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一)(第4-5課)【時空坐標】【考點梳理】考點一 洋務運動課程標準:了解洋務派為“自強”“求富”而創辦的主要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和局限性。1.興起:(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憂外患。(2)目的: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些官員被稱為“洋務派”。(3)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4)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中期。2.口號:“自強”(前期);“求富”(后期)。3.內容:(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代表: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2)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近代民用企業。代表: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與湖北織布局。(3)建立新式海陸軍。①建立新式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采用西式兵操練兵。②建立新式海軍:組建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規模最大)等海軍,1885年成立海軍衙門,同年為鞏固海防,還成立臺灣行省。(4)興辦新式學校,設立翻譯館,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①目的:適應中外交涉和開展洋務運動的需要。②代表:1862年,洋務派創辦第一所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③意義:邁出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第一步,培養了一批近代翻譯、外交、軍事和科技人才。4.破產的標志和原因:(1)標志: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2)原因:只學習先進技術,沒有改革腐朽的封建制度。(內部腐敗,外國勢力的擠壓)5.性質:是一次封建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6.評價:(1)積極性: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發展了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局限性: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王朝的統治,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7.啟示:洋務運動的失敗證明封建地主階級不能救中國。但是,洋務運動大膽邁出了圖強求富的第一步,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也是長期封閉的中國主動走向近代世界的第一步。對于今天來說,我國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堅持對外開放,順應世界形勢發展,認真學習和借鑒外國的先進技術、制度和經驗;同時,要努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加強自主創新,增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易錯點辨析1.易錯字:奕?;曾國藩;左宗棠;師夷長技。2.易混點:(1)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失敗的標志是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是戊戌變法。(2)洋務派興辦的福州船政局屬于軍事工業,漢陽鐵廠屬于民用工業。(3)主張“陸防”的代表人物是左宗棠,主張“海防”的代表人物是李鴻章。(4)京師同文館是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時期創辦的。考點二 甲午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課程標準: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列舉《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說明《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1.背景:日本明治維新后,國力增強,走上對外侵略擴張道路,企圖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2.時間:1894—1895年。3.重大戰事:戰役名稱 主要過程及結果豐島海戰 日軍襲擊清軍運兵船(牙山口外豐島海面)平壤戰役 清軍回族將領左寶貴犧牲,平壤陷落黃海海戰 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200余名將士壯烈殉國遼東半島戰役 徐邦道孤軍迎敵,旅順失陷。日軍制造旅順大屠殺威海衛戰役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4.戰爭結果: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在日本馬關簽訂《馬關條約》。5.《馬關條約》主要內容及危害:條款 主要內容 危害割地 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嚴重破壞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賠款 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 增加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和清朝的財政危機通商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從沿海深入到腹地設廠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標志著列強侵略由商品輸出轉為資本輸出為主,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6.影響: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易錯點辨析1.易錯字:鄧世昌;威海衛;北洋艦隊;澎湖列島;商埠。2.易錯點:(1)中日《馬關條約》是繼中英《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一方面,刺激了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另一方面,也促使了維新變法圖強運動的興起。(2)由于俄、德、法三國干涉,日本政府被迫歸還清朝遼東半島地區,但是又勒索了3 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因此,中日戰爭清政府總計賠款日本2.3億兩白銀。(3)受《馬關條約》的刺激,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實質是將中國置于列強的共同入侵之下。【能力提升】一、名詞解釋1.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經濟上的工業化和市場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學化。它是以科學技術為推動力,以工業化為中心,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機器工廠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場作為主要標志,并引起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及思想文化等方面變化的一場社會變革。2.商品輸出:是指資本主義國家將工業加工品出售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的市場進行傾銷,從而獲取高額利潤。這種侵略是以堅船利炮為手段進行的;其本質是控制殖民地的市場,銷售在本國加工的工業品,獲取高額經濟利潤。3.資本輸出:是指資本主義國家為獲得高額利潤用過剩資本(多余的資金)向其他國家投資或貸款,以此達到通過資本控制殖民地國家的經濟命脈;其本質是帝國主義國家剝削、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經濟手段。二、聯系比較1.洋務運動與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等事件之間的聯系2.近代中國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3.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強調社會性質的變化);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強調經濟文化的變化)。三、思維延伸1.洋務運動的主觀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也是根本目的),并不想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道路。但它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沖擊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洋務運動沒有變革中國的社會制度。2.《馬關條約》首次允許外國列強在華設廠,標志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為主轉向資本輸出為主;《馬關條約》的簽訂,直接推動了戊戌變法興起。四、單元啟示1.不改變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夠真正使中國走向富強的道路。2.洋務派“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大膽嘗試,在當時來說是進步的,是一種創新。洋務派的這種沖破阻撓,敢于向西方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3.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要學習一切先進的文明,加以創新。4.只有不斷變革、自強、自主才能使自己的祖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圖解歷史】1.圖1是江南機器制造總局。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統治階級內部的地主階級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此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中央以恭親王奕?,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為代表。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19世紀70年代開始,提出“求富”口號,開辦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開平煤礦、湖北織布局等民用工業。此外,洋務派還組建新式陸海軍,到19世紀80年代,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等海軍建成。興辦新式學堂,成立了中國第一所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還派遣留學生出國等。2.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發展了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等,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務運動沒有變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沒有使中國真正走上富強的道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3.圖2是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黃海大戰中,北洋艦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殉國。1895年,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該條約規定: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賠償日本兵費2億兩白銀;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該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真題回顧】1.(2018·遵義)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江南制造總局 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 漢陽鐵廠 輪船招商局的“新民”號輪船A.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 B.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C.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封建制度 D.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D2. (2021·畢節)洋務派創辦輪船招商局開張之初只有輪船3艘,后來發展到30多艘,其經營的國內外運輸業務。不但打破了外國輪船公司在中國的壟斷地位。還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輪船公司。這段材料說明洋務運動( )A. 啟動了中國近代化運動的進程 B.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的入侵C. 實現了“自強”“求富”的目標 D. 引進培養了大批企業管理和科技人才【答案】B【解析】【詳解】從材料中“不但打破了外國輪船公司在中國的壟斷地位。還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輪船公司。”可以看出,洋務派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的入侵,因此本題選B;材料說的是對外國資本的抵御,與中國近代化無關,A排除;洋務運動沒有實現“自強”“求富”的目標,C排除;材料說的是對外國資本的抵御,沒有涉及引進培養大批企業管理和科技人才,D排除。3. (2021·銅仁)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為推護清朝的統治,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①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 ②發展近代軍事工業 ③創辦民用工業④創辦京師大學堂 ⑤建立新式海軍 ⑥頒布《天朝田畝制度》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⑤⑥【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題干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為推護清朝的統治,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可知一系列的努力與洋務運動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實現富國強兵,故①符合題意;洋務派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故②③符合題意;洋務派建立了新式海軍,故⑤符合題意;①②③⑤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戊戌變法時期創辦京師大學堂,排除④,AB不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排除⑥,D不符合題意。故選C。4.近代史上,先進的中國人不斷探索救國方案,右圖是網友歸納的救國方案截圖,雖不是很準確,但有些道理。其中李鴻章說:“我學”,是指李鴻章等人學習西方技術而開展了( )A.虎門銷煙 B.洋務運動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答案】B5.1894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痛失寶島。把臺灣割讓給日本依據的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知識考點】《馬關條約》.【思路分析】本題以臺灣問題為切入點,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解答過程】據所學知,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規定割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等給日本,直到1945年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后才收回了臺灣,日本侵占中國臺灣長達50年。所以把臺灣割讓給日本依據的條約是《馬關條約》。故選:C。【總結歸納】注意識記《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影響。6.(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題)《復興之路》解說詞提到:“19世紀60年代……以軍事工業為主的近代企業出現了,新式海陸軍開始籌建,新式學堂一一舉辦,留學生陸續外派。大清國有了些許新的氣象。”“新的氣象”反映的是( )A.洋務運動 B.辛亥革命 C.戊戌變法 D.新文化運動【答案】A【解析】【詳解】據題干“19世紀60年代……以軍事工業為主的近代企業出現了,新式海陸軍開始籌建,新式學堂一一舉辦,留學生陸續外派。大清國有了些許新的氣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的氣象”反映的是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這些官員被稱為“洋務派”。洋務派在中央以恭親王奕 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們掀起了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A項正確;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排除B項;戊戌變法在1898年,排除C項;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排除D項。故選A項。7.(2022·內蒙古通遼·中考真題)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興辦19個近代軍事工業企業和近40個近代民用工業企業,至1894年,洋務企業總資本達26344萬元,占當時近代企業資本總額的45.22%。19世紀70年代起,洋務派籌建新式海軍,到80年代,初步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根據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洋務運動為中國工業近代化奠基 B.洋務運動是一次成功的自救運動C.洋務運動促進了科學技術的傳播 D.洋務派建立的海軍有力地保護了海疆【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洋務運動所產生的近代企業、資本、工人均是工業近代化的基礎,A項正確;洋務運動最終失敗了,排除B項;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洋務運動所建立的北洋艦隊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排除D項。故選A項。8.(2022·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下表是中國近代某一時期三個新式學校的課程內容,與這三個學堂的設立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應是( )學堂 開設課程一 《圣諭廣訓》、《孝經》、船舶駕駛、射擊、指揮二 經學(儒家經典)、化學、天文測算、萬國公法三 學員需通儒家經典、微積分、重學、汽學A.鴉片戰爭 B.洋務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答案】B【解析】【詳解】分析學堂課程內容,既有傳統的儒學經典,又增加了西方的天文,微積分,萬國公法等內容,可知是清政府創辦的新式學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創辦了新式學堂,A項正確;鴉片戰爭時期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沒有微積分、萬國公法等內容,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時期沒有創建新式學堂,主要宣傳西方的思想,較為抵制儒學思想,排除CD項。故選B項。9.(2022·浙江紹興·中考真題)史載:輪船招商局初期僅有輪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國航運公司紛紛跌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洋務運動A.對外國資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B.使中國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C.使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D.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史載:輪船招商局初期僅有輪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國航運公司紛紛跌價”可知,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洋務運動對外國資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A項正確;洋務運動并沒有促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排除B項;使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是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初步發展時期,排除C項;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馬關條約》的簽訂,排除D項;故選A項。10.(2022·江西·中考真題)下列是歷史興趣小組給下圖擬定的標題,合適的是A.洋務運動示意圖 B.沙俄侵占我國領土示意圖.C.義和團運動形勢示意圖 D.列強在華勢力范圍”示意圖【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所給時間可知,該事件發生在19世紀60—90年代。根據材料所給企業名稱可知,這是洋務運動時期 創辦的企業,據此可以擬定的題目是洋務運動示意圖,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沙俄侵占我國領土,排除B項;義和團運動發生在19世紀末,排除C項;列強在華勢力范圍劃分是在甲午戰后,排除D項。故選A項。11.(2022·河南·中考真題)洋務運動期間的某些企業,在運行中一般都計算成本,吸納民間資本,其產品主要銷售于國內市場,追逐利潤。下列屬于這類企業的是A.安慶內軍械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總局D.湖北織布局【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洋務運動期間的某些企業,在運行中一般都計算成本,吸納民間資本,其產品主要銷售于國內市場,追逐利潤”可知,這是求富思想的指導,在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在“求富”的口號下創辦了近代民用工業,“湖北織布局”就是其中之一,故“湖北織布局”屬于“追求利潤”的企業,D項正確;安慶內軍械所、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總局都是在“自強”口號下,創辦的軍事工業,排除ABC項。故選D項。12.(2022·四川樂山·中考真題)下圖是樂樂同學在學習了中國近代史某一課后繪制的漫畫。據此推測他學習的課題是A.鴉片戰爭 B.洋務運動 C.戊戌變法 D.武昌起義【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漫畫,“封建制度情況下,嫁接西方先進技術”,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洋務派向西方學習技術,鞏固清政府封建統治,B項正確;鴉片戰爭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A項;戊戌變法是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排除C項;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首義,排除D項。故選B項。13.(2021·四川中考真題)洋務運動中,“新型的工業和企業造就了新型的職業人士如工程師、經理和實業家,那些出洋留學的人士歸國后,也成為陸軍、海軍、學堂和外交機構中的領頭人”。材料說明洋務運動( )A.培養了近代化人才 B.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C.鞏固了清政府統治 D.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可知,材料說明洋務運動培養了一批人才,產生了中國新的管理和實業階層,故A項正確;題干材料說明洋務運動培養了近代化人才,沒有涉及洋務運動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和抵制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內容,排除BD項;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A項。14.(2021·貴州中考真題)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為推護清朝的統治,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①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 ②發展近代軍事工業 ③創辦民用工業④創辦京師大學堂 ⑤建立新式海軍 ⑥頒布《天朝田畝制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答案】C【詳解】依據題干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為推護清朝的統治,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可知一系列的努力與洋務運動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實現富國強兵,故①符合題意;洋務派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故②③符合題意;洋務派建立了新式海軍,故⑤符合題意;①②③⑤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戊戌變法時期創辦京師大學堂,排除④,AB不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時期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排除⑥,D不符合題意。故選C。15.(2021·福建中考真題)到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等海軍。南洋水師起步較早但發展緩慢,北洋水師連續多年無法添置新的艦船。這說明了當時A.洋務運動成效顯著 B.自強求富已經實現C.海軍建設步履艱難 D.軍隊改制全盤西化【答案】C【詳解】依據題干信息“南洋水師起步較早但發展緩慢,北洋水師連續多年無法添置新的艦船”可知,清政府雖建立起新式海軍,但是依然發展步履艱難,故C正確;AB與題干主旨相反且與史實不符,故錯誤;D與題干信息無關且與史實不符,故錯誤。綜上故選A。16.(2022·內蒙古通遼·中考真題)中日《馬關條約》規定: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這一條款的實施( )A.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 B.有利于列強對中國資本輸出C.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 D.阻止了其他列強在中國開設工廠【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使外國在中國設廠合法化,便利了列強的資本輸出,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題,被迫進一步卷入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B項正確;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與《南京條約》中“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有關,排除A項;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與賠款有關,排除C項;帝國主義列強引用“利益均沾”的條款,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故“阻止了其他列強在中國開設工廠”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7.(2022·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海洋歷來是各國爭奪的焦點,為“開拓萬里波濤”,1894年,日本聯合艦隊突襲北洋艦隊。隨后雙方在黃海海面上發生激戰。此戰役中為國捐軀的清朝將領是A.林則徐 B.李鴻章 C.鄧世昌 D.曾國藩【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9月,中國北洋艦隊執行護航任務,返航途中,在黃海大東溝,遭到日本艦隊襲擊,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指揮艦隊沉著應戰,壯烈殉國,C項正確;林則徐領導了虎門銷煙運動,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排除A項;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創辦了北洋水師,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作為特使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排除B項;曾國藩是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設立安慶內軍械所,制造新式槍炮,1870年病逝于南京,排除D項;故選C項。18.(2022·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對下圖反映的歷史現象,解讀準確的是A.有識之士開始受到刺痛 B.清政府統治危機空前顯現C.曾國藩預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獨霸中國局面的形成【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中的“時局圖”,反映的是甲午戰后,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說明清政府統治危機空前顯現,B項正確;AC項從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AC項;圖片中不僅只有日本,排除D項。故選B項。19.(2021·山西中考真題)1895年5月15日《申報》報道:“一律預備與倭人決死一戰,不愿將全臺歸于倭人,眾志成城,有死無二。”與此報道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戚繼光抗擊倭寇 B.《馬關條約》簽訂C.鄭成功收復臺灣 D.《辛丑條約》簽訂【答案】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故B正確;戚繼光抗倭是在明朝時期,故排除A項;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故排除C項;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故排除D項。故選B。20.(2021·山東中考真題)有人曾感慨道:“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在“苛刻的條約”中,清政府被迫割讓A.6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B.九龍司地方一區C.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 D.香港島【答案】C【詳解】從材料的“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等關鍵信息可知,這是指的是1894-1895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故C符合題意;清政府被迫割讓6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指的是中俄《璦琿條約》,排除A;清政府被迫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指的是中英、中法《北京條約》,排除B;清政府被迫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指的是中英《南京條約》,排除D。故選C。21.(2022·新疆·中考真題)學習歷史要了解重要事件、人物和現象以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①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城都護府,標志著新疆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自此以后,歷代中央政權都將西城視為故土,行使著對新疆地區的管轄權。②唐朝先后設立安西都護府和伊犁將軍府。進一步加強了中央政府對新疆地區的管轄。19世紀中后期,西北邊疆危機加劇。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收復新疆,③并于1881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維護了邊疆的穩定和國家領土的完整。1949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疆實現和平解放,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歷史上中央政權對新疆地區的持續性治理表明_______④(A.新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華文明沃土)。(1)對①-③處畫線部分進行判斷,正確的填"正確",不正確的填“錯誤"。(2)在④處填合適的選項。【答案】(1)①正確;②錯誤;③錯誤。(2)A【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城都護府,使西域歸屬中央政權,①正確;伊犁將軍府是清朝在新疆設置的機構,②錯誤;左宗棠收復新疆后,清政府于1884年設新疆省,③錯誤。(2)根據材料,從西漢開始,新疆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到清朝,我國與新疆一直保持行政關系,說明新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選A。22.(2020年四川內江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洋務運動是中國晚清統治集團求強求富的自救運動,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不僅創辦了近代工礦企業、交通運輸業、電信業,而且編練軍隊,籌設海防,興辦教育,但洋務運動沒能實現“自強”“求富”的目標。——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場運動開始于19世紀什么年代?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主要發展什么工業?其沒有實現“自強、求富”目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60年代;軍事工業(近代軍事工業);洋務運動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朝統治(只學西方技術,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封建制度)。【解析】(1)考查點:洋務運動。解題思路:(1)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洋務運動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起初以“自強”為口號,主要發展軍事企業。洋務運動之所以沒有實現“自強、求富”,主要是因為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封建制度,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和鞏固清朝統治。23.(2020年成都節選)兒童是歷史的親歷者,其命運與時代的變遷緊密相連。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國近代化的“火種”】材料二 1871年,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聯名上奏:“挑選聰穎幼童赴美國書院,學習軍政、船政、步算、制造諸學”。次年起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選派了四批10歲至16歲的幼童赴美,計劃留學15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首次公派留學。但是,1881年夏,清政府唯恐這些留美幼童全盤接受西方文化,對儒學孔教失去興趣,遂將這些留美學生全部撤回。留美幼童回國后,逐漸在各領域顯現出非凡的才能,如“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唐國安、民國第一位總理唐紹儀等。許多人還在對外抗擊侵略的戰爭中奮勇當先。據統計,殉國者有8人之多。——據《赴美留學變遷,精英化轉向平民化》(《國際先驅導報》2015-06-25)(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近代史上首次公派留學潮的出現與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直接關聯?(2分)清政府實施留美幼童計劃的目的是什么?(2分)結果如何?(4分)【解析】(2)根據材料二“1871年,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聯名上奏:‘挑選聰穎幼童赴美國書院,學習軍政、船政、步算、制造諸學’.次年起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選派了四批10歲至16歲的幼童赴美,計劃留學15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首次公派留學。但是,1881年夏,清政府唯恐這些留美幼童全盤接受西方文化,對儒學孔教失去興趣,遂將這些留美學生全部撤回。留美幼童回國后,逐漸在各領域顯現出非凡的才能,如‘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長唐國安、民國第一位總理唐紹儀等。許多人還在對外抗擊侵略的戰爭中奮勇當先。據統計,殉國者有8人之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史上首次公派留學潮的出現與洋務運動有直接關聯,清政府實施留美幼童計劃的目的是學習西方的科技,維護清朝統治,結果清政府唯恐這些留美幼童全盤接受西方文化,對儒學孔教失去興趣,遂將這些留美學生全部撤回。【答案】(2)歷史事件:洋務運動。(2分)目的: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培養近代人才,維護清政府的統治。(2分)結果:中途天折;(2分)為中國培養了一批杰出的近代人才,他們成為了中國近代化的“火種”。(2分)24.(2020年浙江嘉興節選)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事關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近代恥辱)卅年求富更求強,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戰,總歸虛北擲金黃。--摘自《上海縣竹枝詞》(1)膠東地區見證了“海面未收功一戰”的恥辱,請用史實加以佐證,并指出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曾經抗爭)【答案】(1)1894年9月,在黃海大戰中,鄧世昌率領全艦將士浴血奮戰,英勇犧牲;這首詞說明作者認識到甲午戰敗,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的史實,認識到洋務運動白白浪費了金錢,未能使中國富強起來。【解析】(1)1894年9月,在黃海大戰中,鄧世昌率領全艦將士浴血奮戰,英勇犧牲;1895年1月,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也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所以說膠東地區見證了“海面未收功一戰”的恥辱;材料所說的“卅年求富更求強,造炮成船法仿洋”是指洋務運動,與“海面未收功一戰,總歸虛牝擲金黃”有關的戰爭是甲午中日戰爭。這首詞說明作者認識到甲午戰敗,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的史實,認識到洋務運動白白浪費了金錢,未能使中國富強起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