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十四單元 走向和平發展的世界(第20-22課)【考點梳理】考點一 聯合國與世界貿易組織課標要求:初步理解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作用。1.聯合國的宗旨和作用:(1)成立:1945年10月,聯合國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2)地位: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3)主要機構: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聯合國秘書處等。(4)根據安理會或聯大的決議,聯合國可以向沖突地區派出軍事人員,以恢復或維持和平。以聯合國名義派出的武裝力量,被人們稱為“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5)首要宗旨: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6)作用:聯合國對減少地區沖突發揮了積極作用,使許多國家和地區避免了一些可能發生的戰爭,為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2.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作用:(1)成立: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2)宗旨:以非歧視性、開放、公平為原則,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保證就業、收入與需求的增長,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3)主要職能:制定和規范多邊貿易協定、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等。(4)作用: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與聯合國成為支撐、協調世界經濟和政治的兩大支柱,推動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考點二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課標要求:初步了解“冷戰”后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1.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1)時間: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后。(2)當今世界政治格局: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3)表現:一超:蘇聯解體,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建立單極世界。多強: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廣大發展中國家。它們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地區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展。(4)根源: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根源在于經濟結構的多極化。(5)影響: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6)中國的應對。①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②主張各國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③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2.當今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易錯點辨析易混點:當今世界政治格局:“一超多強”,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尚未形成多極化格局,所以只能說多極化趨勢。考點三 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課標要求:以計算機網絡、生態與人口等問題為例,了解現代人類社會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1.第三次科技革命:(1)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2)起源:美國,并迅速擴展為世界范圍的科技革命。(3)領域:電子計算機、原子能、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4)標志: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5)特點: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加速了戰后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3.計算機網絡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1)人們可以快捷地了解信息,使個人與世界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2)改變了傳統的人際交流方式。(3)為人類獲取知識提供了新途徑。(4)使現代社會的娛樂和休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5)對人類的經濟活動產生了直接影響,推動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6)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不可忽視。4.婦女地位的提高:(1)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婦女開始獲得選舉權。(2)1979 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5.生態與人口問題:(1)環境惡化:溫室效應、淡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問題日益嚴重。(2)人口問題:人口過快增長對糧食、教育、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挑戰。易錯點辨析易錯點: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到現在都處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能力提升】一、唯物史觀冷戰結束后,世界處于一個新舊交替的時期,各種國際力量正經歷重新分化組合;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這種趨勢下的國際形勢顯現出和平與動蕩并存的特征,但世界總的趨勢是緩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二、名詞解釋冷戰結束后的世界:“二戰”結束后,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組織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局部動蕩頻繁發生,世界依然很不安寧。美蘇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豐富著人類的社會生活。三、核心歸納1.兩個國際組織: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2.兩大趨勢:經濟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極化3.兩大問題:生態問題、人口問題4.兩場戰爭:伊拉克戰爭、科索沃戰爭四、聯系比較各“極”表現國家 表現美國 企圖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歐盟 希望擺脫對美國的依賴,發出自己的聲音日本 積極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中國 中國的和平崛起對世界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俄羅斯 力求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廣大發展中國家 國際影響不斷擴大,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五、思維延伸如何評價美國提高關稅的行為 是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波折。其行為屬于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行為。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健康發展。【圖解歷史】 圖1 聯合國總部 圖2 聯合國旗幟 圖31.1945年10月,聯合國正式成立(圖1,圖2)。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擔負著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2.1995 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圖3)。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促進全球貿易和經濟發展。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使各成員關稅水平普遍降低,貿易壁壘減少,促進了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是支撐、協調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兩大支柱。3.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企圖建立單極世界。但是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聯盟或國家推動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展。4.20世紀四五十年代從美國開始并迅速擴展到世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標志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標志著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真題回顧】1.(2022·貴州黔西·中考真題)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沒有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對南聯盟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給當地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當年5月,中國駐南大使館遭到北約導彈襲擊,3名中國記者不幸犧牲。北約這些行為表明冷戰結束后( )A.東歐劇變引發蘇聯解體 B.世界多極化趨勢發生逆轉C.霸權主義威脅世界和平 D.聯合國從此失去維和作用【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沒有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對南聯盟進行了持續78天的轟炸,給當地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結合所學可知,美蘇冷戰結束后,美國為維護世界霸主地位,不斷加強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干預,推行霸權主義,C項正確;東歐劇變引發蘇聯解體、世界多極化趨勢發生逆轉、聯合國從此失去維和作用與題干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項。2.(2020·貴州黔西·中考真題)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綜合實力較強的國家聯盟或國家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這說明當今世界出現了( )A.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B.政治多極化的趨勢C.歐洲大聯合的趨勢 D.美蘇兩極爭霸格局【答案】B【解析】【詳解】1991年,蘇聯解體后,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瓦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壟斷國際政治的局面被打破,美國成為了唯一的超級大國,同時還存在幾個重要的力量中心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發展中國家也不斷崛起也成為了一支重要的力量,舊的世界格局已經終結,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并正在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所以B項符合題意;而AC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選B。3.(2020·貴州黔東南·中考真題)習近平主席在《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中強調,人類只有一個家園,沒有哪個國家能獨立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下列與此相關的內容有①全球氣候變暖②人口過快增長③水資源缺乏④土地荒漠化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到目前為止已經威脅人類生存并已被人類認識到的問題主要有:恐怖主義;民族、種族沖突和領土爭端;全球氣候變暖;人口過快增長;水資源缺乏;土地荒漠化等。①②③④符合題意,即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4.(2022·湖北襄陽·中考真題)下列對國際組織的表述正確的是( )A.國際聯盟體現了歐洲一體化進程B.聯合國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最大的國際組織C.歐盟是解決貿易爭端的國際組織D.世界貿易組織是以美國為核心的軍事集團【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聯合國是當今維護世界和平的最大的國際組織,B項正確;國際聯盟是一戰后成立的維護世界秩序的組織,與歐洲一體化無關,排除A項;解決世界貿易爭端的國際組織是世界貿易組織,排除C項;以美國為核心的軍事集團是北約,排除D項。故選B項。5.(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題)某同學在歷史課后設計了知識卡片(見下圖)。據此判斷本課的主要內容是A.兩極格局的發展變遷 B.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C.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 D.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圖片可以看到“全球聯系加強”以及“世貿組織國際投資”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這些都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容,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國家間經濟往來的障礙逐漸減少,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與挑戰,同時世界貿易組織等機構的出現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也在客觀上推動了全球化向更深層次發展。因此本課的主要內容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B項正確;ACD項與圖片信息不符,排除。故選B項。6.(2022·湖北湖北·中考真題)據中國常駐聯合國機構官網消息,2021年12月,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一票否決了由美國提出的“人道豁免”決議草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表示,任何對人道主義援助行動設定的人為限制,均是無法接受的。中國動用一票否決權,致使美國向安理會提交的這份決議未獲通過,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在聯合國安理會中,同中國一樣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還有( )A.美國、俄國、英國、日本 B.美國、俄國、英國、德國C.美國、俄國、法國、德國 D.美國、俄國、英國、法國【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擔負著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安理會由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因此同中國一樣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還有美國、俄國、英國、法國。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7.(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1945年6月在《聯合國憲章》簽字儀式上,中國代表第一個在憲章上用毛筆和中文簽字,開創歷史之舉。這表明我國①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②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顯著提高③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④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反法西斯國家提出了建立戰后國際安全組織的主張。1945年10月,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是人類構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響最大的國際組織。1945年6月在《聯合國憲章》簽字儀式上,中國代表第一個在憲章上用毛筆和中文簽字,開創歷史之舉。這表明我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①符合題意。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顯著提高,②符合題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③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題意,A項正確;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生的人民政權誕生,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選A項。8.(2022·河北·中考真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盡管發生了冷戰和多次局部戰爭,但是70多年以來,沒有發生過新的世界大戰,一些局部沖突也得到政治解決。1948年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開始實施,到2018年,已經進行了71項,完成57項。這些維和行動,對控制局部戰爭擴大、解決地區沖突發揮了有效作用。這說明聯合國( )A.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增長 B.避免了局部戰爭的發生C.助推了兩極格局的結束 D.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穩定【答案】D【解析】【詳解】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題干的“1948年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開始實施,到2018年,已經進行了71項,完成57項。這些維和行動,對控制局部戰爭擴大、解決地區沖突發揮了有效作用。”說明聯合國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穩定,D項正確;聯合國屬于政治方面的國際組織,排除A項;聯合國成立后,沒有避免了局部戰爭的發生,排除B項;題干材料不能說明聯合國助推了兩極格局的結束,排除C項。故選D項。9.(2022·廣西梧州·中考真題)對下列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設計一個主題,最全面、最準確的是A.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B.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C.美蘇主導下的兩極格局 D.20世紀世界格局的演變【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都在20世紀(1900-1999)期間,且一戰后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后出現冷戰格局,這是世界格局的演變,D項正確;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后,排除A項;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反映二戰前的世界格局,美蘇主導下的兩極格局反映了二戰后到1991年的世界格局,表述不全面,排除BC項。故選D項。10.(2022·湖南邵陽·中考真題)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聯盟或國家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表明A.世界經濟實現全球化 B.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C.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 D.美國建立“單極世界°【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聯盟或國家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說明蘇聯解體后,世界政治格局表現為多極化趨勢加強,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經濟方面的信息,排除A、B項;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也在占據重要的國際地位,美國沒有建立“單極世界”,排除D項。故選C項。11.(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題)圖是一幅揭露美國2012年推出的“亞太(指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戰略”的政治漫畫。根據該漫畫的寓意,應將其命名為( )A.《假和平 真霸權》B.《新潮流 舊秩序》C.《求團結 促發展》D.《倡合作 謀共贏》【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漫畫內容可以看出,和平鴿象征著和平,但是“一只嘴被捆住、身上綁著點燃的炸藥”“彈弓橡皮筋上寫著‘亞太戰略’”說明美國是借著和平的名義去破壞和平,是去破壞亞太地區的和平,實際上是要推行自己的霸權,A項正確;美國推行的霸權主義不是新潮流,排除B項;從漫畫中“炸藥”可以看出不是團結發展,而是戰爭的威脅,所以也不是合作共贏,排除CD項。故選A項。12.(2022·四川雅安·中考真題)表中材料表明( )1965年 美國總統命令轟炸越南北部,1970年美國將戰爭擴大到柬埔寨。1983年 美國軍隊侵入加勒比海地區的小島國格林納達。1999年 北約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聯盟進行空襲,并轟炸中國駐南大使館。2001年 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2003年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A.霸權主義威脅世界安全 B.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C.世界多極化進程已終止 D.國際政治新秩序已形成【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中“美國總統命令轟炸越南北部,1970年美國將戰爭擴大到柬埔寨;美國軍隊侵入加勒比海地區的小島國格林納達;北約越過聯合國安理會對南聯盟進行空襲,并轟炸中國駐南大使館;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可知,美國的霸權主義威脅世界安全,A項正確;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世界多極化進程已終止,表述錯誤,排除C項;國際政治新秩序已形成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3.(2022·四川廣安·中考真題)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表現在( )A.北約與華約對峙,歐洲共同體建立,日本崛起B.廣大發展中國家開始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C.蘇聯的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D.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答案】D【解析】【詳解】蘇聯解體之后,兩極格局結束。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加強,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D項正確;北約與華約對峙,歐洲共同體建立,日本崛起都是美蘇冷戰時期,排除A項;廣大發展中國家開始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屬于冷戰時期,排除B項;二戰后蘇聯的改革也是冷戰結束之前,排除C項。故選D項。14.(2021·山東菏澤·中考真題)2020年以來,世界在新冠疫情的狂風暴雨中蹣跚前行,但地區沖突問題卻并未因疫情而淡化。阿富汗與塔利班和談一波三折,利比亞沖突余波未平,巴以地區又起戰火。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當今世界并不太平,仍存在很多矛盾和沖突B.和平與發展已不再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C.人類正在面臨新一輪世界大戰的嚴重威脅D.地區沖突是當今世界動蕩不安的唯一原因【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材料“阿富汗與塔利班和談一波三折,利比亞沖突余波未平,巴以地區又起戰火”可知當今世界雖然兩極格局被打破,但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內部長期以來的深層矛盾爆發,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紛爭不斷導致當今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很多矛盾和沖突,故選A;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B錯誤;C的說法夸大當今局勢,排除;當今世界動蕩不安原因很多,D錯誤。15.(2022·山東聊城·中考真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它在全球迅速普及,并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娛樂、人際交往等領域,對現代社會生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文中的“它”是指( )A.電氣技術 B.化工技術 C.生物技術 D.互聯網【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在全球迅速普及,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娛樂、人際交往等領域,對現代社會生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D項正確;電氣技術、化工技術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已出現,與材料不符,排除AB項;材料與生物技術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6.(2022·廣西河池·中考真題)科技改變我們的生活。如圖所示的內容是當今社會消費、交流和學習的重要平臺,它們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A.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 B.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C.交涌運輸技術的發展 D.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90年代,知識經濟開始出現,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由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組成的國際互聯網,是人類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人類由此進入信息化的時代。題干圖片所示的內容淘寶、QQ、線上教學體現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D項正確;題干與航空航天技術、生物科學技術、交涌運輸技術與題干圖片內容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17.(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題)科技的進步,不斷為人類經濟發展開拓廣闊的前景,同時也不斷催生新職業。以下按職業出現的先后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A.汽車司機-鐵路工人-計算機教師 B.火車司機-網絡工程師-石油工人C.火車司機-汽車司機-網絡工程師 D.石油工人-輪船修理工-汽車司機【答案】C【解析】【詳解】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新交通工具,汽車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新交通工具,網絡技術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現的新技術,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18.(2022·福建·中考真題)下圖分別呈現了三次工業革命的有關內容。據此可知,其共同的影響是( )19世紀早期使用蒸汽機的英國煤20世紀初福特汽車公司的生產流水線 孩子們通過互聯網學習知識A.改變了社會生活的方式 B.推動采礦和冶金業發展C.加劇資本主義國家矛盾 D.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出現,帶動了以蒸汽為動力的蒸汽機車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第二次工業革命20世紀福特汽車流水線生產使得汽車普及,拓展了人們的活動空間,也是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聯網的普及,改變了傳統的線下學習的方式,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A項正確;推動采礦和冶金業發展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沒有體現,排除B項;加劇資本主義國家矛盾與圖片無關,排除C項;第二次工業革命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其余兩次工業革命沒有最終確立,排除D項。故選A項。19.(2022·湖北荊州·中考真題)20世紀以來,世界工業生產一般經歷了從“噸重型”產品(如造船、機械、化工)為主到“公斤型”產品(如電子計算機、家用電器)為主,再到“克重型”產品(如微電子、新材料)為主的變化過程。這一變化過程說明了( )A.重工業始終作為先導型產業 B.科技促進產業結構升級C.國家逐漸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D.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世界工業生產向高精尖發展,這反映了科技促進產業結構升級,B項正確;重工業始終作為先導型產業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國家逐漸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是國家發展經濟的政策,不能從材料中得出,排除C項;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確立的,排除D項。故選B項。20.(2022·遼寧撫順·中考真題)“人類使用煤炭、石油等礦物燃料,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劇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氣中的臭氧層可以吸收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但化學污染破壞了臭氧層,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上述材料反映了( )A.恐怖主義威脅世界和平 B.環境惡化造成嚴重問題C.人口過快增長激化社會矛盾 D.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上展示的人類的一系列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威脅到人類的生存,B項正確;其余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CD項。故選B項。21.(2022·貴州貴陽·中考真題)敬畏自然,保護生態環境。閱讀材相井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時間 內容18世紀以來 西方社會在“自然是供人類索取和利用的資源”的自然現影響下,毫無節制地開發資源,無所顧忌地排放廢棄物。20世紀60-70年代以來 西方國家開始確立重視自然,與自和私睦相處并協調發展的現代觀念。1972年6月 聯合國發布《人類環境空言》,第一次呼吁全人類要對自身的生存環境進行保護和改善。之后,西方發達國家開始了對環境的認真治理。1992年6月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合就世界環境與發展問題共商時策,探求協調今后環境與人類社會發展的方法。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整理自梅雪芹《工業革命以來西方主要國家環境污染與治理的歷史號察》材料三 中華先民得益于自然環境和廣大宇宙的善意滋養,生成天人合一的思維觀念。莊于主張“與天為一”“人與天一",明代王陽明提出“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可見,天人合一思想是各家各派共同的理論基礎與思維取向。習近平在2021年“領導人氣侯峰會”上宣示:“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足見其對天人合一生態智慧的然繼承。——整理自刁生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中華傳統生態智毖的傳承與發展》(1)材料一反映了地球面臨哪些生態問題(至少兩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造成這些生態間題的歷史根源。(2)根據材科二指出西方社公自然觀的變化。并婦納聯合國為保護生態環境所作的努力。(3)根據材料三,說出中華先民在對待自然環境方面的態度,請你為保護我們共同的生態環境提一條身體力行的建議。【答案】(1)溫室效應,植被破壞等。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破壞。(2)由向自然無止境的索取轉向對自然進行保護和改善,與自然和諧相處。發布《人類環境宣言》,召開環境保護會議。(3)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減少浪費,綠色出行等。【解析】【詳解】(1)根據“我高燒不退”、“我再也長不出青草”得出是溫室效應,植被破壞等。根源結合所學可知是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破壞。(2)變化根據“無節制地開發資源,無所顧忌地排放廢棄物”、“始確立重視自然,與自和私睦相處并協調發展的現代觀念”得出是由向自然無止境的索取轉向對自然進行保護和改善,與自然和諧相處。聯合國的努力綜合材料內容可知包括發布《人類環境宣言》,召開環境保護會議等。(3)態度根據“中華先民得益于自然環境和廣大宇宙的善意滋養,生成天人合一的思維觀念”得出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于保護環境的建議結合所學進行作答即可,如減少浪費,綠色出行等。22.(2021·貴州黔東南·中考真題)自從近代以來,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先后經歷了“工業化”“兩極化”“一體化”。如今呈現出“碎片化”狀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一體化】材料一 ……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漸確立起來。——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材料一中是什么事件把“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工業化】材料二 從18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前期,先后經歷兩次工業革命,從“手工工場生產”過渡到“大機器生產”,逐步實現了工業化。(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試舉出交通方面的發明兩例。【兩極化】材料三 (3)二戰后,以美、蘇兩國為首的兩大集團進入長達40多年的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冷戰開始和結束的標志事件分別是什么?【碎片化】材料四 當今的世界格局仍處于一個過渡期,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權力的轉移和擴散,權力從傳統強國歐美向新興大國轉移,并擴散至其它地區,世界格局有進入“碎片化”時代的征兆。——中國社會科學院2011年《國際形勢黃皮書》(4)根據材料四,說說世界政治格局進入“碎片化”時代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5)結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說說影響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案】(1)新航路開辟。(2)火車、汽車、飛機。(3)杜魯門主義的出臺;蘇聯解體。(4)政治多極化。(5)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地區沖突;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人口問題等。(答出2點、符合史實、有理即可)【解析】【分析】【詳解】(1)根據材料一“同時……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漸確立起來”結合所學可知將世界連成一個整體的是新航路開辟。(2)根據材料二“從18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前期,先后經歷兩次工業革命,從“手工工場生產”過渡到“大機器生產”,逐步實現了工業化。”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時發明火車;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發明汽車、飛機。(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可知冷戰政策開始的標志是杜魯門主義的出臺,冷戰政策結束的標志是蘇聯解體。(4)根據材料四“當今的世界格局仍處于一個過渡期,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權力的轉移和擴散,權力從傳統強國歐美向新興大國轉移,并擴散至其它地區,世界格局有進入‘碎片化’時代的征兆。”結合所學可知世界政治格局進入“碎片化”時代呈現出的發展趨勢是政治多極化。(5)本題是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對影響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可從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地區沖突;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人口問題等任意答出兩點即可。23.(2021·貴州銅仁·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這一時代(15世紀后葉至16世紀初)的世界,實際已經有了非常重大的變化。經過大洋航道東來的歐洲人,最初是葡萄牙人及西班牙人,旋即又有了荷蘭人參加競爭,縱橫海洋……國際經濟網絡,已在逐漸形成,將歐、亞、非、美四個大陸與太平洋的許多島嶼(例如今日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都編制在一個龐大的經濟體系之內……大洋航道的開拓,終于將全世界人類社會,經由經濟網絡聯結為一體。——許倬云《萬古江河》材料二 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領導者,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貿組織的建立,第二次全球化開始了。這一次全球化并沒有建立帝國,而是通過創辦視世界為其市場的多國公司和全球公司。——摘編自(美)克萊德帕雷斯托維茲的著名文章材料三 當今世界,各國的生產活動聯系密切,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連成一體。貿易國際化的程度空前擴展,世界貿易的增長率高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2003年從出口角度計算的世界貿易(包括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總額達9.5萬億美元,相當于1980年的3.9倍。國際投資迅速增加,范圍遍及全球,2000年國際直接投資是1980年的22倍..(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歐洲人當時“經過大洋航道"“縱橫海洋”所具備的條件,并簡述其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全球化的主導者并歸納這次全球化的主要特點。(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推動這一趨勢發展的主要因素。【答案】(1)條件:航海及造船技術的發達;(或指南針的運用和造船技術的進步)地圓學說的流行;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等。影響: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歐、亞、非、美之間建立起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主導者:美國;主要特點:世界性經濟機構逐步建立;跨國公司不斷產生,影響日益增大。(3)趨勢:經濟全球化;因素:科技的進步;(或全球性市場化改革和國際互聯網絡的迅速發展)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全球經營;貿易環境的新變化等。(符合本題要求,有理即可)【解析】【詳解】(1)根據材料一的“這一時代(15世紀后葉至16世紀初)的世界,實際已經有了非常重大的變化。經過大洋航道東來的歐洲人,最初是葡萄牙人及西班牙人,旋即又有了荷蘭人參加競爭,縱橫海洋”結合所學知識,歐洲人當時“經過大洋航道”“縱橫海洋”所具備的條件有:航海及造船技術的發達;地圓學說的流行;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等。歐洲人當時“經過大洋航道”“縱橫海洋”指的是新航路開辟。依據材料一的“大洋航道的開拓,終于將全世界人類社會,經由經濟網絡聯結為一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歐、亞、非、美之間建立起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打破了世界的隔絕狀態,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根據材料二的“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領導者”可知第二次全球化的主導者是美國;根據材料二的“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貿組織的建立,第二次全球化開始了。這一次全球化并沒有建立帝國,而是通過創辦視世界為其市場的多國公司和全球公司。”可知第二次全球化的主要特點是:世界性經濟機構逐步建立;跨國公司不斷產生,影響日益增大。(3)依據材料三的“當今世界,各國的生產活動聯系密切,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連成一體。”可知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可在,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的主要因素有:科技的進步;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全球經營;貿易環境的新變化;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