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2第二十二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7-11課)【中考歷史總復習講練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2第二十二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7-11課)【中考歷史總復習講練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十二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7-11課)
考點一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
課標要求:了解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背景:“文化大革命”積累下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人們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當時中央領導人仍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兩個凡是”。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1)性質: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2)結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意義: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
2.時間、地點:1978年12月,北京。
3.內容:
(1)思想上: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2)政治上: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3)組織上: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4.意義:
(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2)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二、撥亂反正
1.內容:平反冤假錯案。
2.典型事件:1980年,為劉少奇恢復名譽,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完成標志: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易錯點辨析
1.易錯字:注意“屆”字的書寫正確。
2.易錯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針對“兩個凡是”方針的錯誤而寫的,此文的發表標志著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開始。
3.易混點:(1)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確立了鄧小平的領導地位。
(2)毛澤東地位和評價:開創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他是新中國的締造者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開創者;鄧小平地位和評價:鄧小平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他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考點二 改革開放
課標要求:了解農村改革和深圳特區的發展,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1.經濟體制改革: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目的 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進程 嘗試 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
逐步擴大 逐步推廣到全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深化 隨著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作用 激發農民勞動熱情,解放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
(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
概況 改革在農村取得成功,改革的浪潮從農村涌向城市
依據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內容 所有制形式 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管理體制 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
分配方式 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環節 增強企業活力
意義 調動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活力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①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實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③意義: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2.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的建立。
①首批經濟特區:1980年,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
②“特區”中“特”的體現: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③意義: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④代表: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2)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①1984年,開放了廣州、上海等14個沿海城市。
②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③1988年,增設海南島經濟特區。
④1990年,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
⑤1992年,相繼開放沿江城市、陸地邊境城市和內地省會、自治區首府。
(3)結果: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4)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就的啟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我們要堅持走改革開放的道路。
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1)時間: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
(2)意義: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易錯點辨析
1.易錯點:
(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并沒改變土地公有制,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和經營權,沒有所有權。
(2)在國有企業改革中,所有制改革的前提是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改變公有制經濟的性質。
(3)首批開放的經濟特區中,深圳、珠海、汕頭位于廣東省,只有廈門位于福建省。
(4)經濟特區的“特”是指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而不是特殊的社會制度。
2.易混點:
(1)對外開放的“窗口”是深圳,最大的經濟特區是海南島。
(2)對外開放格局中,全方位指的是:對世界上所有類型的國家開放;多層次指的是:經歷了從東到西、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從沿海到內地再到沿邊逐步推進的過程;寬領域指的是:不僅是經濟領域,也在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開放。
(3)對外開放格局是: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而外交布局是: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
考點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課標要求:1.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性;認識中國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性;
2.知道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以來我國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例加以說明。
1.鄧小平理論形成過程:
時間 重要事件 主要內容
1978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
1982年 中共十二大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1992年初 南方談話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發展生產力,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發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創始人 確立時間 思想核心 意義
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 1997年中共十五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闡明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 江澤民 2002年中共十六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科學發展觀 胡錦濤 2012年中共十八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
習近平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思想 習近平 2017年中共十九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3.中共十九大的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易錯點辨析
1.毛澤東提出適應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鄧小平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理論成果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4.中國夢宏偉藍圖:
(1)提出:2012年11月,由習近平提出。
(2)基本內涵: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3)實現途徑: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4)奮斗目標:“兩個一百年”。
①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5.“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1)具體內容: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2)意義: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6.新發展理念:
(1)時間: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
(2)內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3)評價:新發展理念針對的是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國當前最為緊迫的現實問題,關系我國發展全局和未來前景。
易錯點辨析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新發展理念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7.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1)表現: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200多種工農業產品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躍上新臺階。
(2)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
(3)面對新常態的舉措。
①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積極推進科技創新。
②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4)影響:使中國在實現國家重大戰略發展目標、主辦國際盛會(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應對突發事件、戰勝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面具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
【能力提升】
一、名詞解釋
經濟體制改革: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二、聯系比較
近代中國的對外開放是被動的、方便列強侵略,現代中國的對外開放是主動的、為了發展經濟。
三、思維延伸
1.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政策的調整:土地改革(1950-1952年)、農業生產合作社(1953年)、人民公社化(195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
2.談談你對不同時期土地政策調整的看法:一定時期土地政策的調整與當時的歷史狀況緊密相關;土地政策調整一定要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兼顧農民的權益;土地政策是涉及國計民生、社會穩定的大事。
3.談談你對民主法制建設的看法:民主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四、單元啟示
1.作為青年一代的中學生,你能為中國夢的實現做出哪些努力: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持改革創新理念等。
2.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以人民利益為重;實事求是,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勇于創新,與時俱進;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為目的等。
【圖解歷史】
1.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圖1),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使人們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圖2)。
(1)思想上: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2)政治上: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3)組織上: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4)意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3.撥亂反正典型事件:1980年,為劉少奇恢復名譽。
4.改革從農村開始。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逐步推廣到全國。隨著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發展。
5.1984年,改革從農村轉向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
(1)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
(2)管理體制: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
(3)分配方式: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
6.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7.經濟特區的建立:1980年,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8.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圖3)
9.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1.中國夢:
(1)基本內涵: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2)奮斗目標:“兩個一百年”。
①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真題回顧】
1.(2022·湖南常德·12)1979年10月《人民日報》的子報——《市場報》正式創刊,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第一份經濟類報紙。1980年,《人民日報》改版,開辟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篇幅和數量不斷增加。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國企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B.經濟建設的發展
C.黨和國家經濟中心轉移 D.經濟特區的建立
【答案】C
2.(2022·浙江杭州·18)某同學嘗試用表格進行學習整理。下表中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  )
序號 史實 結論
① 哥倫布船隊遠洋航行 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② 《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使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④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標志著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3.(2022·浙江麗水·18)小王同學對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會議進行了梳理,以下會議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遵義會議 ②八七會議 ③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⑤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⑤③④
【答案】C
4.(2022·陜西A卷·6)中共八大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是(  )
①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確了經濟建設是中心任務 ③都指明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 ④都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5.(2022·四川南充·9)歷史解釋要求學生初步學會有理有據的表達自己對歷史的看法。下列史實和結論表述正確的是( )
A.《資政新篇》——調動了農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積極性
B.五四運動——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了我國土地所有制性質
D.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答案】D
6.(2022·黑龍江大慶·20)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下列關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說法正確的是(  )
A.使農民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B.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
C.消滅了地主階級地 D.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答案】D
7.(2022·湖北恩施·7)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以下關于建國后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說法正確的是(  )
A.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B.農業合作化運動確立了農民土地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運動改變了我國農業落后面貌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沒有改變土地性質
【答案】D
8.(2022·重慶B卷·8)下面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糧食總產量變化表(部分)。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1978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糧食總產量(萬噸) 30000 35343 38728 40712
A.土地改革的進行 B.“一五”計劃的實施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答案】C
9.(2022·內蒙古通遼·9)1978年11月,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在契約中表示“坐牢殺頭也甘心”;1979年,鄧小平聽取設立特區的匯報時指示“殺出一條血路來”。材料反映了(  )
A.美國對華敵視政策影響了改革進程
B.舊的觀念和體制阻礙改革
C.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無法進行下去
D.經濟發展所需資金缺乏制約著改革
【答案】B
10.(2022·安徽省·7)1991年3月,中共中央確定在上海和深圳試點實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這表明(  )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 B.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
C.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形成 D.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落實
【答案】B
11.(2022·江蘇連云港·32)《人民日報》新年社論的高頻詞匯反映當年中國社會發展的主題,1992年的高頻詞匯應是( )
A.合作 改造 農業生產 B.生產技術 科學管理 社會主義現代化
C.穩定 企業 國企改革 D.深化改革 擴大開放 召開中共十四大
【答案】D
12.(2022·安徽省·8)在中國“入世”關鍵階段,中美經過多輪磋商和激烈的討價還價,最終達成《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這說明(  )
A.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B.國際經濟新秩序已經建立
C.美國開始放棄霸權主義 D.發展中國家主導世界貿易
【答案】A
13.(2022·黑龍江大慶·25)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中華民族圓的一個又一個夢,回歸夢、入世夢、奧運夢。你認為這些夢想成真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現了民族獨立
B.簽署并發表了中美聯合公報
C.改革開放提高了我國綜合國力
D.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答案】C
14.(2022·黑龍江大慶·21)下列城市屬于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的是(  )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頭 ④武漢 ⑤廈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D
15.(2022·甘肅天水·8)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提出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就是( )
A.獨立自主 B.改革開放
C.自由平等 D.民族復興
【答案】D
16.(2022·江蘇宿遷·12)西方曾有人斷言: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不可能兼容,社會主義不可能搞市場經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實踐和理論總結,有力而響亮打破了這個讖言。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答案】B
17.(2022·四川雅安·13)1984年一、二月間,鄧小平在視察了深圳等地后說:“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根據鄧小平的建議,同年5月,國家決定( )
A.把長江三角洲等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B.把海南島劃為經濟特區
C.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等14個沿海城市
D.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
【答案】C
18.(2022·廣西梧州·9)1992年,鄧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并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入世貿組織 B.實施撥亂反正
C.加強科教興國 D.解放人們思想
【答案】D
19.(2022·湖北潛江·7)準確掌握歷史史實與歷史結論,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下列歷史史實與歷史結論對應完全正確的是( )
序號 歷史史實 歷史結論
A 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
B 完成一五計劃 我國徹底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C 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D 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 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答案】D
20.(2022·山東臨沂·17)某校九年級一班在設計板報內容時選取了以下幾個部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符合這些內容的板報主題應該是(  )
A.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思想成果 B.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社會主義理論
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指導思想 D.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
【答案】D
21.(2022·四川達州·14)根據提示將以下內容補充完整:
(1) 北京冬奧會火炬“飛揚”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中“道法自然”的思想。這一思想屬于春秋戰國時期的 ______ 學派。
(2) ______ 的發明解決了汽車、飛機的發動機問題,引發了交通運輸業的一場變革。
(3)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付之一炬的皇家園林是 ______ 。
(4) ______ 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的不平等條約。
(5) 2001年,中國為參與經濟全球化而加入的國際組織是 ______ 。
【答案】(1)道家。 (2)內燃機。 (3)圓明園。 (4)《辛丑條約》。 (5)世界貿易組織。
22.(2022·福建省·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農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聲中成長。
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
中學歷史教學園地
版權所有
——摘自《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詞節選)
注:歌詞創作于20世紀80年代
)
——據郭大鈞主編《中國當代史》等編制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②,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詞節選)
——摘自《中國共產黨簡史》等
(1)根據材料一,簡述1978—1990年我國農業總產值的發展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農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6分)
(2)從材料二的歌詞①②中,任選你感觸最深刻的“一個春天”,寫出序號,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4分)
(3)根據材料一、二,提煉一個主題。(2分)
【答案】(12分)(1)發展趨勢:快速上升(或發展迅速)。
原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決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迅速推廣,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民的辛勤勞動。
(2)選擇歌詞序號:①。(若答“1979年的春天”,亦可)
理由:中共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我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
選擇歌詞序號:②。(若答“1992年的春天”,亦可)
理由: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深遠影響;1992年以來相繼開放重慶、滿洲里等城市,我國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一個主題:黨的政策和人民的辛勤勞動推動我國社會蓬勃發展: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與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重大貢獻;改革開放推動了我國社會走向富強;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保障等。(任答1點即可)
23.(2022·四川廣元·17)(10分)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不斷調整和完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中國現代史上,1978年是一個十分微妙和關鍵的年代……中國的發展主軸已經向經濟成長轉移。
——摘編自吳曉波《激蕩三十年》
材料二
對外開放格局
時間 開放的城市或地區
1980年 深圳、珠海、廈門等經濟特區
1984年 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廣州等14個沿海開放城市
1985年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等經濟開放區
1992年 重慶、武漢、滿洲里、昆明、烏魯木齊等內陸市縣
——改編自部編版八年級下冊《中國歷史》
材料三 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關于計劃與市場的關系,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南方談話闡發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猶如一股強烈的東風,驅散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對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簡史》
材料四 他迅速制訂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規和政策。例如,通過《緊急銀行法案》來整頓銀行秩序,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為經濟注入資金,簽署《農業調整法》以幫助恢復農產品價格。
——摘編自《大國崛起》解說詞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哪次會議開啟了“中國的發展主軸已經向經濟成長轉移”?(2分)
(2)根據材料二概括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2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鄧小平南方談話的歷史意義。(2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1分)這一歷史事件有什么典型特征?(1分)
(5)綜合上述材料,總結改革取得成功的經驗。(2分)
【答案】(1)會議: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2分,若考生作答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亦可給分,錯別字不給分)
(2)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分,其它符合史實的敘述亦可酌情給分,總分不超過2分)
(3)歷史意義:①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②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③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2分)
(4)歷史事件:羅斯福新政(1分,錯別字不給分)
典型特征: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加強對經濟干預的新模式(1分,考生作答為“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加強對經濟的干預”、“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新模式”,亦可給分)
(5)經驗:①改革要符合本國國情;②改革要實事求是,要適時調整。(任答1點即可,其它符合史實的敘述亦可酌情給分,總分不超過2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武县| 陇西县| 莱芜市| 海林市| 禄劝| 杭州市| 商水县| 荆门市| 阿鲁科尔沁旗| 长乐市| 内乡县| 饶平县| 余江县| 方城县| 东平县| 陈巴尔虎旗| 恩平市| 盱眙县| 吴堡县| 南平市| 治多县| 盐城市| 金溪县| 清镇市| 石柱| 农安县| 潍坊市| 兴山县| 祁东县| 濮阳县| 文成县| 左贡县| 合山市| 伊春市| 桂林市| 华宁县| 石楼县| 宁阳县| 绥宁县| 聂荣县| 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