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古代非洲與美洲學 案學習目標唯物史觀:認識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區人民共同創造的,文明的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發展的歷程。時空觀念:理解美洲印第安文明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史料實證:了解古代非洲主要文明中心的區域范圍及其文明成果。學習重難點重點: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成果;非洲三大文明的概況和成果。難點:美洲印地安文明和非洲文明相對孤立發展的原因和后果。探學新知一、古代非洲文明1.班圖人的貢獻:西非居民班圖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農作物,馴養了牛,引進了綿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鐵技術。班圖人的活動區域逐漸擴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到11世紀,班圖人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農業、畜牧業和冶鐵技術傳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區。2.古代非洲文明(1)東北非: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亞地區興起了阿克蘇姆王國。4世紀,阿克蘇姆王國進入鼎盛時期,一度成為地區強國。(2)東非:10-15世紀,在東非沿海地區產生的一系列國家廣泛使用奴隸,經濟上以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繁榮。阿拉伯商人把瓷器、紡織品等各種手工業品輸入非洲。當地出口黃金、象牙和奴隸等。(3)西非①加納:被馬里征服。②馬里:馬里征服加納后,進一步擴張,成為西非最強大的國家;繼承并擴大了加納的貿易,城市和文化相當繁榮。廷巴克圖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③桑海:原為馬里屬國,后利用馬里內亂崛起,攻滅馬里,確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紀達于極盛。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官吏直接由國王任免;擴大對外貿易;奴隸成為生產中的重要力量;興建學校,鼓勵文化發展。16世紀因遭遇外來入侵逐漸衰落。(4)南非:11世紀末,班圖人建立了津巴布韋國家。14-15世紀津巴布韋進入鼎盛時期。二、古代美洲文明1.概況(1)培育作物: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獨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陸沒有的農作物,包括馬鈴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2)文明代表:在農業和貿易發展的基礎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創造了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2.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1)瑪雅文明①經濟:農業以種植玉米為主;制造出精美的陶器。②政治:氏族首領、貴族和祭司構成了統治階級;一般氏族成員成為平民。③建筑:城市建筑精美,城內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廟宇。④文化:發明了獨特的文字;采用歷法紀年;采用20進制;知道“零”的概念⑤衰落:15世紀中期,瑪雅文明衰落。阿茲特克文明興起 14世紀,阿茲特克人興起于今墨西哥地區;16世紀初,阿茲特克人國家進入鼎盛時期,控制了整個墨西哥谷地及其周邊部落。表現 政治 上層階級壟斷官職,掌握軍隊。被征服者由原來的部落首領管理,但需向阿茲特克人繳納貢賦。經濟 農業是經濟基礎;發明“浮動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都城 (1)位置:特諾奇蒂特蘭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島上。 (2)布局特點:有三條堤道與陸地相連,并有引水渠供應全城淡水。為方便交通,渠上架設了多座橋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縱橫交錯,承擔著城市的交通運輸。印加文明興起 12世紀,印加人以庫斯科為都城建立國家,13世紀,逐漸崛起。15世紀末16世紀初,印加國家發展到鼎盛時期。表現 政治 最高統治者是國王,世襲繼承,擁有行政、立法和軍事大權;將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每個政區設立一個長官,由貴族充任。政區之下,按人口多少設置各級官員。其他 土地、礦藏和牲畜歸國家所有;政府編制了詳細的人口調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將征服地區的部分或全部居民遷移到新地區,以防止他們反抗。深化探究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瑪雅人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由于農業生產的需要,他們觀測天象,制定了精確的歷法……瑪雅文字被視作神的創造,使用文字的權利均為祭司壟斷……尤其是他們的建筑工程已達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 流感不像鋼刀那樣寒光閃閃,但印第安人都躲不開它。……天花比所有的槍炮消滅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這些地區荒蕪。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軀,嚙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發出腐臭的氣味。——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6世紀西班牙人征服時,許多珍貴的瑪雅文字寫本被當作“魔鬼的作品”焚毀,祭司遭受擄殺,僅有部分作品傳之后世。——王斯德《世界通史》哥倫布命令海地的印第安人凡年齡在14歲以上者,不論男女,每人每3個月就得交納裝滿一個鷹腳鈴那么多的金砂作為貢品,否則一概處死。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紛紛自盡,并殺死子女,以免長大后受虐待。在哥倫布到達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餓死、累死、病死、自殺和遭到屠殺的占全島人口的1/3。——《世界古代史輔助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瑪雅文明的主要成就。(2)根據材料二,概括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可能原因。答案:(1)主要成就:建立獨特的歷法體系;發明獨特的文字;修筑壯觀的金字塔廟宇。(2)歐洲傳染病的侵襲;殖民者的擄殺和奴役。解析:(1)成就:根據材料“由于農業生產的需要,他們觀測天象,制定了精確的歷法”可歸納出建立獨特的歷法體系;根據材料“瑪雅文字被視作神的創造”可歸納出發明獨特的文字;根據材料“尤其是他們的建筑工程已達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可歸納出修筑壯觀的金字塔廟宇。(2)原因:根據材料“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可歸納出歐洲傳染病的侵襲;根據材料“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紛紛自盡,并殺死子女,以免長大后受虐待”可歸納出殖民者的擄殺和奴役。隨堂訓練1.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非洲的鐵器是由亞歐大陸傳入的。現代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許多地區在公元前就開始開采鐵礦,并進行冶煉。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5世紀期間,冶鐵技術通過班圖農民傳到非洲中部、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由此可知,古代非洲( )A.不同區域同步發展 B.冶鐵技術起源較早C.對外經濟依賴性強 D.農業崇尚精耕細作2.15世紀的一位埃及人寫道,“穆薩國王(馬里帝國14世紀上半葉的知名國君)到達埃及境內。前來朝拜安拉的古老寺廟并拜訪世人敬仰的先知之嘉……人們說他所轄領土的長度相當于一個人步行3年的里程,而且還有14個屬地(藩屬國)。”據此可知,14世紀上平葉的馬里帝國( )A.勢力范圍較為廣國 B.尚未實現中央集權C.重視睦鄰友好關系 D.以基督教為國教3.10—15世紀,在東非沿海地區產生的一系列國家。經濟上以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輔之以畜牧、狩獵、采礦、制陶和建筑業。阿拉伯商人從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把各種手工業品輸入非洲。作為交換,當地出口黃金、象牙和奴隸。這反映了古代東非國家( )A.與中國建立直接聯系 B.經濟結構呈現多樣性C.處于阿拉伯統治之下 D.科技水平領先于世界4.8—15世紀,西非先后興起了加納、馬里、桑海等強國,這些國家發展的主要優勢在于( )A.最早掌握了冶鐵技術 B.充分利用了海洋的資源C.繼承發揚古埃及文明 D.控制了商路和黃金資源5.在一次研學過程中,旅行社擬定了幾句主題廣告詞,以下廣告詞所展現的文明成就與地理位置相符合的是( )A.觀波斯灣風光,嘆金字塔奇跡 B.漫游印加古城,追溯水稻之源C.擁抱瑪雅文明,感受瓷器魅力 D.信步津巴布韋,一覽石城風采6.考古發現,津巴布韋東部的山坡梯田遺址,面積為2000~3000平方千米,梯田四周有水井,還有許多長達數千米、深為1米的水渠,還有飼養家畜的遺跡。這反映出古代津巴布韋( )A.是非洲農業文明的起源地 B.鐵型牛耕技術非常先進C.農業和畜牧業得到了發展 D.農牧業技術自歐洲傳入7.下列有關瑪雅文化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建造了長達數千千米的驛道②瑪雅歷以365天為一年③瑪雅文字是一種獨特文字④創造了20進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8.為了養活龐大的人口,阿滋特克人巧妙地建造了浮動園地,將特斯科科湖的沼澤濕地變成可耕種的農田。這一創造性發明的主要原因在于( )A.島嶼眾多不利于農業生產 B.沼澤地更利于農作物生長C.需要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 D.阿茲特克人充滿智慧9.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一書中指出,復雜的朝廷儀式和基于太陽崇拜的國教,進一步促進了帝國的統一,這一宗教認為印加是太陽的后裔,在太陽禮拜中,他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 )A.國教崇拜顯示了君權神授色彩 B.宗教崇拜為帝國統一的決定因素C.太陽神是印加帝國唯一的信仰 D.印加帝國宗教狂熱引起侵略擴張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現代考古研究表明,非洲許多地區在公元前就開始開采鐵礦,并進行冶煉”可知非洲冶鐵技術起源較早,B項正確;“同步發展”表述錯誤,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對外經濟依賴性強以及農業崇尚精耕細作,排除CD項。故選:B。2.答案:A解析:材料“穆薩國王(馬里帝國14世紀上半葉的知名國君)到達埃及境內,前來朝拜安拉的古老寺廟并拜訪世人敬仰的先知之墓……人們說他所轄領土的長度相當于一個人步行3年的里程,而且還有14個屬地(藩屬國)”體現了馬里帝國勢力范圍較為廣闊,A正確;BCD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故選:A。3.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東非沿海地區產生的一系列國家.經濟上以種植瓜果蔬菜的園藝業為主”、“阿拉伯商人從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把各種手工業品輸入非洲”可知非洲自身的經濟模式,同時也有外部的手工業品的輸入,所以經濟結構多樣化,B項正確;“直接聯系”表述錯誤,排除A項;材料不能反映處于阿拉伯統治之下,排除C項;材料反映不出科技水平,排除D項。故選B項。4.答案:D解析:8—15世紀,西非先后興起了加納、馬里、桑海等強國,控制了豐富的黃金資源和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故選D;班圖人較早掌握煉鐵的技術,排除A;B不符合史實,排除;C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D。5.答案:D解析:金字塔在埃及,位于尼羅河畔,而不是波斯灣,排除A項;水稻源于中國,而不是印加,排除B項;瑪雅文明是陶器精美,而不是瓷器,排除C項;津巴布韋城又名石頭城,故選D項。6.答案:C7.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瑪雅人創立的瑪雅歷以365天為一年,瑪雅文字是一種獨特文字,瑪雅人創造了20進制,故②③④正確;印加人建造了長達數千千米的驛道,故①錯誤。故選:B。8.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茲特克人國家的都城位于一個湖中小島上,面積約10平方千米,人口20~30萬,浮動園地可以擴大耕地面積,養活更多的人口,故選C項。A、B兩項材料內容未涉及,排除;阿滋特克人發明浮動園地,的確體現了他們的智慧,但主要原因還是人多地少,為了生存,不得不用這種方式擴大耕地面積,排除D項。9.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這一宗教認為印加是太陽的后裔,在太陽禮拜中,他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體現了君權神授色彩,故A項正確。B項中的決定因素說法錯誤,排除。C項中唯一說法絕對化,排除。材料沒有體現印加帝國宗教狂熱引起侵略擴張,故D項錯誤。故選:A。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