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核心知識點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統稱中華民族,是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1. 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1)特點: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表現:一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2.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歷史貢獻:我國各族人民共同開拓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疆域,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2)憲法保障: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br/>3. 我國的結構形式:(1)民主: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即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從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根本原因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2)集中: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在國家主權的行使方面,民族自治地方和一般行政區地方一樣,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的統轄。【注意】法律意義上的主權,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所轄的領土范圍內獨立處置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權力。國家主權的特征:對外的獨立性和對內的最高性。主體:中央政府統一行使。核心知識點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1)形成:①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進行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和實踐的探索。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平等的旗幟,致力于鏟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贏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賴。③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內容:平等、團結、互助、和諧(3)處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方針我們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①民族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②民族團結:在民族平等基礎上,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大團結局面,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注意】民族團結不僅指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還包括各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③各民族共同繁榮: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族人民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注意】各民族共同發展≠各民族同步發展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原因:①歷史特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②現實情況: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①級別: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注意】民族鄉不屬于民族自治地方,是與鄉鎮平級的行政單位。②機關:民主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注意】黨的機關、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檢察院不是自治機關。③權限: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拓展延伸】自治權:①依法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②依法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③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④依法自主地管理地方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保護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遺產,發展和繁榮民族文化。※ 單行條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在自治權的范圍內,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的關于某一方面具體事項的規范性文件。※ 自治條例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有關本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組織和活動原則、自治機關的構成和職權等內容的綜合性的規范性文件。※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4)特點:①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的,是國家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③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5)地位和作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6)要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①一方面,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②另一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核心知識點三:我國的宗教政策和法律1. 原因: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2. 我國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憲法規定: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②具體內涵:“四個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努力加強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之間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眾之間的團結,將他們的力量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共同目標上來。【注意】民族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含義: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氣功或者以其他名義建立,神化、鼓吹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謠言邪說等手段蠱惑、蒙騙他人,發展、控制成員,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危害:邪教不是宗教,邪教興風作浪,已成為一大公害,他們在很多地方制造集體自殺或暗殺、爆炸等事件,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本質: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措施:取締邪教組織,嚴懲邪教犯罪。(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①權利與義務統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②遵守法律: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③依法管理: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等原則。(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①法律依據: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②具體要求: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含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②具體做法:“兩個要求”:不是要求宗教界認識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兩個支持”: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做貢獻。1. 某市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全過程,在頒金節、古爾邦節等民族節日期間舉行多民族的聯誼活動,把少數民族風俗、民情等融入舞蹈、聲樂劇目之中,創建活動取得顯著成效。上述做法( )①促進了各民族的和睦共處 ②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 ③開創了經濟文化融合發展的新局面④是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業的體現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A【解析】某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增強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①②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強調經濟文化融合發展,也沒有強調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教育文化事業,③④排除。故本題答案為A。2. 2019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代表與其他各方面的代表匯聚一堂,共商國是。這充分體現了( ?。?br/>①我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②各民族都有權管理本區域內部事務③各民族都有權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④各民族實現了共同發展、共同繁榮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②④【答案】B【解析】來自全國各地的少數民族代表與其他各方面的代表匯聚一堂,共商國是。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各民族都有權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行使當家作主權利,①③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我國各族人民都是國家的主人,不體現各民族都有權管理本區域內部事務,②與題意不符;材料體現了堅持民族平等的原則,不體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④與題意不符。3.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關系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關系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系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為此,我們要( ?。?br/>①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積極團結信教群眾②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禁止宗教界開展對外交往④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我們要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②④正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錯誤;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但并不反對宗教界開展正常的對外交往,③錯誤。1. 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2. 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3. 我國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方針,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