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框 全民守法情境誘思 知法,就是通過對法律法規的宣傳,全體公民知道或了解法律的條款,提高法律意識和增強法治觀念,增強主人翁責任感,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善于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正確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發揮在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守法,就是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公民和組織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什么是全民守法 如何推進全民守法 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探究“全民守法”吧!網絡導學[footnoteRef:0]一、全民守法的內涵 [0: 易錯糾偏1.依法行使權利比依法履行義務更重要。( )提示:×。依法行使權利和依法履行義務同樣重要。2.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手段維權,必要時可以訴諸暴力。( )提示:×。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3.推進全民守法要堅持把全民學法和用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 )提示:×。推進全民守法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1.含義: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2.原因: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3.要求(1)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依法履行義務①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相應的義務。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才能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3)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①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②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不應訴諸暴力或其他違法手段。二、推進全民守法1.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2.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3.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議題一:全民守法的內涵 人民群眾遇事要找法。在傳統觀念中,人們遇事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人,講個熟門熟路。人情一旦介入了權力和法律領域,就會帶來執法不嚴、司法不公。要引導全體人民遵守法律,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要堅決改變“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現象。要逐步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樹立法律的權威,要讓大家都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訴求,通過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解決。我們要通過全民普法、公正司法、帶頭守法引導廣大人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讓法治成為全體人民的最大公約數和核心價值觀。1.遇事要找法,當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你會通過哪些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 (科學精神)提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2.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是否應該不顧一切維護自己的權益 (科學精神)提示:(1)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不應該訴諸暴力或運用其他違法手段。(2)當自己的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利益應服從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1.科學認識全民守法的含義(1)要樹立法治意識和法律信仰。法律要有效實施和發生作用,必須做到全社會信仰法律。法律只有被信仰,成為堅定的信念,才能內化為人們的行為準則。(2)要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全民守法,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準則,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2.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權利 義務區 別 含 義 每個公民按照國家法律規定所享有的并受到國家強制力保障的權益 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必須遵守和應盡的某種責任內 容 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與人格權;監督權;社會經濟權利;社會文化權利和自由;婦女保護權;婚姻、家庭、兒童受國家保護等 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全國各民族的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維護國家的安全、榮譽和利益;保衛祖國,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依照法律納稅;等等特 點 沒有強制性 具有強制性,公民必須要履行聯 系 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公民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是統一的。權利和義務互相促進,相輔相成。任何公民都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3.全面把握全民守法的意義(1)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讓包括社會治理者在內的全體人民都信仰法律,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在全社會形成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依法治國才能有“源頭活水”,才能有“施展空間”。(2)全民守法是維護社會穩定的要求。面對新問題、新矛盾、新訴求,民主法治是關鍵,全民守法是核心,只有全民守法,才能有效化解社會矛盾、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為我國經濟社會快速平穩發展提供強力保障。(3)全民守法是促進社會和諧的保證。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遵紀守法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準則。人民是法治建設的主體,是法治國家的主人。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只有人人參與的法治,全民守法才具有堅實的社會基礎。只有將法治觀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才能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和諧,國家才能安寧。[典型例題] 成都某小區業主推電瓶車進入電梯后瞬間爆燃,致使電梯內多人燒傷,其中包括一名未滿周歲的嬰兒。火災現場慘烈情景觸目驚心,再次敲響電動車消防安全警鐘。禁止電動車“上樓入戶”需要公民( )①完善行政執法模式,促進行政執法規范有序 ②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③增強法治觀念,自覺尊法學法守法 ④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B 禁止電動車“上樓入戶”需要公民自覺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增強法治觀念,自覺尊法學法守法,②③正確;①④對應的主體是政府,不符合題意。議題二:推進全民守法 習近平總書記就法治與德治做了深刻闡述,強調“要既講法治又講德治”“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緊密結合起來”等。這些重要論述,是對“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深化,為新時代我們黨更好治理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1.推進全民守法,如何引導人們踐行法治 (政治認同)提示: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2.在全民守法進程中,如何發揮道德的作用 (科學精神)提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1.如何增強全民守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1)堅持黨的領導,保證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方向。(2)弘揚法治精神,大力開展全社會法治宣傳教育。(3)建設法治文化,積極推動全社會參與法治實踐。(4)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基層政權組織和各類社會組織在法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2.法律和道德(1)地位: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2)辯證關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3)處理: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同時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典型例題] 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深入推進全民守法應( )①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②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③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不斷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 ④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道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A 深入推進全民守法應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還應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①②正確;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主體是國家或政府,③排除;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④錯誤。1.“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法國思想家盧梭的這句警言,說明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是( )A.科學立法 B.嚴格執法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解析:D 材料引用法國思想家盧梭的名言:“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這說明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D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全民守法的重要性,未涉及立法、執法和司法等活動,A、B、C與題意不符,排除。2.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是法治精神真正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并發揮其重要作用的保障。以下對全民守法理解正確的是( )①要求先履行義務,后行使權利 ②全民守法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③公民在行使和維護個人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 ④守法就是不違法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A 全民守法的主體既包括公民,也包括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組織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依法治國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②正確;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和維護個人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③正確;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沒有先后之分,①錯誤;全民守法要求公民既要依法行使權利,也要依法履行義務,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可見守法不等同于不違法,④錯誤。3.法治的真諦,在于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以下屬于全民守法要求的是( )A.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B.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C.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D.政府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正公開解析:B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可見,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屬于全民守法,B正確;A屬于科學立法,排除;依法行政的主體是政府,公正司法的主體是司法機關,C排除;D屬于嚴格執法,排除。4.“法治的真諦,在于全體人民的真誠信仰和忠實踐行。民眾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內在動力,更是法治中國的精神支撐。”央視專題片《法治中國》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這段解說詞,道出了全民守法對法治的重要意義。大力推進全民守法,要求( )①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一律平等 ②鼓勵和支持人們以各種方式表達訴求 ③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④利用普法方式及多元化載體推動全民學法用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D 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③④符合題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的是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平等地適用法律,立法上是不平等的,我國的法律體現人民的意志,①錯誤;鼓勵和支持人們以合法方式表達訴求,②錯誤。5.尹某公然發表詆毀、侮辱犧牲消防戰士的言論,引發網民的強烈憤慨。最終,尹某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 ②要推進全民守法,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③提高公民素質需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④應該通過合法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A 尹某公然發表詆毀、侮辱犧牲消防戰士言論,引發憤慨,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這啟示我們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要推進全民守法,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①②符合題意;材料旨在說明公民履行義務,未涉及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排除;尹某的行為并不是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④排除。基礎鞏固練知識點一 全民守法的內涵1.“沒有法律是立法的悲哀,有法律而不遵守是公民的悲哀。與其詛咒社會的不公,不如點燃守法的蠟燭。”這一觀點強調了( )A.科學立法是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前提B.法治國家建設需推動全民守法C.嚴格執法是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的中心環節D.執法必嚴是社會主義法治權威的體現解析:B 材料強調的是要全民守法,沒有涉及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和執法必嚴,B正確,排除A、C、D。2.近幾年,廣大網民通過網絡參與公共生活的熱情高漲,屢屢成為一些焦點案件審判的旁聽者。一些網民在案件還未進入審判階段時,就在網上進行輿論審判,對正常的司法審判造成一定的壓力和干擾。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公民要( )①增強法治觀念,在法律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 ②理性行使自己的政治自由,尊重法院的獨立審判權 ③珍惜自己的民主權利,直接參與國家和社會的管理 ④樹立權利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維護自身權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A 為避免輿論審判對正常的司法審判造成干擾,需要相關主體共同努力。從公民角度看,要增強法治觀念,在法律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理性行使自己的政治自由,尊重法院的獨立審判權,①②正確;在我國,公民通過選舉代表間接參與國家和社會的管理,不直接參與,③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公民應該正確處理好權利與義務的關系,④強調的是公民的權利,不符合題意。3. 某地各中小學圍繞憲法日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憲法教育活動,旨在引導青少年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治觀念,為依法治國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為了樹立法治觀念,青少年學生需要( )①嚴格遵守法律,善于用法維權 ②學習法律知識,學會明辨是非 ③敢于主持正義,制裁非法行為 ④積極宣傳法律,嚴格依法辦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B 為了樹立法治觀念,青少年學生需要嚴格遵守法律,善于用法維權,學習法律知識,學會明辨是非,積極宣傳法律,嚴格依法辦事,①②④符合題意;③實施主體不是青少年學生,排除。4.從公民積極守法的角度來看,弘揚法治精神,實現全民守法,要求公民以積極作為的國家主人翁態度,做到“信任立法、配合執法、依賴司法、努力護法”。關于全民守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人民群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要全民守法 ②每位公民都要采取各種手段維護自己權益 ③人人都要學法守法用法,都要成為執法主體 ④公民行使權利的時候要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D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人民群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要全民守法,公民行使權利的時候要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①④正確;②中“各種手段”說法錯誤;③中“都要成為執法主體”說法錯誤。5.“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作為一名現代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備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有( )①養成依據法律辦事的習慣 ②隨意表達自身的合法訴求 ③提高政治素養,積極參政議政 ④遵守法律,自覺捍衛法律尊嚴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C 作為一名現代法治社會的合格公民,養成依據法律辦事的習慣以及遵守法律、自覺捍衛法律尊嚴均是公民需要具備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①④正確;公民表達合法訴求也需要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而不是隨意表達,②錯誤;參政議政不是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③排除。知識點二 推進全民守法6. 亞里士多德說過,“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實現法治。”全民守法,最終要靠激發全體人民的法治熱情。這說明推進全民守法( )①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 ②要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 ③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 ④只有人人參與的法治,才具有堅實的社會基礎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A 材料引用亞里士多德的話,強調全民守法,最終要靠激發全體人民的法治熱情。這說明推進全民守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要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只有人人參與的法治,才具有堅實的社會基礎,①②④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③排除。7.全民守法,需要有遇事找法、辦事遵法的制度安排。全民守法,百姓還需要便捷的法律服務路徑。全民守法,還要靠激發全體人民的法治熱情。下列做法有利于推進全民守法的是( )①在全國各地積極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等活動 ②通過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開展“以案釋法”活動,進行法治宣傳教育 ③不斷加強公民科學文化建設,構建誠信社會 ④當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信訪不信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A 推進全民守法,要進行法治宣傳,提升人們的法治觀念、法治意識,①②正確;③與題意無直接關系;信訪更要信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④錯誤。8.《關于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中強調:“國家機關是國家法律的制定和執行主體,同時肩負著普法的重要職責。”“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中國策”,體現了( )①全民守法需要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帶頭依法辦事 ②全民守法的主體只有人民群眾,領導干部主要負責執法 ③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長期性工作 ④領導干部對法治的態度,影響和決定著社會大眾對法治的態度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B 執法者普法,有利于領導干部帶頭依法辦事,①正確;普法活動有利于增強全民法律意識,提高守法的自覺性,③正確;人民群眾、領導干部都是全民守法的主體,②錯誤;“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中國策”,有利于發揮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對社會大眾的法治態度產生積極影響,④正確。9.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國家建設和全民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深入,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普遍增強、法治觀念不斷提高,全民自覺守法的形勢越來越好。同時也應看到,我國公民中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違背法治精神的現象和問題。這需要全面推進全民守法。推動全民守法是因為( )①全民守法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環節,是弘揚法治精神的基礎工程 ②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③全民守法是維護法律權威的關鍵 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全體公民意志的體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A ①②指出了全民守法的重要性,符合題意;③中“關鍵”說法錯誤;我國法律體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是“全體公民意志”,④錯誤。10.隨著“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公民可以通過網絡更加便捷地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但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成為某些造謠者肆意散播謠言的平臺,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對此,公民應( )①增強義務意識,嚴厲打擊網絡謠言 ②樹立法治意識,依法有序政治參與 ③樹立權利意識,堅持自由表達言論 ④增強意識,提高辨別是非能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D 通過網絡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公民應樹立法治意識,依法有序政治參與,對網絡謠言,公民應增強意識,提高辨別是非能力,②④符合題意;“嚴厲打擊網絡謠言”的主體是政府職能部門,①不符合題意;③中“堅持自由表達言論”與材料主旨不符,且忽視了言論自由的相對性,排除。素養提升練11.推進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推進全民守法需要多個主體共同參與。下列做法中與我國倡導的推進全民守法相悖的是( )①政府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強化規則意識 ②山東某著名企業因經營戰略出現失誤,導致企業經營困難而拖欠員工工資 ③農民工老王在建筑工地作業時因操作不當受傷,因賠償金問題與單位負責人大打出手 ④北京某司法所通過人民調解參與解決街道上疑難糾紛的調解,并用手機推送法律服務知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C 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②中企業不能因為經營困難就拖欠員工工資,這是不守法的表現,入選;③中老王的做法是法律意識淡薄的表現,與國家推進全民守法的宗旨是不符的,入選;①是政府在推進全民守法中作出的努力,排除;④中該司法所的行為是在開展法治宣傳教育,這有利于增強人們的法治觀念,增強人們的守法意識,排除。12.西方國家數百年來所形成的法治傳統并不是把所有國民造就成為法律專家,而是讓所有國民長期在法治環境之下,在意識層面甚至是潛意識層面形成“有事找法律”“有事找律師”“法律判決是最后決斷”等法律意識。這啟示我們( )①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②形成尊法守法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③加強誠信建設 ④弘揚公序良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A “有事找法律”“有事找律師”“法律判決是最后決斷”啟示我們要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自覺依法辦事,①②正確;材料與誠信建設無關,③排除;材料與公序良俗無關,④排除。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張某違反狩獵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使用禁用工具,非法狩獵野生動物斑鳩20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相關法規,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獵,非法狩獵陸生野生動物20只以上的即構成情節嚴重,涉嫌犯非法狩獵罪。最終,人民法院以被告人張某犯非法狩獵罪,判處其罰金1萬元。 張某的行為給你帶來哪些警示 解析: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試題。針對張某的行為,先分析其錯誤之處,然后再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對自己的警示。答案:張某在禁獵區、禁獵期使用禁用工具,非法狩獵的行為是法治觀念淡薄、法律意識不強的表現。這警示我們要尊重和遵守法律,對法律發自內心地認可和接受;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要增強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全民守法,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是高揚法治旗幟的基礎工程。全民守法,就是要求我們每個公民必須無條件地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能逾越法律底線。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全社會信仰法律,如果一個社會沒有法治信仰、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只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實現法治。”法律固有的優點,倒不如一個民族信服并遵守法律的精神重要。全民守法不能表現為被動地、恐懼式守法,而應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尊重和遵守。培育法治信仰,關鍵要轉變人的思想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只有全社會齊心協力,努力讓守法成為全民自覺意識和真誠信仰,法治的種子就一定會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法治信仰必將蔚然成風。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說明如何推進全民守法。解析:本題屬于措施類試題。可結合試題材料從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加強社會誠信建設、自覺履行義務等方面分析組織答案。答案:(1)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普法活動,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2)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3)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4)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5)不斷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6)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家庭責任、社會責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