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情境誘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如何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和基本政策是什么 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探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吧!網絡導學[footnoteRef:0]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0: 易錯糾偏1.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結構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 )提示:×。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在我國已經消除了各民族之間的差別。( )提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但民族間的差別沒有也不可能消除。3.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提示:×。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4.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權。( )提示:×。我國民族自治地方依法享有自治權,但不享有高度自治權,目前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依法享有高度自治權。5.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團結為前提和基礎。( )提示:×。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1.民族格局的特點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我國是由各民族共同締造的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3.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4.民族自治地方與中央政府的關系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建立以及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1)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3)級別: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4)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5)特點: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6)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7)作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8)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①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②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footnoteRef:1]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1: 6.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就是要求各民族同步發展。( )提示:×。貫徹各民族共同繁榮方針,實現共同發展。7.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提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我的筆記]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妥善處理宗教問題的意義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2.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的內容(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議題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材料一 對口援藏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拉薩這座古老的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步邁入了現代都市的行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西藏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西藏崛起令國人驕傲自豪。材料二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多元一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重要優勢。”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國情相結合,創造性地探索出了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了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國家對口支援西藏堅持了處理民族關系的什么方針 (政治認同)提示: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2.有人說,現在我國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居住區一般比東部沿海地區要落后,因此,我國民族之間是不平等的。這種說法對嗎 為什么 (科學精神)提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在我國,各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權利,已真正實現了平等。但由于歷史等原因造成的民族之間的差別依然存在,用民族差別否認民族平等的現實,不利于正確解決民族問題。3.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認識。(政治認同)提示:(1)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3)它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1.全面把握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含義 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地位 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內容 (1)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 (2)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必然 性 (1)歷史特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2)現實情況: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特點 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作用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堅持 和 完善 (1)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2)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 (3)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2.理解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方針 含義 原因民族 平等 各民族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 在我國,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民族 團結 在民族平等基礎上,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各民族 共同 繁榮 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典型例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石榴籽”比喻我國民族區域自治,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很強的黏合力、感召力,它讓人民群眾干事創業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說明我國民族區域自治( )①以自治區域享有高度自治權為前提和基礎 ②有利于保障我國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③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 ④有利于增強民族團結,鞏固我國民族關系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B “石榴籽”的比喻表明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有利于增強民族團結,鞏固我國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③④符合題意;國家統一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①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民族團結,而“保障我國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強調的是民族平等,②排除。議題二: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 2021年3月18日,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以視頻方式召開第十五次會議。會議的主題是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推動落實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方針政策。會議指出,宗教工作是統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條例》把宗教工作作為重要內容進行規定。《條例》全面、準確地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方針政策,以黨內法規的形式加以明確規定,為新時代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加強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條例》的鮮明特點,堅持黨對宗教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新時代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證。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是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從我國國情和宗教具體實際出發制定出來的,是做好宗教工作的基石。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創新論斷,是新時代宗教工作的重點。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鞏固和發展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是黨處理宗教問題的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1.我國實行什么樣的宗教政策與法律 (科學精神)提示: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2.第十五次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是如何體現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的 (政治認同)提示:會議的要求體現了我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宗教政策與法律。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說明宗教可以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宗教活動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可以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1.正確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政策 注意點實行宗教 信仰自由 政策 (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勵公民信教,而是使宗教信仰成為公民個人的自由選擇 (2)國家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依法管理 宗教事務 (1)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2)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3)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 (4)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堅持獨立 自主自辦 的原則 (1)我國的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2)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開展正常的對外交往,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積極引導 宗教與社 會主義社 會相適應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名師點撥] 關于宗教工作的認識誤區(1)不能認為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勵公民信教。對全體公民進行唯物主義、無神論教育才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2)不能認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開展對外交往,而是強調我國的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4)不能認為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宗教在本質上仍然是唯心的。(5)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不能信教,是由其唯物主義指導思想決定的。這不是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否定。2.深入理解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因(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宗教的發展規律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有它產生、發展、消亡的規律。在我國,隨著剝削階級的消滅,宗教存在的階級根源已基本消失,但宗教存在的歷史根源、社會根源尚未完全消失,認識根源和心理根源依然存在。(2)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的要求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公民享有的民主權利。我國公民可以自由選擇宗教信仰,這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體現,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3)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從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服務的。[典型例題] (2021·全國乙卷,18)現行的《宗教事務條例》第58條規定,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財務、資產、會計制度,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報告財務狀況、收支情況和接受、使用捐贈情況,接受其監督管理,并以適當方式向信教公民公布。據此,正確的解讀是( )①鄉級人民政府沒有管理宗教事務的職責 ②宗教團體需要加強財務活動的規范管理 ③宗教事務條例不適用于不信教公民 ④宗教團體應當接受國家的監督管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C 材料說明的是宗教事務中關于財務方面的事務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報告,這不意味著鄉級人民政府沒有管理宗教事務的職責,也不能說明宗教事務條例不適用于不信教公民,①③錯誤;《宗教事務條例》第58條對宗教團體等的財務活動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這說明宗教團體需要加強財務活動的規范管理,宗教團體應當接受國家的監督管理,②④正確。1.2020年11月,云南省扶貧辦發布消息稱,怒族、傈僳族實現整族脫貧。至此,云南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布朗族、景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等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實現整族脫貧。推進怒族、傈僳族等實現整族脫貧有利于( )①提升各少數民族人民的政治地位與社會地位 ②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鞏固民族大團結局面 ③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民族的自治權④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C 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鞏固民族大團結局面,②符合題意;推進怒族等實現整族脫貧有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④正確;在我國,各民族人民的政治地位與社會地位是平等的,①錯誤;材料不涉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自治權,排除③。2.天山雪松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中央財政每年對新疆轉移支付近4 000億元,全國19個省市對口支援新疆,每年投入援疆資金150多億元。今日的新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繁榮發展時期。這說明( )①我國堅持把發展作為現階段解決民族問題的總鑰匙 ②各地的對口支援是民族地區快速發展的根本途徑 ③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各民族共同繁榮為前提和基礎 ④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B 中央財政和全國19個省市對新疆地區的支持,促進了新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順,說明了我國堅持把發展作為現階段解決民族問題的總鑰匙,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①④符合題意;自力更生、發展當地經濟才是民族地區快速發展的根本途徑,②錯誤;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③錯誤。3.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創新發展,在經濟結構調整、民主法治建設、文化教育發展、社會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這說明( )①堅持黨的領導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自治區的發展 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④在各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具有優越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C 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創新發展,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這說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自治區的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②③正確;國家統一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①錯誤;在各少數民族聚居(而不是居住)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④錯誤。4.西藏自治區成立50多年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方針,團結奮斗、砥礪前行,雪域高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今天的西藏,各方面成績卓越。西藏自治區取得卓越成績的寶貴經驗有( )①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②堅持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凝聚偉大復興正能量 ③堅持民族大團結,國家和兄弟省市援助最關鍵 ④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提高藏族政治地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A 西藏自治區人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方針,團結奮斗、砥礪前行,雪域高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是因為我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凝聚偉大復興正能量,①②符合題意;民族地區發展的關鍵是本地區的自主發展,而不是國家和兄弟省市的援助,③錯誤;在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提高藏族政治地位”說法錯誤,④排除。5.宗教界人士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時表示,要努力踐行“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從、關鍵時起作用”的重要指示,抵御分裂破壞活動,實現宗教和睦、佛事和順、寺廟和諧。材料表明( )①要依法對宗教事務加強管理 ②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③要支持宗教界人士為祖國統一作貢獻 ④信教群眾能夠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解析:D 宗教界人士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從、關鍵時起作用”,這意味著要支持宗教界人士為祖國統一作貢獻,也表明信教群眾能夠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③④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法律,也就不體現“要依法對宗教事務加強管理”,①排除;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②錯誤。基礎鞏固練知識點一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下列關于這一特點的理解正確的是( )①“多元”強調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 ②“一體”是指各民族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 ③“多元”是指除漢族以外的55個少數民族各具特色 ④“一體”強調我國各族人民擁有共同的價值追求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A 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一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①②正確,③④錯誤。2.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這一規定表明( )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B.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有權制定民族區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權C.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特別行政區D.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解析:D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表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地方行政區域,D正確,C錯誤;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A錯誤;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無權制定民族區域自治法,B錯誤。知識點二 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3.某社區有漢、回、白、彝、傣等二十多個民族居住。每逢民族節日,各族群眾都一起歡慶,“同過民族節,眾籌百家宴”。在潑水節大家到民族團結廣場相互潑水祈福,在火把節組織篝火晚會一起載歌載舞,在開齋節一起吃馓子、油香……該社區各族群眾同過民族節( )①是各民族實現共同繁榮的根本途徑 ②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③實現了多民族地區社區組織的自我完善 ④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動寫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C 該社區各族群眾同過民族節不是各民族實現共同繁榮的根本途徑,①錯誤;該社區各族群眾同過民族節,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動寫照,②④符合題意;該社區各族群眾同過民族節與社區組織的自我完善無關,③不選。4.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毛南族人口較少,主要分布于廣西西北部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歷經30多年扶貧開發,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準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后,毛南族實現了整族脫貧。這表明( )A.扶貧開發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B.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C.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權D.民族區域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利益解析:B 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也不能少,這表明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B符合題意;民族地區的自主發展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A錯誤;材料不涉及民族區域自治,也就不體現“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權”“民族區域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利益”,C、D不符合題意。5.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新中國成立70周年民族工作的寶貴經驗時指出:“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這一重要論斷重申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為我們更好地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機關設立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 ②民族自治地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③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 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有權制定民族區域自治法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C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強調了民族自治地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也反映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②③正確;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機關設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①錯誤;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但不能制定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由全國人大制定,④錯誤。知識點三 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6.我國是一個多宗教共存的國家,現有各種宗教信徒1億多人,宗教活動場所13.9萬余處,全國性和地方性宗教團體3千多個,各宗教都出版經典書刊。這表明( )A.國家鼓勵群眾的信教活動B.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C.在我國,宗教的消極作用已消失D.宗教組織可以向社會宣揚有神論解析:B 現有各種宗教信徒1億多人,宗教活動場所13.9萬余處,全國性和地方性宗教團體3千多個,各宗教都出版經典書刊,說明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B符合題意;國家弘揚科學精神,并不鼓勵群眾的信教活動,A錯誤;宗教屬于唯心主義思想,其消極作用不會消失,C錯誤;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弘揚科學精神,宗教組織并不可以向社會宣揚有神論,D錯誤。7.某中學高一年級同學就“如何理解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舉行了一次課堂討論。下列是四位同學提出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是( )A.宗教信仰自由是對信教者而言的B.宗教信仰自由意味著人們可以到宗教場所宣揚無神論C.國家保護一切宗教活動D.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解析:D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D正確;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規定的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宗教信仰自由不僅僅是對信教者而言的,A排除;不可以到宗教場所宣揚無神論,B排除;國家保護合法的宗教活動,C排除。8.漫畫《呵護》表明( )①國家支持宗教的發展 ②宗教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本質上的一致性 ③要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 ④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D 漫畫《呵護》表明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③④符合題意;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國家要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并不是支持、鼓勵宗教的發展,①錯誤;宗教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本質上是相矛盾的,②錯誤。9.2021年2月,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人迎春座談會上指出,要進一步健全內部制度和規范,不斷提高依規管理、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嚴格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盡量少聚集、少流動。這表明我國( )①堅持宗教的中國化方向 ②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 ④積極引導宗教與科學相統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C 全國性宗教團體要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嚴格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這既是宗教界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體現,也有利于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②③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堅持宗教的中國化方向,①排除;宗教與科學是對立的,兩者不能統一,④排除。10.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關系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關系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系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為此,我們要( )①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積極團結信教群眾 ②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禁止宗教界開展對外交往 ④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C 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我們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②④正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錯誤;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但并不反對宗教界開展正常的對外交往,③錯誤。素養提升練11.《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內蒙古自治區首次出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綜合性地方性法規,《條例》對于促進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大意義。《條例》的通過表明( )①內蒙古自治區的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決定權和審議權 ②共同繁榮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③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可以依法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④《條例》的出臺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C “《條例》對于促進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大意義”,說明《條例》的出臺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也說明共同繁榮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②④符合題意;人大代表沒有決定權,人大有決定權,①錯誤;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而不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③錯誤。12.為促進宗教事業健康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召開愛國宗教人士座談會,要求更好地團結和凝聚廣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作出積極貢獻。這表明( )①我國積極引導信教群眾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②我國宗教界服從并服務于國家最高利益 ③我國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權利 ④我國信教群眾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C 座談會要求更好地團結和凝聚廣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作出積極貢獻,說明我國宗教界服從并服務于國家最高利益,同時也表明我國信教群眾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②④正確;我國積極引導信教群眾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更好地團結和凝聚廣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為社會作貢獻,沒有強調我國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權利,③與題意不符。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回望歷史,我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奮斗歷程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非凡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努力奮斗;需要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相關知識,說明我國為什么要高度重視民族團結。解析:本題屬于原因類試題。根據材料“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可以從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角度進行分析;根據材料“回望歷史,我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奮斗歷程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非凡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可以從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的角度進行分析;根據材料“展望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努力奮斗”,可以從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的角度進行分析;根據材料“需要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可以從加強民族團結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角度進行分析。答案:(1)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關系。(2)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3)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4)加強民族團結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目前,許多國家、地區沖突都與民族和宗教問題有關。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我國又有多種宗教并存。但我國相對于這些國家、地區而言,在民族和宗教問題上可以自豪地說:“風景這邊獨好。” 請運用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在民族和宗教問題上為什么能做到“風景這邊獨好”。解析:本題屬于原因類試題。解答本題,可從民族關系、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2)我國堅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進一步鞏固和發展。(3)我國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民族政策,切實保障了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4)我國實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