知,這反映了上海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中心,D項正確;1919~1922年的中國近代,社會性質并沒有發生變化,排除A項;洋務派出現在19世紀60年代——90年代,排除B項;1911年的辛亥革命就已經推翻清朝的統治,排除C項。故選D項。8.(2022·湖北十堰·中考真題)從1915年開始,一場新文化運動在中華大地上應運而生。以下屬于其內容的是( )①推行文學革命②高舉“自強”“求富”大旗③呼吁變法圖強④提倡民主與科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關鍵詞,“1915年”“新文化運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內容的是推行文學革命、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等,因此①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的口號,維新派呼吁變法圖強,排除含有②③的選項ABC項。故選D項。9.(2022·江蘇泰州·中考真題)口號往往反映一場運動的目的和訴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下列口號體現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歷程,其先后順序是①自強求富②三民主義③變法圖強④民主與科學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①自強求富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洋務運動時期的口號,③變法圖強是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的口號,②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在1905年《民報》發刊詞,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④民主與科學是1915年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口號,按順序排序,應是①③②④,D項正確;AB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10.(2022·山西·中考真題)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學開始招收女學生,隨后,錄取了鄧春蘭、王蘭在內的九名女學生,其他學校也紛紛效仿。兩年后,已經有七個院校解除了大學女禁。這說明( )A.新文化運動推動觀念革新 B.男尊女卑現象得以根除C.杰出人物能決定社會發展 D.男女平等已經完全實現【答案】A【解析】【詳解】題干反映了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學開始招收女學生,其他學校也紛紛效仿,結合所學,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蔡元培此舉反映了新文化運動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沖擊了傳統的“男尊女卑”的觀念,有利于女性提高社會地位,A項正確;男尊女卑現象“根除”的表述過于絕對化,也不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排除B項;杰出人物推動社會發展,但不能說起決定性作用,決定性作用通常是社會經濟發展等因素,排除C項;男女平等“完全實現”的表述過于絕對化,也不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排除D項。故選A項。11.(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題)1915年后,各地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刊物紛紛出版,提出婦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號,使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日益廣泛和深刻。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A.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B.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C.魯迅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D.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標志著新文化運動興起,A項正確;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實行“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但并不是興起的標志,排除B項;魯迅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是新文化運動的表現,但并不是興起的標志,排除CD項。故選A項。12.(2022·湖南張家界·中考真題)“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拒絕在和約上簽字”這些口號體現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質。上述口號出現在中國近代史上的( )A.五四運動 B.一二 九運動C.西安事變 D.重慶談判【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拒絕在和約上簽字”這些口號體現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質。這些口號出現在五四愛國運動中。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A項正確;一二 九運動是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愛國運動,排除B;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完成,排除C項;重慶談判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就中國未來的發展前途、建設大計在重慶進行的一次歷史性會談,排除D項。故選A項。13.(2022·四川雅安·中考真題)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由于研究者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對歷史事件的認識會產生差異。下面是三位人物對某一歷史事件的認識。以上認識針對的歷史事件是( )A.洋務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抗日救亡運動【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中“它不僅是一場愛國運動而且是‘人類解放的一部分’”、“這場運動是由知識分子領導,工人學生和民族資產階級組成的統一戰線所策動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它被視為分水嶺,將八十年的‘舊民主’時期和‘新民主’時期分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C項正確;洋務運動是一場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排除B項;抗日救亡運動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4.(2022·遼寧盤錦·中考真題)下面示意圖中★所代表的歷史事件( )A.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序幕B.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C.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D.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作用。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的革命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B項正確;秋收起義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的序幕,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排除C項;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排除D項。故選B項。15.(2022·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學習歷史需要區分歷史史實和歷史結論。歷史史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下列表述屬于歷史結論的一項是A.洋務運動期間,李鴻章創辦江南制造總局B.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C.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D.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答案】B【解析】【詳解】歷史史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據此分析,“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對五四運動性質的評判,屬于歷史結論,B項正確;A項是關于洋務運動內容的歷史史實,C項是關于南昌起義爆發的歷史史實,D項是關于西安事變發生的歷史史實,都屬于客觀存在的歷史史實,排除ACD項。故選B項。16.(2022·四川內江·中考真題)1922年7月,中共二大宣言指出:“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表明中共提出了( )A.民主革命綱領 B.黨的中心工作 C.抗日民主政權 D.工農武裝割據【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和所學可知,中共二大確定最低綱領是在民主革命階段,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將中國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A項正確;中共一大提出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排除B項;抗日民主政權與中共二大無關,排除C項;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進行土地革命,創建革命政權,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局面,排除D項。故選A項。17.(2022·廣西百色·中考真題)以下是某同學在進行歷史探究學習時設計的年代尺。據此推斷,其探究的主題是( )A.中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C.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程 D.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答案】B【解析】【詳解】新文化運動后期,李大釗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1919年五四運動,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新民主民主義革命由此開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共產黨誕生了。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共二大制定了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出現了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為代表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由此可見,年代尺反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排除C項,B項正確;中國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包括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反映先進的中國人學習西方的不斷深化,排除A項;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指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到1927年國民黨右派反動兩次反革命政變,排除D項。故選B項。18.(2022·廣東·中考真題)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創辦刊物《勞動界》。《勞動界》很快從上海傳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間成為湖南銷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這說明,當時( )A.馬克思主義傳播廣泛 B.工人成為新文化運動主力C.中國共產黨已經誕生 D.北伐戰爭成輿論關注熱點【答案】A【解析】【詳解】五四運動之后,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到廣泛傳播。材料中“《勞動界》”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該刊物成為銷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說明當時馬克思主義傳播廣泛,A項正確;新文化運動的主力并不是工人,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誕生時間是1921年7月,排除C項;北伐戰爭是1926年開始,排除D項。故選A項。19.(2022·黑龍江·中考真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標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開 B.中共二大的召開 C.中共三大的召開D.中共七大的召開【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確立黨的名稱,黨的奮斗目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A項正確;其余三項不對,排除BCD項。故選A項。20.(2022·四川廣元·中考真題)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廣元某校決定排演一出有關中共一大的話劇。劇本中可能出現的情節是( )A.確立黨的名稱和奮斗目標 B.決定與國民黨開展第一次合作C.選舉董必武為中央局書記 D.決議在農村開展土地革命【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關鍵詞,“中共一大的話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劇本出現的情節是確立黨的名稱和奮斗目標。1921年召開中共一大,通過中共上第一個黨綱,確立黨的中心工作,成立了黨的重要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等等,A項正確,排除C項;中共三大決定與國民黨開展第一次合作,排除B項;1927年八七會議決議在農村開展土地革命,排除D項。故選A項。21.(2022·江蘇宿遷·中考真題)一百多年前,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名為《新青年》),拉開了波瀾壯闊的新文化運動的大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袁世凱推行獨裁統治,從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規定總統或地方督軍可以宣布“戒嚴”警察有權監控社會團體和出版物。特別是1915年帝制運動期間,當局大量查封反對派報刊,北京的日報減少到20家左右,上海的減少到5家,漢口則只剩下2家了。袁世凱政府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后,陳獨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認為中國進行政治革命意義不大,中華民國不過是一塊招牌。中國必須“從思想革命開始”。要做到這一點,就辦雜志宣傳新思想。——摘編自劉統《火種——尋找中國復興之路》材料二民與君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不并存。——李大釗《民彝與政治》(《新青年》,1916年)我翻開歷史一看,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魯迅《狂人日記》(《新青年》,1918年)材料三 1920年6月,陳獨秀、李漢俊等人在《新青年》編輯部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組織,即后人所稱的“中共上海發起組”。其后,《新青年》成為黨的刊物,陳獨秀邀請早期黨員陳望道、李漢俊、李達等先后加入編輯部。9月,《新青年》第八卷第一號出版,內容突出了無產階級革命,發表了陳獨秀的《談政治》和《對于時局的我見》,運用馬克思主義解剖中國社會、政治。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新青年》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共中央的機關刊物。——摘編自田子渝、徐方平、馬建強《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歷史背景、演進歷程和著作回顧》(1)據材料一概括《青年雜志》創辦的原因。(2)據材料二,分別指出李大釗、魯迅批判的矛頭指向什么?(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文化運動的意義。【答案】(1)原因:袁世凱對內專制獨裁,復辟帝制,對外賣國,辛亥革命失敗:以陳獨秀代表的先進中國人努力探尋救亡圖存之路。(2)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封建道德(或舊道德、或封建禮教)(3)意義: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組織基礎并作了骨干力量準備。【解析】(1)根據材料一“袁世凱推行獨裁統治,從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規定總統或地方督軍可以宣布“戒嚴”警察有權監控社會團體和出版物”可知,《青年雜志》創辦的原因是袁世凱對內專制獨裁,復辟帝制,對外賣國,辛亥革命失敗;“陳獨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認為中國進行政治革命意義不大,中華民國不過是一塊招牌。中國必須“從思想革命開始””可知,《青年雜志》創辦的原因以陳獨秀代表的先進中國人努力探尋救亡圖存之路。(2)根據材料二“民與君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不并存。——李大釗《民彝與政治》”可知,李大釗批判的矛頭指向封建專制;根據材料二“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魯迅《狂人日記》”可知,魯迅批判的矛頭指向封建道德或舊道德、或封建禮教。(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是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組織基礎并作了骨干力量準備。22.(2022·海南·中考真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6年,李大釗發表文章,大聲疾呼:“民與君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則國民死,專制活則自由亡。”……新文化運動仍以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為救國方案……中國先進分子對救國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簡史》等資料材料二 1918年李大釗部分革命活動●李大釗接連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謳歌俄國十月革命。●毛澤東來到紅樓,在李大釗的影響下,開始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書籍,并且逐漸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在北大紅樓里,李大釗團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師生,建立了第一個研究馬克思學說的團體。●在北大紅樓里,李大釗和陳獨秀等創辦了《每周評論》。《每周評論》成為五四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之一。——摘編自張珊珍《黨史第一課——中國共產黨成立全紀錄》材料三 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獲罪戾,則釗實當負其全責。——李大釗《獄中自述》(1)據材料一、二,歸納李大釗救國思想的變化。并依據材料,指出導致李大釗思想變化的重大歷史事件。(2)據材料二,概括李大釗宣傳新思想的方式。(3)綜合上述材料,簡述李大釗的革命活動所產生的影響。【答案】(1)變化:從宣傳民主、科學到宣傳馬克思主義。歷史事件:俄國十月革命。(2)方式:撰寫文章、成立研究團體、創辦進步刊物。(3)影響: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準備;在他的影響下,中國出現了大批馬克思主義者;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擔當的精神和愛國情懷激勵了后來者;引領后人投身革命,為實現民族解放、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解析】(1)根據材料“民與君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則國民死,專制活則自由亡。”歸納可知,李大釗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宣傳民主、科學;根據材料“李大釗接連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謳歌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研究馬克思學說的團體”“李大釗和陳獨秀等創辦了《每周評論》。《每周評論》成為五四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之一”,歸納可知,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由此可見,李大釗救國思想從宣傳民主、科學到宣傳馬克思主義;根據材料“李大釗接連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謳歌俄國十月革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導致李大釗思想變化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俄國十月革命。(2)根據材料“李大釗接連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建立了第一個研究馬克思學說的團體”“李大釗和陳獨秀等創辦了《每周評論》。《每周評論》成為五四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之一”,概括可知,李大釗宣傳新思想的方式為:撰寫文章、成立研究團體、創辦進步刊物。(3)根據材料“李大釗接連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謳歌俄國十月革命”“毛澤東來到紅樓,在李大釗的影響下,開始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書籍,并且逐漸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建立了第一個研究馬克思學說的團體”“李大釗和陳獨秀等創辦了《每周評論》。《每周評論》成為五四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之一”,分析可知,大釗的革命活動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準備;在他的影響下,中國出現了大批馬克思主義者;根據材料“民與君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則國民死,專制活則自由亡。”“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獲罪戾,則釗實當負其全責”,分析可知,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擔當的精神和愛國情懷激勵了后來者;引領后人投身革命,為實現民族解放、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11.(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題)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前仆后繼,英勇反抗外來侵略,回答問題。材料一: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務派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材料二:它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材料三:辛亥革命終結了千年不變的王朝輪回,埋葬了腐朽沒落的專制皇權,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華民國——摘編自王建朗、黃克武主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 民國卷》材料四:在中華民族發展的各個緊要歷史關頭,能夠把如此眾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萬眾一心的力量,朝著一個正確堅定的方向團結奮進,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國共產黨。——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材料一中洋務運動在前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中提出的口號是什么?在后期發展近代民用工業中提出的口號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農民戰爭叫什么?該戰爭的發動者是誰?(3)材料三中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是誰?辛亥革命指導思想是什么?(4)材料四中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間是什么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站起來”的標志性歷史事件是什么?(5)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華民族復興道路的認識。【答案】(1)自強;求富。(2)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3)孫中山;三民主義。(4)1921年;新中國成立。(5)中華民族的復興,道路曲折,是無數先輩艱苦奮斗的結果;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詳解】(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后期以“求富”為口號。(2)根據材料二“它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太平天國運動;領導人是洪秀全。(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的領導人是孫中山;辛亥革命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站起來”了。(5)本題屬于開放型試題。了解中華民族復興道路的歷程,言之有理即可。如中華民族的復興,道路曲折,是無數先輩艱苦奮斗的結果;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