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設計依據(jù)及構思本節(jié)課位于蘇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jié),是學生學習生物體結構層次的起點,是學生認識多項生命活動的基礎。本節(jié)課著重學生的實驗操作,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探究欲望。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教學助手,將植物細胞的結構深深地留在學生腦海中,使學生掌握植物的各部分結構以及功能。二.學情分析生物學科與生活聯(lián)系比較密切,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對生物學科感興趣,課堂氣氛較活躍。七年級的學生好奇心濃,思維敏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望, 喜歡動手,善于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生物課程學習,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并且通過幾次實驗課的動手實踐活動,學生的合作探究、實踐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抽象思維略有不足,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開展觀察實驗,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易于理解。并且利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模式來學習新知。三、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說出這些結構的主要功能。能力目標1、嘗試用植物材料制作臨時玻片標本,并觀察細胞結構,培養(yǎng)實驗操作能力。2、嘗試制作植物細胞結構模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嘗試改革實驗,增強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教學重點: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并說明其功能。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結構。教學難點:1、嘗試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臨時玻片標本。四、課前準備:實驗器材: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刀、鑷子、滴管、洋蔥(紫色洋蔥、菠菜葉、葡萄、西紅柿)、碘液、吸水紙、清水等。制作模型器材:塑料飯盒、保鮮袋、清水、裝水的氣球、核桃、綠豆、芝麻教學過程(一) 導入新課:自然界的植物形形色色,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相差甚遠。當胡克用顯微鏡觀察到細胞以后,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利用顯微鏡對各種植物的不同部位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并得出“細胞是構成植物體的基本單位”的結論。植物細胞具有怎樣的形態(tài)?具有哪些結構?我們將通過學習《 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解決這些問題。新課講授PPT出示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今天我們就以洋蔥為實驗材料,制作臨時玻片標本并觀察、識別植物細胞的結構。【活動一】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制作。首先請同學們看一下本節(jié)課我們用到的實驗器材有哪些呢?1、學生識別實驗器材,其他小組同學檢查本組實驗器材是否完全齊備。2、師生共同復習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過程,擦、滴、取、浸、展、蓋、染、吸。依次出示PPT,教師強調需要注意的事項,強調過程由師生共同完成。(1)在載玻片中央滴加清水1~2滴即可。 (2)用鑷子撕取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且撕取的表皮不宜過大,一般是長、寬各為0.5CM,且是薄而透明的,注意不要帶果肉(老師特別提醒大家,實驗操作用刀片時注意安全,切勿傷著自己或同伴)。(3)蓋蓋玻片的方法:用鑷子夾取蓋玻片,讓它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另一邊緩緩蓋上。目的:避免產生氣泡。【活動二】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1、復習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教師強調對光(PPT出示對光成功的白亮視野)和粗、細準焦螺旋的調節(jié)順序、先低倍后高倍的觀察原則等。2、展示預測觀察結果。3、學生分組(4人/組),組內分工進行觀察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好,同學們都觀察完了,我們觀察到的細胞都是什么形態(tài)的呢?教師PPT出示圖片,學生辨別取自哪種實驗材料。同時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細胞的形態(tài)和大小有差異。這些細胞都具有哪些結構呢?請學生們帶著問題看教材37頁,植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識別細胞的結構。組內同學可以互相考一下。教師出示圖片,請說出圖中數(shù)字所代表的的結構名稱。學生依次回答。植物細胞有這么多結構,我們都看到了哪些結構?分析為什么看不見葉綠體和線粒體。出示綠色植物的圖片,觀看葉綠體。(強調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中沒有葉綠體)教師黑板繪圖并填寫結構。設計思想:教師強調實驗步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為今后生物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實驗材料,觀察感興趣的細胞,并且組內形成對照,發(fā)現(xiàn)植物細胞的形態(tài)以及大小各不相同。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為什么一個小小的細胞具有這樣復雜的結構?各部分結構具有怎樣的功能呢?【活動三】自主學習:植物細胞各部分結構的功能。請同學們閱讀課本37頁,了解植物細胞主要結構的功能。給大家3分鐘時間。同組之間交流學習成果。教師準備一些關鍵詞粘貼,學生選擇后粘貼到相應結構的后面。檢測自主學習的效果。個別結構功能教師加以講授。課前教師準備一些葡萄,作為學生課堂表現(xiàn)良好的獎勵,吃葡萄,學生親自感受液泡中有細胞液存在。【活動四】制作模型 雖然我們現(xiàn)在了解了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了,但植物細胞對我們而言依然很微觀,而我們可以通過制作模型使細胞變得宏觀且直觀,便于理解。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常見的器材(塑料飯盒、保鮮袋、清水、裝水的氣球、核桃、綠豆、芝麻,)同學們可以思考這幾種材料分別可以代表哪個細胞結構?怎樣組合來建構一個植物細胞模型呢?學生分組在制作模型,教師巡視。學生制作完成后,教師適當點評。細胞的生命活動依靠細胞中各種結構的分工與合作,而植物體的生命活動又是以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為基礎的,因此,細胞是植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三)課堂小結回顧我們本節(jié)課的內容,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課堂練習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掌握了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請同學們將實驗器材收拾好,顯微鏡收好,準備下課。六、板書設計3.1植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七、教學反思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在實驗操作及觀察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針對此種現(xiàn)象可以采取組內互助、明確分工的形式,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讓每一位學生都充實有效的利用課堂時間學習知識。2、在本節(jié)教學中,主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并且學會用生物學知識觀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探究活動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分組探究以及與同伴交流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使學生意識到集體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