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第三章 期末備考(復習范圍:3.4-3.5)考點一、先天性行為(本能)考點精要:①與生俱來,有固定模式。②不需要后天的訓練就能形成。③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參與即可完成反射活動。④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由遺傳固定下來,對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xù)有重要意義。典例1:(2022·浙江衢州·八年級期末)帝企鵝的孵蛋任務由雄企鵝完成,雄企鵝將蛋放在兩只腳上,用腹部的皮毛包裹住蛋,不吃不喝地站著,等著企鵝蛋孵化出小企鵝。對帝企鵝這種行為的解釋正確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為 ②是后天學習行為 ③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④是由環(huán)境因素決定的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D【分析】動物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后天性行為。【解析】帝企鵝的卵是由雄帝企鵝孵化的,這種行為是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屬于先天性行為。考點二、后天學習行為考點精要:(1)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2)是通過學習獲得的行為方式。(3)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才能完成。(4)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形成的。(5)一般來說,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后天學習行為也越復雜,而且后天學習行為在動物的全部行為活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大,能使動物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典例2:(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2021年,中國云南省的一群亞洲野象集體北遷事件備受全民關注。關于大象的行為敘述錯誤的是( )A.亞洲野象的遷徙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B.亞洲野象的后天學習行為能幫助它更好地適應復雜環(huán)境C.亞洲野象的先天性行為是與生俱來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D.亞洲野象經訓練后會做精彩表演的行為是后天學習行為,永遠不會忘【答案】D【分析】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后天性行為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解析】A.亞洲野象的遷徙行為是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亞洲野象的后天學習行為能幫助它更好地適應復雜環(huán)境,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亞洲野象的先天性行為是與生俱來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C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亞洲野象經訓練后會做精彩表演的行為是后天學習行為,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形成的,是由環(huán)境決定的,而不是一種本能,會消失, D說法錯誤,符合題意。考點三、產熱與散熱的平衡考點精要:(一)產熱(1)人體在安靜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內臟。(2)人體在勞動或運動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人在寒冷環(huán)境中,骨骼肌戰(zhàn)栗,能使熱量成倍增加。(二)散熱在產熱的同時,機體又以各種方式將這些熱量散發(fā)到體外,以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人體散熱的主要方式有皮膚直接散熱和汗液蒸發(fā)散熱兩種。典例3:(2022·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如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jié)示意圖,請結合圖片回答有關問題:(1)圖中途徑表示體溫的神經調節(jié)過程,因此內臟和骨骼肌屬于反射弧中_______。(2)某病人體溫在內都處于39.5℃,若、、、都表示熱量,則、、、之間的數(shù)學關系為___________。(3)體溫主要是由上述方式進行調節(jié)的,但也離不開激素調節(jié)。當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時,人體內分泌系統(tǒng)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將___________(選填“增加”、“減少”或“保持不變”),從而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溫上升。【答案】效應器 增加【解析】(1)[1]圖中T-E-N-F-A構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說明該過程是神經調節(jié)。體溫調節(jié)的中樞位于下丘腦。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圖中的反射弧為:皮膚溫度感受器→傳入神經→體溫調節(jié)中樞→傳出神經→內臟和骨骼肌,因此圖中內臟和骨骼肌屬于效應器。(2)[2]某人體溫在24h內都處于39.5℃,此時機體的產熱與散熱達到動態(tài)平衡,即A+B=C+D。(3)[3]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在寒冷時的體溫調節(jié)時都可以促進細胞代謝,增加機體產熱,二者具有協(xié)同作用。因此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時,人體內分泌系統(tǒng)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激素會增加。考點四、體溫受腦控制考點精要:典例4:(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思維模型的建構能促進深度學習,也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小舟學習完《體溫的控制》后,建構如下思維模型。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1)請將上述思維模型中的“?”處補充完整。___________(2)炎熱的夏天外界環(huán)境溫度較高,機體會通過多種散熱方式來維持體溫相對穩(wěn)定,請寫出其中一種散熱方式___________。【答案】體溫調節(jié) 汗液蒸發(fā)散熱或皮膚直接散熱【分析】皮膚的功能有保護、分泌和排泄、調節(jié)體溫、感受外界刺激等。【解析】(1)當外界環(huán)境溫度發(fā)生變化,皮膚里的冷、熱覺感受器產生興奮,并將興奮傳至下丘腦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通過中樞的分析綜合,再使有關神經興奮,引起皮膚血管收縮或舒張,從而使人體體溫維持相對穩(wěn)定。(2)炎熱的夏天,外界環(huán)境溫度較高,機體會通過多種散熱方式來維持體溫相對穩(wěn)定,散熱包括通過汗液蒸發(fā)散熱、增加皮膚血流量使熱量從體內被帶到體表。1.(2022·浙江金華·八年級期末)下列各項中,屬于動物學習行為的是( )A.母雞生蛋 B.蜘蛛結網 C.蜜蜂釀蜜 D.小狗算數(shù)【答案】D【分析】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行為,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解析】由分析可知:D小狗算數(shù)通過學習獲得的是后天性學習行為。而A母雞生蛋、B蜘蛛結網、C蜜蜂釀蜜都是生來就會的,不用學習的,由遺傳物質控制的先天性行為。2.(2021·浙江·八年級專題練習)下列有關分泌唾液行為類型的判斷正確的是( )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后天性行為 B.聽到別人講“酸梅”就流唾液是后天性行為C.看到“酸梅”兩字就流唾液是先天性行為 D.流唾液不是一種本能,需要經過訓練【答案】B【解析】根據(jù)動物行為獲得的途徑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后天性行為又稱為學習行為)。(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如蜘蛛結網等。(2)學習行為是在體內的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小狗做算術題等。【解析】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A錯誤。B.聽到別人講“酸梅”就流唾液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屬于后天性行為,B正確。C.看到“酸梅”兩字就流唾液是動物出生后通過學習得來的行為,屬于后天性行為,C錯誤。D.流唾液是一種本能,不需要經過訓練,D錯誤。3.(2022·浙江杭州·八年級期末)關于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相關概念、關系理解正確的是A.神經元是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組成B.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由三部分組成:大腦、小腦和腦干C.捕蠅草受到機械觸動會產生捕食運動,屬于植物的感應性中的向性運動D.動物的先天性行為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學習行為則由后天學習獲得,與遺傳因素無關【答案】A【分析】神經系統(tǒng)由腦、脊髓和它們所發(fā)出的神經組成,腦和脊髓是神經系統(tǒng)的中樞部分,叫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由腦發(fā)出的腦神經和由脊髓發(fā)出的脊神經是神經系統(tǒng)的周圍部分,叫周圍神經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元。【解析】A.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神經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條長而分支少的軸突和數(shù)條短而呈樹枝狀的樹突,軸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經纖維,正確。B.腦和脊髓是神經系統(tǒng)的中樞部分,叫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腦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錯誤。C.植物體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運動,稱為感性運動,捕蠅草遇機械刺激會產生捕食是感性運動,錯誤。D.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錯誤。4.(2020·浙江·八年級期末)某5周歲的幼兒因體質較弱,多次注射抗生素。某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去醫(yī)院就診,當醫(yī)生說需要注射抗生素時,該幼兒便開始啼哭。該幼兒的這種行為是( )A.語言中樞參與的先天性行為B.語言中樞參與的后天學習行為C.沒有語言中樞參與的先天性行為D.沒有語言中樞參與的后天學習行為【答案】B【分析】(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2)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解析】題干中某5周歲的幼兒聽到醫(yī)生說注射抗生素便開始啼哭的這一行為是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建立起來的后天學習行為,有語言中樞的參與。5.(2021·浙江寧波·八年級期末)健康人的正常體溫調節(jié)過程如下:環(huán)境溫度低于體溫→感受器→體溫調節(jié)中樞→效應器→調節(jié)活動X。下列關于活動X的說明,不合理的是( )A.皮膚血管收縮 B.適當增添衣褲 C.渾身肌肉顫抖 D.汗液分泌增加【答案】D【分析】人體內有一套產熱和散熱的自動調控裝置,它由下丘腦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和皮膚內臟的許多溫度感受器組成。當人感到冷或熱時,信號由神經系統(tǒng)傳入,下丘腦的體溫調控“司令部”很快下達指令,使有關系統(tǒng)如肌肉、內臟器官、皮膚、毛細血管、汗腺等全部啟動起來,各司其職,有序地進行體溫調控,盡量使體溫保持在恒定范圍。比如,當環(huán)境溫度下降和寒冷刺激時,肌肉就會收縮發(fā)抖(打冷戰(zhàn)),使產熱增加;天熱時,人體就會排汗,利用水分蒸發(fā)來散熱。【解析】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體溫時,人體會減少散熱: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汗液的分泌會減少。同時會增加產熱:肌肉戰(zhàn)栗;增添衣物可以減少人體熱量散失。故D不合理,ABC合理。6.(2022·浙江杭州·八年級期末)2021年12月,杭州新冠疫情防控再次升級,某居民按照14天居家健康監(jiān)測要求進行體溫測量,下表為其中某一天的體溫記錄情況,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時間 7:00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體溫/℃ 36.5 36.8 36.8 36.9 37.0 36.7A.該居民居家靜躺時,體內產熱的器官主要是內臟B.在10:00到13:00期間,該居民體內的產熱和散熱保持相對平衡C.人體內正常體溫的維持,是通過小腦中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來控制和調節(jié)的D.冬天室內溫度比較低,該居民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答案】C【分析】人在安靜時,產熱主要來自于內臟;而在運動時,產熱主要來自于骨骼肌。【解析】A.人在平靜狀態(tài)下,人體產生熱量的主要器官是內臟,正確。B.由數(shù)據(jù)知,在11:00-13:00間,居民的體溫保持不變,說明其體內產熱與散熱相互平衡,正確。C.人的體溫一般都為37℃左右,這是人體通過神經調節(jié)和激素調節(jié)控制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腦干中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能使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趨于平衡,錯誤。D.寒冷環(huán)境中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達到減少散熱,皮膚溫度因而低,同時起到了增強發(fā)散體熱的作用,正確。7.(2022·浙江·紹興市八年級期末)2021年12月以來浙江多地爆發(fā)了新冠疫情。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均已在定點醫(yī)院進行隔離治療;居民采取居家隔離管控措施,足不出戶,嚴禁人員聚集,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新冠患者的主要癥狀是發(fā)燒,乏力,肌肉酸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覺是在肌肉處形成的B.躺在床上的患者主要產熱器官是骨骼肌C.此患者身體恢復正常后,其體內的散熱大于產熱D.人們談“病毒”色變,緊張害怕,這表現(xiàn)是受神經系統(tǒng)和激素共同調節(jié)引起【答案】D【分析】1.體溫調節(jié)是指溫度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huán)境溫度的刺激,通過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活動,相應地引起內分泌腺、骨骼肌、皮膚血管和汗腺等組織器官活動的改變,從而調整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保持在相對恒定的水平。2.當人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時,寒冷刺激了皮膚里的冷覺感受器,冷覺感受器產生興奮,并將興奮傳入下丘腦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通過中樞的分析、綜合,再使交感神經興奮,進而引起皮膚血管收縮,減少血管流血量,從而使皮膚散熱量減少。與此同時,皮膚的立毛肌收縮,骨骼肌也產生不由自主地戰(zhàn)栗,使產熱量增加以保持體溫的穩(wěn)定。【解析】A.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覺是在大腦皮層里形成的,A錯誤。B.人體在運動狀態(tài)時主要產熱器官是骨骼肌,而躺在床上的患者主要產熱器官是肝臟,B錯誤。C.此患者身體恢復正常后,體溫穩(wěn)定,其體內的散熱等于產熱,C錯誤。D.人體之所以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是由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同時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對人體也有調節(jié)作用,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體的自我調節(jié)。人們談“病毒”色變,緊張害怕,這表現(xiàn)是受神經系統(tǒng)和激素共同調節(jié)引起,D正確。8.(2021·浙江杭州·八年級期末)體育課上,小金同學在完成1000米體能測試后氣喘吁吁、全身冒汗,此時他皮膚下的血管狀態(tài)處于圖甲中的______(填字母,下同),圖乙中能表示他奔跑時體溫變化的曲線是______。【答案】C f【分析】皮膚中的汗腺和血管能夠調節(jié)體溫,當氣溫高時,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經體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體內的熱量,人的體溫一般都為37℃左右,這是人體通過神經調節(jié)和激素調節(jié)控制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趨于平衡。【解析】小金同學在完成1000米體能測試后氣喘吁吁、全身冒汗,通過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膚的血管舒張以增加散熱,故此時他皮膚下的血管狀態(tài)處于圖甲中的C。人是恒溫動物,體溫不會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故圖中體溫f變化正確。9.(2022·浙江衢州·八年級期末)2021年12月3日,紀錄電影《無盡攀登》正式上映,該片講述了中國首位依靠假肢登頂珠峰者——夏伯渝的故事。(1)在山頂寒冷的環(huán)境中,夏伯渝立毛肌戰(zhàn)栗,這種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2)夏伯渝在登山過程中主要的產熱器官是____________;(3)當夏伯渝從峰頂返回山腳營地時,他隨身攜帶的氣壓計的示數(shù)將__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反射 骨骼肌 變小【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樞系統(tǒng)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刺激產生的規(guī)律性反應。【解析】(1)寒冷環(huán)境中,人的立毛肌戰(zhàn)栗屬于神經調節(jié),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人體的主要產熱器官為肝臟和骨骼肌,在登山運動時,主要是靠人體的骨骼肌產熱。(3)由于在登山過程中,氧氣瓶中的氧氣會被消耗掉一部分,所以內部的氣體壓強會變小,氣壓計示數(shù)會變小。10.(2021·浙江臺州·八年級階段練習)“發(fā)熱、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癥狀,為了防控新冠肺炎,對進出村鎮(zhèn)、小區(qū)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發(fā)現(xiàn)有體溫異常者必須立刻上報。下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jié)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T→E→N→F→A途徑表示_________過程(填“激素調節(jié)”或“神經調節(jié)”),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_________中。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體溫在24h內都處于39℃,若A、C分別表示產生和散失的熱量,則這24h內A________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兩圖表示外界氣溫改變時,皮膚中血管的舒縮情況。其中表示外界氣溫較低時血管情況的是________圖,此時散熱方式為_________。【答案】神經調節(jié) 腦干 等于 乙 皮膚直接散熱【分析】人體體溫維持相對穩(wěn)定是神經-體液共同調節(jié)的結果。機體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tài)平衡的機制如下:外界溫度低時,機體產熱多,散熱也多;外界溫度高時,機體產熱少,散熱少。產熱多于散熱,則體溫升高;產熱少于散熱,則體溫降低。寒冷時,激素分泌增多,促進細胞代謝加強,增加產熱量的激素有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等。戰(zhàn)栗是骨骼肌的不自主地收縮,不受大腦皮層支配。【解析】(1) T→E→N→F→A途徑有神經系統(tǒng)的參與,屬于神經調節(jié)。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腦干中。(2)A是產熱,C是散熱,患者體溫24小時內都處于39℃,說明其散熱和產熱量是相等的,即A=C。(3)外界氣溫較低時,散熱會減少,血管會收縮,即乙圖符合。散熱減少時,人體主要通過皮膚直接散熱。11.(2022·浙江杭州·八年級期末)維持體溫恒定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哪里?有人猜測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下丘腦,有人猜測位于脊髓。針對此問題,小樂進行了如下探究:將4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長的小白鼠,按下表處理方法處理后,均放在寒冷環(huán)境中觀察其體溫變化情況。實驗組名 小白鼠數(shù)量 處理方法 體溫變化情況甲 1 不進行任何處理乙 1 只破壞下丘腦丙 1 待填丁 1 既破壞下丘腦,又破壞脊髓(1)丙組小白鼠的處理方法是___________。(2)若甲、丙組小白鼠體溫保持恒定,乙、丁組小白鼠體溫不能保持恒定,初步得出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___________。此時甲、丙組小白鼠體內產熱與散熱___________。(3)有人認為,為使實驗所得結論更可靠,需對實驗進行改進。寫出改進措施:___________。【答案】只破壞脊髓 下丘腦 相等 增加每組小鼠的數(shù)量【分析】由題可知,自變量是調節(jié)中樞,因變量是體溫是否恒定。故甲為對照組,不做處理;乙和丙中一個破壞下丘腦,一個破壞脊髓;丁兩個都破壞,再將它們放到寒冷環(huán)境下,觀察體溫是否恒定即可推出相應結論。【解析】(1)實驗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維持體溫恒定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下丘腦,有人認為位于脊髓,只需破壞下丘腦或脊髓或都破壞,看小鼠的體溫變化。所以丙組小白鼠的處理方法是:只破壞脊髓。(2)若甲、丙組小白鼠體溫保持恒定,乙、丁組小白鼠體溫不能保持恒定。乙、丁組小白鼠都被破壞了下丘腦,所以可以得出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下丘腦。甲、丙組小白鼠體溫保持恒定,則體內產熱與散熱相等。(3)因為每組實驗的小鼠數(shù)量太少,導致實驗具有偶然性,因此應該增加每組小鼠的數(shù)量。12.(2022·浙江·金華市八年級期末)如下圖甲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jié)示意圖,據(jù)圖回答:(1)圖甲中T→E→N→F→A途徑表示體溫的神經調節(jié)過程,因此內臟和骨骼肌屬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2)某病人體溫在24 h內都處于39.5℃,若A、C分別表示產生和散失的熱量,則這24h內A_____C(填“>”、“<”或“=”)。(3)如當外界的溫度發(fā)生變化時,人體皮膚的血管口徑就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以更好地適應外界的環(huán)境。上圖乙為正常溫度的環(huán)境中皮膚血管的示意圖,當外界高溫時,人體皮膚血管的口徑應更類似于上圖丙中的_________(填字母編號)。(4)體溫主要是由上述神經調節(jié)方式進行的,但也離不開________調節(jié)。當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時,人體血液中的某些物質含量會升高,從而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加速體溫上升。【答案】效應器 = D 激素##體液【分析】體溫維持相對穩(wěn)定是神經—體液共同調節(jié)的結果。機體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tài)平衡的機制如下:外界溫度低時,機體產熱多,散熱也多;外界溫度高時,機體產熱少,散熱少。產熱多于散熱,則體溫升高;產熱少于散熱,則體溫降低。寒冷時,激素分泌增多,促進細胞代謝加強,增加產熱量的激素有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等。戰(zhàn)栗是骨骼肌的不自主地收縮,不受大腦皮層支配。【解析】(1)圖中T-E-N-F-A構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說明該過程是神經調節(jié)。體溫調節(jié)的中樞位于下丘腦。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圖中的反射弧為:皮膚溫度感受器→傳入神經→體溫調節(jié)中樞→傳出神經→內臟和骨骼肌,因此圖中內臟和骨骼肌屬于效應器。(2)某人體溫在24h內都處于39.5℃,此時機體的產熱與散熱達到動態(tài)平衡,即A=C。(3)當氣溫高時,汗腺分泌和排出的汗液增多,流經體表的血液增多,血管舒張,增大散熱量,從而保持體溫恒定。人體皮膚血管的口徑應更類似于上圖丙中的D。(4)體溫維持相對穩(wěn)定是神經—體液共同調節(jié)的結果。體溫主要是由上述神經調節(jié)方式進行的,但也離不開激素調節(jié)。例如人體寒冷時,人體分泌的腎上腺素、甲狀腺激素增加,從而促進細胞代謝,增加機體產熱。13.(2022·浙江湖州·八年級期末)2020年5月27日11點,我國珠峰科考隊8名隊員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進行珠峰測量工作。這次考察利用中國的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來測量山峰高度和自然資源數(shù)據(jù)。(1)珠穆朗瑪峰位于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qū),該地區(qū)氣候特殊,科研考察的難度很大,影響青藏高原氣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2)珠峰上的氣溫是零下25℃,登山過程中考察隊員生理上出現(xiàn)的適應性變化有________;A.體溫下降 B.機體耗氧量降低C.皮膚血管收縮 D.體溫調節(jié)中樞興奮性減弱(3)小明從媒體中獲悉科考隊員所攜帶的部分物品清單,制作了一份分析表。請你幫助小明填寫表中的空格:攜帶物品 防裂唇膏 電熱鞋 高壓鍋 防紫外線服裝 …原因 高原風大、空氣干燥,人體中水分蒸發(fā)得快 冬天溫度低,腳離心臟較遠,溫度較低 ______ 紫外線照射強烈 …【答案】地形(海拔) C 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解析】(1)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勢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所以影響青藏高原氣候的主要因素是地形。(2)寒冷時,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進而減少散熱量,因此登山隊員生理上出現(xiàn)的適應性變化皮膚血管收縮。(3)高壓鍋的工作原理是: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14.(2022·浙江杭州·八年級期末)卷心菜、大白菜和小白菜等植物的花,每朵都由四片花瓣組成,呈十字形,因此在分類上這些植物屬于十字花科。在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上經常能看到一些綠色的小肉蟲——菜青蟲,但在菠菜、芹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上一般找不到菜青蟲。為探究菜青蟲的這種取食趨向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后天學習行為,小樂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取菜青蟲幼蟲20只;②準備新鮮的卷心菜葉和菠菜葉各一片;③將20只菜青蟲幼蟲放在與兩片葉片等距離的地方,觀察幼蟲爬行方向。實驗結果如下表:觀察的時刻 第3分鐘 第5分鐘 第8分鐘 第10分鐘爬向卷心菜的菜青蟲幼蟲數(shù)量/個 15 16 18 20爬向菠菜的菜青蟲幼蟲數(shù)量/個 5 4 2 0回答問題:(1)小樂提出的假設是______;(2)實驗用菜青蟲幼蟲的選取有以下兩種方式:方式一:使用菜青蟲幼蟲進行實驗方式二:取菜青蟲卵隔離培養(yǎng),等卵孵出幼蟲后進行實驗你認為更合理的是方式______(選填“一”或“二”),原因是______;(3)分析上述實驗,還需要改進的是______。【答案】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種先天性行為 二 方式二可排除后天環(huán)境對菜青蟲幼蟲取食趨向的干擾 應用其他多種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進行重復實驗【分析】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探究成功的關鍵是制定出恰當?shù)目茖W探究計劃。探究計劃包括方法和步驟,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解析】(1)假設對提出問題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此實驗根據(jù)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假設是:菜青蟲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2)我認為更合理的是方式二,因為方式二可排除后天環(huán)境對菜青蟲幼蟲取食趨向的干擾,影響實驗效果。(3)分析上述實驗,還需要改進的是:應用其他多種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進行重復實驗,取幾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使實驗更能真實的反映問題,避免偶然性。15.(2022·浙江縉云縣八年級期末)科學家分析了北極熊的毛,發(fā)現(xiàn)它并非白色,而是一根根中空而透明小光導管,它不僅能防水隔熱,而且只有紫外線才能通過,是北極熊收集熱量的天然工具,對生活在寒冷極地的北極熊的體溫調節(ji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請根據(jù)材料回答問題:(1)北極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熱及吸收紫外線的特點,有利于北極熊_________;A.增加產熱 B.減少散熱 C.吸收熱量 D.增加散熱(2)維持北極熊身體的產熱和散熱平衡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跟人體一樣位于_________。(3)由于全球變暖冰層變薄開裂,北極熊為了獲取食物,常從一塊浮冰跳到另一塊浮冰。如果一只北極熊跳上一塊浮冰后,浮冰仍然處于漂浮狀態(tài),則浮冰受到的浮力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如圖,一只體重為7210牛的北極熊,要在露出海面部分體積不小于多少立方米的浮冰上活動,才能確保北極熊整個身體露出水面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海水=1.03×103kg/m3)【答案】BC 下丘腦##腦干##腦干中的下丘腦 變大 北極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體積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動【分析】人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中,皮膚中的冷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通過傳入神經,達到下丘腦,下丘腦發(fā)出神經沖動,達到骨骼肌及甲狀腺等處,促進體內有機物分解,把儲存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來維持體溫。【解析】(1)北極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熱及吸收紫外線的特點,所以有利于北極熊減少散熱和吸收熱量。(2)維持北極熊身體的產熱和散熱平衡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跟人體一樣位于腦干中的下丘腦。(3)如果一只北極熊跳上一塊浮冰后,浮冰仍然處于漂浮狀態(tài),此時浮力等于浮冰與熊的總重力,所以浮冰受到的浮力變大。(4)解:要確保北極熊整個身體露出水面,則冰完全浸沒增大的浮力不能小于熊的重力,F(xiàn)浮=G物=7210N,所以ρ水gV露=G物 則答:北極熊要在露出水面部分體積不小于0.7m3的浮冰上活動。16.(2022·浙江溫州·八年級期末)據(jù)報道2021年5月某地舉辦山地馬拉松賽,比賽中部分缺少保暖衣物的運動員因冰雹、大風、降溫等出現(xiàn)身體不適、甚至出現(xiàn)“失溫”危及生命。所謂“失溫”,指人體重要器官溫度降低,人產生寒顫、迷茫,甚至因心肺功能衰竭。專業(yè)人士建議:長時間戶外運動需要隨身攜帶保溫毯、高熱量食物等物品。材料一:山地馬拉松運動中,運動員需消耗大量能量,不易及時補充能量。材料二:溫度過低時,運動員肌肉僵硬、體表血液流動變慢,無法正常運動。從體溫調節(jié)的相關知識,分析比賽中運動員出現(xiàn)“失溫”現(xiàn)象的原因。【答案】運動員長時間運動消耗了大量能量,沒有足夠的能量產熱;同時低溫造成肌肉僵硬,難以通過顫抖產熱。大風、降溫、缺少保暖衣物等明顯加快身體散熱,由于人體散熱遠大于產熱,超過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能力,導致體溫持續(xù)下降出現(xiàn)“失溫”現(xiàn)象。【分析】調節(jié)人體生命活動是神經系統(tǒng)和激素,其中神經系統(tǒng)起著主要的調節(jié)作用。【解析】失溫,一般指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qū)溫度降低,并產生一系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癥。比賽中運動員出現(xiàn)“失溫”現(xiàn)象的原因:運動員長時間運動消耗了大量能量,沒有足夠的能量產熱;同時低溫造成肌肉僵硬,難以通過顫抖產熱。大風、降溫、缺少保暖衣物等明顯加快身體散熱,由于人體散熱遠大于產熱,超過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能力,導致體溫持續(xù)下降出現(xiàn)“失溫”現(xiàn)象。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精選精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第三章 期末備考(復習范圍:3.4-3.5)考點一、先天性行為(本能)考點精要:①與生俱來,有固定模式。②不需要后天的訓練就能形成。③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參與即可完成反射活動。④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由遺傳固定下來,對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xù)有重要意義。典例1:(2022·浙江衢州·八年級期末)帝企鵝的孵蛋任務由雄企鵝完成,雄企鵝將蛋放在兩只腳上,用腹部的皮毛包裹住蛋,不吃不喝地站著,等著企鵝蛋孵化出小企鵝。對帝企鵝這種行為的解釋正確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為 ②是后天學習行為 ③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④是由環(huán)境因素決定的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考點二、后天學習行為考點精要:(1)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2)是通過學習獲得的行為方式。(3)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才能完成。(4)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形成的。(5)一般來說,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后天學習行為也越復雜,而且后天學習行為在動物的全部行為活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大,能使動物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典例2:(2022·浙江臺州·八年級期末)2021年,中國云南省的一群亞洲野象集體北遷事件備受全民關注。關于大象的行為敘述錯誤的是( )A.亞洲野象的遷徙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B.亞洲野象的后天學習行為能幫助它更好地適應復雜環(huán)境C.亞洲野象的先天性行為是與生俱來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D.亞洲野象經訓練后會做精彩表演的行為是后天學習行為,永遠不會忘考點三、產熱與散熱的平衡考點精要:(一)產熱(1)人體在安靜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內臟。(2)人體在勞動或運動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人在寒冷環(huán)境中,骨骼肌戰(zhàn)栗,能使熱量成倍增加。(二)散熱在產熱的同時,機體又以各種方式將這些熱量散發(fā)到體外,以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人體散熱的主要方式有皮膚直接散熱和汗液蒸發(fā)散熱兩種。典例3:(2022·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如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jié)示意圖,請結合圖片回答有關問題:(1)圖中途徑表示體溫的神經調節(jié)過程,因此內臟和骨骼肌屬于反射弧中_______。(2)某病人體溫在內都處于39.5℃,若、、、都表示熱量,則、、、之間的數(shù)學關系為___________。(3)體溫主要是由上述方式進行調節(jié)的,但也離不開激素調節(jié)。當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時,人體內分泌系統(tǒng)分泌的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將___________(選填“增加”、“減少”或“保持不變”),從而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溫上升。考點四、體溫受腦控制考點精要:典例4:(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思維模型的建構能促進深度學習,也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小舟學習完《體溫的控制》后,建構如下思維模型。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1)請將上述思維模型中的“?”處補充完整。___________(2)炎熱的夏天外界環(huán)境溫度較高,機體會通過多種散熱方式來維持體溫相對穩(wěn)定,請寫出其中一種散熱方式___________。1.(2022·浙江金華·八年級期末)下列各項中,屬于動物學習行為的是( )A.母雞生蛋 B.蜘蛛結網 C.蜜蜂釀蜜 D.小狗算數(shù)2.(2021·浙江·八年級專題練習)下列有關分泌唾液行為類型的判斷正確的是( )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后天性行為 B.聽到別人講“酸梅”就流唾液是后天性行為C.看到“酸梅”兩字就流唾液是先天性行為 D.流唾液不是一種本能,需要經過訓練3.(2022·浙江杭州·八年級期末)關于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相關概念、關系理解正確的是A.神經元是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組成B.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由三部分組成:大腦、小腦和腦干C.捕蠅草受到機械觸動會產生捕食運動,屬于植物的感應性中的向性運動D.動物的先天性行為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學習行為則由后天學習獲得,與遺傳因素無關4.(2020·浙江·八年級期末)某5周歲的幼兒因體質較弱,多次注射抗生素。某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去醫(yī)院就診,當醫(yī)生說需要注射抗生素時,該幼兒便開始啼哭。該幼兒的這種行為是( )A.語言中樞參與的先天性行為B.語言中樞參與的后天學習行為C.沒有語言中樞參與的先天性行為D.沒有語言中樞參與的后天學習行為5.(2021·浙江寧波·八年級期末)健康人的正常體溫調節(jié)過程如下:環(huán)境溫度低于體溫→感受器→體溫調節(jié)中樞→效應器→調節(jié)活動X。下列關于活動X的說明,不合理的是( )A.皮膚血管收縮 B.適當增添衣褲 C.渾身肌肉顫抖 D.汗液分泌增加6.(2022·浙江杭州·八年級期末)2021年12月,杭州新冠疫情防控再次升級,某居民按照14天居家健康監(jiān)測要求進行體溫測量,下表為其中某一天的體溫記錄情況,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時間 7:00 10:00 13:00 16:00 19:00 22:00體溫/℃ 36.5 36.8 36.8 36.9 37.0 36.7A.該居民居家靜躺時,體內產熱的器官主要是內臟B.在10:00到13:00期間,該居民體內的產熱和散熱保持相對平衡C.人體內正常體溫的維持,是通過小腦中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來控制和調節(jié)的D.冬天室內溫度比較低,該居民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7.(2022·浙江·紹興市八年級期末)2021年12月以來浙江多地爆發(fā)了新冠疫情。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均已在定點醫(yī)院進行隔離治療;居民采取居家隔離管控措施,足不出戶,嚴禁人員聚集,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新冠患者的主要癥狀是發(fā)燒,乏力,肌肉酸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覺是在肌肉處形成的B.躺在床上的患者主要產熱器官是骨骼肌C.此患者身體恢復正常后,其體內的散熱大于產熱D.人們談“病毒”色變,緊張害怕,這表現(xiàn)是受神經系統(tǒng)和激素共同調節(jié)引起8.(2021·浙江杭州·八年級期末)體育課上,小金同學在完成1000米體能測試后氣喘吁吁、全身冒汗,此時他皮膚下的血管狀態(tài)處于圖甲中的______(填字母,下同),圖乙中能表示他奔跑時體溫變化的曲線是______。9.(2022·浙江衢州·八年級期末)2021年12月3日,紀錄電影《無盡攀登》正式上映,該片講述了中國首位依靠假肢登頂珠峰者——夏伯渝的故事。(1)在山頂寒冷的環(huán)境中,夏伯渝立毛肌戰(zhàn)栗,這種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2)夏伯渝在登山過程中主要的產熱器官是____________;(3)當夏伯渝從峰頂返回山腳營地時,他隨身攜帶的氣壓計的示數(shù)將__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0.(2021·浙江臺州·八年級階段練習)“發(fā)熱、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癥狀,為了防控新冠肺炎,對進出村鎮(zhèn)、小區(qū)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發(fā)現(xiàn)有體溫異常者必須立刻上報。下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jié)的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T→E→N→F→A途徑表示_________過程(填“激素調節(jié)”或“神經調節(jié)”),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_________中。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體溫在24h內都處于39℃,若A、C分別表示產生和散失的熱量,則這24h內A________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兩圖表示外界氣溫改變時,皮膚中血管的舒縮情況。其中表示外界氣溫較低時血管情況的是________圖,此時散熱方式為_________。11.(2022·浙江杭州·八年級期末)維持體溫恒定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哪里?有人猜測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下丘腦,有人猜測位于脊髓。針對此問題,小樂進行了如下探究:將4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長的小白鼠,按下表處理方法處理后,均放在寒冷環(huán)境中觀察其體溫變化情況。實驗組名 小白鼠數(shù)量 處理方法 體溫變化情況甲 1 不進行任何處理乙 1 只破壞下丘腦丙 1 待填丁 1 既破壞下丘腦,又破壞脊髓(1)丙組小白鼠的處理方法是___________。(2)若甲、丙組小白鼠體溫保持恒定,乙、丁組小白鼠體溫不能保持恒定,初步得出體溫調節(jié)中樞位于___________。此時甲、丙組小白鼠體內產熱與散熱___________。(3)有人認為,為使實驗所得結論更可靠,需對實驗進行改進。寫出改進措施:___________。12.(2022·浙江·金華市八年級期末)如下圖甲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jié)示意圖,據(jù)圖回答:(1)圖甲中T→E→N→F→A途徑表示體溫的神經調節(jié)過程,因此內臟和骨骼肌屬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2)某病人體溫在24 h內都處于39.5℃,若A、C分別表示產生和散失的熱量,則這24h內A_____C(填“>”、“<”或“=”)。(3)如當外界的溫度發(fā)生變化時,人體皮膚的血管口徑就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以更好地適應外界的環(huán)境。上圖乙為正常溫度的環(huán)境中皮膚血管的示意圖,當外界高溫時,人體皮膚血管的口徑應更類似于上圖丙中的_________(填字母編號)。(4)體溫主要是由上述神經調節(jié)方式進行的,但也離不開________調節(jié)。當處于寒冷環(huán)境中時,人體血液中的某些物質含量會升高,從而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加速體溫上升。13.(2022·浙江湖州·八年級期末)2020年5月27日11點,我國珠峰科考隊8名隊員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進行珠峰測量工作。這次考察利用中國的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來測量山峰高度和自然資源數(shù)據(jù)。(1)珠穆朗瑪峰位于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qū),該地區(qū)氣候特殊,科研考察的難度很大,影響青藏高原氣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2)珠峰上的氣溫是零下25℃,登山過程中考察隊員生理上出現(xiàn)的適應性變化有________;A.體溫下降 B.機體耗氧量降低C.皮膚血管收縮 D.體溫調節(jié)中樞興奮性減弱(3)小明從媒體中獲悉科考隊員所攜帶的部分物品清單,制作了一份分析表。請你幫助小明填寫表中的空格:攜帶物品 防裂唇膏 電熱鞋 高壓鍋 防紫外線服裝 …原因 高原風大、空氣干燥,人體中水分蒸發(fā)得快 冬天溫度低,腳離心臟較遠,溫度較低 ______ 紫外線照射強烈 …14.(2022·浙江杭州·八年級期末)卷心菜、大白菜和小白菜等植物的花,每朵都由四片花瓣組成,呈十字形,因此在分類上這些植物屬于十字花科。在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上經常能看到一些綠色的小肉蟲——菜青蟲,但在菠菜、芹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葉片上一般找不到菜青蟲。為探究菜青蟲的這種取食趨向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后天學習行為,小樂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取菜青蟲幼蟲20只;②準備新鮮的卷心菜葉和菠菜葉各一片;③將20只菜青蟲幼蟲放在與兩片葉片等距離的地方,觀察幼蟲爬行方向。實驗結果如下表:觀察的時刻 第3分鐘 第5分鐘 第8分鐘 第10分鐘爬向卷心菜的菜青蟲幼蟲數(shù)量/個 15 16 18 20爬向菠菜的菜青蟲幼蟲數(shù)量/個 5 4 2 0回答問題:(1)小樂提出的假設是______;(2)實驗用菜青蟲幼蟲的選取有以下兩種方式:方式一:使用菜青蟲幼蟲進行實驗方式二:取菜青蟲卵隔離培養(yǎng),等卵孵出幼蟲后進行實驗你認為更合理的是方式______(選填“一”或“二”),原因是______;(3)分析上述實驗,還需要改進的是______。15.(2022·浙江縉云縣八年級期末)科學家分析了北極熊的毛,發(fā)現(xiàn)它并非白色,而是一根根中空而透明小光導管,它不僅能防水隔熱,而且只有紫外線才能通過,是北極熊收集熱量的天然工具,對生活在寒冷極地的北極熊的體溫調節(ji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請根據(jù)材料回答問題:(1)北極熊空心的毛具有防水隔熱及吸收紫外線的特點,有利于北極熊_________;A.增加產熱 B.減少散熱 C.吸收熱量 D.增加散熱(2)維持北極熊身體的產熱和散熱平衡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跟人體一樣位于_________。(3)由于全球變暖冰層變薄開裂,北極熊為了獲取食物,常從一塊浮冰跳到另一塊浮冰。如果一只北極熊跳上一塊浮冰后,浮冰仍然處于漂浮狀態(tài),則浮冰受到的浮力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如圖,一只體重為7210牛的北極熊,要在露出海面部分體積不小于多少立方米的浮冰上活動,才能確保北極熊整個身體露出水面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海水=1.03×103kg/m3)16.(2022·浙江溫州·八年級期末)據(jù)報道2021年5月某地舉辦山地馬拉松賽,比賽中部分缺少保暖衣物的運動員因冰雹、大風、降溫等出現(xiàn)身體不適、甚至出現(xiàn)“失溫”危及生命。所謂“失溫”,指人體重要器官溫度降低,人產生寒顫、迷茫,甚至因心肺功能衰竭。專業(yè)人士建議:長時間戶外運動需要隨身攜帶保溫毯、高熱量食物等物品。材料一:山地馬拉松運動中,運動員需消耗大量能量,不易及時補充能量。材料二:溫度過低時,運動員肌肉僵硬、體表血液流動變慢,無法正常運動。從體溫調節(jié)的相關知識,分析比賽中運動員出現(xiàn)“失溫”現(xiàn)象的原因。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精選精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上第三章 3.4-3.5 期末備考秘籍(原卷版).doc 八上第三章 3.4-3.5 期末備考秘籍(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