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上期末檢測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梁啟超于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首次使用四大文明古國這個定義,并自注說,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下列成為四大文明古國最主要依據是( )A.最早出現了人類 B.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文字C.最早建立了奴隸制國家 D.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最大2、沿地球北緯30°線前行,眼前既有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又存在著許多令人難解的神秘、怪異現象,如北緯30度附近的古老文化有埃及金字塔、中國三星堆、巴比倫空中花園等。我們認為此現象產生的最合理的原因應該是( )A.地理環境的影響 B.文化傳統相同所致C.文明交流的結果D.生活方式相同所致3、下面是關于我國秦朝與清朝的一首歷史朝代歌,請你根據朝代時序排列( )①隋唐五代傳 ②南北朝并立③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④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A. ④①②③ B. ④②①③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4、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下列有關中國城市歷史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長安是6-10世紀的國際性的大都市。B.唐朝城內街道縱橫相交成棋盤式布局,城市建置的格局,是市與坊。C.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開封城中汴河沿岸商業繁榮的真實寫照。這些商業區除白天營業外,還有夜市、曉市。D.元朝不僅國力遠勝唐朝,而且城市經濟發展有了顯著的進步。5、“大一統的漢帝國擴展了漢民族文化圈。而漢武帝所具有超越歷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為一位戰略和外交設計的奇才”。體現漢帝國擴展了漢民族文化圈的歷史事件是( )A.張騫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 B.東漢光武帝賜倭奴國使者金印紫授。C.鑒真六次東渡,傳播佛教、弘揚唐文化 D.蒙古帝國西征最遠到達歐洲多瑙河6、現在流行的影視穿越劇,因其許多劇情與歷史史實不符,而遭到學者批評。下列電視劇情節不符合史實的是( )A.南北朝時,北方老百姓穿著棉衣向南方逃難。 B.唐太宗在組織科舉考試。C.馬可波羅坐著船回國。 D.南朝百姓用糞便給農作物施肥。7、采用年代尺是我們歸納整理歷史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丁同學在學習某朝與少數民族關系發展簡史時制作的年代尺,他學習的主題最有可能是某朝與少數民族的關系?( )1004年 1044年 1126年A.北宋 B.南宋 C.遼 D.西夏8、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在其《中國:發明與發現的搖籃》一書中說:“古代中國在1500年內科技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現代世界科技賴以存在的發明一半來自中國……”下列不屬于我國宋元時期使“西方望塵莫及”的科技成就有( )A.印刷術 B.造紙術 C.火藥 D.指南針9、某班級要進行一場關于“中世紀西歐”的歷史話劇表演,他們采用的臺詞最有可能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C.“別看我只是一個武士,但我和國王同屬剎帝利。”D.“因為他賢能,部落聯盟首領的職位理應讓給他。”10、在《開元盛世歌》中“開元盛世真繁榮,粟稻為主茶盛行。水利筒車曲轅犁,澆地墾荒糧食豐。絲織行業技藝高,清白三彩最有名。唐都長安百萬家,四方交往樂盈盈。”體現了唐朝哪些方面的盛世景象?①糧食增加②新農具廣泛使用③絲織技術④制瓷業⑤商業繁榮⑥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⑦文化教育發達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11、 ……這些牌照上的簡稱源于西周實行的( )A.分封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12、《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據考證,該詩為贊美齊桓公幫助衛國人打敗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證了齊桓公哪一段史實?( )A.任用管仲 B.春秋爭霸 C.尊王攘夷 D.胡服騎射13、單在我們的廚房里就能看見“芝麻”(胡麻)、“胡椒”、“胡蘿卜”……生活中一系列冠以“胡”的食物、用具都是我國古代哪一段歷史的產物?( )A.北民南遷 B.民族融合 C.張騫通西域 D.江南的開發14、創新是一個民族的不竭動力,下列屬于宋朝人民改進的農業生產工具是( )A.水碓磨 B.秧馬 C.曲轅犁 D.直轅犁15、在我國漫長的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中,共產生了近11萬名進士。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是從下列哪個朝代開始的?(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16、閱讀《元朝疆域圖》,從中得到的不正確信息是( )A.元朝行省管轄范圍與現在省級行政區劃大致相當B.通過設置宣政院加強了對西藏的有效管轄C.南海諸島及臺灣地區均在元朝版圖之內D.遼闊的疆域造成元朝出現地方割據局面17、學習古代西歐歷史后,某班四位同學作了如下主題演講,你認為最能準確概括這段歷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土地層層分封形成封建土地制度 B.基督教是中古西歐占統治地位的思想C.西歐封建莊園是西歐農村封建經濟最基本的組織形式 D.城市的興起18、古希臘、羅馬的興衰成敗已成過去,古希臘、羅馬人創造的文明成果卻千古永猶存。下列觀點中正確有( )①古希臘、古羅馬是典型的海洋文明 ②古羅馬文明史對古希臘文明的繼承和發展 ③古希臘文明吸收了古羅馬文字、建筑等先進文化成果 ④古希臘、古羅馬都出現了高度繁榮文化⑤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中對西方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影響最深遠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9、一首古埃及的詩說:“他信守諾言多么按時,饋贈禮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個人饋贈禮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窮人,富人,強者,弱者,不加區別,毫不偏袒。”其中的“他”指的是( )A.尼羅河 B.法老 C.金字塔 D.祭司20、文明沖撞與融合的方式多種多樣。下列所舉哪一項與其它三項明顯不同A、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B、阿拉伯帝國的對外戰爭C、羅馬帝國的擴張 D、馬可 波羅來華二、非選擇題:21、在一次文史競賽中,小明同學搶答了以下五題。請你指出小明回答中的錯誤,并加以改正(每個問題僅有一個錯誤,共五個錯誤)問題一:現在‘東突’分子企圖把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可以用哪一史實證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小明:“從唐朝開始,政府加強對新疆的管轄,新疆地區正式接受中央政權管轄。”問題二:《三國志》-書中,描寫的魏蜀吳三國的君主是哪三位?小明:“曹操、劉備、孫權。”問題三:岳飛在《滿江紅》詞中寫到:“靖康恥,猶未雪”其中的:“靖康”的年號即公元1127,那么“恥”指的是什么?小明:“指的是公元1127年,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遼軍擄獲,北宋滅亡。”問題四:請列舉兩宋時期著名的詞人,以及他的代表作。小明:“辛棄疾——《水調歌頭》”問題五:古代被稱為東西方文化交流橋梁的是什么?小明:“陶瓷之路”問題一回答:錯誤: 改正:問題二回答:錯誤: 改正:問題三回答:錯誤: 改正:問題四回答:錯誤: 改正:問題五回答:錯誤: 改正:22、(10分)小丁同學在查閱歷史資料時看到如下兩組關鍵詞:第一組:古希臘 民主制度 文化巨匠 西方文明之源 開創性和奠基性 前5世紀第二組:動蕩和變革 治國理想 士人 春秋戰國 思想解放 百家爭鳴請你與小丁一起共同解決有關問題。(1)請你幫助小丁從以上兩組關鍵詞中任選一組,描述它們所涉及歷史事件的概況。(描述的歷史事件必須包含所提供的關鍵詞)。(4分)(2)為了幫助小丁對歷史事件有進一步的認識,請你舉例說明你所描述歷史事件的相關內容。(各舉兩個例子)(4分)(3)為了幫助小丁對歷史事件有更深入的認識,請你探究它們所涉及歷史事件之間共同特點。(2分)23、(10分)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進步的有力保障。閱讀下列有關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1)上述四幅圖分別反映的行政管理制度什么?(4分)(2)先按照這些行政管理制度先后出現的時間為順序排列,再根據它們的變化反映了怎樣的歷史發展趨勢?(4分)(3)任選一例列舉對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管理的史實。(2分)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民的創造(見下圖)。① ② ③ ④材料二:帝王的決策: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天下的根本,中國古代賢明的帝王都非常重視農業生產。(1)請根據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填寫下列表格。(4分)內容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創造發明名稱 秧馬 ① 筒車 棉紡織工具所處歷史時期 ② 唐朝 ③ ④①: ②: ③: ④:(2)結合史實,說說上述發明創造對當時社會發展的影響。(2分)(3)請你參照范例寫出一例古代帝王重視農業生產的史實。(2分)范例:秦國的商鞅變法:提出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的人,可以免除徭役。(4)上述材料對我國當前發展農業生產有什么啟示?(2分)25、閱讀地圖,回答問題。(1)亞歷山大帝國起源于何處?它怎樣擴充疆界?(3分)(2)從帝國的疆域來看,亞歷山大帝國幾乎包括了當時人類的哪些文明?這些文明同屬于亞歷山大帝國管轄,有什么好處?(4分)(3)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3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甲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惡事最易做,善事最難行。阿彌陀佛。乙說:我今生今世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圣地麥加朝圣。丙說:主啊!我是你忠實的奴仆。材料二:在中世紀的鄉村,莊園幾乎成為自給自足的小世界。莊園的主人可以是國王、貴族或教會,勞動者是依附于封建主的農奴。農奴從主人那里領一小塊土地耕種,維持生活,但要按時向主人繳納租稅。(1)根據材料一,請指出三人信奉的分別是哪一宗教,這三種宗教對哪些地方影響比較大?(6分)(2)材料二中的人們重要信奉哪一種宗教?這種宗教對當時社會產生哪些影響?(4分)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上期末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C 2.A 3.B 4.D 5.A 6.A 7.A 8.B 9.A 10.D11.A 12.C 13.B 14.B 15.D 16.A 17.A 18.C 19.A 20.D二、非選擇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21、改錯題(10分)問題一回答:錯誤: 唐朝 改正:西漢 問題二回答:錯誤:曹操 改正:曹丕問題三回答:錯誤: 遼軍 改正:元軍問題四回答:錯誤: 辛棄疾 改正: 蘇軾問題五回答:錯誤: 陶瓷之路 改正: 絲綢之路22、(1)(4分)第一組: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的民主制度推動希臘文明高度發展,產生出燦若群星的文化巨匠,對西方文化作出開創性和奠基性的貢獻,成為西方文明之源。第二組:春秋戰國是一個動蕩和變革的時代。士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四處游說、講學,并針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見解,從而帶來了人們思想的解放,這一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2)(4分)第一組:古希臘哲學是西方現代哲學的源頭;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杠桿定律,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創立了物理學等學科體系等自然科學成就奠定現代科學基礎;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古希臘也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與馬拉松賽跑的發源地等。第二組:百家爭鳴: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強調“仁”,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理國家;孟子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崇尚自然、主張無為;莊子主張順其自然。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提倡法治,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等。(3)(2分)古希臘與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都是文明高度發展時期,都有不同學派的思想家或知識分子相互討論、辯論,呈現出思想自由、學術自由的社會氛圍。23、(1)(4分)圖一:秦朝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官僚制度 圖二:西周的分封制圖三: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圖四:元朝的行省制度(2)(4分)先后出現的時間:圖二、圖一、圖三、圖四 ;它們的變化反映了中央集權一步步加強;多民族國家不斷鞏固與發展。(3)(2分)圖一:秦朝征服南越地區,設立象郡、南海郡,加強對南方越族地區的管理。圖三:唐朝采取開明的一視同仁民族政策,對吐蕃采取和親方式加強密切雙方聯系。唐前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立了800多個府、州、縣。圖四:元朝加強對西藏的管理,設立了宣政院。(任選一例)24、(1)(4分)①筒車 ②曲轅犁 ③春秋時期 ④唐朝。(2)(2分)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3)(2分)示例:①西漢初年,漢高祖及其后來的漢文帝、漢景帝,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等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經濟得到發展。②唐朝時,唐太宗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多次頒布減免租賦的詔令,減少力役,不誤農時。(4)(2分)示例:依靠科技創新,改進生產工具和勞動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政府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發展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25、(1)(3分)希臘北部,馬其頓王國。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國 征服了希臘。不久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出兵東征,掃蕩小亞細亞和埃及,占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建立起地跨亞歐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2)(4分)古希臘文明、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便于文化的交流與融匯。(3)(3分)希臘文化傳播到了東方,東方文化也滲透到西方,促進了東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匯。26、(1)(6分)甲:佛教;乙:伊斯蘭教;丙:基督教佛教主要影響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伊斯蘭教主要影響西亞和北非地區;基督教主要影響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地區。(2)(4分)基督教。基督教在政治上與王權相結合;在經濟上控制西歐封建地產三分之一左右,在地產上經營莊園,剝削農奴,還要求居民交什一稅;壟斷教育和文化控制人們的思想,成為西歐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上期末檢測卷命題細目表試卷題號 題型 分值 試卷難度 主要知識及主要思想方法 難度系數預測a易 b中 c難一 1 選擇題 2 a 2-1-3列舉表明文字出現,階級、等級和國家形成的實例,知道它們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2 2 a 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早期區域文明,初步理解地理環境與古代文明之間的聯系。引述相關資料,解釋地理條件對文明多樣性的作用,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3 2 b 列出秦朝到清朝王朝更替的時序4 2 b 2-2-5描述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情景和事例,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對現實生活的影響。5 2 a 了解漢唐盛世文化的概況6 2 b 概括“貞觀之治”分析出現的原因;概述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表現,說明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并理解其深遠影響;2-2-7列舉實例,展現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影響的歷史。7 2 a 2-2-4講述中國古代不同時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說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8 2 a 知道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發明9 2 b 認識西歐主要封建國家的形成和發展,歸納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10 2 b 概括“開元盛世”的表現分析出現的原因11 2 b 知道夏、商、周三代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們對于中華文明發展的意義。12 2 b 2-1-6概述我國先秦時期的大致年代和區域,知道對早期中華文明的形成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春秋戰國時期的變革與爭霸13 2 c 列舉宋元農牧文化交融的事例14 2 a 知道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發明15 2 a 2-2-6列舉實例,展現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成就和特點,知道古代中華文明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16 2 b 說明元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17 2 b 2-1-8描述歐亞古代歷史進程中出現的幾個區域文明,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發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況。18 2 b 2-1-5概述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體制,列舉古代希臘羅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們對后世的影響。19 2 a 2-1-4比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希臘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環境對早期區域文明的影響。20 2 c 2-1-8描述歐亞古代歷史進程中出現的幾個區域文明,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發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況。二 21 非選擇題 10 b 初步理解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為正確認識我國古代民族關系奠定基礎,明確民族友好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主流。說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王朝更替的時序,知道這一時期政權分立的狀況,歸納這一歷史時期的特點。了解宋、遼、夏、金分立政權的建立情況及其疆域。了解宋元時期的文化成就,如宋詞、元曲。了解宋元時期的科技成就,知道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所作的貢獻。22 c 2-1-4比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希臘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環境對早期區域文明的影響。2-4-2引述相關資料,解釋地理條件對文明多樣性的作用,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百家爭鳴。23 b 概述秦始皇、漢武帝為鞏固國家統一采取的主要措施。了解漢唐盛世文化的概況。說明元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24 b 2-2-6列舉實例,展現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成就和特點,知道古代中華文明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概括“文景之治”分析出現的原因。概括“開元盛世”的表現分析出現的原因。概括“貞觀之治”分析出現的原因。25 a 了解亞歷山大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融的貢獻。26 b 2-1-7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創立年代與地區,分述它們歷史上的興盛時期和影響范圍。了解基督教得以在西歐延續的原因,知道教皇國的由來,認識基督教文明對中古西歐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