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使命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關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現狀。 2、積極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 能力目標 1、培養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2、提高參與辯論的能力。 情感目標 1、確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觀念。 2、弘揚與違法行為作斗爭的精神。 2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對初中生物學科有了_?¤§?????????è§????_并逐漸認識到生物的重要性,通過本節學習,讓他們學會關注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并積極參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關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現狀。 2、說出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 3、積極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 【教學難點】 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觀念和基本的生態倫理道德觀,并能積極參與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各項活動中去。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使命 播放課件,讓學生回顧我國的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如何,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活動2【活動】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食物網的游戲) 1、自愿出來20名同學,分別代表不同的物種,彼此用細繩結成相互關聯的食物鏈,最后成為一個較為復雜的食物網。 2、由現實中滅絕的物種開始,每_????????????????§?_,就失去一條食物鏈。物種一個接一個的滅絕,生物越來越少,而食物鏈也越來越少,最后只剩下孤獨的人類,獨自面對死亡。 活動3【活動】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 播放課件,讓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_é?????????????????_有的嚴重威脅:物種滅絕速度在加快,如渡渡鳥在地球上已不見蹤影;許多動物和植物處于瀕危狀態,如太陽熊。 活動4【活動】討論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 1、播放由于人_??????é??è????????_而對大自然的資源進行掠奪性開發造成的生態平衡的破壞,物種的滅絕;還有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工業的進步形成的環境污染導致了許多生物的死亡,甚至許多物種的滅絕。 2、聯系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現狀。 活動5【活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途徑 【辯論】1.學生6人一組,每組自選一種角色。角色分為:行政官員,職業人員,研究人員,經營者,執法者,教育工作者,學生 2.各組按照選擇的角色搜集資料,就本角色應承擔的義務、職責和面臨的困難進行演講。 3.各組之間展開辯論。 討論: 在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中,作為一名初中學生可以做些什么? 活動6【活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途徑 1、學生討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2、大屏幕總結顯示: 1、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 2、遷地保護 3、制定法律和政策 4、開展生物宣傳和教育 5、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種質庫) 活動7【活動】播放歌曲 播放【歌曲】 《一個真實的故事 》讓學生感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艱巨使命 活動8【活動】課堂小結 一片葉落下,新長出的葉永不_??????????????????_一個物種滅絕,便永遠無法再生。如果我們面對現實無動于衷,再不伸出我們的保護之手,那最后直面災難的,又將會是誰呢? 活動9【測試】課堂達標 選擇題 1、生物多樣性中的遺傳多樣性受到破壞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為活動加劇 B.物種滅絕速度加快 C.對森林亂砍濫伐 D.草地過度放牧 2、就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場所是 ( ) A.動物園 B.植物園 C.自然保護區 D.天然的熱帶雨林 填空題 1、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全球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面臨威脅。 某個地區現在每年人口增長速度是10年前的12倍。人口的快速增長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包括_______和_______。同時還應____________________。 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措施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立植物園、動物園屬于__________保護的主要手段。這種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這種措施的主要手段。 判斷題 1、就地保護是指在生物原來的生活區域中對珍稀動物實施保護。 ( ) 2、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中,就地保護是對遷地保護的補充。 ( ) 活動10【作業】拓展提升 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你能為此做些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