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地球的演化1、地球形成初期(1)時間太陽的形成始于46億年前一片巨大氫分子云的引力坍縮,坍縮的質量大多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陽;其余部分一邊旋轉一邊攤平,形成了一個原行星盤,繼而形成了行星、衛星、流星體和其他太陽系小天體。星云假說主張,地球這樣的微行星起源于吸積坍縮后剩下的由氣體、冰粒、塵埃形成的直徑為一至十千米的塊狀物。(2)特點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巖漿組成的“海洋”,而并非現在認知的水(3)地球形成初期發生的變化原始地殼:太古宙起地球表面開始冷卻凝固,形成堅硬的巖石原始大氣:火山爆發所釋放的氣體形成了次生大氣。最初的大氣可能由水汽、二氧化碳、氮組成原始海洋:水汽的蒸發加速了地表的冷卻,待到充分冷卻后,暴雨連續下了成千上萬年,雨水灌滿了盆地,形成了海洋。2、地殼的演變和生物的進化地殼是指由巖石組成的固體外殼,地球固體圈層的最外層,巖石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演化歷史:太古代(距今約25億年之前)太古代的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既廣泛又強烈;火山噴發頻繁,故使大氣圈和水圈才得以形成。當時的大氣圈可能富含碳酸氣、水蒸汽和火山塵埃,只有少量的氮和非生物成因的氧。海水也是酸性礦化水(后來才逐漸被中和),陸地是灼熱的,荒蕪的。在某些適宜的淺海環境中,有些無機物質經過化學演化躍變為有機物質(蛋白質和核酸),進而發展為有生命的原核細胞,構成一些形態簡單的無真正細胞核的細菌和藍藻。元古代(距今25億—6億年前)大陸性地殼逐漸由小變大,從薄增厚,火山活動相對減少,巖性也從偏基性向偏酸性轉化。這時原核生物已進化為真核生物,嫌氣生物轉化為喜氧生物,物種數量也從少增多。這時地球上的植物界第一次得到大發展,出現了數量較多的能進行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較原始的低等植物,如綠藻、輪藻、褐藻、紅藻等。原始動物也出現了。如澳洲的埃迪卡拉動物群,其中有海綿、水母、節蟲、扁蟲及軟體珊瑚等水生無脊索動物化石。古生代(距今6億—2.3億年前)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寒武紀時泛大陸發生分裂,在南部成為岡瓦納大陸,北部分為北美、歐洲和亞洲三個大陸,彼此間被前海西海、前加里東海、前烏拉爾海和前特提斯海(前古地中海)所分隔。出現昆蟲、魚類、兩棲類、裸蕨等生物中生代(距今2.3億—7千萬年前)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侏羅-白堊紀,南美洲與非洲分裂,南大西洋開始擴張。非洲和印度在侏羅紀時也與南極洲和澳洲(二者仍在一起)脫離,開始形成印度洋。中生代各地都有強烈的造山運動,歐洲有舊阿爾卑斯運動,美洲為內華達運動和拉拉米運動,中國為印支運動和燕山運動。古生代末出現的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已成為最繁盛的門類,它們靠種子繁殖,受精過程完全擺脫了對水的依賴,更適于陸地的生境。整個中生代,爬行動物成為當時最繁盛的脊索動物。新生代(7千萬年前—21世紀)新生代包括老第三紀、新第三紀和第四紀,是距今最近的一個代。在第三紀發生強烈的地殼運動(大規模的造山運動),歐洲稱為新阿爾卑斯運動,亞洲稱喜馬拉雅運動。在古地中海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帶)和環太平洋帶形成一系列巨大的褶皺山體。鳥類、哺乳類和被子植物出現,人類誕生。二、生命的起源1、有關生命起源的假說(1)創造論否認一切的事物是自然形成的說法。它認為哪怕是正在呼吸的空氣,也是需要被創造才得以產生。比如基督教的上帝(2)自然發生說又稱“自生論”或“無生源論”,認為生物可以隨時由非生物產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體產生。如中國古代所謂“肉腐出蟲,魚枯生蠹”、亞里士多德說的“……有些魚由淤泥及砂礫發育而成”。中世紀有人認為樹葉落入水中變成魚,落在地上則變成鳥等。否定: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現,將肉湯置于燒瓶中加熱,沸騰后讓其冷卻,如果將燒瓶開口放置,肉湯中很快就繁殖生長出許多微生物;但如果在瓶口加上一個棉塞,再進行同樣的實驗,肉湯中就沒有微生物繁殖。巴斯德認為,肉湯中的小生物來自空氣,而不是自然發生的。(3)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即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是在原始的地球條件下進行的,這一過程教材中已有敘述,這里不再重復。米勒的模擬實驗可證。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實驗室不可證)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實驗室不可證)【米勒實驗】米勒在他的實驗中假設在生命起源之初大氣層中只有氰氣,氨氣和水蒸氣等物,其中并沒有氧氣等,當他把這些氣體放入模擬的大氣層中并通電引爆后,發現其中產生了些蛋白質,而蛋白質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因此他認為生命是從無到有的理論將可確立了。證明小分子無機物質通過化學反應合成有機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即原始生命可以在沒有生命的自然條件下產生。(4)宇宙生命論(或泛生說)提倡“一切生命來自生命”的觀點,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來自宇宙間的其他星球,即“地上生命,天外飛來”。(5)宇生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構成生命的有機物,來自于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際塵埃。持這種假說的學者認為,某些微生物孢子可以附著在星際塵埃顆粒上而落入地球,從而使地球有了初始的生命。(6)熱泉生態系統生命的起源可能與熱泉生態系統有關,這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部分學者提出的觀點。20世紀70年代末,科學家在東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發現了幾處深海熱泉,在這些熱泉里生活著眾多的生物,包括管棲蠕蟲、蛤類和細菌等興旺發達的生物群落。由此,部分學者認為,熱泉噴口附近的環境不僅可以為生命的出現以及其后的生命延續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質,而且還可以避免地外物體撞擊地球時所造成的有害影響,因此熱泉生態系統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場所。但另一些學者認為,生命可能是從地球表面產生,隨后就蔓延到深海熱泉噴口周圍。以后的撞擊毀滅了地球表面所有的生命,只有隱藏在深海噴口附近的生物得以保存下來并繁衍后代。例1、如圖所示為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利用甲烷、氨、氧氣等氣體模擬原始大氣B.實驗中通過火花放電模擬原始大氣的雷電條件C.實驗后可以在裝置中檢測到多種有機小分子物質D.實驗證明了在原始地球條件下從無機小分子轉化為有機小分子的可能性例2、下面關于地球演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最初海洋的水來自彗星B.原始大氣與現在大氣的構成是相同的C.地球形成之初已經有大片的陸地D.地球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是在植物出現后逐漸增多的例3、生命是怎樣起源的問題,是現代自然科學尚未完全解決的重大問題,也是人們關注和爭議的焦點。關于地球生命起源的學說主要有“神創論”、“自然發生說”、“宇宙胚種說”、“化學進化學假說”等。下面是兩個著名的實驗和事實,請閱讀后回答問題:①巴斯德實驗:如圖所示,意大利生物學家巴斯德將肉湯置于燒瓶中煮沸后冷卻,如果將燒瓶口上加一根細長彎曲的玻璃管,結果肉湯中沒有微生物繁殖;如果敞口放置,肉湯中很快生長出許多微生物。②1959年9月科學家發現,墜落在澳大利亞麥啟遜鎮的一顆隕石中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六種是構成生物的蛋白質所必需的。(1)巴斯德實驗可作為哪個學說的反面例證?請簡述理由。。(2)澳大利亞的隕石可作為哪個學說成立的證據?請簡述理由。。1.在探索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活動中,美國科學家米勒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把甲烷、氫氣、氨氣和水蒸氣等混合成一種和原始大氣成分基本一致的氣體,放入真空密閉的玻璃容器中進行模擬實驗。一個星期后,他驚奇地發現儀器中有數種氨基酸生成。下列關于米勒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原始大氣可以供給呼吸 B.該過程發生了化學變化C.在該過程中元素的種類發生了變化 D.該過程形成了原始生命2.美國“機遇號”火星車找到了火星上可能存在過生命棲居的證據,請你猜測一下,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發現了( )A.曾被水浸潤過的痕跡 B.顯示生命起源與演化的化石C.大量被流星體撞擊的坑穴 D.適合生命呼吸的空氣3.下面是小勇同學學習了《生命起源與進化》后總結的觀點,小旭同學說其中有一項是錯誤的,你認為錯誤的一項是( )A.生命進化的最直接證據是同源器官的發現B.原始生命誕生的標志是原始新陳代謝和個體增殖C.地層中不同地質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順序D.米勒的實驗可以說明原始地球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4.原始地球條件下,最初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和有機高分子物質的場所依次是( )A.原始海洋、陸地 B.原始大氣、原始大氣C.原始海洋、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氣、原始海洋5.原始大氣與空氣相比較,沒有的氣體成分是( )A.氫氣 B.甲烷 C.氧氣 D.二氧化碳6.在地球上原始生命的起源過程中,原始生命的物質可能是( )A.氨氣和氫氣 B.原始蛋白質和原始核酸C.葡萄糖和氨基酸 D.水蒸氣和二氧化碳7.地球上原始大氣與現代大氣的區別是( )A.沒有氮氣 B.沒有臭氧 C.沒有氧氣 D.以上三項都有8.歷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氣成分變化可能較小,而現在它們的大氣中都沒有游離氧,其主要成分是氫氣、氦氣、甲烷和氨。由此推測,原始地球空氣的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氣成分類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個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實驗(下圖是米勒實驗的裝置圖)。米勒向裝置中通入推測的原始大氣成分:甲烷、氫氣、氨、水蒸氣,通過放電和照射紫外線的方法代替原始地球的環境條件,獲得了多種氨基酸。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米勒實驗屬于_ _(選填“黑箱實驗”、“對照實驗”、“模擬實驗”)。(2)如果在實驗裝置的氣體中有氧氣存在,實驗過程中極有可能發生__ __。(3)在絕大多數的實驗中,往往用水作為冷卻劑,主要原因是__ __。(4)從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角度,觀察到實驗收集到氨基酸混合物的現象,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5)1972年米勒又開始做另一個實驗:他把早期地球可能具有的氨和氰化物(一種小分子)的混合溶液密封于小瓶內,置于-78℃的低溫下達25年之久,結果發現小瓶內生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質DNA和蛋白質的組成成分——堿基和氨基酸,據此可作出的推測是 。1.由吳京主演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獲得了極佳口碑。影片中介紹因為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陽即將毀滅,所以人類尋找新的棲息地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A.適宜的溫度 B.一定厚度,適宜呼吸的大氣C.充足的水 D.新棲息地所在的星球自轉一周時間為24小時2.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學界爭論的熱點。有科學家認為“生命起源于外星球”,以下不支持該論點的是( )A.隕石中發現有并非來自地球的氨基酸B.天文學家在星際空間發現了數十種有機物C.最近發現火星除兩極有少量冰以外,深處還埋有水D.美國青年學者米勒在實驗室模擬原始大氣和閃電,人工合成了多種氨基酸3.原始生命形成的過程中,保護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線傷害主要靠( )A.噴射的火山 B.原始大氣 C.原始海洋 D.原始陸地4.生命起源一直是科學界的熱點.以下哪一項證據與“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測缺乏嚴密的邏輯關系( )A.隕石中發現有并非來自地球的氨基酸B.天文學家在星際空間發現了數十種有機物C.最近發現火星除兩極有少量冰以外,深處還埋有水D.美國青年學者米勒在實驗室模擬原始大氣和閃電,人工合成了多種氨基酸5.原始地球表面遭受強烈紫外線照射的主要原因是( )A.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特別強 B.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層C.原始地球表面的溫度特別高 D.原始大氣中沒有臭氧層6.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原始生命,它的新陳代謝類型最可能是( )A.異養厭氧型B.自養厭氧型C.異養需氧型D.自養需氧型7.歷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氣成分變化可能較小,而現在它們的大氣中都沒有游離氧,其主要成分是氫氣、氦氣、甲烷和氨。由此推斷,原始地球空氣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氣成分類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個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實驗。米勒向裝置中通入推測的原始大氣成分:甲烷、氫氣、氨、水蒸氣,通過放電和紫外線照射的方法模擬原始地球的環境條件,獲得了多種氨基酸。請根據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米勒實驗屬于“模擬實驗”。米勒試驗裝置中左上方大容器內模擬了______的成分,它與現在的大氣成分相比主要不含______。進行火化放電模擬閃電,主要為該實驗提供______。(2)米勒試驗裝置中煮沸的水模擬了______,冷凝后獲得了氨基酸。通過這個試驗米勒得出的結論是______。(3)根據米勒的試驗,部分學者提出了化學起源學說,他們認為生命起源的大致過程是:原始大氣(無機小分子)→______→復雜有機物→原始生命。8.下圖是生命化學起源的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有關生命起源的問題。(1)原始大氣的成分有哪些?____。這些物質是從哪里來的?____。(2)原始大氣成分與現在的大氣成分有什么明顯不同?____。(3)生命起源的第一階段是由原始大氣的各成分形成____,第二階段是由____形成____,第三階段是由____形成_____,并進一步形成原始的單細胞生物。(4)你認為生命起源的三個階段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是____。(5)發生在原始大氣中的過程是_____。(6)發生在原始海洋中的過程是_____。答案及解析例1、A【解析】A.米勒實驗裝置大容器內模擬了原始大氣的成分,原始大氣沒有氧氣,A錯誤。B.實驗中通過火花放電模擬原始大氣的雷電條件,B正確。C.實驗后可以在裝置中檢測到多種有機小分子物質,C正確。D.實驗證明了在原始地球條件下從無機小分子轉化為有機小分子的可能性,D正確。例2、D【解析】在綠色植物出現以前,地球的大氣中并沒有氧.只是在距今20億至30億年以前,綠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現進行光合作用并逐漸占有優勢以后,地球的大氣中才逐漸含有氧,從而使地球上其他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發生和發展。例3、(1)巴斯德實驗可作為“自然發生學說”的反面例證。(2)澳大利亞的隕石可作為“宇宙胚種說”學說成立的證據。【解析】(1)巴斯德把煮沸滅菌的肉湯密封起來,發現細菌不能在肉湯里自我再生。這個實驗證明,細菌等微生物的繁衍需要有母體細菌的存在,新的生命不可能自發地從非生命物質中產生。(2)宇宙胚種說認為,地球上生命的種子來自宇宙。1.B【解析】A、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不能供給呼吸,A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B、混合氣體中原來沒有氨基酸,一個星期后生成了氨基酸,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B選項正確,符合題意;C、化學變化前后元素的種類保持不變,C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D、米勒實驗過程中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沒有形成原始生命,D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2.A【解析】本題結合社會熱點考查行星適合生物生存的宇宙環境和自身條件等知識點.A項液態水的存在,是適合生命棲居的重要依據,D項火星的大氣并非以氧氮為主,因此不適合生物呼吸。3.A【解析】A、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化石證據、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胚胎學上的證據等,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先后順序,說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始祖鳥化石說明了鳥類是由古代的爬行動物進化來的等;而比較解剖學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證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胚胎學上的證據(如鰓裂)只是說明了古代脊椎動物的原始祖先都生活在水中.符合題意.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原始生命誕生的標志的是出現原始的新陳代謝和個體增殖等生命的特征,不符合題意.C、在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證據,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較多.越晚近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較多,因此地層中不同地質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順序.不符合題意.D、米勒的實驗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不符合題意.4.D【解析】化學起源學說認為:原始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環境與現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巖橫流;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氨、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與現在的大氣成分明顯不同的是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的氧;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隨著地球溫度的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有機物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匯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的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有機物,經過及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由上可知,最初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和有機高分子物質的場所依次是原始大氣層、原始海洋.可見D符合題意。5.C【解析】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約是在46億年以前形成的,那時候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上的環境與現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巖橫流,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氫氣、氨、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雖有少量的水蒸氣受到強烈的紫外線的作用,分解為氫和氧,但是氫由于太輕而浮到大氣層的最高處,大部分逐漸消失在宇宙空間,而氧氣很快與地面上的一些物質結合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故選C。6.B【解析】由于蛋白質和核酸是構成生命的重要物質,所以在地球上原始生命的起源過程中,原始生命的物質可能是原始蛋白質和原始核酸。7.D【解析】 在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臭氧、氮氣。8.(1)模擬實驗 (2)爆炸 (3)比熱大、成本低 (4)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小分子能反應生成有機分子(原始生命物質) (5)地球上的原始生命(生命物質)也可能起源于冰中(低溫條件下)【解析】米勒的實驗證明在原始大氣情況下,從無機小分子轉化為有機小分子的可能性。米勒實驗模擬了原始地球的條件和大氣成分,其中甲烷、氨、氫氣等氣體模擬了原始大氣,火花放電模擬閃電,冷凝器模擬了降雨,裝置下的液體模擬了原始海洋。米勒的實驗說明,在一定的條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氣中,各種成分是能夠轉變為有機小分子的,這是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科學家推測,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是由有機小分子合成蛋白質、核酸等有機大分子。生命起源的第三步是地球上有機大分子形成多分子獨立的體系。生命起源的第四步也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是多分子獨立的體系在原始海洋中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1.D【解析】科學研究表明,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一定厚度和適宜呼吸的大氣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三個條件,故選擇答案D。2.D【解析】在眾多的生命起源的觀點中,就有一種觀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觀點。“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測雖然缺乏嚴密的邏輯關系,但是也有了一些證據。如隕石中發現有并非來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學家在星際空間發現了數十種有機物,最近發現火星除兩極有少量冰以外,深處還埋有水等。隕石中發現有并非來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學家在星際空間發現了數十種有機物,最近發現火星除兩極有少量冰以外,深處還埋有水,都能夠證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觀點,故A、B、C不符合題意;美國青年學者米勒在實驗室模擬原始大氣和閃電,人工合成了多種氨基酸,所能證明的是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而不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觀點,故D符合題意。故選D。3.C【解析】原始大氣是沒有臭氧的,故不能防止紫外線。而因為海洋中的有機小分子物質避免了紫外線的輻射,使原始海洋成了原始生命的搖籃。4.D【解析】在眾多的生命起源的觀點中,就有一種觀點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測雖然缺乏嚴密的邏輯關系,但是也有了一些證據.如隕石中發現有并非來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學家在星際空間發現了數十種有機物,最近發現火星除兩極有少量冰以外,深處還埋有水等.隕石中發現有并非來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學家在星際空間發現了數十種有機物,最近發現火星除兩極有少量冰以外,深處還埋有水,都能夠證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觀點.故A、B、C三個選項都不合題意.D、美國青年學者米勒在實驗室模擬原始大氣和閃電,人工合成了多種氨基酸,所能證明的是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而不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觀點.故符合題意.故選D.5.D【解析】大氣層中的臭氧層具有阻擋紫外線的作用,而原始大氣中不含臭氧。6.A【解析】由于原始生命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所以是異養型,且在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的存在,所以原始生命是厭氧型的。7.原始大氣 氧氣 能量 原始海洋 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完全可能的 有機小分子物質【解析】(1)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叫模擬實驗;因為現在的大氣與原始大氣存在很大的差別,因此米勒是通過模擬原始大氣成分進行實驗的,屬于模擬實驗;美國青年學者用如圖的實驗證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原始大氣中有水蒸氣、氨氣、甲烷等,它與現在大氣成分相比主要不含有氧氣;米勒向裝置中通入推測的原始大氣成分:甲烷、氫氣、氨、水蒸氣,因此米勒實驗裝置大容器內擬了原始大氣的成分。實驗中,進行火化放電是模擬了原始地球上的閃電,這主要是為該實驗提供能量;(2)米勒試驗裝置中煮沸的水模擬了原始海洋,經過冷卻后,積聚在儀器底部的溶液內,模擬原始大氣中生成的有機物被雨水沖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實驗結果共生成20種有機物,其中11種氨基酸中有4種(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質所含有的,氨基酸合成大分子蛋白質;因此,“米勒模擬原始地球的條件”,合成有機小分子,如氨基酸。米勒的實驗試圖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觀察到實驗收集氨基酸混合物的現象,可以推測在原始地球條件下,無機小分子能反應生成有機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3)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很多,其中化學起源說是被廣大學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米勒通過實驗驗證了化學起源學說的第一階段。8.水蒸氣、氫、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 通過火山爆發噴出來的 原始大氣中不含氧氣 有機小分子物質 有機小分子物質 有機大分子物質 有機大分子物質 多分子體系的原始生命 第三階段:由有機大分子物質形成原始生命 A由無機物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 C由有機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解析】(1)、(2)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約是在46億年以前形成的,那時候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上的環境與現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巖橫流.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還有一部分硫化氫和氰化氫,雖有少量的水蒸氣受到強烈的紫外線的作用,分解為氫和氧,但是氫由于太輕而浮到大氣層的最高處,大部分逐漸消失在宇宙空間,而氧氣很快與地面上的一些物質結合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3)化學起源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最后,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4)化學起源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復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最后,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因此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是生命起源的三個步驟中最重要的步驟。(5)發生在原始大氣中的過程是A,即由無機物形成有幾小分子物質.此過程說明原始地球盡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構成生命體的有機小分子物質。(6)發生在原始海洋中的過程是:B從有機小分子物質合成大分子有機物質、C從有機大分子物質演變為原始生命、D從原始生命進化出單細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科學“培優提高”講義(三)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演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