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導學案一、學習目標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原因、時間、起點、經過、影響;轉折性的會議:遵義會議召開的時間、內容、影響;學習紅軍長征精神二、重難點1、重點:紅軍長征的原因、影響;遵義會議2、難點:如何體會、理解紅軍長征精神?三、學生自主學習指導與檢測及課堂展示【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指導 檢測及課堂展示目標導學 1.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打分(桌子上只有本學科課本、學案文具)。2.目標導入(即情景引入,微視頻、舊知識回顧、故事引入等)。3.設計有學習目標(學生讀或者教師解讀) 自學自研 一查:檢查導學案完成情況, 1.教師查。 2.組長交叉查打分 交流展示 1.交流:(5-10分鐘)對學、合學(共同討論研究預習時留下的難題,并訂正好標準答案)。 2.展示:(展示每組5分鐘之內、板書預展3-5分鐘)抽簽展示導學案上的相關知識點。 3.二查:教師參與學生的合學,檢查各組學習的具體情況,有無學生不參與、不認真的現象。 4.此環節教師確定A展B板或者A板B展,其中一個共同體上去板書時,另一共同體在下面進行預展。 5.查學情。學生的導學案是否用雙色筆。 6.學生的導學案里,上過的內容是否訂正好答案。 7.教師是否及時進入點評。 鞏固提升 (三查) 教師檢測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通過練習試題 學教反思 課堂小結,學生的相關練習冊里是否按時按量完成,是否也用雙色筆。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模塊一 1、紅軍長征起止時間: 2、紅軍長征的原因: 3、打亂敵人追剿計劃的是: 模塊二 1、跳出敵人包圍圈的是: 2、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 模塊三 1、遵義會議的召開 (1)時間: (2)地點: (3)主要內容: (4)歷史意義: 模塊四 1、(1)紅軍長征的起點: (2)紅軍長征的終點: 2、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 3、紅軍長征的目的: 模塊五 1、紅軍長征留下的長征精神: 2、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轉折性的會議: 3、紅軍長征的路線: 模塊六 1、使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2、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的歷史事件: 3、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部隊分別是: 參考答案 模塊一 1、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3、紅軍四渡赤水河 模塊二 1、紅軍巧渡金沙江 2、①長征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②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③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模塊三 1、(1)1935年1月(2)遵義(3)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4)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模塊四 1、(1)江西瑞金,(2)甘肅的會寧 2、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 3、戰略轉移、北上抗日 模塊五 1、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嚴守紀律、不怕犧牲、堅定信念精神、團隊精神、大無畏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遵義會議 3、1934年10從江西瑞金出發→突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進軍貴州→強渡烏江→攻克遵義→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突破臘子口→吳起鎮會師→1935年10,紅一方面軍與陜北紅軍在吳起鎮會師→1936年10,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長征勝利結束 模塊六 1、遵義會議 2、紅軍長征 3、紅一、二、四方面軍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重溫了長征的歷史,我們知道了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我們感悟了長征精神,它那傳奇式的獻身精神和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賴以成功的基礎。長征精神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朝著未來前進。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它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征 【板書設計】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隨堂練習】 一、選擇題 1.一位美國記者贊嘆道:“每一場革命都有它自身的傳奇,毛澤東率領數萬工農紅軍所完成的戰略轉移就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傳奇。”他說的“偉大傳奇”是指( ) A.井岡山會師 B.紅軍長征 C.挺進大別山 D.秋收起義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進行長征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B.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 C.北上抗日 D.進一步把革命推向全國 3.“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毛澤東于1935年2月在長征途中寫下的《憶秦娥·婁山關》中的一句,其中“從頭越”反映了( ) A.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 B.長征勝利,紅軍開始抗戰 C.三灣改編,確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 D.遵義會議,紅軍獲得新生 4.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先后經歷了“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等關鍵階段。”其中“力挽狂瀾”是指( ) A.五四運動的爆發 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C.遵義會議的召開 D.北伐戰爭的勝利 5.某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地點選擇了遵義。下列表述最能體現遵義紅色旅游特色的是( )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開天辟地,煥然一新 D.轉危為安,生死攸關 6.“一切都變了,這是分水嶺——毛澤東牢牢地掌握了領導權,而且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宣布獨立于莫斯科的智慧棒。”這里的“分水嶺”是( ) A.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 B.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通過了開展土地革命的方針 D.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7.……會議后,中央常委進行分工: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毛澤東周恩來負責軍事。隨后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負責長征中的軍事指揮。省略號處的會議指的是( ) A.古田會議 B.遵義會議 C.八七會議 D.中共七大 二、材料分析題 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毛澤東《七律·長征》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紅軍“遠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紅軍征途中的什么事件? (2)紅軍在遠征過程中召開了哪次會議?這次會議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何重要意義? (3)請結合材料二的《紅軍長征示意圖》,說說“紅軍不怕遠征難”中的“難”指的是長征過程中面臨的哪些困難? (4)在革命戰爭年代,紅軍靠著“長征精神”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請談一談你對“長征精神”的理解。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2、A 3、D 4、C 5、D 6、B 7、B 二、材料分析題 8、(1)直接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事件:紅軍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2)會議:遵義會議;意義: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3)困難:國民黨的重兵圍堵;惡劣的自然條件 (4)理解:對革命的堅定信念;戰勝敵人的大無畏精神;戰勝一切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或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友好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等等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