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9.1 電荷 學案(有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9.1 電荷 學案(有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9.1 電荷
一、考點梳理
考點一、電荷及相互作用
1.兩種電荷
(1)自然界只存在兩種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
(2)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電荷量
(1)定義: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用Q或q表示
(2)單位:庫倫,簡稱庫,符號是C。
正電荷的電荷是正直,負電荷的電荷量為負值
3.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4.物質的微觀結構
(1)原子組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電子繞原子核高速旋轉。原子核正電荷的數量跟核外電子負電荷的數量相等,所以整個原子對外界較遠位置表現為電中性。
(2)原子電性:原子核的正電荷的數量與核外電子負電荷的數量相等,整個原子對外界較遠的位置表現為電中性。
(3)金屬原子中離原子核較遠的電子,往往會脫離原子核的束縛而在金屬中自由活動,這種能自由活動的電子叫做自由電子,失去電子的原子便成了帶正電的離子。
5.物體帶電: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它帶了電,或有了電荷。
當物體內的正電荷數量多于負電荷數量時,物體帶正電,反之,帶負電。正電荷數量與負電荷數量相等時,物體不帶電。
【典例1】博物館在整理古籍書本時,為防止書頁破損,通常先給古書充電,使書頁間自動分開,這種方法是應用了的原理是(  )
A.同種電荷相互吸引 B.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C.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D.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答案】C
【解析】
博物館在整理古籍書本時,為防止書頁破損,通常先給古書充電,使書頁間自動分開,這種方法是應用了的原理是同種電荷相互排斥,C正確,ABD錯誤。
【典例2】將一束塑料包扎帶一端打結,另一端撕成細條后,用手迅速捋細條,觀察到細條散開了,如圖所示。下列關于細條散開現象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A.撕成細條后,由于所受重力減小,細條自然松散
B.撕成細條后,由于空氣浮力作用,使細條散開
C.用手迅速捋細條時,由于感應起電,細條帶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散開
D.用手迅速捋細條時,由于摩擦起電,細條帶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散開
【答案】D
【解析】
用手迅速捋塑料細條,手與塑料細條摩擦起電,細條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所以細條散開,故ABC錯誤,D正確。
練習1、絕緣細線上端固定,下端掛一輕質小球a,a的表面鍍有鋁膜;在a旁有一絕緣金屬球b,開始時,a、b都不帶電,如圖所示,現使b帶電,則
A.b將吸引a,吸住后不放開 B.b先吸引a,接觸后又把a排斥開
C.a、b之間不發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開
【答案】B
【解析】b球帶電后,使a產生靜電感應,感應的結果是a靠近b的一側出現與b異種的感應電荷,遠離b的一側出現與b同種的感應電荷。雖然a上的感應電荷等量異號,但因為異種電荷離b更近,所以b對a的靜電力表現為引力。當b吸引a使兩者接觸后,由于接觸帶電,b、a便帶同種電荷,有斥力作用,因而又把a排斥開,所以B正確。
考點二、三種起電方式
摩擦起電 感應起電 接觸起電
定義 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原來呈電中性的物體由于得到電子帶負電,失去電子的物體則帶正電 當一個帶電體靠近導體時,由于電荷間相互吸引或排斥,導體中的自由電荷便會趨向或遠離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號電荷,遠離帶電體的一端帶同號電荷。這種現象叫做靜電感應。利用靜電感應使金屬導體帶電的過程叫做感應起電。 當一個帶電體接觸導體時,電荷會發生轉移,是這個導體也帶電
產生條件 兩個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摩擦 帶電體靠近導體 帶電體與導體接觸
現象 兩個物體帶上等量的異種電荷 導體的兩端出現等量異種電荷,且電性與帶電體“近異遠同” 導體帶上與帶電體相同電性的電荷
原因 不同物體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不同而發生電子得失 導體中的自由電子受帶正(負)電物體吸引(排斥)而靠近(遠離) 同種電荷之間相互排斥
實質 電荷的轉移
規律及注意事項 原子核不能自由移動,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間轉移的不可能是正電荷,只能是電子,即帶正電的物體一定失去了電子,帶負電的物體一定得到了電子 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種電荷,遠離帶電體的一端帶同種電荷 無論是帶電體與電中性物體接觸還是兩個帶電體接觸,轉移的一定時電子
【典例1】人類對電的認識是在長期實踐活動中,不斷發展、逐步深化的,經歷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人們對電現象的初步認識,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希臘哲學家泰勒斯那時已發現并記載了摩擦過的琥珀能吸引輕小物體。我國東漢時期,王充在《論衡》一書中所提到的“頓牟掇芥”等問題,也是說摩擦琥珀能吸引輕小物體。關于物體帶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荷在轉移的過程中,電荷的總量是不變的
B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點電荷和元電荷
C.物體通常呈現電中性,是因為物體內不存在電荷
D.摩擦起電、接觸起電、感應起電的帶電實質是創造電荷,或電荷消失
【答案】A
【解析】
A.根據電荷守恒定律,電荷在轉移的過程中,電荷的總量是不變的,故A正確;
B.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故B錯誤;
C.物體通常呈現電中性,是因為物體內正負電荷數量相等,故C錯誤;
D.摩擦起電、接觸起電、感應起電的帶電實質是電子發生的轉移,電荷不會創造或消失。
【典例2】(多選)如圖所示,A、B為相互接觸的用絕緣支架支持的金屬導體,起初它們不帶電,在它們的下部貼有金屬箔片,C是帶正電的小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把C移近導體A時,A、B上的金屬箔片都張開
B.把C移近導體A,先把A、B分開,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屬箔片仍張開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開,A、B上的金屬箔片仍張開
D.先把A、B分開,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讓A、B接觸,A上的金屬箔片張開,而B上的金屬箔片閉合
【答案】AB
【解析】(1)C移近A時,帶正電的小球C對A、B內的電荷有力的作用,使A、B中的自由電子向左移動,使得A端積累了負電荷,B端積累了正電荷,其下部的金屬箔片也分別帶上了與A、B同種性質的電荷。由于同種電荷間的斥力,所以金屬箔片都張開,A正確。
(2)C靠近后保持不動,把A、B分開,A、B上的電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可能中和,因而A、B仍帶等量的異種感應電荷,此時即使再移走C,因A、B已經絕緣,所帶電荷量也不會變,金屬箔片仍張開,B正確。
(3)先移走C,再把A、B分開,A、B上的感應電荷會馬上在其相互之間的引力作用下吸引中和,不再帶電,所以箔片都不會張開,C錯。
(4)先把A、B分開,移走C,然后重新讓A、B接觸,A、B所帶的異種電荷馬上中和,箔片都不會張開,D錯。
【典例3】如圖所示,放在絕緣支架上帶正電的導體球A,靠近放在絕緣支架上不帶電的導體B,導體B用導線經開關S接地,現把S先合上再斷開,再移走A,則導體B
A.不帶電 B.帶正電 C.帶負電 D.不能確定
【答案】C
【解析】易錯分析:對于絕緣柱支持的導體B,由于靜電感應,其左端帶負電,右端帶正電。左端接地,左端電荷被導走,導體B帶正電,故選B。
在感應起電的過程中,遠端帶同種電荷,近端帶異種電荷。將B的左端接地后,B和地球組成了一個大導體,地球是導體的遠端,故B成了近端,帶負電。
練習1、如圖所示,原來不帶電的金屬導體MN,在其兩端下面都懸掛著金屬驗電箔;若使帶負電的金屬球A靠近導體的M端,可能看到的現象是(  )
A.只有M端驗電箔張開,且M端帶正電
B.只有N端驗電箔張開,且N端帶正電
C.兩端的驗電箔都張開,且N端帶負電,M端帶正電
D.兩端的驗電箔都張開,且兩端都帶正電
【答案】C
【解析】
金屬導體處在負電荷的電場中,由于靜電感應現象,導體中的自由電子被排斥到左端,故右端要感應出正電荷,在導體的左端會出現負電荷,所以導體兩端的驗電箔都張開,且左端N帶負電,右端M帶正電。
練習2、如圖所示,A、B為相互接觸的用絕緣支柱支持的金屬導體,起初它們不帶電,在它們的下部貼有金屬箔片,C是帶正電的小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把C移近導體A時,A上的金屬箔片張開,B上的金屬箔片不張開
B.把C移近導體A,先把A、B分開,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屬箔片仍張開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開,A、B上的金屬箔片仍張開
D.先把A、B分開,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讓A、B接觸,A上的金屬箔片張開,而B上的金屬箔片閉合
【答案】B
【解析】
A.感應帶電,這是使物體帶電的一種方法,根據異種電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會帶異種電荷,金屬導體處在正電荷的電場中,由于靜電感應現象,導體B的右端要感應出正電荷,在導體A的左端會出現負電荷,所以導體兩端的驗電箔都張開,且左端帶負電,右端帶正電,A錯誤;
B.把帶正電荷的物體C移近導體A后,把A和B分開,A帶負電,B帶正電,金屬箔還是張開,B正確;
C.先把C移走,A、B電荷恢復原狀,A、B兩端都不帶電,若再把A、B分開,A、B上的金屬箔片不會張開,C錯誤;
D.先把A、B分開,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讓A、B接觸,A與B上的電荷重新中和,A上的金屬箔片閉合,B上的金屬箔片也閉合,D錯誤;
練習3、(多選)用棉布分別與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由此對摩擦起電說法正確的是
A.兩個物體摩擦時,表面粗糙的易失去電子
B.兩個物體摩擦起電時,一定同時帶上種類及數量不同的電荷
C.兩個物體摩擦起電時,帶上電荷的種類不同但數量相等
D.同一物體與不同種類物體摩擦,該物體的帶電荷種類可能不同
【答案】CD
【解析】兩物體摩擦時得失電子取決于原子對電子的束縛力大小,A錯。由于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的得失,所以兩物體帶電種類一定不同,數量相等,B錯C對。由題中例子不難看出同一物體與不同種類物體摩擦,帶電種類可能不同,D對。
考點三、電荷守恒定律
1.電荷守恒定律:
(1)內容:電荷既不會創生,也不會消滅,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個部分;在轉移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
(2)電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樣,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規律之一。
(3)是物體帶電的實質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電荷發生了轉移,也就是物體間或物體內部的電荷重新分布。
(4)電荷的中和是指帶等量異號電荷的兩物體接觸時,經過電荷的轉移,物體達到電中性的過程。
(5)導體接觸帶電體時,電荷量的分配與導體的材料、形狀、大小有關。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球接觸后,電荷將平均分配,即最后兩個金屬球一定帶等量的同種電荷。
2.“中性”與“中和”的理解
(1)中性:物體內有電荷存在,但正、負電荷的絕對值相等,對外不顯電性。
(2)中和:兩個帶有等量異種電荷的帶電體相遇達到電中性的過程。
3.接觸起電現象中電荷量的分配
(1)導體接觸帶電時電荷量的分配與導體的形狀、大小有關。完全相同的金屬球接觸時,電荷量平均分配;形狀、大小不同的導體接觸時電荷量不能平均分配。無論哪種情況,接觸前后電荷總量不變。
(2)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球接觸時電荷量的分配情況:若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小球的帶電量分別為Q1、Q2,則它們接觸后再分開都帶有的電量,式中電量Q1、Q2均包含它們的正負號。
【典例1】(多選)原來甲、乙、丙三個完全相同的物體都不帶電,今使甲、乙兩個物體相互摩擦后,乙物體再與丙物體接觸,最后,得知甲物體所帶電荷量為+1.6×10-15 C,則對于最后乙、丙兩個物體的帶電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乙物體一定帶有電荷量為8×10-16 C的負電荷
B.乙物體可能帶有電荷量為2.4×10-15 C的負電荷
C.丙物體一定帶有電荷量為8×10-16 C的正電荷
D.丙物體一定帶有電荷量為8×10-16 C的負電荷
【答案】AD
【解析】甲、乙、丙三個物體原來都不帶電,甲、乙兩個物體相互摩擦導致甲物體失去電子而帶1.6×10-15 C的正電荷,乙物體得到電子而帶1.6×10-15 C的負電荷;乙物體與不帶電的丙物體相接觸,從而使一部分負電荷轉移到丙物體上,由于乙、丙兩物體完全相同,故可知乙、丙兩物體帶等量負電荷,由電荷守恒定律可知乙、丙兩物體最終所帶電荷量均為8×10-16 C,A、D正確.
【典例2】關于電荷守恒定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一個物體所帶的電荷量總是守恒的
B.在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情況下,一個系統所帶的電荷量總是守恒的
C.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系統內的等量的正、負電荷即使同時消失,也并不違背電荷守恒定律
D.電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著帶電系統一定和外界沒有電荷交換
【答案】A
【解析】根據電荷守恒定律,單個物體所帶電荷量是可以改變的,在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情況下,一個系統所帶的電荷量總是守恒的,若一個系統內的等量的正、負電荷同時消失,并不違背電荷守恒定律,電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著帶電系統一定和外界沒有電荷交換,故A錯誤,B、C、D正確。A符合題意。
練習1、有三個相同的絕緣金屬小球A、B、C,其中小球A帶有3×10﹣3C的正電荷,小球B帶有﹣2×10﹣3C的負電荷,小球C不帶電.先將小球C與小球A接觸后分開,再將小球B與小球C接觸然后分開,試求這時三球的帶電荷量分別為多少?
【答案】 解:當小球C和A接觸后,A、C球帶電為:Q1= = C=1.5×10﹣3C,
再讓小球B與小球C接觸,此時C、B帶電為:Q2= =﹣0.25×10﹣3C,
所以最終ABC三小球的帶電量分別是:1.5×10﹣3C,﹣0.25×10﹣3C,﹣0.25×10﹣3C.
答:最終ABC三小球的帶電量分別是:1.5×10﹣3C,﹣0.25×10﹣3C,﹣0.25×10﹣3C
【解析】兩帶電物體接觸,電荷的變化規律是先中和再平分,根據此規律逐步求解即可。
考點四、元電荷
1.元電荷
(1)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它的單位是庫倫,簡稱庫,用C表示。
(2)最小的電荷量叫做元電荷,用e表示,計算中,可取e=1.60×10-19C
(3)比荷:電荷量與質量之比叫做比荷,電子的比荷為
2.點電荷
1.定義:當帶電體間的距離比它們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帶電體的形狀、大小及電荷的分布狀況對它們之間的作用力的影響可以忽略時,這樣的帶電體就可以看做帶電的點,叫做點電荷。
2.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點電荷是只有電荷量,沒有大小、形狀的理想化模型,實際上并不存在。
3.點電荷與元電荷的區別
①元電荷是最小的電荷量
②點電荷是帶電體,只是不考慮帶電體的大小和形狀,其帶的電荷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一定是元電荷的整數倍。
【典例1】下列關于點電荷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點電荷是球形的帶電體
B.點電荷是質量很小的帶電體
C.點電荷是理想模型
D.點電荷是帶電量很小的帶電體
【答案】C
【解析】
當帶電體的大小、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沒有影響或影響可以忽略時可看成點電荷,點電荷具有帶電體的全部質量及電荷量,是一種理想化模型,故點電荷沒有大小、形狀,其質量、電荷量不一定很小。
練習1、(多選)關于元電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元電荷實質上是指電子或質子本身
B.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一定等于元電荷的整數倍
C.元電荷的數值通常取作e=1.6×10-19 C
D.元電荷e的數值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密立根用實驗測得的
【解析】BCD 元電荷實際上是指電荷量,數值為1.6×10-19 C,不是指某個具體的帶電粒子,如電子、質子,故A錯誤,C正確;元電荷是電荷量的數值,沒有正、負電性的區別,宏觀上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一定是元電荷的整數倍,故B正確;元電荷的具體數值最早是由密立根用油滴實驗測得的,測量精度相當高,故D正確。
練習2、關于元電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元電荷實質上是指電子和質子本身
B.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一定等于元電荷的整數倍
C.元電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C
D.電荷量e的數值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用實驗測得的
【答案】A
【解析】
A.元電荷是最小的電量單位,不是指電子和質子本身,選項A錯誤,符合題意;
B.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一定等于元電荷的整數倍,選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元電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C,選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電荷量e的數值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用實驗測得的,選項D正確,不符合題意;
考點五、驗電器與靜電計的區別與聯系
1.驗電器
(1)結構:玻璃瓶內有兩片金屬箔片,用金屬絲掛在一根導體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過瓶塞從瓶口伸出。
(2)原理:當帶電的物體與驗電器的金屬球接觸時,有一部分電荷轉移到驗電器上,與金屬球相連的兩個金屬箔片帶上同種電荷,因相互排斥而張開。物體帶電越多,電荷轉移的越多,兩金屬箔片的斥力越大,張開的角度也越大。
當帶電體靠近但不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金屬箔片也可張開。因為帶電體會使近端金屬球上感應出異種電荷,而遠端箔片上會感應出同種電荷(感應起電),在斥力作用下箔片張開。
(3)作用:判斷物體是否帶電以及所帶電荷的種類和多少。
2.靜電計
(1)結構:驗電器中的金屬箔片換成指針,并用金屬作外殼。
(2)原理:同號電荷相互排斥,導體間電勢差(電壓)越大、排斥力越大,指針偏角越大。
(3)作用:粗略測量兩導體間電勢差(電壓)大小。
3.聯系:靜電計是驗電器通過改造得來的,兩者原理相同。
【典例1】使帶電的金屬球靠近不帶電的驗電器,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如圖表示驗電器上感應電荷的分布情況,正確的是(  )
【答案】B
【解析】把帶電金屬球移近不帶電的驗電器,會改變驗電器上的電荷分布;由于電荷間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使得驗電器上靠近帶電金屬球的一端與其電性相反,而遠離帶電金屬球的一端與其電性相同,故選項B正確.
【典例2】如圖所示,金屬棒A帶正電,讓其靠近驗電器B的金屬球,則(  )
A.驗電器金屬箔片不張開,因為棒A沒有和B接觸
B.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因為驗電器下部箔片都帶了正電
C.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因為整個驗電器都帶了負電
D.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因為整個驗電器都帶了正電
【答案】B
【解析】
因棒A帶正電,將其靠近驗電器B,根據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可知,驗電器金屬箔中的電子就會被棒A中的正電荷吸引到驗電器上端的小球上,所以下端的箔片就會帶上正電,兩箔片帶上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故箔片張開。
練習1、如圖所示,用絕緣支柱固定的兩不帶電金屬導體P和Q彼此接觸,將一帶正電的小球O移近導體P后,先把P、Q分開,再移走O,關于P、Q電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A.P帶正電,Q帶負電 B.P帶正電,Q帶正電
C.P帶負電,Q帶正電 D.P帶負電,Q帶負電
【答案】C
【解析】
將一帶正電的小球O移近導體P后,由于靜電感應,P的左端帶負電,Q的右端帶正電;然后把P、Q分開,則P帶負電,Q帶正電,再移走O,P、Q上的電荷不發生變化,仍然是P帶負電,Q帶正電。
練習2、如圖所示,兩個不帶電的導體A和B,用一對絕緣柱支撐使它們彼此接觸。把一帶負電荷的物體C置于附近,貼在A、B下部的金屬箔都張開(  )
A.此時A帶負電,B帶正電
B.此時A帶正電,B帶正電
C.移去C,貼在A、B下部的金屬箔仍都張開
D.先把A和B分開,然后移去C,貼在A、B下部的金屬箔都張開
【答案】D
【解析】
AB.把一帶負電荷的物體C置于附近,由于靜電感應,此時A帶正電,B帶負電,AB錯誤;
C.移去C后,由于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重新中和,達電中性狀態,兩金屬箔均閉合,C錯誤;
D.先把AB分開,則A帶正電,B帶負電,移去C后,電荷不能再進行中和,兩金屬箔仍然張開,D正確;
二、夯實小練
1、下列關于電荷、電荷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界存在三種電荷:正電荷、負電荷和元電荷
B.物體所帶的電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物體的帶電量可以是2×10﹣19C
D.物體所帶的電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的值,為元電荷的整數倍
【答案】 D
【解析】A.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正電荷、負電荷,A不符合題意;
BCD.物體所帶的電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的值,為元電荷1.6×10﹣19C的整數倍,即物體的帶電量不可以是2×10﹣19C,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2、關于電荷量,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某帶電油滴的帶電量為
B.電子或質子可稱為元電荷
C.物體帶正電荷 ,這是因為失去了 個電子
D.點電荷是客觀存在的帶有電荷的幾何點
【答案】 C
【解析】A.任何帶電體的電量只能是元電荷 的整數倍,即某帶電油滴的帶電量不可能為 ,A不符合題意;
B.元電荷是基本的電量單位,電子或質子不是元電荷,B不符合題意;
C.物體帶正電荷 ,這是因為失去了 個電子,C符合題意;
D.點電荷是理想的物理模型,實際不是客觀存在的,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關于物體的帶電現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物體所帶電荷量不可能小于元電荷 B.電荷相互中和是電荷完全消失的現象
C.電流都是由于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的 D.某物體的帶電荷量有可能為3.6×10-19C
【答案】 A
【解析】A.物體的帶電荷量是元電荷的整數倍,且不可能小于元電荷,A符合題意;
B.電荷不可能憑空產生或消失,電荷相互中和是正電荷總數與負電荷總數相等,對外不顯電性,B不符合題意;
C.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定向移動的可以是正電荷、負電荷或正電荷與負電荷同時移動,C不符合題意;
D.電子的帶電荷量最小,質子的帶電荷量與電子相等,電性相反,人們通常將最小的電荷量叫做元電荷,元電荷e=1.60×10 19C,物體的帶電荷量是元電荷的整數倍,3.6×10 19C不是1.60×10 19C的整數倍,D不符合題意。
如圖所示,導體A帶正電,當帶負電的導體B靠近A時,A帶的(  )
A.正電荷增加
B.負電荷增加
C.正、負電荷均增加
D.電荷量不變
【答案】D
【解析】當帶負電的導體B靠近導體A時,兩導體之間無接觸,由電荷守恒定律可知,A帶的電荷量不變,只是電荷重新在導體表面上發生了分布(電荷重新分布是由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力產生的),D正確。
5、(多選)用金屬箔做成一個不帶電的圓環,放在干燥的絕緣桌面上。小明同學用絕緣材料做的筆套與頭發摩擦后,將筆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圓環,當距離約為0.5 cm時圓環被吸引到筆套上,如圖所示。對上述現象的判斷與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摩擦使筆套帶電
B.筆套靠近圓環時,圓環上、下部分感應出異號電荷
C.圓環被吸引到筆套的過程中,圓環所受靜電力的合力大于圓環的重力
D.筆套碰到圓環后,筆套所帶的電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答案】ABC
【解析】筆套與頭發摩擦后,能夠吸引圓環,說明筆套上帶了電荷,即摩擦使筆套帶電,選項A正確;筆套靠近圓環時,由于靜電感應,會使圓環上、下部分感應出異號電荷,選項B正確;圓環被吸引到筆套的過程中,是由于圓環所受靜電力的合力大于圓環所受的重力,選項C正確;筆套碰到圓環后,筆套所帶的電荷沒有被中和,還帶電,選項D錯誤。
6、關于摩擦起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絲綢得到了電子
B.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毛皮得到了電子
C.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是因為橡膠棒產生了負電荷
D.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負電,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正電
【答案】A
【解析】用絲綢摩擦玻璃棒后,絲綢得到電子帶負電,玻璃棒失去電子帶正電;用毛皮摩擦橡膠棒后,毛皮失去電子帶正電,橡膠棒得到電子帶負電,而不是產生了負電荷。故A正確,B、C、D錯誤。
7、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小球M、N,先讓它們各自帶電+5q和+7q,接觸后再分開,則最終M、N的帶電荷量分別是 (  )
A.+6q,+6q B.+7q,+5q
C.+12q,+12q D.+q,+q
【答案】A
【解析】兩個完全相同的金屬小球接觸,帶同種電荷時總電荷均分,故:QM'=QN'===6q,選項A正確。
8、某同學有一次不小心購買了盜版的物理參考書,做練習題時,他發現有一個關鍵數據(電荷量)看不清,便拿來問老師,如果你是老師,你認為可能是下列數據中的 (  )
A.6.2×10-19 C B.6.3×10-19 C
C.6.4×10-19 C D.6.5×10-19 C
【答案】C
【解析】由于任何帶電體所帶電荷量都是元電荷的整數倍,所以該電荷量應為e=1.6×10-19 C的整數倍,6.2×10-19 C、6.3×10-19 C、6.5×10-19 C均不是1.6×10-19 C的整數倍,選項A、B、D錯誤;6.4×10-19 C是1.6×10-19 C的4倍,選項C正確。
9、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絕緣金屬小球A、B,分別帶有電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讓兩絕緣金屬小球接觸后再分開。
(1)求接觸后兩小球分別帶的電荷量QA'和QB'。
(2)在接觸過程中,電子如何轉移 轉移了多少個 (元電荷e=1.6×10-19 C)深度解析
【答案】(1)1.6×10-9 C 1.6×10-9 C (2)由B球向A球轉移 3.0×1010個
【解析】(1)兩球接觸后所帶電荷量相等:QA'=QB'===1.6×10-9 C。
(2)在接觸過程中,電子由B球轉移到A球,B球的負電荷被全部中和,且電子繼續轉移,直至B球帶QB'的正電,因此共轉移電子的電荷量ΔQ=3.2×10-9 C+1.6×10-9 C=4.8×10-9 C
轉移的電子數n===3.0×1010(個)
即電子由B球向A球轉移,共轉移了3.0×1010個。
三、培優練習
1、如圖所示驗電器A帶負電,驗電器B不帶電,用導體棒連接A、B的瞬間,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有瞬時電流形成,方向由A到B
B.A、B兩端的電勢不相等
C.導體棒內的電場強度不等于零
D.導體棒內的自由電荷受電場力作用做定向移動
【答案】A
【解析】A.A物體帶電,由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用導體棒連接A、B的瞬間電荷將向B轉移,因為導體棒中的自由電荷為電子,電子帶負電由A向B移動,電流方向為由B到A;A錯誤,符合題意;
B.由于A帶負電,周圍存在指向A的電場故B端電勢高于A端電勢,B正確,不符合題意;
CD.導體棒中的自由電荷是在電場力作用下發生定向移動的,所以導體棒內的電場強度不等于零,CD正確,不符合題意。
2、如圖所示在絕緣支架上的導體A和導體B按圖中方式接觸放置,原先AB都不帶電,先讓開關K1,K2均斷開,現在將一個帶正電小球C放置在A左側,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只閉合K1,則A左端不帶電,B右端帶負電
B.只閉合K2,接著移走帶電小球,最后將AB分開,A帶負電
C.K1、K2均閉合時,A 、B兩端均不帶電
D.K1、K2均閉合時,A左端帶負電,B左端不帶電
【答案】D
【解析】
A.只閉合開關時K1,由于靜電感應的作用,金屬導體右端帶的正電荷會被從大地上來的負電荷中和,所以導體右端不再帶有電荷,左端帶負電,故A錯誤.
B.當閉合開關時K2,由于靜電感應的作用,金屬導體B右端帶的正電荷會被從大地上來的負電荷中和,所以導體B右端不再帶有電荷,左端帶負電,接著移走帶電小球,A端的負電會被中和而都不帶電,最后將AB分開,則A端和B端均不帶電帶負電;故B錯誤.
CD. K1、K2均閉合時,導體AB的近端還是A端會感應異種電荷帶負電,遠端通過接地線變成了無窮遠,故B端不帶電;故C項錯誤,D項正確.
3、如圖所示,原來不帶電的金屬導體MN,在其兩端下面都懸掛著金屬驗電箔;若使帶負電的金屬球A靠近導體的M端,可能看到的現象是  
A.只有M端驗電箔張開,且M端帶正電
B.只有N端驗電箔張開,且N端帶正電
C.兩端的驗電箔都張開,且左端帶負電,右端帶正電
D.兩端的驗電箔都張開,且兩端都帶正電或負電
【答案】C
【解析】
由于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所以M端帶正電,N端帶負電,MN兩端的金箔都會張開,是感應起電現象.故C項正確,ABD三項錯誤.
4、(多選)如圖所示,a、b、c、d為四個帶電小球,兩球之間的作用分別為a吸d,b斥c,c斥a,d吸b,則(  )
A.僅有兩個小球帶同種電荷
B.僅有三個小球帶同種電荷
C.c、d小球帶同種電荷
D.c、d小球帶異種電荷
【答案】BD
【解析】由d吸a,d吸b可知a與b帶同種電荷,且與d帶異種電荷;由c斥a,c斥b可知c、a、b帶同種電荷,c與d帶異種電荷,所以A、C錯,B、D對。
5、如圖所示,絕緣細線上端固定,下端懸掛一個輕質小球a,a的表面鍍有鋁膜;在a的近旁有一絕緣金屬球b,開始時,a、b都不帶電,現使a、b分別帶正、負電,則(  )
A.b將吸引a,吸引后不放開
B.b先吸引a,接觸后又與a分開
C.a、b之間不發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開
【答案】B
【解析】因a帶正電,b帶負電,異種電荷相互吸引,輕質小球a將向b靠攏并與b接觸。若a、b原來所帶電荷量不相等,則當a與b接觸后,兩球先中和一部分原來的電荷,然后將剩余的電荷重新分配,這樣兩球就會帶上同種電荷(正電或負電),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a球將會被排斥開。若a、b原來所帶電荷量相等,則a、b接觸后完全中和而都不帶電,a、b自由分開。故B正確。
6、靜電在各個行業和日常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如靜電除塵、靜電復印等,所依據的基本原理幾乎都是帶電的物質微粒在電荷間作用力的作用下奔向并吸附到電極上。現有三個粒子A,B,c從P點向下運動,它們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則(  )
A.a帶負電,b帶正電,c不帶電 B.a帶正電,b不帶電,c帶負電
C.a帶負電,b不帶電,c帶正電 D.a帶正電,b帶負電,c不帶電
【答案】B
【解析】
根據題圖可知,a向左偏轉,與負電極吸引,與正電極排斥,所以a帶正電;c向右偏轉,與負電極排斥,與正電極吸引,所以c帶負電;b不偏轉,應該不帶電。
7、有三個完全相同的絕緣金屬小球A、B、C,其中A小球帶有3×10-3 C的正電荷,B小球帶有2×10-3 C的負電荷,小球C不帶電.先讓小球C與小球A接觸后分開,再讓小球B與小球A接觸后分開,最后讓小球B與小球C接觸后分開,試求這時三個小球所帶電荷量分別為多少?
【答案】qA=-2.5×10-4 C qB=6.25×10-4 C
qC=6.25×10-4 C
【解析】C、A接觸后分開,A、C所帶電荷量均為 C=1.5×10-3 C,再讓小球B與小球A接觸后分開,A、B所帶電荷量均為 C=-2.5×10-4 C,最后讓小球B與小球C接觸后分開,B、C所帶電荷量均為 C=6.25×10-4 C,故最終三小球所帶電荷量分別為qA=-2.5×10-4 C,qB=6.25×10-4 C,qC=6.25×10-4 C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州市| 邵东县| 湘阴县| 乐东| 郓城县| 南宁市| 女性| 合作市| 鹤岗市| 临沭县| 望江县| 岫岩| 天镇县| 彩票| 即墨市| 灵石县| 庄浪县| 宁明县| 耿马| 平度市| 错那县| 阜平县| 和龙市| 专栏| 南雄市| 岑溪市| 潞西市| 万盛区| 彭阳县| 聂荣县| 南江县| 应城市| 龙江县| 桑日县| 桃园县| 尉氏县| 武隆县| 香格里拉县| 延庆县| 老河口市|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