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濟南版八年生物下冊 6.2.1 生態系統的組成 教學設計課題 6.2.1 生態系統的組成 單元 六 學科 生物 年級 八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在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國家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一個生態系統包括一定地域內的所有植物、動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環境;依據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因此,本節重點在學習生態系統的概念及各成分的作用和相互關系。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生物與環境的關系之后,為生態系統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習 目標 探究實踐: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闡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科學思維:嘗試解釋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關系。 態度責任:加強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認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生命觀念: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重點 1.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 2.嘗試解釋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關系難點 1.嘗試解釋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如圖,此濕地有哪些組成成分? 生物部分:動物、植物、微生物 非生物成分:水、泥土、空氣等 觀察圖片,分析問題 導入新課,引發探究興趣講授新課 當沼澤地中的水鳥在筑巢、覓食或躲避敵害時,它們就與周圍的環境發生了相互作用。水鳥既要與空中的鷹和水中的動植物等產生相互影響,又要受到土壤、水等環境因素的制約。無論是非生物因素的變化,還是生物因素的變化,都會有多種生物受到影響。 一、什么是生態系統 視頻:生態系統 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彼此依存。生物既要與環境中的各種生物產生相互影響,又要受非生物因素的制約。無論非生物因素的變化,還是生物因素的變化,都會有多種生物受到影響。生物與環境形成一個統一整體。 1.生態系統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叫作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這一名詞是英國生態學家坦斯利在1935年首先提出的。它的詞義包括“生態的”和“系統”兩個部分。“生態的”是指生物與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系統”是指由一些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變量或成分所構成的一個功能整體。 2.生態系統的范圍 生態系統的范圍有大有小。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池塘、一塊農田、一條河流等,都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 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環境。 方法技巧 判斷是不是生態系統,要看它是否滿足以下條件:①一定的地域;②包括生物與環境。生態系統包括一定的空間范圍及其中全部生物和非生物,即可以簡單地表示為生態系統=無機環境+生物,單純的環境、單純的生物都不能構成生態系統。 拓展 生態系統的特性 特性具體說明舉例地域局限性任何生態系統都有一定的空間一片樹林整性體生物成分和非物成分共同構成生態系統生海洋中的水不是生態系統時間局限性生態系統的存在有一定的時間范圍“河西走廊”不再存在二、生態系統的成分 視頻:生態系統的成分 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數量以及環境條件是千差萬別的,但是所有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都基本一致。 1.各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1)提示 ①識別教材中圖6.2-1和6.2-2中的各種生物,用彩筆在這些生物上劃出指示線,并標注你所認識的生物的名稱。 ②識別圖片中的非生物成分,用彩筆劃出指示線,并標注名稱。 ③參照下列表格,記錄觀察結果。 編號名稱類別與其他成分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12……(2)生態系統成分分析 ①濕地 濕地是一種淡水生態系統,其中的光、水、空氣、土壤等屬于非生物成分,它們為生物提供了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草等綠色植物屬于生產者,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和能量;鳥、魚等動物屬于消費者,它們的生存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綠色植物制造出來的有機物。 ②森林 森林是陸地上最復雜的生態系統,分布在濕潤或比較濕潤的地區。光、水、空氣、土壤等屬于非生物成分,它們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樹木等綠色植物屬于生產者,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和能量;鳥等屬于消費者,它們以綠色植物或其他昆蟲等為食;蘑菇等是分解者,它們通過分解動植物遺體來獲取有機物和能量。 第54頁“觀察思考” 1.你認為,哪些生態系統的成分沒有在圖片中顯示出來? 生物成分中的分解者等沒有顯示出來。 2.根據各種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嘗試歸納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光、空氣、土壤和水等。 2.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態系統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兩部分組成。兩者是有機的統一整體,不可分割。 非生物成分包括光、空氣、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態系統中的全部生物。根據獲得營養和能量方式的不同,生物成分又可以劃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態系統的成分和功能如下表。 生態系統成分功能非生物成分光、空氣、水和土壤等①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 ②光是絕大多數生態系統直接的能量來源 ③水、空氣、無機鹽與有機物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生物成分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①利用光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質造成有機物,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 ②把太陽能輸入生態系統中,是生態系統最基本、最關鍵的生物成分消費者植食性動物①直接或間接依賴于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生存 ②通過捕食和寄生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傳遞能量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分解者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等將動植物遺體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物質的循環注意 ①生產者可以自己制造有機物,營養方式為自養;生產者并不都是植物,一些光合細菌等也屬于生產者;植物并不都是生產者,如菟絲子纏繞在其他植物上,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 ②消費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必須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營養方式為異養。動物并不都是消費者,如蚯蚓能夠分解植物的枯枝落葉,屬于分解者;消費者并不都是動物,營寄生生活的一些細菌、真菌也屬于消費者。 ③分解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必須以現成的有機物為食,營養方式為異養。只有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等生物才能作為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分解者并不都是微生物,如蚯蚓屬于動物;微生物也并不都是分解者,如光合細菌屬于生產者。 3.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整體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系: (1)綠色植物(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一部分供給自身生命活動的需要,一部分轉變為自身物質貯存下來。 (2)農業害蟲(消費者)以綠色植物為食,它們攝取的有機物被自身生命活動利用或轉變成自身的物質,害蟲又被比它強大的鳥(消費者)吃掉。 (3)綠色植物、害蟲、鳥死后,它們的遺體被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分解掉,轉變成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等,可供給綠色植物(生產者)利用。由此可以看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某種成分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其他成分發生相應的改變,甚至會引起整個生態系統發生一系列變化。 規律總結 ①一般情況下,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關鍵、最基本、數量最多的生物組成成分。 ②一個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生產者和分解者,兩者是溝通生命世界與無機環境的橋梁,促進了自然界的物質循環。 方法技巧 判定生態系統的方法 ①從概念上判定:必須既有生物,又包含其生活環境。 ②從組成上判斷:既有生物成分,又有非生物成分。 分析濕地水鳥與周圍因素的關系 視頻了解生態系統 明確生態系統的概念 明確生態系統的范圍 知道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了解如何判定生態系統 拓展了解生態系統的特性 分析圖片,初步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詳細分析濕地生態 詳細分析森林生態 完成觀察思考 明確生態系統的組成 明確非生物部分 明確生產者成分和功能 明確消費者成分和功能 明確分解者成分和功能 知道生物部分的特殊情況 分析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系,明確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整體 總結規律 明確兩種方法判定生態系統 引導圖片分析 介紹生態系統的概念 舉例說明生態系統 介紹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介紹判定生態系統 拓展介紹生態系統的特性 引導分析圖片,初步讓學生了解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引導分析 引導分析 引導完成思考 介紹生態系統的組成 介紹非生物部分 介紹生產者成分和功能 介紹消費者成分和功能 介紹分解者成分和功能 拓展介紹生物部分的特殊情況 引導分析分析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系,明確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整體 總結 介紹兩種方法判定生態系統課堂練習 1.蚯蚓能將土壤中的有機物或枯枝敗葉分解為無機物,供綠色植物再利用。由此可知,蚯蚓屬于生態系統中的( D ) A.生產者 B.消費者 C.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 D.分解者 2.(2019 甘肅天水)下列選項中,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C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樹木 B.一片草地上的陽光、土壤和空氣等無機環境 C.一塊農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 D.一個池塘中的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3.下列可以看成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 ) A.一座山 B.一條河里的所有魚 C.一個池塘中的荷花 D.一塊農田里的陽光、空氣和水 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成分的描述,正確的是( B ) A.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組成 B.大部分動物屬于消費者,原因是它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 C.細菌和真菌都能夠分解動植物遺體中的無機物,因此屬于分解者 D.光、空氣和水與生態系統有密切的關系,但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成分 5.某湖泊經過綜合治理,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已正式向大眾開放。下列屬于該湖泊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的是( B ) A.湖中的細菌、真菌 B.湖中的水草、睡蓮 C.湖中的鯉魚、鯽魚 D.照射到湖中的陽光 6.(2020 湖北隨州)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牽動著人們的情感,人們又將自己的情感賦予花草樹木,譜寫出了許多名篇佳作,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花草樹木”和“人”在生態系統中分別扮演的角色是( B ) A.非生物成分、生產者 B.生產者、消費者 C.非生物成分、消費者 D.消費者、分解者 進行本節相關習題訓練 鞏固應用本節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1.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 2.生態系統要滿足以下條件:(1)一定地域;(2)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3.生態系統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兩部分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光、空氣、水、土壤等。綠色植物擔當生產者的角色;各種動物扮演消費者的角色;分解者主要指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總結歸納本節內容 引導總結歸納,找出主要內容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