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導學案一、教學目標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基本史實及影響、體會中國軍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們的愛國思想,培養學生反侵略、反壓迫的意識二、重難點1、重點:臺兒莊戰役2、難點: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影響,中國人體現的精神三、課前預習(學生自主學習)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模塊一1、臺兒莊戰役(1)時間:(2)地點:(3)指揮者:(4)影響:模塊二1、武漢會戰的爆發(1)時間:(2)地點:(3)影響:模塊三1、第三次長沙會戰的爆發(1)時間:(2)地點:(3)概況:(4)影響:模塊四1、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的戰役:2、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的戰役:3、丟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一部分的戰役:模塊五1、中國正面戰場抗戰中最大一次失敗的戰役:2、國民黨正面戰場在相持階段的重要戰役:3、國民黨正面戰場組織的四次會戰:模塊六1、第三次長沙會戰發生在抗日的哪個階段:2、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能感受到中國軍民的精神:3、抗日戰爭期間,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會戰:4、國民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正面戰場上所進行的反侵略的大會戰:參考答案模塊一1、(1)1938年3月(2)臺兒莊(3)李宗仁(4)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模塊二1、(1)1938年6月(2)武漢(3)武漢會戰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日軍兵力嚴重不足,物力財力困難,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模塊三1、(1)1941年12月(2)長沙(3)1941年12月,日軍對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中國軍隊調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獲得會戰勝利(4)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模塊四1、臺兒莊戰役2、武漢會戰3、豫湘桂戰役模塊五1、豫湘桂戰役2、第三次長沙會戰、豫湘桂戰役3、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模塊六1、相持階段2、不怕犧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愛國主義精神3、武漢會戰4、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四、鞏固提升練習一、選擇題1.1938年4月9日,倫敦路透社電訊:“英國軍事當局,對于中國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線之戰局極為注意。最初中國軍獲勝之消息傳來,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現已證明日軍潰敗之訊確為事實……英人心理,漸漸轉變,都認為最后勝利當屬于中國。”上述報道是對下列哪一戰役發表的評論( )A.淞滬會戰 B.第三次長沙會戰C.臺兒莊戰役 D.武漢會戰2.據日軍《步兵第10團戰斗詳報》記載,中國臺兒莊守軍“決死奮戰之狀歷歷在目”“士兵依靠塹壕頑強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壯烈者亦為之感嘆”。臺兒莊戰役中國守軍的總指揮是( )A.李宗仁 B.彭德懷C.張學良 D.楊虎城3.馮子超在《中國抗戰史》中這樣評價某次戰役的勝利:“頂多不過是使日本占領徐州作為征服中國的初步計劃受到一個重大的打擊,延緩一些時間罷了。”該戰役應是( )A.淞滬會戰 B.第三次長沙會戰C.臺兒莊戰役 D.武漢會戰4.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寫道:“每個月打得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平型關、臺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臺兒莊戰役的重大意義是( )A.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B.成為抗日戰爭的轉折點C.取得了抗戰以來主動出擊日軍規模最大的戰役的勝利D.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5.“魯南會戰幸我最高領袖德威,將士用命,將日本帝國主義者素以常勝自豪之皇軍摧毀于我裝備劣勢之部隊,于世必信抗戰必勝,建國必成也。愿與我國人共勉之。”李宗仁可能將以上題詞寫在下列哪一張照片上( )A B C D6.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時間是( )A.廣州、武漢失陷后 B.第三次長沙會戰后C.淞滬會戰結束后 D.豫湘桂戰役結束后7.發生在同一時期,卻與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形成鮮明對照的戰役是( )A.武漢會戰 B.豫湘桂戰役C.淞滬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8.國民黨在豫湘桂戰役中大潰敗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美軍的援助B.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C.蔣介石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D.日本改變侵華方針9.下列關于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有利于共產黨敵后戰場的開辟B.國外戰場的開辟配合了友軍的反法西斯戰爭C.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戰場D.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的方式以游擊戰為主10.1937年,美國《時代》雜志把蔣介石夫婦選為“1937年伉儷”。這一舉動反映出美國( )A.在冷戰后需要中國加入西方陣營B.重視中國頑強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動C.認可國民政府的經濟政策D.肯定蔣介石對北伐戰爭的貢獻11.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推論對應不正確的是( )選項 史實 推論A 1935年,日本加緊侵略華北 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B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十年內戰基本結束C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 日本挑起全面侵華戰爭D 1938年,臺兒莊戰役勝利 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二、非選擇題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1941年12月24日,日軍調集12余萬兵力強渡新墻河,拉開了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序幕。吸取前兩次會戰的經驗教訓,薛岳制定了“天爐”戰術,從四面八方像巨爐熔鐵般圍殲日軍。為保證戰術運用成功,20余萬民眾將新墻鎮經荊州鎮至長樂街的公路、橋梁徹底破壞,將田地放水成為一片沼澤,致使日軍的重炮兵、騎兵部隊無法通過。為策應湘北戰場,12月25日,贛北作戰開始,到1942年1月6日結束。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中方戰報稱日軍傷亡56 000余人,我方損失為28 000余人。中國共產黨主辦的《新華日報》在1月11日的社論中寫道:“敵人發動太平洋戰爭后,同時進攻湘北,這在政治上是想表示它既可在海上進攻英美,也可在陸上同時進攻中國,以炫耀其兵力……此次長沙大捷,是有著國際意義的。”《陣中日報》1月31日社論稱:“使全國將士心理上為之一變。因為過去一般人都有這樣的錯誤心理,都是說敵人的箭頭指向誰,誰就倒霉。這次可以證明你只要有卓越之指導、必死的決心,一樣地也是攻不動的。”倫敦《每日電訊報》稱:“際此遠東陰霾密布中,惟長沙上空之云彩確見光輝奪目。”會戰后的第22天,美國政府決定向中國提供5億美元貸款。(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日軍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的背景與目的。(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軍隊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取得重大勝利的原因和影響。參考答案與解析1.C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抗戰時期正面戰場重大戰役的了解。根據題干材料中的“1938年4月”“中國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線”“日軍潰敗”,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它是臺兒莊戰役。故答案選擇C項。2.A3.C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提取材料信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日本占領徐州”,可以排除發生在上海的淞滬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以及武漢會戰。故答案選擇C項。4.A 5.C 6.A 7.D 8.C9.D 【解析】 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以大規模的陣地戰抗擊日軍的進攻,是抗日的主戰場。所以,D項不正確。10.B11.D 【解析】 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說法錯誤。所以,本題的答案選D。12.(1)背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加緊對正面戰場的進攻。目的:企圖占領長沙,進而滅亡中國。(2)原因: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戰術;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其他戰區和軍隊的大力配合。影響: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堅定了中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的不利局面;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