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3總述及學習方法、學科素養概況核心知識點一:課程總述1. 課程結構高中政治必修三為《政治與法治》,本模塊是以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為框架,講述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從而為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奠定政治立場與法治思維的基礎。2. 課程內容本模塊一共分為三個單元,分別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以及全面依法治國。其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包括三課,分別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以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回顧歷史,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等,明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人民當家作主包括三課,分別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對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和政權組織形式(政體)以及基本政治制度的學習,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鮮明特點和主要優勢;全面依法治國包括三課分別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國建設、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這一部分需要了解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和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核心知識點二:學習方法1. 課前預習(1)要做好筆記。(2)規定一些常用符號(如△、☆、*等)來提示自己。(3)要勤思善想。(4)要持之以恒。2. 課中專心(1)看。(2)聽。(3)積極參與。“看、聽、參與”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就是都必須動腦,這是貫穿整個上課全過程中的一條主線,也是衡量專心不專心的唯一標志。主動思考要求:(1)注意知識的積累;(2)增加感性材料的儲備;(3)學會一些思維方法(如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具體化等);(4)將自己置身于教學情景之中。3. 課后復習復習包括:及時復習、階段復習、總復習。進行復習,應著重抓好以下個環節:(1)憶。(2)讀。(3)思。復習的這幾個環節是統一不可分割的,學習中要把它們有機的結合起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運用。不可孤立地強調一個方面,否則就達不到好的效果。核心知識點三:學科素養“素養”是一種品質,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養成的,是人人終將擁有的。所謂“學科素養”,是經歷了“特定學習方式”后形成的“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學科素養不等同于學科知識,但學科素養與學科知識之間具有正相關的關系。具體講,學科知識的積累,是造就學科素養的條件;學科素養的形成,是學科知識積淀的結果。積累越豐富,積淀越深厚。思想政治學科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以及公共參與。1. 政治認同政治認同指的是人們對一定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認同和贊同。具體來講,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確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擁護黨的領導;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標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2. 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指的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維品質和行為特征。具體來講,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面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做出理性的解釋、判斷和選擇;珍重人生價值,展現人生智慧,以銳意進取的態度和負責任的行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心、自覺性。3. 法治意識法治意識指的是人們對法律的認可、崇尚與遵從,是關于法治的思想、知識和態度,主要包括規則意識、程序意識和權利義務意識等。具體來講,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理解法治是人類文明演進中逐步形成的先進的國家治理方式,解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樹立憲法至上、法律權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懂得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依法履行義務的習慣;具有法治讓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的認知和情感。4. 公共參與公共參與指的是公民主動有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和國家治理,承擔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踐行公共精神的意愿與能力。具體來講,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遵循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方式和規則;熱心公益事業、樂于公共服務、踐行公共道德、展現公共精神;獲得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實踐經驗,具備公共交往中善于對話協商、溝通合作、表達訴求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享受人民當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現勇于擔當的責任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