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導學案一、教學目標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的內容、作用;三大戰役、南京解放及影響;人民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影響;培養學生歸納綜合問題二、重難點1、重點:三大戰役爆發及影響、渡江戰役標志南京解放帶來影響2、難點:人民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影響三、課前預習(學生自主學習)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模塊一1、解放區的土地改革(1)目的:(2)法律依據:(3)結果:(4)歷史意義:模塊二1、《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時間:2、《中國土地法大綱》的主要內容:3、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總路線:模塊三1、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間:2、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領導人:3、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歷史意義:模塊四1、遼沈戰役起止時間:2、遼沈戰役的指揮者:3、遼沈戰役的歷史意義:4、淮海戰役起止時間:模塊五1、淮海戰役的指揮者:2、淮海戰役的歷史意義:3、平津戰役起止戰役:4、平津戰役額的指揮者:模塊六1、平津戰役的歷史意義:2、北平和平解放時間: ,接收和平改編的北平國民黨守軍司令:3、三大戰役的歷史意義:4、南京解放的時間:5、與南京解放有關的戰役:6、南京解放的歷史意義:參考答案模塊一1、(1)鞏固解放區(2)《中國土地法大綱》(3)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勝利完成,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4)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為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模塊二模塊一1、(1)1945年8月---1945年10月10日(2)①蔣介石: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②中國共產黨: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3)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模塊二1、1947年2、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模塊三1、1947年夏2、劉伯承、鄧小平3、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模塊四1、1948年8月---11月2、林彪、羅榮桓3、解放東北全境4、1948年11月---1949年1月模塊五1、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2、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被廣大地區3、1948年11月---1949年1月4、林彪、羅榮桓、聶榮臻模塊六1、華北全境基本解放2、1949年初3、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4、1949年4月、傅作義5、渡江戰役6、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四、鞏固提升練習1. 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的戰略目標是( )A.解放長江以南各省,轉入戰略反攻 B.解放南京,推翻國民黨統治C.殲滅國民黨主力部隊 D.粉碎敵人對陜甘解放區的進攻2. 標志著國民黨反動政權垮臺的歷史事件是( )A.北平和平解放 B.三大戰役的勝利 C.南京解放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 下列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表述不正確的是( )A.中共中央及時、果斷的戰略決策 B.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C.人民解放軍廣大官兵的英勇善戰 D.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支持4. 日本不僅侵略中國,還發動太平洋戰爭,侵略了亞洲許多國家,中國的抗日戰爭也支援了亞洲其他國家的反侵略戰爭。這段話主要說明了( )A.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B.抗日戰爭洗雪了中國近百年的民族恥辱C.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D.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5. 全面內戰爆發時,國民黨軍隊首先進攻的解放區是( )A.中原解放區 B.陜甘寧解放區 C.山東解放區 D.東北解放區6.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遠不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在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當溫家寶總理深情地朗誦這首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詩作時,會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詩歌反映的歷史事實是( )A.解放戰爭后臺灣與大陸分離 B.鴉片戰爭后香港被英國割占C.16世紀中葉澳門被葡萄牙占據 D.20世紀90年代香港、澳門回歸香港7. 下圖是一幅漫畫《沉重的鐵錘連續地打在蔣介石的脊骨上》,它反映了解放戰爭時期的某重大歷史事件。該事件發生在 ( )A.1936年 B.1945年 C.1947年 D.1949年8. 2010年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106周年紀念日。為了紀念這位中國人民“偉大的兒子”,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八年級(2)班的同學們準備組織一次主題班會,需要搜集他在解放戰爭時期的重大活動,下列哪一項最適合( )A.臺兒莊戰役 B.百團大戰 C.挺進大別山 D.南昌起義9. 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性戰略進攻的標志是( )A.中共中央轉戰陜北 B.晉冀魯豫野戰軍躍進大別山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10. 2009年5月20日央視一套開始熱播紅色主旋律巨片《保衛延安》。下圖的老照片是毛澤東率領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轉戰陜北。這一歷史事實發生在(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11. 下列圖表最能說明的問題是( ) 民工 543萬人擔架 30.5萬副大小車 88萬輛牲畜 76.7萬頭船只 8500 只籌糧 9.6億斤挑子 20.6萬副A.人民群眾直接參加了淮海戰役B.人民群眾用小車參加淮海戰役C.人民群眾從人力、物力等方面積極支援前線D.國民黨害怕人民群眾的小車12. 1949年元旦,毛澤東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偉大號召是為了( )A.占領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 B.殲滅國民黨主力C.推翻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D.粉碎國民黨的軍事“圍剿”13. 右圖是一張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由左至右)五人的合影,這張照片最有可能攝于( )A.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時 B.抗日戰爭反攻時C.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時 D.解放軍發動淮海戰役時14. 下列有關三大戰役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B.解放了東北、華北全境C.廣大人民的支持是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 D.攻占了南京15. 中國共產黨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是因為( )①和平、民主是大勢所趨,也是民心所向 ②可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保障北平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③使古都的文物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 ④為其他戰場的國民黨將領倒戈率部轉向人民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二、 問答題16. 根據所學內容,把下列事件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起來。請把你的正確答案填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序號) 。①《雙十協定》簽訂 ②重慶談判 ③進攻中原解放區 ④挺進大別山 ⑤進攻陜甘寧邊區17. 下圖是《三大戰役示意圖》,根據圖上編號填出三大戰役的名稱,并寫出各戰役參戰的部隊。① ,參戰部隊 。② ,參戰部隊 。③ ,參戰部隊 。6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B2、 C3、 D 4、 C 5、A6、 A 7、 C8、C9、 B10、C11、 C 12、 C13、 D 14、 D15、 D二、問答題16、 ②①③⑤④17、 ①遼沈戰役,參戰部隊:東北解放軍。②淮海戰役,參戰部隊: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③平津戰役,參戰部隊: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