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易錯題總結(無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易錯題總結(無答案)

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易錯題總結
第一單元 數(shù)一數(shù)
一、主要內容
1.數(shù)出 10 以內的數(shù)
學會數(shù)出個數(shù)在 10 以內的物體或人;會口頭用 1~10 各數(shù)表示相應物體的個數(shù)。
數(shù)數(shù)方法:按一定的順序不重復、不遺漏地數(shù)出相關人或物體的數(shù)量。
2.根據情境圖,說清楚圖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這兩個問題需要認真細致的觀察、一定的數(shù)數(shù)經驗和方法以及量詞的使用。
例如:圖中小飛機有 8 架,有 7 朵花等等
3.將物體與點之間建立正確的對應關系
根據物體或人的個數(shù)畫出相應數(shù)量的點,根據提供的點的個數(shù)找出相應數(shù)量的物
體或人,感受一一對應的數(shù)學思想。
如:照樣子畫圈
第二單元 比一比
一、主要內容
1.初步認識長短、高矮、輕重的含義
2.體會比較長短、高矮、輕重的一般方法,會比較物體之間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1)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時,要把物體的一端對齊
把兩根繩子的一端對齊;使兩個人站在同一塊地面上。如:
(2)比較物體的輕重時,借助簡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輕的一方上升。如:
3.多個物體之間比較長短、高矮和輕重 多個物體比較長短、高矮、輕重時,進行
簡單推理和靈活的比較策略。
如:(1)比較方格圖中線的長短,需要數(shù)一數(shù)
(2)比較水的多少,綜合考慮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細 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
粗,水越多
二、基礎題
1.哪位同學高,在高的下面畫“√”,
哪位同學矮,在矮的下面畫“○”。
2. 重的畫“√”
三、易錯題
1.按從輕到重的順序排一排
說明:重量相同時,物體的個數(shù)越多,單個物體就越輕;物體的個數(shù)越少,單個
物體就越重。
2.在每個杯子里放同樣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 里畫“√”
第三單元 分一分
一、主要內容
1.體驗分類的含義和好處 分類是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
的基本方法。
分類的好處是整潔、有條理。
2.按同一種標準給一些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分類的基本要求:分類標準要清晰,分類結果要不交叉不遺漏。
如:按照顏色分類,黃色的有……分成一類,紅色的有……分成一類。
3.把一些物體按照不同標準依次分類,分類的標準要前后一貫
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物體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由于標準不同,分類的
結果也不同。如:一些物體既可以按照顏色分類,也可以按照形狀分類。
4.習題形式:動手分,說一說,連一連,圈一圈,涂一涂
二、基礎題
1.把不同類的圈出來
2.把同一類物體圈起來。
三、易錯題
1.分一分,連一連
第四單元 認位置
一、主要內容
1.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關系,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會用
上下、前后、左右等詞語描述物體的位置及相互關系,引導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例如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蘋果的上面是雞蛋,雞蛋在蘋果的上面。
2.辨別左右方位
(1)利用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明確判斷左右的基本方法,例如:發(fā)言舉右手,
寫字、拋物時通常也是用右手。
(2)設計活動: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左邊拍手,右邊拍手;左手摸右
耳,右手摸左耳。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逐步掌握知識。
3.當涉及物體位置關系的相對性時,只要求學生把自己作為判斷的主體,通過觀
察辨認位置關系。
(1)左右關系,只要求學生以自己的左右手為標準說明相關情境中的物體哪
個在哪個的左邊,哪個在哪個的右邊,不要求學生說明相關情境中人或動物的左
邊是什么,右邊是什么。
(2)前后關系,只要求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說明自己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
么,不要求學生說明具體情境中兩個物體的前后關系。如桌上放了一個臺燈和一
個筆筒,他們之間的關系就不宜用前后來表達。
二、基礎題
1.畫一畫
2.想一想,連一連
三、易錯題
1.家在哪里,連一連
第五單元 認識 10 以內的數(shù)
一、主要內容
1.認識 10 以內的數(shù)
(1)大部分學生在學前對 10 以內的數(shù)有零散片面的認識,我們要幫助學生建立
相對完整的 10 以內數(shù)的認知結構。
(2)本單元要幫助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 10 以內每個數(shù)的含義,會數(shù)數(shù)量在 10
以內物體的個數(shù),會讀、寫 0~10 各數(shù),掌握 10 以內數(shù)的順序。
(3)進行規(guī)范的寫數(shù)訓練,要求正確、規(guī)范、工整。
2.能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
(1)“幾”表示物體有多少,也就是自然數(shù)的基數(shù)含義,可以指“總共的數(shù)量”;
(2)“第幾”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也就是自然數(shù)的序數(shù)含義,可以指“其中的某
一個”;
(3)自然數(shù)的基數(shù)意義和序數(shù)意義常會相互干擾,可以通過比較,說一說“幾個”
和“第幾個”之間的區(qū)別來突破這一難點。
3.認識 0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 0 表示一個也沒有;
(2)觀察直尺,0 還可以表示起點,它排在 1 的前面;
(2)0 和 3、2、1 一樣,也是一個數(shù),要學會讀寫。
4.認識關系符號=、< 和 >,會用這些符號或語言表示 10 以內兩個數(shù)的大小關

(1)比較兩種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對應。通過一一對應的排列讓學
生建立“同樣多”、“多”、“少”的概念。如:
(2)認識=、< 和 >,介紹讀法和寫法。< 和 >記憶方法:開口朝大數(shù),尖尖
朝小數(shù)
比較數(shù)大小關系的思考過程:
①根據圖意來比較:如 6 朵花比 5 朵花多,所以 6>5
②想數(shù)的排列順序,如 6 在 5 的后面,所以 6>5
5.認識 10
(1)10 是計數(shù)的結果,把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感受 10 個一是 1 個十,表明
10 又可以作為一個計數(shù)單位,是十進制計數(shù)法的基礎;
(2)明確 10 以內數(shù)的順序,10 排在 9 的后面;
(3)10 是由 1 和 0 兩個數(shù)字組成的,在“日”字格里體會兩個數(shù)字的位置關系,
使書寫規(guī)范;
(4)數(shù)數(shù)策略的多樣化:一個一個數(shù),兩個兩個數(shù),五個五個數(shù)。
二、基礎題
1.看圖寫數(shù)
2.想一想,□里可以畫幾個○。
4. 在□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
□>5>□ □<8<□ 9<□
□>3 8>□ □<10 □<1
5.
一隊小朋友去郊游。數(shù)一數(shù),戴帽子的有( )人,不戴帽子的有( )人。
從右邊起,小紅排在第( )個,從左邊起,小紅排在第( )個。
三、易錯題
4.填空
比 8 小的數(shù)有( )。
說明:0 也比 8 小,不能漏掉。
第六單元 認識圖形(一)
一、主要內容
1.直觀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這些形體的名稱,能識
別和判斷。(不描述特征,能連線、分類、識別即可)
2.在認識物體的活動中,體會比較、分類、統(tǒng)計等方法。
二、基礎題
1.數(shù)一數(shù),填一填
說明:考察對形體的識別,數(shù)數(shù)的方法,分類和統(tǒng)計的能力。
說明:考察對形體的識別,數(shù)數(shù)的方法,區(qū)分幾和第幾。
三、易錯題
第七單元 分與合
一、主要內容
1.理解并掌握 10 以內數(shù)的分與合,把一個數(shù)分成兩個數(shù)或者把兩個數(shù)合成一個數(shù)
(1)2-5 的分與合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分”與“合”的是有聯(lián)系的,如:5 可以分成 1
和 4,1 和 4 合成 5;
(2)6、7 的分與合側重引導學生體會有序;(實物圖是有序的)
(3)8、9 的分與合要求學生用有序的思考方式進行探索(每次移 1 個每次分 1
根,暗示有序)
(4)10 的分與合鼓勵學生獨立探索。(明確提出要求:有序的涂一涂,分一分)
2.有序的表達 把一個數(shù)的各種分解情況不僅有序,而且對稱的排列,有助于提
高學習效率,減輕記憶負擔,培養(yǎng)推理能力。一種分法有兩種表達:
“7 可以分成 1 和 6”,“7 可以分成 6 和 1”是一致的
3.10 的分與合:為“湊十法”打好基礎
二、基礎題
第八單元 1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一、主要內容
1、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
(1)加法:把兩個數(shù)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
(2)減法:從總數(shù)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減法算;從兩個部分種種去掉其
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也用減法算。
2.熟練計算 1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從“一圖一式”到“一圖兩式”到“一圖四式”,加深對加減法含義的理解,體會
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
(2)計算方法:在具體場景中數(shù)一數(shù);從分與合的角度推算;
(3)有關 0 的加減法計算:任何數(shù)加(減)0 得 0;兩個相同的數(shù)相減得 0;
(4)正確計算 10 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式題;計算方法:從左往右計算,
先記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shù),再計算第二步
(5)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數(shù)。
方法: 例:( )+2=10,讀作:幾加 2 等于 10
①10 可以分成 2 和 8
②2 和 8 合成 10
③用減法:10-2=8
3.解決實際問題: 本單元讓學生解決的實際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條件信息都由圖來顯示,不出問題,但給出帶運算符號的算式, 讓學生填
一填,算一算 。
如:
(2)條件信息和問題用圖并配以括線和“?”來顯示,要求學生自己填運算符號進
行計算。這是教材第一次出現(xiàn)相對完整的實際問題,需要學生提取信息,提出問
題和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如:
(3)先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從場景圖中收集信息,再列式計算。如:
二、基礎題
1. 5+2= 5-2+1= 8-7-0=
2. 在( )里填合適的數(shù)
2+( )=10 ( )+( )=8
3. 在○里填上>、<或=
7○2+4 3+3 ○ 5+1 2+3○9 5-2○0+6
4.
三、易錯題
1.在( )里填合適的數(shù)
3+6=2+( )=5+( )=( )+( )
說明:要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可以每道算式的得數(shù)畫橫線寫下來,幫助感知。
2.看圖寫算式:說明:理解虛線是減去的意思。
3. 從 2、4、5、7、9 中選 3 個數(shù)字寫 4 道算式
說明:選定三個數(shù)字,圈起來,四道算式只能用選定的這三個數(shù)字。
4. △+△=8 □+○=6 △+○=10
△=( ) □=( ) ○=( )
第九單元 認識 11-20 各數(shù)
一、主要內容
1.認識 11-20 各數(shù)
(1)知道 10 個一是 1 個十,2 個十是 20,認識數(shù)位,知道“個位”和“十位”;
(2)通過數(shù)數(shù)掌握 11-20 各數(shù)的順序和讀法, 會比較大小;
(3)數(shù)數(shù)的方法:數(shù)一個杠一個,每 10 個一圈。
2.理解 11-20 各數(shù)的組成,學習寫數(shù)
(1)本單元第一次出現(xiàn)計數(shù)單位“一(個)”和“十”,第一次提出“10 個一是 1 個
十”,并初步接觸計數(shù)器上的個位和十位,這是學生數(shù)概念形成過程中的一次重要
突破;
(2)11-20 讀寫方法和正確理解數(shù)的含義、順序和組成相輔相成;
(3)寫法上,11-20 各數(shù)都是由十和幾合起來的(其中 20 是兩個十),要用兩
個數(shù)字才能表示一個數(shù),而讀數(shù)中的“十”又只用數(shù)字“1”在十位上表示。如:計數(shù)
器上十位上的 1 顆珠代表 1 個十,要在十位上寫 1,個位上的 1 顆珠代表 1 個一,
要在個位上寫 1,1 個十和 1 個一合起來是 11。
3.應用 11-20 各數(shù)的組成,能正確口算 10 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1)學生運用數(shù)的組成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如 10+3=( ),想 1 個十加 3
個一就是 13;
(2)溝通加、減法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感知;
(3)為接下來 20 以內的進位加法做準備。
二、基礎題
1.看圖寫數(shù)
2.填空
17 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
和 18 相鄰的數(shù)分別是( )和( );
一個數(shù)個位上是 0,十位是 2,這個數(shù)是( ),它里面有( )個十;
1 個十是( )個一,20 里面有( )個十
4+( )=14 9+( )=10 10+( )=12
3.不計算,在 里填=、<或>
三、易錯題
1.在 7、13、17、20、0、5、11 這些數(shù)中,最大的數(shù)是( ),最小的數(shù)是( ),
從左數(shù)起第 6 個數(shù)是( ),從右數(shù)起 17 排在第( )個。
說明:數(shù)多,學生容易混亂,又結合了“第幾個”的知識,需要仔細的審題。
2.1 個十和 2 個一合起來是( );6 個一和 1 個十合起來是( );
說明:容易形成思維定式,6 個一和 1 個十合起來是 61。
第十單元 20 以內的進位加法
一、主要內容
1.計算 20 以內的進位加法
(1)9 加幾,8、7 加幾,6、5、4、3、2 加幾;
(2)計算方法:
①湊十法(拆小數(shù),湊大數(shù);拆大數(shù),湊小數(shù),前者較簡單)
②根據已經學會的算式推算出新算式的得數(shù)。如:9+7=16 推出 7+9=16,體
會到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
2.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本單元之前,教材只是要求學生看圖填寫算式,或根據括線和問號表示的實
際問題列式計算。從本單元開始,教材呈現(xiàn)用文字(包括表格、對話等)敘述的、
結構相對完整的實際問題。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有:正確理解題意、合理選擇或
組合相關信息、根據題意確定計算方法。
(1)9 加幾(第一次用文字呈現(xiàn)所求問題,第一次出現(xiàn)單位名稱)
(2)8、7 加幾(用表格、對話、圖文呈現(xiàn)結構完整的實際問題)
(3)6、5、4、3、2 加幾(選擇合適的條件解決相應問題)
二、基礎題
1.計算
3+9= 4+7= 9-2+5= 3+5+9=
2.在○里填“>”“<”或“=”
8-2○6 16○8+7 9+5○9+8 8+4○4+8
3.
三、易錯題
1. 3+9=4+( )=6+( )
2.比較大小
☆+9○6+☆ ★-7○★-5
說明:感受一個加數(shù)相同,另一個加數(shù)越大,和就越大;被減數(shù)相同,減數(shù)越大,
差越小。
說明:體會數(shù)量關系,加深對加法、減法含義的理解
原有的-賣出的=還剩的
一年級的個數(shù)+二年級的個數(shù)=總共的個數(shù)
易錯題總結
蘇教版
一年級上冊數(shù)學
3
【易錯 3】
東東折了 40 只紙鶴,明明折了 28 只紙鶴,明明最少要折多少只紙鶴才能超過
東東?
【問診】對于這題,小朋友會重視“最少”兩字,但往往會忽略“超過”兩字。
大多數(shù)會列式:40-28=12(只),覺得這題就是求東東與明明折的紙鶴的相差
數(shù)。其實不然,“最少”兩字重要,“超過”兩字同樣重要!如果明明再折 12
只紙鶴,那他的紙鶴也是 40 只,只能說明明的紙鶴與東東同樣多。而問題是求
明明的紙鶴要超過東東,而且是折最少的只數(shù),所以我們認為,明明只要多出一
只紙鶴就是超過了東東。答案應該是:40-28=12(只),12+1=13(只)。
對于題中有多個關鍵條件的,一個都不能忽視!
【練習】小紅和小文跳繩,小紅跳了 46 下,小文跳了 53 下,小紅最少跳幾下才
能超過小文?
4
【易錯 4】
學校有 50 個排球,一年級借走 18 個,二年級借走 24 個。一共借走多少個?
【問診】對于題中出現(xiàn)三個條件時,有的小朋友就會手足無措了,甚至會把先看
到的 50 和 18 合起來就認為是一共借走的個數(shù)。其實可從問題出發(fā),問題要求“一
共借走多少個”,那只要把一年級借走的和二年級借走的合起來就是一共借走的。
而題中的“學校有 50 個排球”對于解決這個問題不起任何作用,是一個多余條
件。因此,要善于根據問題,理清數(shù)量間的關系,選擇合適的條件來解答。
【練習】書店里有 55 本童話書,上午賣出了 23 本,下午賣出了 18 本,一共賣
出了多少本?
5
【易錯 5】
學校要在一條大路的兩邊各栽 26 棵樹,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問診】這題由于對“兩邊各栽 26 棵樹”這句話不理解而導致出錯。其實可以
畫一個簡單的圖示來幫助小朋友理解,如圖:
“兩邊各栽 26 棵樹”,說明在大路的一邊要栽 26 棵樹,另一邊也要栽 26 棵。
所以只要把兩邊的樹苗合起來就是所求的問題了。有時,簡單的圖示能幫助我們
更清楚地理解題意。畫圖,是一個好辦法。
【練習】綠化工人叔叔要在街道兩邊各擺 28 盆綠色植物,一共要擺多少盆?
6
【問診】看到這題,小朋友常會毫不猶疑地選第②個選項,因為估計是受 24+
( )=31 的題目的影響了。其實這題關鍵是要看清式子中的“>”,左邊
算式的得數(shù)要比 31 大。若填 7只是等于 31,所以要填比 7大的數(shù)才行。要看清
題目,更要會分析,才能正確解答。
7
【易錯 7】
十個十個地數(shù),40 前面一個數(shù)是( ),90 后面一個數(shù)是( )。
【問診】小朋友容易填成:十個十個地數(shù),40 前面一個數(shù)是(39),90 后面一
個數(shù)是(41)。究其原因,一是沒有看清數(shù)的方式,是“十個十個地數(shù)”而不是
“一個一個地數(shù)”;二是以為先問 40 前面的一個數(shù),接下來應該是問 40 后面的
一個數(shù)了。所以,審題一定要細致,關鍵字詞要圈圈劃劃。
【練習】十個十個地數(shù),55 后面一個數(shù)是( ),前面一個數(shù)是( )。
8
【易錯 8】
一個兩位數(shù),個位上是 6,這樣的兩位數(shù)一共有( )個,其中最大的是( )。
【問診】小朋友認為這樣的兩位數(shù)一共有(10)個,其中最大的是(96)。他們
想出的數(shù)應該是:6、16、26、36、46、56、66、76、86、96。自認為符合“個
位上是 6”的條件,但恰恰忽視了這是一個“兩位數(shù)”的限定條件,這是小朋友
經常會犯的錯誤。讀題時,要多留個心眼,千萬不能粗枝大葉。
【練習】一個兩位數(shù),十位上是 3,這樣的兩位數(shù)一共有( )個,其中最小
的是( )。
9
【易錯 9】
一本書共 68 頁,明明每天看 35 頁,兩天能看完嗎?
【問診】小朋友難理解的是“每天看 35 頁”的意思,及要求“兩天能看完嗎”
該怎么辦?不知從何入手是這題錯誤的很大原因。“每天看 35 頁”意思是第一
天看 35 頁,第二天看 35 頁,第三天還是看 35 頁……每一天看的頁數(shù)都是相同的,
都是 35 頁。問“兩天能看完嗎”,其實只要把第一天看的頁數(shù)與第二天看的頁
數(shù)合起來,算出兩天看的總頁數(shù),再跟這本書的總頁數(shù) 68 頁作比較。如果兩天
看的頁數(shù)比 68 頁多或者正好是 68 頁,說明兩天能看完;否則就看不完。善于分
析理解題意,對于順利解答幫助太大啦。
【練習】一本書共 70 頁,小文每天看 22 頁,三天能看完嗎?
10
【易錯 10】
小林、小明和小紅都有一些畫片,其中小林比小明多一些,小明比小紅少得多,
他們三人中誰的畫片最多?
【問診】此題錯在理不清三人畫片的關系,第一個條件是“小林比小明多一些”,
第二個條件是“小明比小紅少得多”,感覺有些混亂,理不出頭緒。其實可把第
二個條件換一種說法,變成“小紅比小明多得多”,這樣一來,小林跟小明比,
小紅也跟小明比,小林跟小紅都與小明比,比較的對象明確了,結論也就明晰了:
都與小明比,小林只多一些,而小紅要多出很多很多,所以應該是小紅的畫片最
多。有時,換一種說法,就能柳暗花明了。
【練習】小林、小明和小紅在拍球,小林比小明拍得多得多,小紅比小林拍得少
一些,誰拍得最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高陵县| 商水县| 麻城市| 都兰县| 漳平市| 重庆市| 张北县| 黔南| 噶尔县| 新丰县| 准格尔旗| 白城市| 鹿泉市| 南郑县| 牡丹江市| 吴旗县| 柳林县| 兴安县| 平利县| 桃园县| 嘉定区| 延吉市| 泰和县| 永吉县| 江阴市| 绵阳市| 寻乌县| 阿巴嘎旗| 左权县| 青川县| 贵溪市| 临夏县| 温宿县| 汉川市| 洪雅县| 夹江县| 淮滨县| 安乡县| 嵊泗县|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