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三生物二輪復習專題突破:專題1 細胞的分子組成、結構和物質運輸(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三生物二輪復習專題突破:專題1 細胞的分子組成、結構和物質運輸(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三生物二輪復習專題突破
&核心知識梳理
1.必需氨基酸是指人體需要的,但不能在人體內合成,必須由食物供給的那些氨基酸,包括甲硫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
2.細胞外被又稱糖萼,存在于細胞膜外表面,由多糖與細胞膜中的蛋白質或脂質結合而成,不僅對細胞膜起保護作用,而且在細胞識別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3.自噬是細胞在溶酶體的參與下降解細胞自身物質的過程。自噬是細胞內的重要生理機制,對細胞抵抗逆境、對抗病原體和維持細胞內環境穩態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4.美國科學家琳恩·馬古利斯倡導的內共生學說認為,真核細胞中線粒體、葉綠體等結構起源于早期的原核生物,某些細菌被原始的真核生物吞噬后,經過長期共生成為線粒體;而藍細菌被吞噬后逐漸演化為葉綠體。
5.通常一個成年人每天要產生180 L原尿,原尿中的水分子經腎小管中水通道蛋白的重吸收,其中大部分水分被人體循環利用,最終只有約1 L尿液排出人體。
1.細胞膜上的磷脂、蛋白質和膽固醇均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請判斷下列相關說法的正誤:
(1)磷脂分子含有C、H、O、P甚至還含有N,其疏水性尾部為脂肪酸鏈。(√)
(2)在水中,不同磷脂的親水性頭部相對排列,形成磷脂雙分子層。(×)
(3)細胞膜的功能主要通過膜蛋白來實現。(√)
(4)通常,細胞的功能越多,其膜蛋白的種類和數量就越多。(√)
(5)動物細胞膜中的膽固醇對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的活動具有雙重調節作用。(√)
(6)細胞膜內側磷脂分子中膽固醇的含量往往高于外側,因此內側的磷脂活動較弱。(×)
2.細胞核的模式圖如下,①~④表示其中的結構。請判斷下列相關說法的正誤:
(1)①由DNA、蛋白質和少量RNA構成。(√)
(2)②是形成mRNA和核糖體的場所。(×)
(3)③是由四層單位膜構成的核膜。(×)
(4)④是蛋白質和DNA分子出入細胞核的通道。(×)
(5)細胞核中可進行遺傳物質的復制和轉錄。(√)
(6)有絲分裂過程中存在②和③消失和重新出現的現象。(√)
(7)細胞核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2022·浙江1月選考,9改編)植物體內果糖與X物質形成蔗糖的過程如圖所示。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X與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
B.X是植物體內的主要貯能物質
C.X是植物體內重要的單糖
D.X是纖維素的基本單位
答案 B
解析 X是葡萄糖,葡萄糖與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A正確;淀粉等多糖是植物體內的主要貯能物質,而葡萄糖不是,B錯誤。
2.(2022·浙江6月選考,5)生物體中的有機物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油脂對植物細胞起保護作用
B.鳥類的羽毛主要由角蛋白組成
C.糖原是馬鈴薯重要的貯能物質
D.纖維素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
答案 B
解析 油脂在植物細胞中是貯能物質,細胞壁的主要作用是保護細胞,A錯誤;鳥類的羽毛主要是由角蛋白組成的,B正確;馬鈴薯的重要貯能物質是淀粉,C錯誤;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重要組成成分,D錯誤。
3.(2022·浙江6月選考,7)動物細胞中某消化酶的合成、加工與分泌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光面內質網是合成該酶的場所
B.核糖體能形成包裹該酶的小泡
C.高爾基體具有分揀和轉運該酶的作用
D.該酶的分泌通過細胞的胞吞作用實現
答案 C
解析 該酶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A錯誤;核糖體是一種無膜細胞器,不能形成小泡,B錯誤;高爾基體具有分揀和轉運該酶的作用,C正確;該酶的分泌是通過細胞的胞吐作用實現的,D錯誤。
4.(2022·浙江6月選考,11)“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實驗中,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結果如圖所示: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由實驗結果推知,甲圖細胞是有活性的
B.與甲圖細胞相比,乙圖細胞的細胞液濃度較低
C.丙圖細胞的體積將持續增大,最終脹破
D.若選用根尖分生區細胞為材料,質壁分離現象更明顯
答案 A
解析 甲圖細胞具有發生質壁分離的能力,因此是活細胞,A正確;與甲圖細胞相比,乙圖細胞由于滲透失水導致細胞液濃度較高,B錯誤;植物細胞有細胞壁的保護,因而不會脹破,C錯誤;根尖分生區細胞無大液泡,無法觀察到質壁分離現象,D錯誤。
5.(2022·浙江6月選考,15)下列關于細胞核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核被膜為單層膜,有利于核內環境的相對穩定
B.核被膜上有核孔復合體,可調控核內外的物質交換
C.核仁是核內的圓形結構,主要與mRNA的合成有關
D.染色質由RNA和蛋白質組成,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答案 B
解析 核被膜為雙層膜,A錯誤;核被膜上有核孔復合體,可調控核內外的物質交換,B正確;核仁主要與rRNA的合成有關,C錯誤;染色質由DNA、蛋白質和少量RNA組成,D錯誤。
6.(2021·浙江6月選考,2)藍細菌是一類古老的原核生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沒有內質網,但有核糖體
B.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有核仁
C.沒有葉綠體,但能進行光合作用
D.沒有線粒體,但能進行細胞呼吸
答案 B
解析 藍細菌屬于原核細胞,沒有內質網和其它復雜細胞器,只有核糖體,A正確;藍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即沒有核膜、核仁、染色質等,B錯誤;藍細菌沒有葉綠體,但含有光合色素以及與光合作用相關的酶,能進行光合作用,C正確;藍細菌無線粒體,但含有與需(有)氧呼吸有關的酶,能進行細胞呼吸,D正確。
微專題1 水、無機鹽及其在穩態中的作用
1.水及其穩態
(1)水與細胞代謝
 ①含水量高,代謝旺盛,但抗逆性差;反之,代謝較弱,但抗逆性強。
②衰老細胞內水分含量減少,細胞萎縮,體積減小,細胞代謝速率減慢。
(2)水與水平衡調節
2.無機鹽及其在穩態中的作用
考向1 圍繞無機鹽的功能及實例,考查生命觀念
1.(真題重組)無機鹽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請判斷下列相關敘述的正誤。
(1)Mg2+存在于葉綠體的類胡蘿卜素中(2021·浙江6月選考,5A)(2020·浙江1月選考,7B)(  )
(2)Ca2+與肌肉的興奮性無關,血液中Ca2+含量過低,人體易出現肌肉抽搐(2021·浙江6月選考,5C)(2020·浙江1月選考,7A)(2017·浙江4月選考,4)(  )
(3)適當補充I-,可預防缺碘引起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和呆小癥(2021·浙江6月選考,5D)(2015·浙江10月選考,9)(  )
(4)KH2PO4既可作為原料參與油脂的合成,又能和ATP一樣為生物體提供能量(2020·浙江1月選考,7C)(2017·海南卷,4C)(  )
(5)蛋白質結合Mg2+形成的血紅蛋白參與O2運輸(2018·全國Ⅱ卷,1C)(  )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Mg2+是葉綠素的主要成分,不存在于類胡蘿卜素中,(1)錯誤;Ca2+與肌肉的興奮性有關,哺乳動物血液中Ca2+含量過低,則會出現肌肉抽搐,(2)錯誤;I-是合成甲狀腺激素所必需的,適當補充I-,可預防缺碘引起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和呆小癥,(3)正確;油脂只含有C、H、O三種元素,不需要KH2PO4作為原料,無機鹽無法為生物體提供能量,(4)錯誤;蛋白質結合Fe2+形成的血紅蛋白參與O2運輸,(5)錯誤。
考向2 借助無機鹽在穩態調節中的作用,考查科學思維
2.(真題重組)下列是無機鹽離子在維持穩態中的相關作用,敘述正確的是(  )
A.HCO對體液pH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2021·浙江6月選考,5B)(2020·浙江1月選考,7A)
B.血漿滲透壓與蛋白質含量有關,而與無機離子含量無關(2009·海南卷,9A)
C.Na+與神經細胞膜上興奮的傳導有關,興奮沿神經纖維傳導時細胞膜外Na+大量外流(2013·海南卷,19A)(2016·海南卷,19C)
D.適當降低相當于細胞外液的溶液S中的Na+濃度,則測量到的神經細胞的動作電位峰值升高(2010·全國新課標卷,5C)
答案 A
解析 HCO作為血漿中的緩沖物質,具有維持人血漿酸堿平衡的作用,A正確;血漿滲透壓與蛋白質含量和無機離子含量均有關,B錯誤;興奮沿神經纖維傳導時細胞膜外Na+大量內流,Na+與神經細胞膜上興奮的傳導有關,C錯誤;適當降低相當于細胞外液的溶液S中的Na+濃度,膜內外Na+濃度差變小,內流的Na+量減少,動作電位峰值降低,D錯誤。
考向1 圍繞水的生理功能,考查結構與功能觀
1.(2022·A9協作體)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孕育在海洋中,生命從一開始就離不開水。下列關于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水分子是極性分子,易與其他分子或離子結合
B.水分子之間以氫鍵相連
C.細胞內水的溫度變化比較劇烈
D.水作為良好的溶劑,是生物體內物質運輸的主要介質
答案 C
解析 由于水具有較高的比熱容,所以細胞內水的溫度變化比較緩和,C錯誤。
2.(2022·溫州新力量)埃及前總統曾說:“讓埃及重新卷入戰爭的唯一因素只有水源?!蔽磥?,爭奪水資源或將成為戰爭的主因。下列關于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水分子之間形成氫鍵會釋放熱量,1個水分子可以與2個水分子形成氫鍵
B.水是極性分子,能幫助溶解和運輸營養物質及代謝產物
C.水是多種化學反應的產物,但不能參與化學反應
D.通常情況下水是細胞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越冬的植物體內自由水與結合水比值升高
答案 B
解析 1個水分子與相鄰的4個水分子形成氫鍵,A錯誤;水參與光合作用和需(有)氧呼吸等化學反應,C錯誤;越冬的植物體內自由水與結合水比值降低,D錯誤。
考向2 創設穩態調節生活情境,考查社會責任
3.(2022·Z20二聯)某人運動后大量出汗,此時最好飲用含糖量5%以下并含有鉀、鈉、鈣、鎂等無機鹽的堿性飲料,以下理由錯誤的是(  )
A.飲料的滲透壓低于血漿,利于水分快速吸收
B.補充糖類可直接為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C.補充鈣可降低肌肉抽搐發生的可能性
D.該種飲料有利于保持血漿滲透壓和酸堿平衡
答案 B
解析 糖類是細胞內的主要能源物質,但ATP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B錯誤。
微專題2 細胞中的有機物
1.“糖”歸納
葡萄糖、果糖、麥芽糖、乳糖、半乳糖等是還原糖
 ①二糖中的麥芽糖可水解產生2分子葡萄糖,蔗糖可水解產生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乳糖可水解產生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②多糖中的淀粉、纖維素和糖原的單體均為葡萄糖。
2.“脂質”歸納
3.核酸歸納
4.“蛋白質”歸納
 高溫、過酸、過堿、重金屬鹽都會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生不可逆的變化,但低溫不會。
歸納:DNA、RNA、蛋白質的內在關系
5.常考的7類蛋白質
6.常見有機物檢測
考向1 圍繞有機物的結構與功能,考查生命觀念
1.(真題重組)下列關于生物體內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有(  )
A.蛋白質是生物體內重要的貯能物質(2020·浙江7月選考,2C)
B.蛋白質化學結構的差異只是R基團的不同(2018·浙江4月選考,13A)
C.某些化學物質可使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發生改變(2018·浙江4月選考,13B)
D.蛋白質控制和決定著細胞及整個生物體的遺傳特性(2018·浙江4月選考,13C)
答案 C
解析 糖類和油脂是生物體內重要的儲能物質,A錯誤;氨基酸化學結構的差異只是R基團的不同,B錯誤;某些化學物質,如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質水解,使蛋白質空間結構發生改變,C正確;遺傳物質DNA控制和決定著細胞及整個生物體的遺傳特性,D錯誤。
2.(真題重組)糖類和油脂是生物體內重要的貯能物質,請判斷下列相關敘述的正誤。
(1)纖維素、淀粉、葡萄糖、核酸都是存在于動物體內的單糖(2016·浙江4月選考,8)(  )
(2)葉綠體基質和細胞液中都含有蔗糖
(2018·浙江11月選考,10B)(  )
(3)淀粉、纖維素和糖原都是由多個葡萄糖結合而成(2018·浙江11月選考,10D)
(2020·浙江7月選考,2A)(  )
(4)膽固醇參與動物細胞膜的構成,使動物細胞膜具有剛性(2017·浙江11月選考,12B)(2019·4浙江4月選考,7C)(  )
(5)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對含量高于葡萄糖(2017·浙江11月選考,12C)(  )
(6)磷脂主要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2019·4浙江4月選考,7B)(  )
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 纖維素和淀粉是植物中的多糖,動物體內不存在,核酸不屬于糖,(1)錯誤;蔗糖是在葉綠體外合成,所以葉綠體基質中沒有蔗糖,細胞液中含有蔗糖,(2)錯誤;淀粉、纖維素和糖原都是由多個葡萄糖結合而成,屬于多糖,(3)正確;膽固醇參與動物細胞膜的構成,安插在細胞膜的結構中,為細胞膜的結構提供穩定性,使細胞膜具有剛性,(4)正確;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對含量低于葡萄糖,其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更多,釋放的能量更多,(5)錯誤;磷脂是細胞內各種膜結構的重要成分,單位膜的基本骨架為磷脂雙分子層,由磷脂參與構成,不參與生命活動調節,
(6)錯誤。
考向2 圍繞有機物的檢測,考查科學探究能力
3.(真題重組)下列是有關生物組織中有機物檢測的敘述,請判斷正誤。
(1)為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應選擇蘋果淺黃色澄清的勻漿,而不選擇蘋果淺紅色混濁的勻漿(2020·浙江1月選考,10B)(  )
(2)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碘化鉀溶液,反應后呈橙黃色(2015·浙江10月選考,20A)(  )
(3)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熱水浴中加熱后呈紅黃色
(2015·浙江10月選考,20B)(  )
(4)向蛋清液中同時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加熱后溶液呈紫色
(2015·浙江10月選考,20C)
(2018·浙江4月選考,13D)(  )
(5)用蘇丹Ⅲ染液處理花生子葉切片,觀察到油滴呈藍色,實驗中可用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料(2015·浙江10月選考,20D)
(2017·浙江11月選考,12D)(  )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與淺紅色混濁的勻漿相比,淺黃色澄清的勻漿顏色淺更容易觀察實驗現象,更適合用于檢測蘋果中的還原糖,(1)正確;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碘-碘化鉀溶液,反應后呈藍色,(2)錯誤;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熱水浴中加熱后呈紅黃色,(3)正確;向蛋清液中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再加入B液,溶液呈紫色,不需要加熱,(4)錯誤;用蘇丹Ⅲ染液處理花生子葉切片,觀察到油滴呈橙黃色,實驗中可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多余的染料,(5)錯誤。
考向1 圍繞有機物的結構與功能,考查生命觀念
1.(2022·北斗星盟)下列關于細胞中的有機物敘述,正確的是(  )
A.DNA有氫鍵,RNA沒有氫鍵
B.磷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
C.細胞核內的核酸不會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溶膠
D.結構不同的蛋白質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
答案 D
解析 tRNA含有氫鍵,A錯誤;磷脂還含有磷酸等其他物質,B錯誤;細胞核內轉錄產生的mRNA會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溶膠,C錯誤。
2.(2022·衢州高三質檢)下列關于蛋白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生長激素和催化生長激素合成的酶都是蛋白質,可存在于同一細胞中
B.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都有一定的特異性
C.核酶等各種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酶其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D.有絲分裂間期合成的蛋白質可用于組建染色體、紡錘體等結構
答案 C
解析 生長激素是由垂體細胞產生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催化生長激素合成的酶也是蛋白質,兩者可共存于垂體細胞中,A正確;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所運輸的物質不同,均具有一定的特異性,B正確;酶的化學本質大多數為蛋白質,但核酶的化學本質是RNA,C錯誤;有絲分裂間期可以進行DNA分子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該時期合成的蛋白質可用于組建染色體、紡錘體等結構,D正確。
考向2 圍繞有機物檢測,考查科學探究能力
3.(2022·杭州模擬)為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制備了某蘋果的兩種提取液:
①淺紅色混濁的勻漿;②淺黃色澄清的勻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并加熱產生紅黃色沉淀,說明②中含有還原糖
B.與提取液②相比,①更適用于檢測蘋果中的還原糖
C.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麥芽糖和蔗糖等還原糖
D.檢測還原糖時,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再加入B液
答案 A
解析 本尼迪特試劑與還原糖在熱水浴條件下反應生成紅黃色沉淀。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并加熱產生紅黃色沉淀,說明②中含有還原糖,A正確;由于②較澄清,①為淺紅色混濁的勻漿,所以與提取液①相比,②更適合用于檢測蘋果中的還原糖,B錯誤;淀粉和蔗糖不是還原糖,C錯誤;雙縮脲試劑是用來檢測蛋白質的,不能檢測還原糖,D錯誤。
微專題3 細胞的基本結構
1.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①需氧型細菌等部分原核生物雖無線粒體,但含有與需(有)氧呼吸相關的酶,能進行需(有)氧呼吸,其場所主要在細胞膜;②藍細菌等部分原核生物雖無葉綠體,但含有與光合作用相關的色素和酶,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2.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
 ①存在于細胞膜外表面的糖萼,是由多糖與膜蛋白或膜脂結合形成,有保護、參與細胞識別的作用;②存在于動物細胞膜中的膽固醇,能保持細胞膜的穩定性。
3.8種主要細胞器的分類 差速離心法分離
?、俑夥稚鷧^的細胞沒有葉綠體、中心體和大液泡。②低等植物細胞也存在中心體。③原核細胞具有生物膜,但不具有生物膜系統。
4.蛋白質的合成、加工和運輸
分泌蛋白加工與分泌過程中的相關變化
考向1 結合相關實驗,考查科學探究能力
1.(真題重組)在進行“觀察葉綠體”的活動中,先將黑藻放在光照、溫度等適宜條件下預處理培養,然后進行觀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制作臨時裝片時,實驗材料不需要染色,也不需切片(2021·浙江1月選考,6AB)
B.高倍鏡下可觀察到橢球形或球形的葉綠體均勻分布于葉肉細胞中心
(2022·浙江1月選考,2BC)
C.預處理可減少黑藻細胞中葉綠體的數量,便于觀察(2021·浙江1月選考,6C)
D.黑藻基部成熟葉片是最佳觀察材料,不同條件下觀察到的葉綠體位置不變
(2022·浙江1月選考,2AD)
答案 A
解析 葉綠體為綠色,因而實驗材料不需染色,黑藻葉片為單層細胞,制作臨時裝片時,不需要切片,A正確;葉綠體在葉肉細胞中分布不均勻,與光照、溫度等有關,B錯誤;題述預處理過程可提高細胞質流動速度,增加細胞活性,便于觀察到明顯的實驗現象,但不能減少黑藻中葉綠體的數量,C錯誤;不同光照和溫度條件下葉綠體的位置是變化的,D錯誤。
2.(2020·浙江1月選考,14)研究葉肉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時,取勻漿或上清液依次離心將不同的結構分開,其過程和結果如圖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
據此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TP僅在P2和P3中產生
B.DNA僅存在于P1、P2和P3中
C.P2、P3、P4和S3均能合成相應的蛋白質
D.S1、S2、S3和P4中均有膜結構的細胞器
答案 C
解析 ATP可產生于細胞溶膠、葉綠體和線粒體,因此S1、S2、S3、S4、P2、P3均可產生ATP,A錯誤;DNA存在于細胞核、葉綠體和線粒體,因此S1、S2、P1、P2、P3均含有DNA,B錯誤;蛋白質的合成可發生于核糖體、葉綠體和線粒體,因此S1、S2、S3、P2、P3、P4均可合成蛋白質,C正確;核糖體不具有膜結構,D錯誤。
考向2 圍繞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考查結構與功能觀
3.(真題重組)(不定項)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如圖所示,①~④表示其中的物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②和糖脂分子形成的磷脂雙分子層是完全對稱的(2021·浙江6月選考,4A改編)
B.②可自發形成雙層結構,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2018·浙江11月選考,19B)
C.③分布于細胞膜中,能催化細胞膜中發生的生化反應(2018·浙江11月選考,19C)
D.④有脂溶性和水溶性兩部分,可控制某些離子出入細胞(2018·浙江11月選考,19D)
E.膜中磷脂和蛋白質分子是不斷運動的(2017·浙江11月選考,15C)
F.藍細菌進行需(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位于細胞膜(2017·浙江11月選考,15D)
G.①在細胞膜的內外側均有分布,與細胞間的識別有關(2018·浙江11月選考,19A)
H.膽固醇鑲嵌或貫穿在膜中利于增強膜的流動性(2021·浙江6月選考,4B)
答案 ABCGH
解析 磷脂雙分子層不包括膜蛋白,是在有水的環境中自發形成的,由磷脂分子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決定的,但具有識別作用的糖脂分子只分布在細胞膜的外側,故磷脂雙分子層是不完全對稱的,A錯誤;②是磷脂,可自發形成雙層結構,核糖體是無膜結構的細胞器,所以與核糖體的形成無關,B錯誤;③是膽固醇,分布于細胞膜中,作用是降低膜的流動性,起剛性作用,C錯誤;④是膜蛋白,也有脂溶性和水溶性兩部分,可控制某些離子出入細胞,D正確;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都能運動,E正確;藍細菌沒有線粒體,但它可以進行需(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場所都在細胞膜上,F正確;①為糖蛋白,只在細胞膜的外側分布,與細胞間的識別有關,G錯誤;磷脂的尾部與膽固醇一起存在于磷脂雙分子層內部,而非鑲嵌或貫穿在膜中,且由于膽固醇使細胞膜具有“剛性”,會限制膜的流動性,H錯誤。
4.(真題重組)(不定項)膜蛋白的種類和功能復雜多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膜內、外側的蛋白質呈對稱分布(2022·浙江1月選考,8A)
B.溫度變化會影響膜蛋白的運動速度(2022·浙江1月選考,8B)
C.葉綠體內膜上存在與水裂解有關的酶(2022·浙江1月選考,8C)
D.神經元細胞膜上存在與K+、Na+主動轉運(運輸)有關的通道蛋白
(2022·浙江1月選考,8D)
E.物質進出細胞方式中的被動轉運過程與膜蛋白無關(2021·浙江6月選考,4C)
F.有些膜蛋白能識別并接受來自細胞內外的化學信號(2021·浙江6月選考,4D)
答案 BF
解析 細胞膜內、外側的蛋白質呈不對稱分布,細胞膜外側有糖蛋白等,A錯誤;溫度變化會影響分子運動,能影響膜蛋白的運動速度,B正確;葉綠體類囊體膜上存在與水裂解有關的酶,C錯誤;神經元細胞膜上存在與K+、Na+易化(協助)擴散有關的通道蛋白,參與主動轉運(運輸)的是載體蛋白,D錯誤;物質進出細胞方式中的被動轉運包括擴散、滲透和易化(協助)擴散,其中易化(協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即與膜蛋白有關,E錯誤;有些膜蛋白起著細胞標志物的作用,能識別并接受來自細胞內外的化學信號,F正確。
考向3 考查細胞溶膠、細胞器及其之間的協調配合
5.(真題重組)(不定項)線粒體結構模式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結構1和2中的蛋白質種類不同
(2022·浙江1月選考,6A)
B.結構3增大了線粒體內膜的表面積
(2022·浙江1月選考,6B)
C.厭(無)氧呼吸生成乳酸的過程發生在結構4中(2022·浙江1月選考,6C)
D.需(有)氧呼吸第三階段阻斷劑會影響結構2中水的形成(2022·浙江1月選考,6D)
E.線粒體含有核糖體且能發生轉錄和翻譯(2016·浙江10月選考,15B)
F.核膜與細胞膜的相連可通過線粒體來實現(2018·4浙江4月選考,8D)
答案 CF
解析 結構1和2中的蛋白質種類不同,如2上附著需(有)氧呼吸第三階段所需的酶,A正確;結構3是線粒體內膜折疊形成的,使表面積增大,B正確;厭(無)氧呼吸生成乳酸的過程發生在細胞溶膠中,C錯誤;需(有)氧呼吸第三階段在2上進行,該過程中有水的生成,需(有)氧呼吸第三階段阻斷劑會影響結構2中水的形成,D正確;線粒體含有核糖體且能發生轉錄和翻譯,E正確;核膜與細胞膜的相連可通過內質網來實現,F錯誤。
6.細胞質中有細胞溶膠和多種細胞器。請判斷下列敘述的正誤:
(1)液泡在有絲分裂末期時分泌囊泡(2019·浙江4月選考,13A)(  )
(2)光面內質網是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2019·浙江4月選考,13B)(  )
(3)葉綠體內膜向內折疊若干層利于色素附著(2019·浙江4月選考,13C)(  )
(4)細胞溶膠中有與細胞呼吸第一階段有關的酶(2019·浙江4月選考,13D)(  )
(5)溶酶體只能消化細胞內的衰老的細胞器(2016·浙江10月選考,15A)(  )
(6)高爾基體斷裂后的囊泡結構可形成溶酶體(2020·浙江7月選考,4A)(  )
(7)中性粒細胞吞入的細菌可被溶酶體中的多種酶降解
(2020·浙江7月選考,4B)(  )
(8)溶酶體是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的內、外兩層膜包被的小泡
(2020·浙江7月選考,4C,改編)(  )
(9)大量堿性物質進入溶酶體可使溶酶體中酶的活性發生改變
(2020·浙江7月選考,4D)(  )
(10)高爾基體分揀蛋白質分別送到細胞內或細胞外(2016·浙江10月選考,15C)(  )
(11)粗面內質網內的蛋白質會送到高爾基體和細胞其他部位
(2016·浙江10月選考,15D)(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細胞板周圍會聚集許多小囊泡,產生這些囊泡的結構是高爾基體,與液泡無關,(1)錯誤;光面內質網主要作用是合成脂質,(2)錯誤;葉綠體是通過類囊體疊在一起形成基粒,從而有利于色素附著,(3)錯誤;細胞呼吸第一階段的場所是細胞溶膠,故細胞溶膠中含有相關的酶,(4)正確;溶酶體不僅能消化細胞內的衰老的細胞器,而且能消化細胞從外界吞入的顆粒物質,(5)錯誤;溶酶體是高爾基體斷裂后的囊泡結構形成,其中含有60種以上的水解酶,能催化多糖、蛋白質、脂質、DNA和RNA等的降解,(6)正確;溶酶體的功能是消化細胞從外界吞入的顆粒和細胞自身產生的碎渣,因此中性粒細胞吞入的細菌可被溶酶體中的多種水解酶降解,(7)正確;溶酶體是由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的單層膜包被的小泡,(8)錯誤;酶的活性會受到pH的影響,大量堿性物質進入溶酶體會使其中的酶活性發生改變,(9)正確;高爾基體分揀蛋白質分別送到細胞內或細胞外,(10)正確;粗面內質網內的蛋白質會送到高爾基體和細胞其他部位,(11)正確。
考向1 圍繞細胞的結構與功能,考查生命觀念
1.(2023·9+1聯盟)下列關于細胞結構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粗面內質網是合成脂質的重要場所
B.細胞骨架在維持細胞形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C.細胞的功能與細胞器的種類和數量密切相關
D.葉綠體和線粒體與細胞能量轉換有關
答案 A
解析 光面內質網是合成脂質的重要場所。
2.(2022·寧波九校聯考)法布萊病患者由于溶酶體中缺少α-半乳糖苷酶,使得糖脂無法被分解而聚集在溶酶體中。研究者可以生產α-半乳糖苷酶藥用蛋白,改善患者的癥狀。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α-半乳糖苷酶是在細胞的溶酶體內合成的
B.藥用蛋白的產生與高爾基體的加工、分類和包裝有關
C.藥用蛋白通過胞吞方式進入細胞后囊泡膜可與溶酶體膜融合
D.法布萊病的診斷可通過酶活性測定或測代謝產物來進行
答案 A
解析 α-半乳糖苷酶是一種蛋白質,在核糖體上合成,A錯誤。
考向2 創設情境,考查結構與功能觀
3.(2022·余慈聯考)膜蛋白是一類結構獨特的蛋白質,下圖表示生物膜上3種膜蛋白與磷脂雙分子層之間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蛋白A是一種細胞標志物,則該蛋白可能是胰島素受體
B.若蛋白B具有運輸功能,其轉運物質過程中不一定消耗ATP
C.若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則該蛋白可能參與需(有)氧呼吸第三階段
D.位于磷脂雙分子層內部的蛋白A和蛋白B部分具有較強親水性
答案 D
解析 磷脂雙分子層內部是疏水的,位于磷脂雙分子層內部的蛋白A和蛋白B部分應具有較強的疏水性,D錯誤。
4.(2022·臺州質量評估)近年科學家提出了細胞膜的“脂筏模型”如下圖所示。脂筏是細胞膜上以磷脂為主體,膽固醇、鞘磷脂等富集區域形成相對有序的脂相,可特異吸收或排除某些蛋白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脂筏模型建立的基礎是膜的流動性
B.脂筏結構的排布與磷脂是兩性分子有關
C.破壞膽固醇不會對脂筏結構造成影響
D.脂筏中的蛋白質可能與細胞識別、信號轉導有關
答案 C
解析 動物細胞膜上的膽固醇能夠保持細胞膜的穩定性,因此破壞膽固醇會對脂筏結構造成影響,C錯誤。
微專題4 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1.圖解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2.物質出入細胞方式的判斷
 ①水分子主要通過易化(協助)擴散出入細胞,也可以通過(自由)擴散出入細胞;②植物對無機鹽離子的吸收、神經細胞的Na+外流和K+內流以及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一般為主動轉運(運輸);③mRNA和蛋白質進出細胞核的方式不屬于胞吞、胞吐;④同一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不一定相同。
3.影響物質跨膜運輸的兩大因素——物質濃度、O2濃度
(1)物質濃度(在一定的濃度梯度范圍內)
(2)氧濃度
 溫度通過影響生物膜的流動性和酶的活性,進而影響物質運輸的速率。
4.與物質出入細胞有關的幾種熱圖解讀
(1)Na+-K+泵
Na+-K+泵屬于復合蛋白,既能催化ATP水解,又能介導Na+和K+逆濃度梯度的主動轉運(運輸)。
(2)質子泵
(3)協同運輸
考向1 圍繞細胞的吸水與失水,考查科學思維
1.(真題重組)將家兔紅細胞置于不同濃度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運輸示意圖如下(箭頭方向表示水分子的進出,箭頭粗細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一段時間后,甲細胞會因滲透失水皺縮并發生質壁分離(2017·浙江4月選考,14A改編)(2019·浙江4月選考,9A改編)
B.乙細胞由于沒有水分進出而形態未變(2019·浙江4月選考,9B改編)
C.丙細胞因滲透作用吸水膨脹甚至有的破裂(2019·浙江4月選考,9C改編)
D.滲透作用是指水分子從溶液濃度較高處向溶液濃度較低處進行的擴散
(2019·浙江4月選考,9D)
E.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乙細胞有水分子的進出(2017·浙江4月選考,14C)
F.若將甲、乙和丙細胞同時分別置于蒸餾水中,甲細胞先破裂(2017·浙江4月選考,14D)
答案 C
解析 甲細胞處于高濃度溶液中,出細胞水分子多于進細胞,細胞滲透失水,細胞會發生皺縮,但因為是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故不會發生質壁分離,A錯誤;乙細胞形態未變是由于水分子進出細胞膜達到動態平衡,而不是沒有水分子進出細胞,B錯誤;丙細胞會吸水膨脹甚至導致漲破,C正確;滲透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從低濃度的溶液通過半透膜進入高濃度溶液中的擴散,D錯誤;上述乙細胞進出細胞水分子相等,這一現象通過光學顯微鏡是無法看到的,E錯誤;甲、乙和丙細胞同時分別置于蒸餾水中,丙細胞由于開始時吸水膨脹,則放在蒸餾水中先破裂,F錯誤。
考向2 考查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活動]
2.(真題重組)(多選)在觀察某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實驗中,依次觀察到的結果示意圖如下,其中①、②指細胞結構。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①表示細胞壁,乙圖中④的體積比甲圖中的大(2015·浙江10月選考,19AB)
B.如果乙表示浸潤在0.9 g/mL的蔗糖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則此時③處充滿著蔗糖溶液(2015·浙江10月選考,19C)
C.如果該實驗選擇的是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則丙中④的顏色比乙中深
(2015·浙江10月選考,19D)
D.甲→乙變化的原因之一是結構①的伸縮性比②的要大(2018·浙江4月選考,17B)
E.甲狀態時不存在水分子跨膜運輸進出細胞的現象(2018·浙江4月選考,17A)
F.乙→丙的變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所致(2018·浙江4月選考,17C)
G.細胞發生滲透作用至丙狀態,一段時間后該細胞會破裂(2018·浙江4月選考,17D)
答案 BF
解析?、俦硎炯毎冢鼙硎疽号?,相對于甲圖,乙圖的液泡因失水而體積變小,A錯誤;由于細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如果乙表示浸潤在0.9 g/mL的蔗糖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則此時③處充滿著蔗糖溶液,B正確;相對于乙圖,丙圖細胞的液泡因吸水而增多,因此紫色變淺,C錯誤;甲→乙變化表明,細胞正在發生質壁分離,其內在的原因是:結構①所示的細胞壁的伸縮性比②所示的原生質層的伸縮性要小,D錯誤;甲狀態時,水分子仍然通過跨膜運輸進出細胞,E錯誤;乙→丙表示細胞在發生質壁分離復原,其變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細胞吸水所致,F正確;細胞發生滲透作用至丙狀態,因細胞壁的支持和保護作用,一段時間后該細胞不會破裂,G錯誤。
考向3 圍繞物質出入細胞方式的判斷,考查科學探究能力
3.(真題重組)如圖為植物細胞質膜中H+-ATP酶將細胞質中的H+轉運到膜外的示意圖,請對下列相關敘述的正誤作出判斷:
(1)H+轉運過程中H+-ATP酶不發生形變(2021·浙江1月選考,12A)(  )
(2)該轉運可使膜兩側H+維持一定的濃度差(2021·浙江1月選考,12B)(  )
(3)線粒體內膜上的電子傳遞鏈也會發生圖示過程(2021·浙江1月選考,12D)(  )
(4)該植物細胞質膜外溶液的通氣狀況與H+的轉運量無關
(2019·浙江4月選考,15A改編)(  )
(5)若不斷提高溫度,該細胞轉運H+的量會不斷增加(2019·浙江4月選考,15B改編)(  )
(6)物質X通過質膜從濃度高的一側轉運到濃度低的一側,需載體蛋白參與且不消耗能量,這種轉運方式與圖中H+的轉運方式相同(2020·浙江1月選考,5)(  )
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 圖中H+的轉運方式為主動轉運,H+-ATP酶為載體蛋白,H+轉運過程中,載體蛋白會發生形變,(1)錯誤;主動轉運可使膜內外的H+維持一定的濃度差,(2)正確;線粒體內膜上的電子傳遞鏈是將內外膜間隙中的H+順濃度梯度轉運至線粒體基質,同時合成ATP的過程,與上述過程不同,(3)錯誤;若該植物細胞質膜外溶液的通氣狀況很差,該細胞的細胞呼吸就會因為氧氣不足,導致ATP供應不足,H+的上述主動轉運速度下降,(4)錯誤;溫度超過一定的范圍,呼吸氧化酶和H+-ATP酶活性會降低甚至失活,該細胞轉運H+的量將會減少,(5)錯誤;物質X通過質膜從濃度高的一側轉運到濃度低的一側,需載體蛋白參與且不消耗能量,這種轉運方式為易化擴散,與圖中H+的轉運方式不同,(6)錯誤。
考向1 圍繞細胞吸水與失水,考查科學思維與科學探究能力
1.(2022·漯河四高模擬)研究人員用某種植物細胞為材料進行了兩組實驗:甲組將細胞置于物質a(蔗糖或KNO3)配制的一系列不同濃度的溶液中,10分鐘后測定細胞原生質體的相對體積;乙組將細胞置于某種濃度的b(蔗糖或KNO3)溶液中,每隔2分鐘用顯微鏡觀察、記錄細胞原生質體的體積,甲、乙兩組實驗結果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取材時不可選用黑藻葉肉細胞
B.甲乙兩組實驗均含有自身前后對照實驗
C.甲組實驗用的是KNO3溶液,乙組實驗用的是蔗糖溶液
D.乙組實驗過程中,8 min時細胞液的濃度約為0.16(mol·L-1)
答案 B
解析 黑藻葉肉細胞包含有葉綠體,易觀察,可以作為觀察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的材料,A錯誤;圖2原生質體體積先減小后增大,可推測其發生了質壁分離和復原,因此溶液b為KNO3溶液,溶液a為蔗糖溶液,C錯誤;乙組實驗過程中,由于K+和NO進入細胞液,因此當細胞恢復原來大小時濃度變大,所以8 min時,細胞液濃度應高于初始濃度0.16(mol·L-1),D錯誤。
考向2 考查物質出入細胞方式的判定與探究
2.(2022·金華十校高三模擬)協同運輸是一類靠間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動轉運,該方式中物質跨膜運輸所需要的能量來自膜兩側離子的電化學濃度梯度。下圖為液泡膜上離子跨膜運輸機制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Ca2+逆濃度梯度從細胞液進入細胞溶膠
B.需(有)氧呼吸的增強可促進Ca2+進入液泡
C.Na+進入液泡的方式屬于主動轉運
D.H+進出液泡的機制可使液泡膜內外pH不同
答案 A
解析 細胞液指液泡中的液體,Ca2+從液泡進入細胞溶膠的方式屬于易化擴散,順濃度梯度,A錯誤;Ca2+從細胞溶膠進入液泡需要消耗ATP,故需(有)氧呼吸的增強可促進Ca2+進入液泡,B正確;H+運出液泡的過程伴隨Na+進入液泡,H+運出液泡屬于易化擴散,該過程由高濃度→低濃度,會產生化學勢能,可為Na+進入液泡提供能量,故Na+進入液泡的方式為協同運輸(主動轉運),C正確;pH與H+濃度有關,據圖分析,2個H+通過主動轉運進入液泡,而1個H+通過易化擴散運出液泡,可使液泡膜內外pH不同,D正確。
奧密克戎,新冠病毒的又一變異毒株,與德爾塔毒株相比,具有傳播速度更快,隱蔽性更強,對免疫系統逃逸能力更強等特點。2022年初,我國上海、北京也出現了奧密克戎本土疫情,英雄的中國人民很快撲滅了疫情。
材料一 新冠病毒是由RNA、蛋白質和囊膜共同組成。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是膜蛋白中的主要抗原,是決定病毒毒力的關鍵因素,德爾塔毒株共包含15處刺突蛋白突變,而奧密克戎毒株有32處刺突蛋白突變。
材料二 新冠病毒可以入侵肺泡細胞、腎細胞、生殖道細胞等內皮細胞,但嚴重的炎癥反應主要出現在肺部,故引發新冠肺炎。
1.(2021·浙江6月選考,15)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種蛋白,其中S蛋白能與人體細胞表面受體結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細胞。人體對S蛋白發生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可與S蛋白結合,使病毒無法吸附到人體細胞表面而阻止感染。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體內可檢測到病毒抗體但檢測不到病毒核酸
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標志是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C.新冠滅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滅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首次注射新冠滅活疫苗可使機體產生初次免疫應答,要增強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種
答案 A
解析 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體內可檢測到病毒核酸但不一定檢測到病毒抗體,無癥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A錯誤。
2.(2021·1月浙江選考,20)自2020年以來,世界多地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是新型冠狀病毒。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有助于阻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B.給重癥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
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強人體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異性免疫反應
D.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通過抗原-MHC受體識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
答案 B
解析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還可以通過接觸傳播,因此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有助于阻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A正確;注射滅活疫苗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手段,B錯誤;多次注射疫苗使人體產生更多的記憶細胞和相應抗體,可增強特異性免疫反應,C正確。
3.(2020·浙江7月選考,15)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有的病毒經滅活處理后,可用于細胞工程中介導動物細胞的融合
B.適當增加機體內參與免疫的細胞數量與活性,可提高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抵御能力
C.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推測該病毒的增殖不依賴于宿主細胞
D.用高溫高壓處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質發生了熱變性
答案 C
解析 病毒營寄生生活,因此其增殖必須在宿主細胞內完成,C錯誤。
4.(2020·全國卷Ⅰ,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戴口罩可以減少病原微生物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B.病毒能夠在餐具上增殖,用食鹽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溫可破壞病原體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煮沸處理餐具可殺死病原體
D.生活中接觸的物體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風險
答案 B
解析 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其生存離不開細胞,不能在餐具上增殖,B錯誤。
5.(2022·浙江1月選考,29節選)我國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全球疫情形勢仍然非常嚴峻,尤其是病毒出現了新變異株——德爾塔、奧密克戎更是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命健康。
(1)新冠病毒核酸定性檢測原理是:以新冠病毒的單鏈RNA為模板,利用________酶合成DNA,經PCR擴增,然后在擴增產物中加入特異的________,如果檢測到特異的雜交分子則核酸檢測為陽性。
(2)接種疫苗是遏制新冠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腺病毒疫苗的制備技術要點是:將腺病毒的復制基因敲除,以新冠病毒的________基因為模板合成的DNA插入腺病毒基因組,構建重組腺病毒。重組腺病毒在人體細胞內表達產生新冠病毒抗原,從而引發特異性免疫反應。在此過程中,腺病毒的作用是作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________。將腺病毒復制基因敲除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逆轉錄 核酸探針
(2)抗原 載體 使腺病毒失去復制能力
解析 (1)新冠病毒核酸定性檢測原理是:以新冠病毒的單鏈RNA為模板,利用逆轉錄酶合成DNA,經PCR擴增,然后在擴增產物中加入特異的核酸探針,如果檢測到特異的雜交分子則核酸檢測為陽性。
(2)重組腺病毒在人體細胞內表達產生新冠病毒抗原,所以要用新冠病毒的抗原基因為模板合成的DNA插入腺病毒基因組,構建重組腺病毒。在此過程中,腺病毒的作用是作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載體。將腺病毒復制基因敲除的目的是使腺病毒失去復制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孙吴县| 建瓯市| 疏勒县| 岳阳市| 赤壁市| 卓尼县| 北京市| 临夏市| 新平| 河北省| 治多县| 资源县| 庄河市| 碌曲县| 仙游县| 孟村| 新野县| 塔城市| 依安县| 卓尼县| 万盛区| 东山县| 虹口区| 绍兴市| 安远县| 宁南县| 伊宁市| 时尚| 江安县| 大竹县| 华安县| 同江市| 汉沽区| 会同县| 顺平县| 凌源市| 若尔盖县| 凤台县| 广饶县| 济宁市| 平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