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3第二十三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第12-14課)【中考歷史總復習講練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3第二十三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第12-14課)【中考歷史總復習講練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十三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第12-14課)
【考點梳理】
考點一 民族團結
課標要求:通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認識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
(2)確立。
①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
②1954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
③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
(3)實施。
①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
②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
(4)意義。
①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
②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③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2.共同繁榮發展:
(1)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
(2)措施。
①政治建設: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使各族人民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
②經濟建設: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③文化建設:國家重視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④西部大開發。
意義 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
成果 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項目,極大地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
⑤興邊富民行動:采取特殊措施幫助人口較少民族加快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易錯點辨析
1.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不是在所有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
2.我國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考點二 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海峽兩岸的交往
課標要求:了解香港、澳門回歸和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1.“一國兩制”的構想:
(1)目的:解決香港、澳門、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
(2)提出: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3)含義: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4)地位: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1)回歸的原因: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根本原因)
②“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運用。
(2)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3)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4)意義: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易錯點辨析
1.易錯字:香港的“港”,澳門的“澳”。
2.易錯點:(1)港澳回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力增強。
(2)香港、澳門回歸是國家主權恢復問題。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祖國統一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3.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
(1)對臺政策的調整。
時間 領導人 政策(方針)
新中國成立時 毛澤東 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
20世紀50年代中期 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
改革開放以后 鄧小平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1995年1月 江澤民 和平統一八項主張
(2)促進兩岸關系不斷發展的措施。
①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
②1987年,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③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④2005年,胡錦濤會見連戰,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海和平穩定,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⑤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3)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①背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
②表現: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2008年,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易錯點辨析
1.“一國兩制”的構想最初是為解決臺灣問題提出的,首次成功實踐是香港回歸祖國。
2.港、澳問題與臺灣問題不同。港、澳問題是歷史上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問題,屬主權問題。臺灣問題是內戰遺留問題,屬內政問題。
【能力提升】
聯系比較
我國三種“特別區域”的比較
類別 特別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 經濟特區
區別 設立區域 港澳地區 少數民族聚居區 特定區域
指導原則 “一國兩制”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特殊的經濟政策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有“一定的自治權” 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方法
社會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解決問題 實現祖國和平統一 解決民族問題,實現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愿望 經濟發展、對外開放
聯系 三者都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范圍內、中央政府統一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域,不具有任何獨立主權實體性質
二、思維延伸
1.談談應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全面貫徹和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2.談談你對祖國統一的看法。
國家統一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心愿,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祖國統一大業終將實現。
三、單元啟示
1.我們能為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民族團結做些什么
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敢于同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支持和宣傳國家有關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等。
2.你認為應如何推進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實行“一國兩制”的方針,促進兩岸關系快速發展;堅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決反對分裂,維護統一;堅持改革開放,增強國家綜合國力,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堅實的物質條件;加強經濟、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積極發展兩岸關系等。
【圖解歷史】
1.民族團結: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
①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
②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③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實施。
①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
②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
2.香港、澳門的回歸:
(1)“一國兩制”的構想:為解決香港、澳門、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2)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①根本原因:中國的綜合國力的日益增強。
②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圖1)。
③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圖2)。
④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3.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
(1)對臺政策的調整。
時間 領導人 政策(方針)
新中國成立時 毛澤東 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
20世紀50年代中期 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
改革開放以后 鄧小平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1995年1月 江澤民 和平統一八項主張
(2)促進兩岸關系不斷發展的措施。
①1987年,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②1992年,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海峽兩岸日益密切交往的表現: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2008年,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真題回顧】
1.(2022·貴州貴陽·19)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為香港順利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的是( )
A.民主集中制的實行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 D.“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
【答案】D
2.(2022·廣西梧州·10)廣西在農歷三月三開展壯族歌圩、搶花炮、打扁擔、打銅鼓等民族風俗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壯鄉民族風情、壯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反映少數民族重視( )
A.經濟開發 B.文化傳承
C.科技創新 D.民族平等
【答案】B
3.(2022·山東聊城·17)西部12省(區、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國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僅為東部地區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國家全面實施了( )
A.科教興國戰略 B.人才強國戰略
C.西部大開發戰略 D.“三步走”發展戰略
【答案】C
4.(2022·四川自貢·13)如圖為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人口變化統計圖,這種變化與某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關。該制度為(  )
A.政治協商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一國兩制”
【答案】B
5.(2022·福建省·18)“香港欣歸祖國,頌歌高唱未來”“兩制光昭四海,五星輝耀寰球”的對聯體現了( )
A.“九二共識”的達成 B.“一國兩制”的實踐
C.軍隊建設的成就 D.兩岸“三通的實現
【答案】B
6.(2022·廣西桂林·28)2022年5月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功進行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香港社會各界表示,新任行政長官必將更好地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愛國者治港”踐行了(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一國兩制”方針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 “求同存異”方針
【答案】B
7.(2022·黑龍江牡丹江·14)英國國旗緩緩降落,中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治結束了。下列有關香港問題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在“一國兩制”構想推進下解決的 ②香港回歸的時間是1999年 ③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 ④標志著祖國實現完全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8.(2022·黑龍江綏化·18)為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人是(  )
A.毛澤東 B.周恩來
C.鄧小平 D.江澤民
【答案】C
9.(2022·浙江杭州·18)某同學嘗試用表格進行學習整理。下表中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  )
序號 史實 結論
① 哥倫布船隊遠洋航行 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② 《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使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④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標志著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10.(2022·浙江寧波·13)“改變,意味著進步與成長;不變,則是對歷史與現實的尊重。”下列選項能反映港澳回歸所帶來的“改變”是(  )
A.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 B.原有的生活方式
C.主權的行使 D.同根同源的血脈
【答案】C
11.(2022·江蘇泰州·37)近年來,駐澳軍隊廣泛開展“中國故事”系列文化聯誼活動,創作了《可愛的中國》《澳門同胞的中國心》《吉祥澳門》等作品,受到澳門民眾的熱烈歡迎。這些舉措(  )
A.是對“九二共識”的認同 B.促進了內地與澳門的經貿聯系
C.彰顯了澳門的高度自治權 D.增強了澳門民眾的祖國認同感
【答案】D
12.(2022·黑龍江龍東·12)“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中表達了臺灣同胞對回歸祖國的渴望。改革開放后,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我國政府對臺的基本方針是( )
A.和平統一 B.堅持一個中國
C.“三不”政策 D.“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答案】D
13.(2022·山東臨沂·16)鄧小平說,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可以采取獨特的模式,社會制度不變,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國資本不動,臺灣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即使武裝統一,臺灣的現狀也可以不變。從中得到的歷史信息是(  )
A.臺灣問題必須使用和平解決模式 B.武力統一后也可實行“一國兩制”
C.“一國兩制”構想排斥使用武力 D.只有通過武力才能解決臺灣問題
【答案】B
14.(2022·云南昆明·17)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  )
A.“一國兩制”方針 B.八項主張
C.兩岸直接“三通” D.“九二共識”
【答案】D
15.(2022·廣西北部灣·12)歷史學習要學會區分史實和史論,史論就是根據史實得出的歷史結論。下列屬于史論的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維護民族團結具有重大意義
B.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C.袁隆平經多年反復試驗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D.中國于2001年12月成為了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答案】A
16.(2022·甘肅白銀·9)(6分)國家統一,民族交融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過程中,應該說漢化是總體的趨勢,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隨著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廣闊的異質文化匯入漢族社會,也為其帶來了新鮮而有活力的因素。實際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終促進了南北統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輝煌盛世。
——摘編自陰法魯、許樹安、劉玉才《中國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戚厚杰著《臺灣光復》目錄節選(見下圖)
引言 直掛云帆復臺灣,兩岸統一會有時 一 兩岸骨肉根連根,海盜垂涎強侵占 二 義正驅紅夷,統一銘青史 三 跨海征戰入版圖,耕鑿從今九壤同 四 骨肉分離天落淚,烽火遍島不臣倭 五 驅逐倭奴,恢復中華 六 中國是我們的祖國,臺灣土地是中國的土地
材料三 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10月9日)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對中國歷史造成的影響。(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驅逐倭奴,恢復中華”敘述的歷史事件。(1分)
(3)依據材料三,指出“臺灣問題”的性質是什么?(1分)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當今祖國統一問題的看法。(2分)
【答案】(1)影響: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2分)
(2)事件:抗戰勝利后臺灣光復。(1分)
(3)性質:中國的內政問題;(1分)看法: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維護國家統一。(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7.(2022·江蘇鹽城·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進舉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為基礎,又適當照顧地區和單位,在城市與鄉村間、少數民族與漢族間,作了不同比例的規定,使全國各階層、各民族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都有相應的代表。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
材料二 由于歷史上反動統治者長期實行民族壓追政策,各民族之間,主要是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存在著很深的隔閡。少數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問題往往同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而難于處理……鑒于情況復雜,中國共產黨從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政治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了正確的民族工作方針和政策。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
材料三 不管大陸還是港、澳、臺地區,都只有一個中央人民政府,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地區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下的一級地方政權,它們與中央人民政府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系。鄧小平的這一思想是根據中國國請來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光輝范例。
——胡維革、胡曉巖《關于香港回歸祖國的思考》
(1)據材料一概括《選舉法》的特點。該材料體現了我國哪一政治制度?
(2)據材料二歸納民族問題復雜表現。為此,中共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中“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構想是什么?請寫出其成功實踐的范例。
(4)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國確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發點。
【答案】(1)特點:按人口比例選舉,兼顧地區、單位、城鄉、民族間的差異。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表現:歷史上民族隔閡深刻,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更復雜。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構想:一國兩制。范例: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
(4)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結合中國國情,實事求是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南昌市| 蕉岭县| 岚皋县| 莱州市| 南京市| 九台市| 广饶县| 东丽区| 天气| 洛扎县| 全州县| 镇江市| 合江县| 新疆| 天台县| 互助| 大连市| 资溪县| 璧山县| 葵青区| 台东县| 大兴区| 顺义区| 湾仔区| 高陵县| 襄城县| 台安县| 沙湾县| 哈密市| 理塘县| 于都县| 桃园县| 麻城市| 额济纳旗| 湖南省| 大渡口区| 贡觉县| 贡觉县| 屯昌县| 万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