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遺傳和變異現象1、遺傳:生物體通過生殖產生子代,子代和親代、子代和子代之間的性狀都很相似,這種現象稱為遺傳?!胺N瓜得瓜,種豆得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地洞”。2、變異:子代與親代及子代不同個體間的性狀差異叫變異?!耙荒干抛樱B母十個樣”。變異主要分為兩類: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變異;不可遺傳的變異是由環境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可遺傳的變異的來源主要有: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3、性狀遺傳學中,性狀是指生物體把生物體所表現的形態結構、生理生化特征和行為方式等的統稱任何生物都有許許多多性狀。有的是形態特征(如豌豆種子的顏色,形狀),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為方式(如狗的攻擊性,服從性),等等。生物體的各種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4、相對性狀同種生物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稱為相對性狀,由一對等位基因所決定。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紅色,綿羊的毛色有白毛與黑毛、小麥的抗銹病與易染銹病、大麥的耐旱性與非耐旱性,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等都屬于一對相對的不同表現類型。二、遺傳物質的傳遞1、染色體、DNA、基因(1)染色體:是存在于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人類有23對(46條)染色體,男性為22對+XY, 女性為22對+XX 。生殖細胞中(精子和卵細胞)的染色體數是體細胞中的一半。染色體是真核細胞在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時DNA存在的特定形式。只有在細胞分裂中期(所有染色體以其濃縮形式在細胞中心排列),染色體通常在光學顯微鏡下才可見。(2)脫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細胞內攜帶有合成RNA和蛋白質所必需的遺傳信息的一種核酸,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由堿基、脫氧核糖和磷酸構成。其中堿基有4種:腺嘌呤(A)、鳥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DNA 分子結構中,兩條多脫氧核苷酸鏈圍繞一個共同的中心軸盤繞,構成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磷酸鏈在螺旋結構的外面,堿基朝向里面。兩條多脫氧核苷酸鏈反向互補,通過堿基間的氫鍵形成的堿基配對相連,形成相當穩定的組合。(3)帶有遺傳信息的DNA片段稱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構造發揮作用,有些則參與調控遺傳信息的表現。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蚴呛囟ㄟz傳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遺傳物質的最小功能單位。除某些病毒的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構成以外,多數生物的基因由脫氧核糖核酸(DNA)構成,并在染色體上作線狀排列。基因有兩個特點:一是能忠實地復制自己,以保持生物的基本特征;二是在繁衍后代上,基因能夠“突變”和變異,當受精卵或母體受到環境或遺傳的影響,后代的基因組會發生有害缺陷或突變。絕大多數產生疾病,在特定的環境下有的會發生遺傳。也稱遺傳病。在正常的條件下,生命會在遺傳的基礎上發生變異,這些變異是正常的變異。(4)染色體、DNA、基因關系2、親代的基因在傳遞給子代的過程中也發生著自然選擇。遺傳病是由于人體遺傳物質(基因、DNA、染色體)發生改變而導致生物體性狀的變化。例如白化病患者是因為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發生變異造成的;先天愚型是21號染色體多了一條。色盲是由于基因發生變化引起。三、育種與優生1、雜交育種雜交育種,一般指種內不同品種間的雜交育種原理:增加遺傳多樣性即不同基因組合的數量,從而產生新的優良性狀。優點:可以將同一物種里兩個或多個優良性狀集中在一個新品種中,還可以產生雜種優勢,獲得比親本品種更強或表現更好的新品種。缺點:雜交后代會出現性狀分離,育種過程緩慢,過程復雜。雜交只能在同一物種的不同品種或品系內進行,也可以在同一屬的比較近的物種間進行,但不能跨物種進行。應用:雜交育種是培育家畜新品種的主要途徑。通過選用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品系以至個體進行雜交,繁殖出符合育種要求的雜種群。2、人工選擇通過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和淘汰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以改良生物的性狀和培育新品種的過程,或者培養適合人類需要的生物品種或性狀叫人工選擇。3、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所謂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對基因進行操作的復雜技術,是將外源基因通過體外重組后導入受體細胞內,使這個基因能在受體細胞內復制、轉錄、翻譯表達的操作。優點:打破了常規育種難以突破的物種之間的界限,可以使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之間、動物與植物之間,甚至人與其他生物之間的遺傳信息進行重組和轉移。人的基因可以轉移到大腸桿菌中表達,細菌的基因可以轉移到植物中表達。應用農牧業、食品工業轉基因牛:乳汁中含有人生長激素的轉基因牛(阿根廷)。轉黃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環境保護基因工程做成的DNA探針能夠十分靈敏地檢測環境中的病毒、細菌等污染。醫學把功能基因導入病人體內使之表達,并因表達產物——蛋白質發揮了功能使疾病得以治療。醫藥衛生基因工程藥品的生產:基因工程胰島素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把正?;驅氩∪梭w內,使該基因的表達產物發揮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是治療遺傳病的最有效的手段。4、優生優生是利用遺傳學原理,來保證子代有正常生存能力的科學其主要的內容是利用B超、染色體、基因診斷技術篩查控制先天性疾病新生兒,以達到逐步改善和提高人群遺傳素質的目的。我國開展優生工作主要有如下幾點:禁止近親結婚,另進行遺傳咨詢,提倡適齡生育和產前診斷等。例1、如圖是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層次關系圖,有下列敘述:①染色體的數目和基因的數目一樣多;②DNA 和基因共同組成染色體; ③一個 DNA分子中含有一個基因; ④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其中錯誤的一組是( ?。?br/>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例2、比較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常用方法。6種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的氨基酸組成的差異如圖,合理的推測是( )A.向日葵與人的親緣關系最遠 B.生物是不斷進化的C.果蠅在地球上出現早于酵母菌 D.黑猩猩與人類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組例3、隨著科學高速發展,新成就層出不窮,科學家試圖在實驗室克隆出上世紀70年代前已滅絕的袋狼,但計劃失敗,因為從這些動物殘骸上獲取的DNA已遭到某種程度的破壞成為“碎片”,目前還沒有能力將這些決定著袋狼性狀特征的“碎片”組合成完整的DNA.你認為這些“碎片”是( )A.基因 B.染色體 C.蛋白質 D.細胞核例4、20世紀70年代創立了一種新興的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實施該工程最終目的是( ?。?br/>A.定向提取生物的DNA分子 B.定向地對DNA分子進行人工剪切C.在生物體外對DNA分子進行改造 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例5、香蕉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水果,然而近期香蕉卻遇到了危機。據報道,一種名為“TR4”的尖孢鐮刀真菌出現在了全球香蕉的主產區——拉丁美洲。TR4會導致香蕉枯萎病,且能長時間存活于土壤中,控制它的蔓延相當困難。研究人員從馬六甲小果野蕉的植株內,提取出對該病菌有天然抵抗力的基因,并將其植入人工栽培的香蕉品種。實驗發現,新的香蕉品種對枯萎病感染率均顯著降低。請回答以下問題:(1)TR4的生殖方式為______(填“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2)同一品種的香蕉品質穩定的原因是每個個體細胞內控制它性狀的______一致。(3)利用野生香蕉的抗病基因可增強人工栽培香蕉的抗病性,給我們的啟示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應時刻不忘保護______。A.遺傳多樣性B.物種多樣性C.生態系統多樣性1.科研人員從一種海魚中獲得抗凍蛋白基因,將其轉入到番茄細胞中,獲得了抗凍的番茄品種。該過程主要應用了( ?。?br/>A.克隆技術 B.轉基因技術 C.雜交技術 D.太空育種技術2.下列各項中屬于不可遺傳變異的是( ?。?br/>A.大蒜在無光條件下長成蒜黃 B.利用航天技術培育的太空南瓜C.雙眼皮夫婦生下一個單眼皮的孩子 D.用雜交技術培育的高產抗倒伏小麥3.如圖是染色體和DNA的關系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圖中①是DNA,呈螺旋狀,②是蛋白質B.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每個DNA上只有一個基因C.每對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D.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成單存在4.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因“魔剪”CRISPR/Cas9技術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魔剪”技術可以在生物體基因組中插入、刪除、修改或替換特定基因片段,從而治療疾病、延長壽命,正在為新的癌癥療法做出貢獻。下列有關基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一個DNA分子中只含有一個基因 B.同種生物體內的基因都是一樣的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 D.DNA和基因共同組成染色體5.下列關于遺傳與進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凡是外界環境引起的變異都不可遺傳B.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它由染色體和蛋白質組成C.“雜交”的后代常常具有比親代更優良的性狀,這在科學上被稱為“雜交優勢”D.在有毒農藥的長期作用下,農田害蟲逐漸產生了抗藥性6.世界上首位利用“三合一”胚胎技術培育的嬰兒誕生,被稱為“三親嬰兒”。具體培育技術路線過程如圖。請根據“三親嬰兒”的培育過程回答:(1)“三親嬰兒”的生殖方式屬于______生殖(填“有性”或“無性”)。(2)“三親嬰兒”的生物性狀由DNA分子上的______控制。7.海芋是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中常見的一種植物,其葉片被昆蟲咬時,莖中的毒素會輸送到創口處以毒殺昆蟲。有一種小葉甲(如圖甲)會采取畫圓充饑的方法來取食海芋葉。它以自身作圓規分三次畫圓(如圖乙)。第一次在葉片表面上劃出一條很淺的印痕,這不會引起海芋葉片的警覺;第二次將葉表皮上的角質層割裂;第三次劃得更深一些以阻止毒素輸送。小葉甲與海芋彼此影響,相互制約,共同進化。(1)根據文中信息判斷,對小葉甲畫圓充饑的過程及結果的理解合理的是______A.第二次畫圓破壞了葉肉細胞B.海芋的“警覺”是對昆蟲咬葉的條件反射C.第三次畫圓切斷了輸導組織D.海芋與小葉甲共同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2)小葉甲的后代中會出現“畫圓充饑”本領更強的個體,海芋的后代中也會出現防御能力更強的個體,在遺傳學中這種現象稱為______1.如圖為甲、乙兩種細胞所含的染色體示意圖,此兩種細胞取自同一株開花植物的正常細胞。根據此圖,推測此兩種細胞所屬的構造,下列何者最合理?( )A.甲:花粉,乙:花瓣 B.甲:花瓣,乙:種子C.甲:花托,乙:花粉 D.甲:花粉,乙:胚珠2.下列關于遺傳與進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凡是外界環境引起的變異都是可遺傳B.“雜交”的后代常常具有比親代更優良的性狀,這在科學上被稱為“雜交優勢”C.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它由染色體和蛋白質組成D.在有毒農藥的長期使用下,農田害蟲逐漸產生了抗藥性變異3.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她們共同發現了“基因剪刀”——CRISPR/Cs9酶。Cs9酶就像一把能夠切割DNA鏈的分子剪刀,一旦它在特定位點切割DNA,就可以進行插入和編輯基因,從而可以精確地改變DNA序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Cs9酶離開生物體一段時間后仍有活性B.轉基因技術也利用了基因切割和基因重組C.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個或幾個遺傳片段D.一個DNA分子被切割后變成兩個DNA分子4.轉基因技術在育種、醫藥等方面應用廣泛,下列研究應用了該技術的是( ?。?br/>A.把人胰島素基因導入大腸桿菌,得到了能生產人胰島素的“工程菌”B.將紫羅蘭的葉片在人工配制的培養基上培養,使其發育成完整植株C.袁隆平通過雜交、篩選等過程選育出耐鹽堿海水稻D.通過返回式飛船搭載種子的方式培育出太空番茄5.遺傳學家麥克林托克發現,單個的基因竟然會“跳舞”,即從染色體的一個位置跳至另一個位置,甚至從一條染色體跳到另一條染色體上,然后可能就在那里“安家”了。這種能跳動的基因可以被稱為“轉座子”。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B.“轉座子”與生物的性狀無關C.由基因跳動引起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 D.“轉座子”中不含遺傳信息6.動物或植物細胞的細胞核中含有一定數量的染色體,如圖表示染色體的結構和組成成分。請分析回答:(1)從圖中可以看出,構成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____。一般來說,一條染色體上含有_______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含有_______________個基因。(2)人的體細胞中含有______對染色體,這些成對的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男性的一對染色體是X和Y,其中來自母方的一條性染色體是_____。(3)染色體上的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它通過指導_____________的合成來表達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體的全部生命活動,有很多性狀是遺傳物質和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4)一個精子與一個卵細胞結合形成的受精卵,若在發育初期分裂成兩個胚胎,進而發育成兩個個體,就會產生同卵雙生的雙胞胎,這樣的雙胞胎性別相同,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主要原因是______。答案及解析例1、A【解析】①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上有數萬個基因,①錯誤。②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②錯誤。③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一條染色體有一個DNA分子組成,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③錯誤。④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④正確。可見A符合題意。例2、B【解析】A.差異氨基酸數目越多,兩者親緣關系越遠,所以酵母菌與人的親緣關系最遠,故A錯誤。B.由圖可知,氨基酸差異數目,隨著生物的復雜程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少,說明生物是在不斷進化的,故B正確。C.果蠅與人的氨基酸差異數目比酵母菌的差異數目少,所以酵母菌出現的更早,故C錯誤。D.該圖只是比較了細胞色素的氨基酸差異,不能說明黑猩猩與人類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組,例3、A【解析】由分析知,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一條染色體上包含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包含有多個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遺傳片段。題干中說動物殘骸上獲取的DNA已遭到某種程度的破壞成為“碎片”,因為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因此這些“碎片”是基因。例4、D【解析】基因工程的核心技術是DNA重組技術,即利用供體生物的遺傳物質,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經過體外切割后與適當的載體連接起來,形成重組DNA分子,然后將重組DNA分子導入到受體細胞或受體生物構建轉基因生物,該種生物就可以按人類事先設計好的藍圖表現出另外一種生物的某種性狀。 因此基因工程的最終目的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綜上所述,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例5、無性生殖 基因 A【解析】(1)“TR4”是尖孢鐮刀菌,進行簡單的分裂生殖,不需要兩性細胞結合,所以屬于無性生殖。(2)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基因控制性狀,同一品種的香蕉品質穩定的原因是每個個體細胞內控制它性狀的基因相同。(3)利用野生香蕉的抗病基因可增強人工栽培香蕉的抗病性,說明野生香蕉體內含有抗病基因,這體現了生物基因多樣性。1.B【解析】科研人員將從一種海魚中獲得抗凍蛋白基因轉入到番茄細胞中,使番茄獲得了抗凍蛋白基因,得到了抗凍的番茄品種,從而使普通番茄具有了抗凍的性狀,利用的是轉基因技術。2.A【解析】大蒜在無光條件下,長成蒜黃,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由環境改變引起的變異,是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利用航天技術培育的太空南瓜,雙眼皮夫婦生下一個單眼皮的孩子,用雜交技術培育的高產抗倒伏小麥,都屬于可遺傳的變異,因為遺傳物質改變引起,可以遺傳給后代,A正確。3.B【解析】A.圖中①是DNA,呈螺旋狀,②是蛋白質,故A正確。B.每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每個DNA上有許多個基因,故B錯誤。C.每對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故C正確。D.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如人的染色體是23對,水稻的是12對;生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和基因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進行一種特殊方式的細胞分裂,成對的染色體和基因要兩兩分開,分別進入兩個子細胞中,即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和基因是成單存在的。通過受精作用,精子與卵細胞相融合,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所以受精卵中的染色體和基因也是成對存,而在生殖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是成單存在,故D正確。4.C【解析】A.DNA上具有特定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做基因,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故A錯誤。B.基因決定生物性狀,同種生物性狀各不相同,所以基因也不相同,故B錯誤。C.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故C正確。D.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故D錯誤。5.C【解析】A.由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變異能夠遺傳給后代,這樣的變異叫做遺傳的變異。由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引起的變異,由于生物體內的遺傳物質并沒有發生變化,因而不能遺傳給后代,這樣的變異叫做不遺傳的變異。但如果外界環境的變化使生物的基因發生了改變,從而導致生物出現變異,如核輻射等,這種由環境引起的變異也可能會遺傳給后代,故A錯誤。B. 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它由染色體和遺傳物質組成,故B錯誤。C.雜交可能具有原來兩個親代的優良性狀,這是因為雜交的新個體是來自兩個不同的親代,且雜交時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發生了重新組合,使雜交的基因組成發生了改變,從而使原來表現在兩個不同親代的優良性狀組合在一起,在雜交后代表現出來。這在科學上被稱為“雜交優勢”,故C正確。D.在有毒農藥的長期作用下,抗藥性強昆蟲生存下來,而不是農藥的作用是昆蟲產生的抗藥性,故D錯誤。6.有性 基因【解析】(1)從圖中看出“三親嬰兒”的培育過程經過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的過程,因此“三親嬰兒”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2)基因是DNA分子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因此“三親嬰兒”的生物性狀由DNA分子上的基因控制。7.CD 變異【解析】(1)A.第二次畫圓,將葉表皮外的角質層割裂,未破壞葉肉細胞,故A錯誤。B.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具有神經系統的高級動物才能進行反射,海芋是植物,沒有系統,不能進行條件反射,故B錯誤。C.第三次畫圓,可以阻止毒素輸送,所以第三次畫圓切斷了輸導組織,故C正確。D.海芋與小葉甲的這種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是長期生存斗爭,自然選擇的結果,故D正確。(2)自然選擇的基礎是遺傳和變異,自然選擇的動力是生存斗爭,自然選擇的結果是適者生存。小葉甲的后代中會出現“畫圓充饑”本領更強的個體,海芋的后代中也會出現防御能力更強的個體,在遺傳學中,這種現象稱為變異。1.C【解析】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圖甲具有成對的基因,表示體細胞,乙不具有成對的基因,表示生殖細胞,可見C正確。2.B【解析】A.如果外界環境的變化使生物的基因發生了改變,從而導致生物出現變異,如核輻射等,這種由環境引起的變異也可能會遺傳給后代,故A錯誤。B.“雜交可能具有原來兩個親代的優良性狀,這是因為雜交的新個體是來自兩個不同的親代,且雜交時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發生了重新組合,使雜交的基因組成發生了改變,從而使原來表現在兩個不同親代的優良性狀組合在一起,在雜交后代表現出來,這在科學上被稱為“雜交優勢”,故B正確。C.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故C錯誤。D.在有毒農藥的長期作用下,抗藥性強昆蟲生存下來,昆蟲本來就有抗藥性,故D錯誤。3.D【解析】A.酶離開生物體后,只要在適宜的條件下,也能保持活性,故A正確。B.轉基因技術是指人為將一種生物的一個或幾個已知功能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內安家落戶,使該生物獲得新功能的一種技術。轉基因技術也利用了基因切割和基因重組,故B正確。C.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故C正確。D.一個DNA分子被切割后變成兩個DNA片段,不能說是DNA分子,故D錯誤。4.A【解析】A.把控制合成胰島素的基因轉入大腸桿菌生產出胰島素的原理是基因重組,屬于基因工程,運用了轉基因技術,故A符合題意;B.將紫羅蘭的葉片在人工配置的培養基上培養,使其發育成完整植株,屬于植物組織培養,故B不符合題意;C.袁隆平院士培育的雜交水稻是利用了不同水稻的基因不同,通過有性生殖進行自然的隨機的基因重組,然后通過人工選擇培育形成的新品種,屬于雜交育種,不屬于基因工程,故C不符合題意;D.我國科學家通過返回式衛星搭載種子培育出太空番茄,屬于改變生物的基因進行育種,故D不符合題意。5.A【解析】A. 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個具有遺傳信息的片段,A正確。B. 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轉座子”與生物的性狀有關,B錯誤。C. 由基因跳動引起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引起的,屬于可遺傳的變異,C錯誤。D. 由題干可知,單個的基因竟然會“跳舞”,即從染色體的一個位置跳至另一個位置,甚至從一條染色體跳到另一條染色體上。染色體包含DNA和蛋白質,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可見“轉座子”中含有遺傳信息,D錯誤。6. DNA 蛋白質 1 多 23 X 蛋白質 環境 兩個個體的基因幾乎完全一樣【解析】(1)染色體是細胞核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染色體包括DNA和蛋白質。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一條DNA上有許許多多的基因,一個基因只是DNA上的一個片段,生物的各種性狀都是分別有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2)人體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因此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比體細胞中的少一半,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體,體細胞染色體數目成對的,因此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成單的。由精子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體數又恢復到父母的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因此生物體細胞中的每一對染色體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包含了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并且又恢復到父母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人的性別遺傳過程如圖:。 從性別遺傳圖解看出,男性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XY,因此,正常男性體細胞中的性染色體是XY,其中X染色體來自母方,來自父方的是染色體Y。(3)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它通過指導的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體的全部生命活動,有很多性狀是遺傳物質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4)同卵雙胞胎是指一個精子與一個卵子結合產生的一個受精卵,這個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產生兩個細胞,由這兩個細胞形成兩個胚胎;由于他們出自同一個受精卵,因此他們的遺傳物質幾乎完全一樣。浙教版九年級下冊科學“培優提高”講義(五)遺傳與變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