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3】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一輪復習--化學模塊(五):水和溶液【word,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3】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一輪復習--化學模塊(五):水和溶液【word,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一、水與水資源
1.水的組成: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2.水的性質:水的密度為1.0×103kg/m3,4℃水的密度最大。在標準大氣壓下,沸點是100℃,凝固點是0℃。
3.水的電解:水在通電時會分解,負極(陰極)和正極(陽極)分別產生氫氣和氧氣。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約為2∶1,質量比為1∶8。水的電解實驗說明了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4.水的凈化: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都會引起水體污染。水的凈化處理方法有:①吸附法;②沉淀法;③過濾法;④蒸餾法等。
【知識拓展】
1.水電解的口訣:“陽氧陰氫”。水的電解實驗結論“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不能說成是“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或“水是由氫和氧構成的”。
2.水的四種凈化處理方法中,沉淀法最簡單,但效果最差,只能除去易沉降的物質。過濾法只能除去難溶性雜質。蒸餾法成本最高,能除去可溶性雜質。
3.沉淀法中,常用加入少量明礬、活性炭作為凝聚劑。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劑,可物理性吸附色素和異味。
二、物質在水中的分散情況
1.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質量關系: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的特點是均一、穩定,靜置后不分層。固、液、氣態物質都可作為溶質。
2.濁液特征: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靜置一段時間后會出現分層現象。
①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
②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
3.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
①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同種溶質的溶液。
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應注意前提條件是“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
②相互轉化: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對大多數固體物質而言:
eq \x(\a\al(不飽和, 溶液))eq \o(,\s\up11(加溶質、蒸發溶劑、降溫),\s\do4(加溶劑、升溫))eq \x(\a\al(飽和,溶液))
【知識拓展】
1.對于極少數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質而言,如熟石灰,采用改變溫度的方法使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時應升高溫度。
2.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三、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1.某種物質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
2.溶解度的影響因素有: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①大多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如KNO3;
②少數固體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如NaCl;
③極少數固體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3.溶解度曲線:用來表示物質溶解度隨溫度改變而變化的曲線。曲線上的點表示該物質在相應溫度下的溶解度。
【知識拓展】
1.溶解性是一個定性的概念,溶解度是一個定量的概念。
2.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應注意四個要點:一定溫度、100g溶劑、飽和狀態、溶質的質量(單位:g)。
3.由于溶解度規定了一定溫度下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能溶解的溶質質量,因此溶解度的大小與溶質、溶劑的多少無關。
四、物質的結晶
1.結晶方法一:蒸發溶劑,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小的固體溶質的溶液,如海水曬鹽。
2.結晶方法二:冷卻熱飽和溶液,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固體溶質的溶液,如培養硫酸銅大晶體、提純硝酸鉀等。
3.某些物質結晶后形成的晶體帶有結晶水,如CuSO4·5H2O、Na2CO3·10H2O等,失去結晶水的過程稱為風化。
五、溶質質量分數與溶液配制
1.計算公式:a%=×100%
狀態:計算時溶液不一定飽和。
2.稀釋:進行有關溶液的稀釋(或濃縮)的計算時,分析的關鍵是稀釋(或濃縮)前后溶質質量不變。
3.溶液配制
器材:天平、量筒、燒杯、玻璃棒、藥匙、膠頭滴管。
步驟:①計算;②稱量;③溶解;④裝瓶貼標簽(或轉移)。
【知識拓展】
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占溶液質量的百分比,當已知溶液體積時,應根據密度公式轉化為質量。
例1、下列操作均在室溫下進行,且不考慮水分的蒸發。則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都發生變化的是(  )
A.將一定量硝酸鉀不飽和溶液升溫10℃
B.將一定量飽和石灰水升溫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飽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氯化鈉飽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例2、“超臨界水”因具有許多優良特質而被科學家追捧,它是指當氣壓和溫度達到一定值時,水的液態和氣態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體。下列有關“超臨界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種不同于水的物質
C.它的分子之間有間隔
D.它的一個分子由4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例3、海水曬鹽是海水在常溫下蒸發得到氯化鈉的過程。小柯用氯化鈉溶液模擬該過程,如圖:
(1)乙燒杯中的溶液____(選填“是”“不是”或“可能是”)氯化鈉飽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鈉晶體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
例4、小金在配硝酸鉀溶液時得到下表數據,據此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序號 溫度/℃ 水的質量/克 加入硝酸鉀的質量/克 所得溶液的質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
C.若通過加熱將①中剩余硝酸鉀全部溶解,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與加熱前保持一致
D.若將②所得溶液降溫至10℃,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變小
例5、如圖所示為蒸發氯化鈉溶液的過程,其中①→②一③為恒溫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分析實驗過程,可以作出的正確判斷是( )
A.在①→②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
B.在②→③過程中,氯化鈉的溶解度不斷增大
C.在③→④過程中,水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大
D.在②→④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先不變后增大
例6、如圖是實驗室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NaCl溶液的流程圖。
請回答:
(1)應稱量__________g NaCl,需加水______________mL。
(2)若稱量NaCl固體時指針向右偏轉,則應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釋到____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例7、實驗室有一瓶未開封的濃鹽酸,部分標簽如圖所示。求:
(1)這瓶濃鹽酸中溶液的質量為多少克?
(2)若用這瓶濃鹽酸來配制2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需量取濃鹽酸的體積是多少毫升?水的體積是多少毫升?
1.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形成溶液的溶質都是固態物質
B.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
D.所有物質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熱量
2.20℃時,在各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10g甲、乙、丙三種純凈物(不含結晶水,不與水反應),充分溶解后,結果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飽和溶液 B.20℃時,乙溶液的溶質質量最小
C.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甲>丙>乙 D.升高溫度,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變大
3.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將①②兩支試管中的甲、乙飽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體)放進盛有熱水的燒杯里,升高溫度后,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①②兩溶液均變為不飽和溶液
C.①溶液質量增加,②溶液質量減少 D.①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于②溶液
4.臺州甘蔗制糖有著悠久的歷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環節為:清洗甘蔗→壓榨甘蔗→分離渣汁→蒸發濃縮→……
(1)甘蔗在壓榨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屬于________。
(2)渣汁的分離與圖中的________(選填“A”、“B”或“C”)實驗原理相同。
(3)糖汁在蒸發濃縮過程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將怎么變化
5.2020年的新春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我國多地采用一天兩次高空霧炮進行殺菌消毒(如圖),所用的主要消毒液是84消毒液。它是由氯氣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制得,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
(1)次氯酸鈉中鈉、氯、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________。
(2)制備次氯酸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X,則X的化學式是________。
(3)市售的84消毒液必須經過稀釋才能使用,其標簽如圖所示。現需配制0.2%濃度的消毒液2000kg,需要該消毒液多少千克?加水多少千克?
1.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為全球抗擊疫情貢獻了中國智慧。下列中藥煎制步驟與實驗室過濾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熱煎制
C.取液棄渣 D.裝袋保存
2.如圖是A、B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信息中正確的是(  )
A.圖中陰影部分表明A、B兩溶液都是飽和溶液
B.t1℃時,A、B兩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C.t2℃時,B物質的溶解度大于A物質的溶解度
D.t2℃時,等質量的A、B兩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析出溶質的質量相等
3.50℃的飽和石灰水400克平均分成兩份,將一份降溫至20℃;另一份加入生石灰0.5克,溫度仍保持50℃。在這兩種情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質質量相同 B.都會變渾濁 C.溶質質量分數相同 D.溶質的溶解度相同
4.下表是A、B、C三種固體物質在不同溫度下(t1溫度(℃) t1 t2 t3
物質A(克) 36.0 36.2 37.3
物質B(克) 31.6 36.2 110.0
物質C(克) 0.165 0.135 0.076
(1)________℃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同。
(2)t1℃時,分別取等量的B、C飽和溶液于試管甲、乙中(如圖)。將試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銨(不考慮試管中水的變化),有固體析出的試管為________(選填“甲”或“乙”)。
(3)t2℃時,將10克A固體放入40克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
5.在“探究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實驗中,小科發現鎂帶與稀鹽酸反應后的試管內出現了灰白沉淀。
【提出問題】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質?
【提出猜想】小科在老師指導下,猜想灰白色沉淀是下列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
①鎂;②氯化鎂;③氫氧化鎂;④堿式氯化鎂[Mg(OH)Cl]。
老師肯定了小科的猜想,并鼓勵他繼續進行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步驟一:將上述鎂帶與稀鹽酸反應后試管內的物質過濾,得到濾液和灰白色濾渣。
步驟二:取濾液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的氯化鎂粉末,粉末全部溶解。
步驟三:取少量灰白色濾渣于試管中,加入適量稀鹽酸,沉淀全部溶解,無其他現象。
步驟四:將剩余濾渣用蒸餾水充分洗滌。取洗滌后的濾渣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硝酸,濾渣全部溶解,再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實驗反思及結論】
(1)從步驟二可知,灰白色沉淀不可能是氯化鎂,因為濾液是氯化鎂的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2)從步驟三可知,該沉淀中沒有________。
(3)步驟四中將濾渣用蒸餾水充分洗滌是為了________。
(4)根據實驗探究可知,該反應產生的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B
【解析】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升高,但其不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不變;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升溫后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都發生變化;溶解度與溶質或溶劑的量無關,加入溶質溶劑都不會改變溶解度。
例2、“C
【解析】“超臨界水”中的液態水和氣態水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屬于純凈物。“超臨界水”與普通水的物理性質不同,但化學性質相同。無論是氣態、液態還是固態的水,其水分子之間都存在間隔。每個水分子都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
例3、可能是 加快液面空氣流速
【解析】(1)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乙可能是飽和溶液,丙、丁一定是飽和溶液。(2)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很小,不能用改變溫度的方法使氯化鈉結晶析出。要加快氯化鈉晶體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快液面空氣流速,加快水的蒸發。
例4、D
【解析】A.根據①可知,硝酸鉀溶解的質量為:120.9g-100g=20.9g,因此1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20.9g,因此此時它的溶解度為20.9g,故A錯誤;
B.根據②中數據可知,此時硝酸鉀全部溶解,沒有任何信息能夠說明此時溶液不能再繼續溶解硝酸鉀,因此無法確定溶液是否飽和,故B錯誤;
C.若通過加熱將①中剩余硝酸鉀全部溶解,那么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增大了,根據可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比加熱前變大了,故C錯誤;
D.若將②所得溶液降溫至10℃,溶質的質量會由40g變為20.9g,根據可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變小,故D正確。
例5、D
【解析】根據蒸發原理分析,蒸發溶劑有恒溫蒸發和升溫蒸發,無論哪一種,溶劑都會減小,但溶質質量分數和溶解度可能不變。
在①→②過程為恒溫蒸發,氯化鈉的質量分數會增大,錯誤;
B、在②→③過程中,加熱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增大,蒸發過程保持溫度不變,則溶解度也保持不變,錯誤;
C、在③→④過程中,水的質量分數不斷減小,錯誤;
D、在②→④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先不變后增大,正確。
例6、7.5 42.5 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 30
【解析】(1)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配制50g 15%的氯化鈉溶液,需氯化鈉的質量=50g×15%=7.5g;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則所需水的質量=50g-7.5g=42.5g(合42.5mL)。(2)在稱量氯化鈉固體的過程中,步驟應該是:先調好砝碼和游碼,然后向左邊托盤添加氯化鈉固體;若發現指針向右偏轉,說明氯化鈉的質量小于砝碼和游碼顯示的質量和,故應繼續向左盤添加氯化鈉,直至天平平衡。(3)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15%,設稀釋后溶液的質量為x,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則10g×15%=x×5%,x=30g。
例7、590g 45.8mL 146mL
【解析】(1)這瓶濃鹽酸中溶液的質量:m=ρV=1.18g/mL×500mL=590g。
(2)稀釋溶液時,溶質質量不變。則m濃×37%=200g×10%,
m濃≈54g,m水=200g-54g=146g,
需取濃鹽酸的體積:V濃==≈45.8mL,需加水的體積:V水=146mL。
1.C
【解析】形成溶液的溶質既可以是固態物質,也可以是氣態、液態物質。有些飽和溶液是很稀的溶液,有時較高溫度的不飽和溶液會比較低溫度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要大。有些物質溶于水形成溶液要吸收熱量,但有些物質溶于水則要放出熱量。
2.A
【解析】圖所示,甲剩余最多,乙全部溶解,丙有較少剩余,所以甲、丙的溶液一定飽和,乙的溶液可能飽和也可能不飽和。其中乙的溶液的溶質質量最大,甲的最小。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乙>丙>甲。未明確甲、乙、丙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無法確定升溫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
3.C
【解析】A、比較溶解度時,要規定一定溫度,且這里所給信息不足無法判斷甲、乙溶解度的大小,A錯誤;
B、 ①②兩溶液 ,原來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體,所以判斷為飽和溶液,升高溫度后,甲溶解度增大,乙溶解度減小,所以乙肯定仍是飽和溶液,而甲無法判斷,B錯誤;
C、升高溫度后, ① 甲溶解度增大,所以固體會繼續溶解,溶液質量增加, ② 乙溶解度減小,晶體會析出,溶液質量減少,C正確;
D、因為題中信息不足,無法比較出 ①溶液 和 ②溶液 質量分數的大小,D錯誤。
4.(1)物理變化 (2)B (3)變大(或“先變大后不變”)
【解析】(1)甘蔗在壓榨過程中,只是它的形狀和存在狀態發生改變,而沒有新物質生成,因此屬于物理變化;
(2)渣汁的分離其實就是將液態的糖汁和固態的渣子分離,因此與過濾操作原理相同,故選圖B;
(3)糖汁在蒸發濃縮過程中,當沒有飽和時,沒有晶體析出,溶質質量不變但溶劑質量減少,根據可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當達到飽和后,會不斷析出晶體,但是溶質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
5.(1)1:1:1
(2)H2O
(3)設需要該消毒液的質量為m
2000千克×0.2%=m×25%
m=16千克
加水質量=2000千克-16千克=1984千克
【解析】(1)由次氯酸鈉的化學式可知, 次氯酸鈉中鈉、氯、氧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 1:1:1;
(2)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都不變,由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原子種類和個數為:氯2、鈉2、氫2、氧2,反應后為:氯2、鈉2、氧1,則X中含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化學式為 H2O ;
1.C
【解析】在冷水浸泡、加熱煎制、取液棄渣和裝袋保存四個環節中,取液棄渣是將藥液和不溶于藥液的殘渣進行分離,與過濾操作相同,故C正確,而A、B、D錯誤。
2.B
【解析】圖中陰影部分表明A溶液是飽和溶液,B溶液是不飽和溶液。t1℃時,A、B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t2℃時,A物質的溶解度大于B物質的溶解度,t1℃時,A、B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質量的A、B兩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析出溶質的質量A大于B。
3.C
【解析】(1)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
(2)當溫度不變時,同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
50℃時將等質量的兩份飽和石灰水,其中一份冷卻到20℃,由于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增大,所以不會析出,即溶質和溶劑的質量保持不變,也就是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
另一份加入生石灰0.5g,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由于溶劑減少,因此氫氧化鈣會析出,從而導致溶質質量減小,溶液的質量也會減小。由于溫度仍然保持50℃,而石灰水又是飽和溶液,所以溶質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
A.前一份石灰水的溶質質量不變,后一份石灰水的溶質質量減小,故A錯誤;
B.前一份石灰水為不飽和溶液,沒有氫氧化鈣析出;而后一份則為飽和溶液,有氫氧化鈣析出,會變渾濁,故B錯誤;
C.兩份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故C正確;
D.兩份溶液的溫度不變,因此溶質的溶解度不同,故D錯誤。
4.(1)t2 (2)甲 (3)20%
【解析】溶解度,符號S,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
【解答】(1)由表格中可知,A、B在 t2 ℃時,溶解度都是36.2g;
(2)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物質B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物質C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溶液溫度降低,B物質的溶解度降低,所以試管甲中有物質析出;
(3)t2℃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36.0g,所以40g溶劑可以溶解A的質量為:所以10gA能夠完全溶解在40g水中;其溶質質量分數為;
5.(1)不飽和
(2)Mg
(3)洗去濾渣表面的氯化鎂,防止氯化鎂干擾后續實驗
(4)Mg(OH)Cl
【解析】(1)由步驟二加入氯化鎂粉末,粉末全部溶解可知,所得濾液是氯化鎂的不飽和溶液;
(2)步驟三中 加入適量稀鹽酸,沉淀全部溶解 ,而鎂與鹽酸反應會產生氫氣,由此可知沉淀中沒有鎂;
(3)濾渣上會附著有氯化鎂,步驟四中將濾渣用蒸餾水充分洗滌是為了 洗去濾渣表面的氯化鎂,防止氯化鎂干擾后續實驗 ;
(4)濾渣中加入過量稀硝酸,濾渣全部溶解,再加入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含有氯離子,由此可知該反應產生的灰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 Mg(OH)Cl ;
2023浙教版科學中考第一輪復習--化學模塊(五)
水和溶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鱼台县| 宿迁市| 循化| 隆林| 呼和浩特市| 兴安县| 杭锦后旗| 綦江县| 大厂| 潼关县| 灯塔市| 通道| 开阳县| 定结县| 婺源县| 宁夏| 朝阳县| 丹凤县| 孝昌县| 朝阳市| 得荣县| 同仁县| 河曲县| 吉安县| 濮阳市| 康马县| 洛浦县| 岳普湖县| 齐齐哈尔市| 常德市| 舞阳县| 松阳县| 涡阳县| 甘谷县| 丰原市| 芜湖市| 綦江县| 贵定县| 通道| 延庆县| 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