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第16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教師版+學生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同步學案:第16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教師版+學生版)

資源簡介

第16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課標要求】理解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對國際秩序的影響。
【主干知識】
一、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的勝利,削弱了帝國主義勢力,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2、概況
(1)東亞,中國進行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收回了漢口、九江英租界,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
(2)東南亞,印尼和越南的民族運動。①印度尼西亞共產黨領導反對荷蘭統治者的武裝起義,1927年,蘇加諾等人成立民族主義政黨印尼民族黨,采取與殖民當局不合作政策,爭取民族獨立,原來受印尼共產黨影響的大批群眾轉向民族主義政黨,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掌握獨立運動的領導權;②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斗爭。
(3)西亞,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爆發了反對英、法占領的斗爭。
(4)南亞,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①指導思想:甘地提出的以愛、真理和非暴力爭取印度的自治和獨立,以及通過動員群眾、運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與英印當局進行斗爭的思想,逐漸獲得國大黨和廣大民眾的認可。
②進程
第一階段:1920—1922年。阿姆利則慘案發生后,甘地號召印度人民通過放棄英國人授予的爵位、封號和名譽職位,罷課、離職、抵制法院和立法機關,恢復手工紡織和不買英國布,以及抗稅等手段,與英印當局斗爭。甘地親自紡紗,他的白衣白帽也一時成為民族服裝。
第二階段:1930—1934年。甘地向英印當局提出降低地稅、廢除食鹽專賣、取消鹽稅、實行關稅保護、釋放政治犯等要求。在遭到拒絕后,甘地進行“食鹽進軍”,親自到海濱取海水制鹽。甘地的行動引發了各地的抗稅斗爭,迫使當局答應了他的部分要求。
第三階段:1940—1942年。甘地發動了要求英國立即撤離的“退出印度”行動,殖民當局逮捕了甘地和國大黨重要領導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陷入低潮。
二、非洲民族獨立意識的覺醒
1、特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非洲多數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尚處于萌芽和醞釀時期,但一些北非和東非國家的民族獨立意識已經覺醒。
2、埃及反英(華夫脫運動)
(1)領導:以扎格魯爾(“現代埃及之父”)為首的民族主義政黨華夫脫黨。
(2)斗爭方式:游行、示威、罷工、罷課、罷市,街壘戰。
(3)結果:
①迫使英國承認埃及為獨立主權國家,但英國保留駐軍、控制蘇伊士運河、領事裁判權等特權。
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國家。
③1923年頒布第一部憲法。
(4)繼續斗爭:護憲運動,要求英國放棄特權,但未獲完全成功。
3、摩洛哥反抗西班牙和法國侵略
(1)領導人:克里姆。
(2)結果:1923 年,克里姆建立里夫共和國,1926年被西、法殖民軍扼殺。
4、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
(1)背景: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發動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1936年,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亞。
(2)經過:埃塞俄比亞人民堅持游擊戰爭。
(3)結果:與反法西斯同盟國軍隊一起,最終擊敗意大利侵略軍,1941年恢復國家獨立。
(4)性質: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局部反法西斯斗爭。
三、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與改革
1、阿根廷工人在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反對外國資本的罷工,甚至筑起街壘與警察戰斗。
2、智利的左派力量團結其他社會階層,成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勢力上臺。
3、尼加拉瓜桑地諾的抗美斗爭
(1)領導人:桑地諾,被譽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標志”。
(2)目標:以玻利瓦爾為“精神之父”,以“把美國侵略者趕出國土”為目標。
(3)過程:1926年,桑地諾帶領游擊隊與美國扶植的反動獨裁政權展開武裝斗爭。
(4)結果:美軍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諾遭當局刺殺。
4、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
(1)背景:1917年墨西哥憲法頒布后,進步勢力為維護憲法作出了不懈努力。
(2)內容:①政治:改組國民革命黨,遏制軍人勢力,確立總統一任制度,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②經濟: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土地;將石油行業收歸國有,謀求民族經濟的獨立與發展。③文化:發展教育,限制教會,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3)影響:引領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
四、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影響
1、對亞非拉:為亞非拉各國民族民主運動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2、對世界: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動搖了世界殖民體系;沖擊了一戰后的國際秩序(凡—華體系),對新的國際秩序產生影響。
【拓展解難】
一、總結: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
1、一戰期間列強忙于戰爭無暇外侵,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區民族資本主義獲得較大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量增強。
2、一戰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力量,喚醒了被壓迫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識。
3、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卷土重來,使宗主國與殖民地矛盾尖銳激化。
4、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斗爭。
5、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期間宗主國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轉嫁危機,使矛盾更加激化。
二、總結: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
1、從發展道路看,各國發展不平衡,呈現多種類型和道路。
(1)多數國家資產階級掌握運動領導權。 (2)有的資產階級由向西方學習轉為向蘇俄學習。
(3)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部分國家無產階級政黨開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
2、從斗爭方式來看,從孤立的、分散的、自發的斗爭方式走向普遍的、集中的、自覺的斗爭方式。
(1)廣泛性:各國民族斗爭遙相呼應,此起彼伏。(2)斗爭多樣性:武裝起義、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
(3)持續發展性: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長達20年、埃及華夫脫黨12年護憲運動等。
3、從領導階級看,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大大增強;資產階級領導民族民主運動成為主流;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建立。例如卡德納斯與共產黨合作等。
4、兩戰之間的民族解放運動具有反法西斯性質的特點。例如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
三、評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進步性:
(1)不合作運動的開展,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推動了印度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
(2)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國的經濟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經濟的發展。
2、局限性:
(1)嚴格堅持非暴力原則,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群眾運動的發展,喪失革命時機;
(2)以落后文明抵制先進文明,不利于印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3)體現印度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妥協性。
【思考探究】
一、分別列舉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2個史實?
二、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民族民主運動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請從發展道路、斗爭方式、領導階級進行說明。
三、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經濟原因和思想原因?
四、有觀點認為:“非暴力”抵抗運動實際上是號召群眾逃避斗爭,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請說明你的理由。
五、分別說明埃及華夫脫運動、克里姆反抗西班牙和法國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的結果?
六、說明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的內容及結果?
七、概括這一時期的民族民主運動的影響?
【課堂檢測】
1、甘地領導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發生了華夫脫運動、墨西哥卡德納斯進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他們涉及的主題是(  )
A.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
B.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
C.資產階級改革
D.反殖民主義斗爭
解析:A。據所學知識可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都屬于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事例,故選A項。
2、1921年,甘地提出:“每一國家都需要有代表性的旗幟……因為旗幟代表一種理想。”同年,體現他思想的三色自治旗誕生。其中,紅色代表印度教、綠色代表回教、白色代表其他宗教,旗幟正中繪有紡車圖案。據此推測,甘地的“理想”是( )
A.將“食鹽進軍”與發展民族工業相結合
B.以“仁愛”作為主旨進行“消極抵抗”
C.在西方物質文明的基礎上發展傳統經濟
D.通過民眾的團結和經濟的自主爭取獨立
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時間“1921年”和材料中三色自治旗的特征,結合所學可知,1920年國大黨通過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計劃”,到1921年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達到高潮。其目的是通過民眾的團結和經濟的自主爭取獨立,故D項正確。A項是1930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是在19世紀末,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抵制西方文明,故C項錯誤。故選:D。
3、孫中山曾為南洋路礦學校題寫“造路救國”四字,甘地則發出過“回到紡車去”的倡議。他們所蘊含的共同主題是(  )
A.非暴力不合作    B.順乎世界之潮流
C.爭取民主自由    D.致力民族自強
解析:D。“造路救國”反映了孫中山的救國思想,而甘地則發出過的“回到紡車去”的倡議也是為了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二者的主題都是圍繞對外爭取民族獨立和自強,故D項正確,C項錯誤;甘地的倡議屬于非暴力不合作,但孫中山的題字不屬于,故排除A項;孫中山的題字屬于順乎世界之潮流,但甘地的倡議則是與之相反,故排除B項。
4、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被稱為“亞洲的覺醒”,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其“新的時代特征”主要表現在
A.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并發揮作用
B.斗爭目標在于追求自由與平等權利
C.用資產階級共和制取代君主立憲制
D.把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緊密結合起來
【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民族解放運動把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緊密結合起來,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故選D;ABC只能體現出民主主義的特征,排除。
5、在反抗殖民壓迫時,主張“將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則延伸到政治領域,家庭的糾紛與分歧,通常是依從愛的法則而解決的”,認為“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盲目”的運動是(  )
A.華夫脫運動
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C.桑地諾的抗美斗爭
D.1917年頒布《墨西哥憲法》
解析:B。材料“依從愛的法則而解決”體現的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斗爭原則,故B項正確。
6、“把美國侵略者趕出國土”成為奮斗的口號,它的領導者被人民譽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標志”。這一歷史事件是
A.越南抗法斗爭 B.桑地諾抗美游擊戰爭
C.克里姆建立共和國 D.智利成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
【詳解】B。結合所學可知,“把美國侵略者趕出國土”的口號是桑地諾在抗美游擊戰爭中提出的,故選B;越南是亞洲國家,其抗法斗爭的領導人不可能被稱為“美洲自由的標志”,排除A;克里姆為非洲國家摩洛哥的伊斯蘭教法學家、政治家,是里夫起義的領袖,他也不能被稱為“美洲自由的標志”,排除C;智利民族陣線聯合政府成立的目的在于防止法西斯勢力上臺,而非將美國趕出國土,排除D。
7、卡德納斯在任期間,實行了暴風驟雨似的土地改革,他頒布法令沒收了外國資本家的部分土地,把土地分配給無地農民,發展教育,遏制軍人勢力,將石油行業收歸國有等。這些措施 (  )
A. 促進了民族經濟的獨立發展 B. 打擊了軍事寡頭勢力
C. 擴大了民族主義政黨的社會基礎 D. 引導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
【答案】D。
8、20世紀30年代的民族解放運動與以往的民族解放運動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是
A.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質 B.是在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的
C.無產階級成為領導力量 D.具有反封建反殖民主義性質
【答案】A【詳解】20世紀30年代的民族解放運動不僅僅是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而且具有反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質,故選A;BC不是20世紀30年代的民族解放運動最顯著的特點,排除;20世紀30年代的民族解放運動最突出的特點是反法西斯侵略,而不是反殖民主義,排除D。第16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
【課標要求】理解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對國際秩序的影響。
【主干知識】
一、亞洲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的勝利,削弱了帝國主義勢力,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2、概況
(1)東亞,中國進行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收回了漢口、九江英租界,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
(2)東南亞,印尼和越南的民族運動。①印度尼西亞共產黨領導反對荷蘭統治者的武裝起義,1927年,蘇加諾等人成立民族主義政黨印尼民族黨,采取與殖民當局不合作政策,爭取民族獨立,原來受印尼共產黨影響的大批群眾轉向民族主義政黨,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掌握獨立運動的領導權;②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斗爭。
(3)西亞,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爆發了反對英、法占領的斗爭。
(4)南亞,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①指導思想:甘地提出的以愛、真理和非暴力爭取印度的自治和獨立,以及通過動員群眾、運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與英印當局進行斗爭的思想,逐漸獲得國大黨和廣大民眾的認可。
②進程
第一階段:1920—1922年。阿姆利則慘案發生后,甘地號召印度人民通過放棄英國人授予的爵位、封號和名譽職位,罷課、離職、抵制法院和立法機關,恢復手工紡織和不買英國布,以及抗稅等手段,與英印當局斗爭。甘地親自紡紗,他的白衣白帽也一時成為民族服裝。
第二階段:1930—1934年。甘地向英印當局提出降低地稅、廢除食鹽專賣、取消鹽稅、實行關稅保護、釋放政治犯等要求。在遭到拒絕后,甘地進行“食鹽進軍”,親自到海濱取海水制鹽。甘地的行動引發了各地的抗稅斗爭,迫使當局答應了他的部分要求。
第三階段:1940—1942年。甘地發動了要求英國立即撤離的“退出印度”行動,殖民當局逮捕了甘地和國大黨重要領導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陷入低潮。
二、非洲民族獨立意識的覺醒
1、特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非洲多數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尚處于萌芽和醞釀時期,但一些北非和東非國家的民族獨立意識已經覺醒。
2、埃及反英(華夫脫運動)
(1)領導:以扎格魯爾(“現代埃及之父”)為首的民族主義政黨華夫脫黨。
(2)斗爭方式:游行、示威、罷工、罷課、罷市,街壘戰。
(3)結果:
①迫使英國承認埃及為獨立主權國家,但英國保留駐軍、控制蘇伊士運河、領事裁判權等特權。
②1922年3月,埃及宣布為獨立的君主立憲國家。
③1923年頒布第一部憲法。
(4)繼續斗爭:護憲運動,要求英國放棄特權,但未獲完全成功。
3、摩洛哥反抗西班牙和法國侵略
(1)領導人:克里姆。
(2)結果:1923 年,克里姆建立里夫共和國,1926年被西、法殖民軍扼殺。
4、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
(1)背景: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發動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1936年,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亞。
(2)經過:埃塞俄比亞人民堅持游擊戰爭。
(3)結果:與反法西斯同盟國軍隊一起,最終擊敗意大利侵略軍,1941年恢復國家獨立。
(4)性質: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局部反法西斯斗爭。
三、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與改革
1、阿根廷工人在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反對外國資本的罷工,甚至筑起街壘與警察戰斗。
2、智利的左派力量團結其他社會階層,成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勢力上臺。
3、尼加拉瓜桑地諾的抗美斗爭
(1)領導人:桑地諾,被譽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標志”。
(2)目標:以玻利瓦爾為“精神之父”,以“把美國侵略者趕出國土”為目標。
(3)過程:1926年,桑地諾帶領游擊隊與美國扶植的反動獨裁政權展開武裝斗爭。
(4)結果:美軍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諾遭當局刺殺。
4、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
(1)背景:1917年墨西哥憲法頒布后,進步勢力為維護憲法作出了不懈努力。
(2)內容:①政治:改組國民革命黨,遏制軍人勢力,確立總統一任制度,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②經濟: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土地;將石油行業收歸國有,謀求民族經濟的獨立與發展。③文化:發展教育,限制教會,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3)影響:引領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
四、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影響
1、對亞非拉:為亞非拉各國民族民主運動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2、對世界: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動搖了世界殖民體系;沖擊了一戰后的國際秩序(凡—華體系),對新的國際秩序產生影響。
【拓展解難】
一、總結: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原因。
1、一戰期間列強忙于戰爭無暇外侵,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區民族資本主義獲得較大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量增強。
2、一戰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力量,喚醒了被壓迫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識。
3、一戰后帝國主義列強卷土重來,使宗主國與殖民地矛盾尖銳激化。
4、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斗爭。
5、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期間宗主國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轉嫁危機,使矛盾更加激化。
二、總結: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特點。
1、從發展道路看,各國發展不平衡,呈現多種類型和道路。
(1)多數國家資產階級掌握運動領導權。 (2)有的資產階級由向西方學習轉為向蘇俄學習。
(3)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部分國家無產階級政黨開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
2、從斗爭方式來看,從孤立的、分散的、自發的斗爭方式走向普遍的、集中的、自覺的斗爭方式。
(1)廣泛性:各國民族斗爭遙相呼應,此起彼伏。(2)斗爭多樣性:武裝起義、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
(3)持續發展性: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長達20年、埃及華夫脫黨12年護憲運動等。
3、從領導階級看,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大大增強;資產階級領導民族民主運動成為主流;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建立。例如卡德納斯與共產黨合作等。
4、兩戰之間的民族解放運動具有反法西斯性質的特點。例如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
三、評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進步性:
(1)不合作運動的開展,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推動了印度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
(2)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國的經濟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經濟的發展。
2、局限性:
(1)嚴格堅持非暴力原則,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群眾運動的發展,喪失革命時機;
(2)以落后文明抵制先進文明,不利于印度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3)體現印度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妥協性。
【思考探究】
一、分別列舉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2個史實?
二、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民族民主運動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請從發展道路、斗爭方式、領導階級進行說明。
三、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的經濟原因和思想原因?
四、有觀點認為:“非暴力”抵抗運動實際上是號召群眾逃避斗爭,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請說明你的理由。
五、分別說明埃及華夫脫運動、克里姆反抗西班牙和法國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斗爭的結果?
六、說明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的內容及結果?
七、概括這一時期的民族民主運動的影響?
【課堂檢測】
1、甘地領導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發生了華夫脫運動、墨西哥卡德納斯進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他們涉及的主題是(  )
A.一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
B.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
C.資產階級改革
D.反殖民主義斗爭
2、1921年,甘地提出:“每一國家都需要有代表性的旗幟……因為旗幟代表一種理想。”同年,體現他思想的三色自治旗誕生。其中,紅色代表印度教、綠色代表回教、白色代表其他宗教,旗幟正中繪有紡車圖案。據此推測,甘地的“理想”是( )
A.將“食鹽進軍”與發展民族工業相結合
B.以“仁愛”作為主旨進行“消極抵抗”
C.在西方物質文明的基礎上發展傳統經濟
D.通過民眾的團結和經濟的自主爭取獨立
3、孫中山曾為南洋路礦學校題寫“造路救國”四字,甘地則發出過“回到紡車去”的倡議。他們所蘊含的共同主題是(  )
A.非暴力不合作    B.順乎世界之潮流
C.爭取民主自由    D.致力民族自強
4、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被稱為“亞洲的覺醒”,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其“新的時代特征”主要表現在
A.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并發揮作用
B.斗爭目標在于追求自由與平等權利
C.用資產階級共和制取代君主立憲制
D.把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緊密結合起來
5、在反抗殖民壓迫時,主張“將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則延伸到政治領域,家庭的糾紛與分歧,通常是依從愛的法則而解決的”,認為“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盲目”的運動是(  )
A.華夫脫運動 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C.桑地諾的抗美斗爭 D.1917年頒布《墨西哥憲法》
6、“把美國侵略者趕出國土”成為奮斗的口號,它的領導者被人民譽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標志”。這一歷史事件是
A.越南抗法斗爭
B.桑地諾抗美游擊戰爭
C.克里姆建立共和國
D.智利成立民族陣線聯合政府
7、卡德納斯在任期間,實行了暴風驟雨似的土地改革,他頒布法令沒收了外國資本家的部分土地,把土地分配給無地農民,發展教育,遏制軍人勢力,將石油行業收歸國有等。這些措施 (  )
A. 促進了民族經濟的獨立發展
B. 打擊了軍事寡頭勢力
C. 擴大了民族主義政黨的社會基礎
D. 引導墨西哥走上現代化之路
8、20世紀30年代的民族解放運動與以往的民族解放運動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是
A.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質
B.是在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的
C.無產階級成為領導力量
D.具有反封建反殖民主義性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陵水| 九台市| 千阳县| 岳阳县| 海淀区| 北票市| 台前县| 洛宁县| 安宁市| 巴中市| 宜城市| 长海县| 温泉县| 韶关市| 三河市| 吉隆县| 新巴尔虎左旗| 南涧| 湘潭市| 民权县| 鲜城| 通榆县| 札达县| 台北县| 西宁市| 中西区| 资兴市| 遂平县| 洞头县| 昌乐县| 乐昌市| 绍兴市| 磐石市| 金堂县| 金山区| 绥阳县| 古交市| 天气| 榆树市| 蛟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