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內容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課型 新授學習目標 1、分析生態系統中各種成分的能量關系,概述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2、以碳循環為例,說明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特點3、樹立正確的資源觀,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學習重點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概念、過程、特點、意義學習記錄一、自主學習:課前自主完成,要求:在課本中劃出關鍵詞,認真填寫。(一)要點回顧:復習回顧以下知識點,為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1、光合作用的實質:合成___________,同時貯存____________。2、呼吸作用的實質:分解___________,同時釋放____________。3、分解者的作用:將動植物殘體內的_____________分解為____________。(二)新知初探:閱讀課本,完成下列知識點1.營養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量流動:(1)定義:是指___________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過程。(2)特點:由于生物自身的_______,以及植物的______________和動物的_______、_______等難以被下一個營養級的生物利用,所以能量在沿著___________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_______的。一般上一營養級的能量,只有______________能流入到下一營養級。3.物質循環:(1)定義:在生態系統中,組成生物體的_________從_________開始,經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又回到_________的循環過程。(2)特點:_______循環、_______循環、_______循環等都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不同的是物質循環是______________。(3)意義:通過物質循環,生物得以______________,無機環境也得到了_________。4.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都是通過_______和_______實現的,兩個過程同時發生,密不可分。二、深入探究:1、分析課本 64頁的圖 6.2-7,思考完成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來自_________,通過_________的_______作用生態系統內。(3)兔體內的能量是如何獲得的?兔獲得能量又是如何消耗的?兔體未被消耗的能量最終又流向了哪里?(4)黃色箭頭為什么越來越細?為什么越靠近食物鏈的頂端,生物個體的數量越少?(5)被消耗的能量能否再轉變成太陽能?2、分析課本 66頁中的圖 6.2-10,思考完成下列問題:(1).大氣中的碳是如何進行生物體內的?(2) .生產者體的碳如何進行消費者體內的?(3) 生產者、消費者體內的碳通過哪些途徑又回到大氣中?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三、典例解析: A1.右圖表示生態系統中碳的循環過程,分析完成以下內容: B甲(1 丙)甲、乙、丙分別代表生物成分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2)A代表的過程是_________,B代表的過程是_________。(3)由圖可知,綠色植物可以通過_________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又可以通過_________作用釋放二氧化碳。2.從老鷹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吃昆蟲、昆蟲吃植物可以看出,老鷹體內的有機物最終來源于( )A.蛇 B.青蛙 C.植物 D.光學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